說話不可隨口

說話不可隨口 1、話要走心要真誠

“說話是最容易的事,也是最難的事”,一個人張口說話,真誠是最基本的要求。

說話的魅力並不在於說得多麼流暢,多麼滔滔不絕,而在於表達是否真誠。

我國語言學家王力曾說“潑婦罵街往往口若懸河,走江湖賣膏藥的人,更能口若懸河,然而我們並不承認他們會說話。”

真誠是打開人心靈的鑰匙,是吹開人心扉的春風。說話要走心,說話真誠就是把對方看在眼裡,放在心裡。

東漢時期,範式與邵元二人同在太學讀書。二人學成回家,範式對邵元說“兩年後我一定去拜訪你的父母,”二人還約定了日期。

到了約定的日子,邵元請母親做好準備迎接範式,邵元的母親說“兩年前的約定,怎麼能兌現呢。”過了一會,範式果然如約而至。

說話要真誠,能做到的事才說,不能做到的別瞎說。

2、話出口前想一想

老話說“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古人也說“覆水難收”,講過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無法收回,所以一句話在出口前要想清楚。

語言給人帶來的傷害是無形的,但並不能因為你看不見就選擇忽視它。有時候你的一句話可能帶給他人很大的傷害。

我們都聽過釘釘子的故事:一個小男孩總是無緣無故的對他人發脾氣,有一天他的父親給了他一包釘子,告訴他每發一次脾氣都在柵欄上釘一顆釘子。

釘子很快就沒有了,後來小男孩漸漸學會了好好說話,他的父親又讓他拔下柵欄上的釘子,當小男孩拔完柵欄上的釘子時卻發現柵欄上留下了無數無法修復的小孔。

言語傷害一旦形成,不論你事後如何彌補,都會有痕跡存在。

話說出口前想一想,你的這句話是否會給別人帶來傷害。不要把口無遮攔當成真性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