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到驚動人民
因為以前的理財產品都是剛性兌付,雖然沒有保本保息,但是銀行都會按照預期收益率兌付,這就存在一個非常大的bug,哪裡銀行的理財產品管理得好,管理得不好,根本沒有區分,反正就是剛性兌付,收益都能實現。
現在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出臺後,就是要加以區分,各家銀行的理財產品看本事,監管層也是希望銀行能按照市場化選擇,優勝劣汰。
所以現在的理財產品都是不保本保收益,到底運作得怎麼樣,就看銀行的管理能力了。
以上!
鄧行長
據我所知,今年4月份,《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的頒佈,不但標誌著銀行理財產品不再承諾剛性兌付,即銀行不再為理財產品進行“兜底”處理,而且打破了銀行理財產品保本保收益的承諾!
一、何謂保本保收益
保本保收益是指,在購買了銀行的理財產品之後,將享受固定的收益,不會因為金融市場的波動和銀行經營管理的不善而出現收益不及預期,甚至虧本的現象。銀行不再承諾保本收益,意味著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不再有固定的收益,你最終的收益有可能比預期高,也有可能比預期低,甚至於虧本的情況。
二、何謂銀行剛性兌付
簡單說,剛性兌付是指銀行理財產品到期後,銀行必須分配投資者本金和收益,黨銀行理財產品計劃不能按期兌付或者兌付困難時,銀行要做兜底處理。現在銀行不再承諾剛性兌付意味著銀行理財產品到期了,銀行不能保證本金一定能正常收回,可能會出現本金和收益損失或者延期支付的情況發生,簡言之,就是銀行不會給你墊付了。
看似對投資者有利的規定,為什麼還會被“指導”了呢?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三、打破陳規的意義
1、在經濟發展到某一時期,國家經濟發展放緩,經濟效益下滑,隨之金融風險增大,國內經濟結構發生調整,如果繼續承諾剛性兌付,將導致金融風險無法向下轉嫁,削弱了國家金融的動能,增大金融風險的係數。
2、銀行購買理財產品不再被承諾保本保息,也不承諾剛性兌付,這一基本事實將被如實告知投資者。明確投資是有風險的,低收益享受低收益,高收益伴隨高風險,這也是尊重投資客觀事實的體現,使得投資更加專業化。
雖然銀行理財被規範,但是本身銀行理財產品還是相對比較安全的投資選擇,除了定期存款之外,其他產品都有風險,打破剛兌,要求投資者學習更多的金融知識,提高投資水平,適應金融市場的不斷變化。
財者說
任何投資都有風險,保本保息本身是違反客觀規律的!
銀行理財產品也不能例外!
銀行理財產品不能保本、保息,只提供參考收益水平,這是國家為了解決剛性兌付問題、防止銀行風險失控而提出的硬性規定。
反過來考慮,銀行理財如果保本、保息,那和銀行存款的性質有什麼區別呢? 理財產品提供較高的收益,又保本保息,不就等於變相提高銀行存款利息嗎? 這種後果是很嚴重的,不僅會給銀行帶來巨大風險,還會導致國家貨幣政策失靈!!!
所以,銀行理財產品不能保本保息!
大家好,我是漲亭板,註冊會計師,財經領域創作者,歡迎關注我,大家多交流溝通,互相學習,共同成長!
漲亭板
扯蛋!扯蛋!扯蛋!
別再相信理財產品,其本身就是一個偷換概念的“詞”!所以沒有保本、保息(就是存款)或不保息一說,都是在騙人的!
“理財”就是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講故事引入的個人投資規劃項目的“詞”,銀行本無什麼理財產品。結算、存款、貸款、個金業務是基本業務。當市場經濟秩序混亂了,銀行就開始打擦邊球,以創新為誘導,把個人投資項目規劃中的理財觀念逆向操作,以幫助個人理財的理財產品就出來了,其實質就是變相的高息攬存。但又不願承擔高息的責任,故搞了基準利率上浮或下調的理財產品。
你若理財,財理你更遠。這就是現實!
嘹亮EMBA
年初的時候,有一項政策叫做“打破剛兌、清除嵌套、穿透底層”
其中打破剛兌的意思就是不能剛性兌付。
用大白話來講,就是不能保證一定還錢啦。
到了銀行那裡,那就是不保本。
還有一項,則是整頓表外業務。表指的是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用大白話來說呢,是一張講這個公司錢從哪裡來,用到了哪裡去的表。
那麼表外業務是指,在這張表上看不到的業務。
比如說:銀行給別的企業做擔保。這種事情,如果企業業務惡化了,還不起錢了,銀行要代為償還的,也就是說,會給銀行帶來可能的損失的,但它在表裡體現不了。
以前,銀行通過這種表外業務放了貸、收了錢、做了保證。風險把控得當的,收益也挺好的。
銀行理財有的就參與到這一過程中去了。銀行因為這些表外業務賺的錢比較多,在其中構建的通道也養活了不少信託公司、券商的被動資管。
所以保個收益啥的問題也不大。
現在嚴格了,很多表外業務做不了了,銀行迴歸傳統的放貸。資金留在銀行的多,流出去的少,收益不高。
監管文件下來了,不準保收益了,銀行也就不敢保收益了。
我是理財作者譚旺,專注於理財領域,歡迎關注。
理財作者譚旺
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所有理財產品在展示的公告欄或者網頁小角都會寫有“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必要時可以拿放大鏡看一下,最近銀行也會承接一些外面收益高的理財產品作為代銷,還有很多理財公司會借用銀行進行託管或者存管,文字遊戲一字之差天壤之別,沒有企業家不掙錢做慈善,所以擦亮眼鏡。
每日朝政
保本保息的屬於存款。
理財產品在條款上都不屬於在保本保息範圍內,從歷史過程來看,太多人認為凡是銀行產品都應該保本保息,但是這於現實衝突,與法律條款衝突!但是為啥大家一直有這樣的保本保息印象,這也和我們的金融法規建設滯後有關。比如一些類金融公司,目前對審批成立有要求,但是卻對監管的責任不清楚,所以形成了一些印象上的認識。
所以,銀行不保本保息本身本身就不涉及是現在,還是過去或者未來的時間問題。
只有各種監管法規配套跟上,這一類的誤解才會越來越少。
歡迎關注我,微視點觀察,一起討論生活中經濟情況
微視點觀察
根據資管新規規定,銀行理財合同裡是不能寫保本保收益的,券商同類型的理財同樣有這個規定。當然,從新規實施以來,效果跟之前一樣,該買還是買。不要因噎廢食,這個不能說完全沒有風險,但還是很穩健的。買大券商大銀行的理財兌付相對更有保障。本著謹慎的原則,買之前問清楚理財顧問或者看一下合同。
大力水手和布魯托
因為他們有可能監守自盜,還恬不知恥的說自己是弱勢群體
平安FBI
銀行理財的投資標的主要就是債券或者非標,當然債券的風險遠遠低於股票,所以銀行的理財產品多數在到期後都能有不錯的收益。不過債券也可能出現違約等風險,所以銀行寫上不保本不保息就是在保護投資者,這是好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