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讓李嘉誠心動的白馬股,是怎麼掉進業績造假大坑的?

導讀:12月25日,恰逢西方的傳統節日聖誕節,在一片歡樂的節日氣氛中,A股上市公司長園集團卻爆出一個大冷門——

子公司長園和鷹原負責人存在業績造假的嫌疑

一石激起千層浪,長園集團再次成為資本市場的話題中心。從公司控制權之爭,到董明珠發起要約,再到瘋狂併購頻繁踩雷,在一系列變故的背後,長園集團到底錯在哪裡?

白馬股養成記


長園集團(股票代碼:600525)全稱深圳市長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由中科院創建於1986年,專業從事輻射功能材料和電網設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曾讓李嘉誠心動的白馬股,是怎麼掉進業績造假大坑的?



2002年12月2日,長園集團成功登陸上交所。上市15年間,長園集團的業績一直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公司營收、淨利呈現階梯式增長,幾乎每年都能邁上一個新臺階。


曾讓李嘉誠心動的白馬股,是怎麼掉進業績造假大坑的?


曾讓李嘉誠心動的白馬股,是怎麼掉進業績造假大坑的?


長園集團近年來營收、淨利走勢圖

經過22年的發展,目前的長園集團已經是一家大型企業集團,旗下擁有16家控股實業子公司、3家風險投資公司、7家參股公司等諸多資產

,是A股市場備受追捧的白馬股之一。

但是,就是這樣一家業績優良的A股上市公司,竟然爆出子公司業績造假的醜聞,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12月25日,長園集團發佈公告稱,公司對上交所問詢函中涉及的長園和鷹的問題進行了全面核查,獨立董事認為智能工廠項目結算及回款嚴重滯後,已有理由初步判斷長園和鷹原負責人存在業績造假的嫌疑


曾讓李嘉誠心動的白馬股,是怎麼掉進業績造假大坑的?



消息一出,輿論譁然。資本市場迅速做出反應,12月25日開盤,長園集團一字跌停,26日繼續一字跌停,收報4.56元。相較年初最高價18.58元,已經跌去近8成

業績造假醜聞

接下來,我們就聊一聊導致長園集團股價連續跌停的罪魁禍首——長園和鷹。

2016年6月,長園集團豪擲18.8億元,收購長園和鷹80%股權,採用收益法評估,增值率達到652.02%

那麼,長園和鷹到底有什麼獨特的魅力,竟然能讓長園集團不計本錢,即便花費巨資也要將其收入囊中?

公開資料顯示,長園和鷹成立於2006年8月,法定代表人尹智勇,公司經營範圍包括從事智能科技、工業自動化科技、機電科技領域內技術開發等。


曾讓李嘉誠心動的白馬股,是怎麼掉進業績造假大坑的?


長園和鷹法定代表人尹智勇 圖片來源:網絡


對於收購長園和鷹一事,長園集團對外解釋稱,收購是為了與現有業務發揮協同效應,並增厚上市公司業績

。長園集團看中的正是長園和鷹的智能工廠業務。

說回長園和鷹,被收購後,長園和鷹原股東承諾2016年、2017年合併報表口徑扣非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5億元、2億元,但2017年實際只完成1.76億元,長園集團因此計提了6583萬元的商譽減值準備

好不容易熬過業績承諾期,長園和鷹的業績再也撐不住了。2018年上半年,長園和鷹營收、淨利分別大幅下滑55%、80%,尤其淨利潤只剩1700萬元,業績變化之快堪比川劇變臉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長園和鷹的業績變臉引發監管層注意。10月19日,上交所對長園集團發出問詢函,重點關注子公司長園和鷹的財務披露等問題。

據悉,長園和鷹的營收主要來自智能工廠業務,其下游客戶大多是大中型服裝製造企業。

2016年,長園和鷹分別與山東昊寶、上海峰龍、安徽紅愛等三家服裝公司簽訂智能工廠項目,這也是長園和鷹最近兩年的主要收入來源。

2016年、2017年,長園和鷹的三個智能工廠項目分別確認營業收入1.69億元、3.07億元。但

截至目前實際回款只有7453.58萬元,而且都是2016年底之前的回款

收到上交所問詢函後,長園集團對三個智能工廠項目進行了現場走訪,調查發現山東昊寶、上海峰龍的項目都處於停工狀態,而安徽紅愛僅有部分設備處於運轉狀態。

更糟糕的是,長園和鷹涉嫌造假一事發生在上一任董事會任期內,這一屆董事會和管理層根本不想承擔相關責任,這直接導致長園集團處境尷尬。

高昂商譽壓頂

作為長園集團花費巨資買入的優質資產,長園和鷹的真實表現確實不盡人意。那麼,長園集團其他的併購標的又表現如何呢?

