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兩拍中竟然隱藏著一種威力極強的神兵,非弓非弩,非刀非劍

在中國歷史上就是一部殘酷的戰爭歷史,自炎黃開始到近代爆發了無數的戰爭,而為了取得勝利就需要神兵利器,精良的武器可以幫助我們取勝。在這裡就不禁要問了,在漫長的戰爭史中誕生了無數的兵器,哪種才是最厲害的呢?傳說中有一種神兵,名為軒轅劍,乃是黃帝採首山之銅鑄造而成,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其內蘊藏無窮之力。

三言兩拍中竟然隱藏著一種威力極強的神兵,非弓非弩,非刀非劍

那是不是說劍才是最強的?非也!在三言兩拍中記載著一個關於伯牙的故事,伯牙是楚國人,然他在晉國當官,離開楚國十二年甚是想念楚國故坐船回楚國,船上無聊,伯牙撫琴解悶,弦卻突然斷掉,伯牙斷定有人偷聽自己撫琴,果然遠方有一人朝船走位,走近一看是一個樵夫。伯牙問樵夫:“適才崖上聽琴的,就是你麼?我且問你,既來聽琴,必知琴之出處。此琴何人所造?撫他有甚好處?”

樵夫答道:“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見五星之精,飛墜梧桐,鳳皇來儀。鳳乃百鳥之王,非竹實不食,非悟桐不棲,非醴泉不飲。”由此可見伯牙說持之琴乃是上古神兵,有一部武俠片“六指琴魔”想必大家都看過,有一琴名為“天魔琴”,為六指神魔所得,江湖各派帶人去幹她,她輕撫琴起音,打的各大派武林高手丟盔卸甲。

那伯牙所持之琴是不是後來所演化而出的天魔琴呢?那一樵夫告訴伯牙琴有七不彈:“聞喪者不彈,奏樂不彈,事冗不彈,不淨身不彈,衣冠不整不彈,不焚香不彈,不遇知音者不彈。”實際上樵夫已經看出此琴的威力,所謂七不彈是告訴後世即使持有神兵利器,也要養德修行,要有一顆仁愛之心。

三言兩拍中竟然隱藏著一種威力極強的神兵,非弓非弩,非刀非劍

戰國之時,禮崩樂壞。其中大多手持刀劍以武力征伐迫使其它國家臣服於自己,這其中尤以秦國最甚,當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之時,秦國有最厲害的兵器但秦國沒有選擇放下刀戈用禮樂教化民心,秦國的兵馬雖然雄壯;刀劍雖然鋒利堅韌這時候卻不足以使六國臣民屈服,當秦始皇轟然倒下,秦帝國這座大廈失去根基亦被歷史的車輪碾碎。

其實在此之前的西周初年周公已經給出了我們答案,周公有言:“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殷商之前只知上天、只信鬼神,不敬萬民,周人推翻商人正要以史為鑑,必須做到敬天保民。周公後來所創立的禮樂制,就是要通過禮儀音樂教化萬民。禮與樂相輔相成,通過音樂這種形式把禮傳播出去。

《孫子兵法·謀攻》有云:“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說的就是要通過禮儀與仁德打敗敵人,何為仁義?正是伯牙所彈奏之音。那名說出琴之緣由的樵夫名叫鍾子期,鍾子期聽聞伯牙琴聲,認伯牙為自己的知