2014年底,在原有主業之外,長園集團開始謀劃進軍汽車領域,而新業務的開拓離不開一系列併購重組的支持。

2014年12月,長園集團發佈重組預案,擬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運泰利100%股權。重組完成後,長園集團將重點佈局智能汽車行業和先進製造領域

2015年,長園集團耗資17.2億元,將運泰利收入囊中,正式開啟智能汽車業務。作為特斯拉電池的下游供應商,長園集團頭頂“特斯拉概念股”光環在資本市場名噪一時。


曾讓李嘉誠心動的白馬股,是怎麼掉進業績造假大坑的?



此後,圍繞智能汽車新業務,長園集團在產業上下游發起多次併購。繼長園和鷹後,2017年8月,長園集團以18.8億元的價格買下湖南中鋰。

無併購,不商譽。在一系列的併購重組之後,長園集團的賬面商譽也在節節攀升。其中,收購運泰利產生商譽14.6億元,收購長園和鷹產生商譽16億元,收購湖南中鋰產生商譽13億元

2015年至今,長園集團的商譽以每年15億元的規模暴漲。2017年,公司對外收購的子公司逾25家,賬面商譽高達54.76億,佔淨資產的比例為67%,佔總資產的比例為26.66%。

不同於長園和鷹的業績對賭,湖南中鋰給出了一份未來3年的業績預測藍圖。預測2017年至2019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8億元、8.9億元、12億元,對應淨利潤分別為1.8億元、2.5億元、3億元。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截至2018年上半年,湖南中鋰實現營收約1.75億元,淨利潤為-3735.44萬元,在所有子公司中業績排名倒數第一,並且預計在2018年無法扭虧。

此外,截至2018年上半年,湖南中鋰流動負債17.36億元,流動資產7.16億元,資金缺口在10億元以上,資金壓力大。


曾讓李嘉誠心動的白馬股,是怎麼掉進業績造假大坑的?



李嘉誠曾為之心動


在子公司業績造假曝光之前,長園集團一直以高大上的形象示人,並得到多方資本青睞。

2014年之前,長園集團的控股股東是李嘉誠旗下的長和投資。2014年,長和投資清倉長園集團全部股份退出大陸,公司第一大股東意外易主沃爾核材。

此後,沃爾核材在二級市場不斷增持公司股份,持股比例由2014年的16.72%增長至2017年的24.07%,直逼長園集團管理層及其一致行動人24.29%的持股比例,雙方展開股權爭奪大戰

控股權受到嚴重威脅,長園集團管理層急中生智,引入白衣騎士復星集團,之後經過多方調解,2018年1月10日,長園集團與沃爾核材終於達成《和解協議》,打了3年多的股權大戰落下帷幕。

2018年5月,格力集團對長園集團發起要約收購,財大氣粗的格力集團一出手就是52個億。但是,這場收購在6月12日就畫上了休止符,原因是未獲得珠海市國資委批准。

一系列變故之後,長園集團的股價一路下挫,最新股價為4.56元,還不及年初高位18.58元的一個零頭。


曾讓李嘉誠心動的白馬股,是怎麼掉進業績造假大坑的?


長園集團2018年股價走勢圖


長園集團股價跌跌不休,管理層開始著急出手。12月26日,長園集團股東藏金壹號向國泰君安質押股份2827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13%。

本次質押後,藏金壹號累計質押長園集團股票7457萬股,佔其持有長園集團股份總數的95.56%,佔長園集團總股本的5.63%。


曾讓李嘉誠心動的白馬股,是怎麼掉進業績造假大坑的?


好不容易走出了股權大戰風波,沒想到又一腳踩進子公司業績造假的大坑,長園集團真是命運多舛的典型代表。

只是,不知道曾經僥倖躲過一劫的格力集團,看到長園和鷹業績造假醜聞後,內心又會作何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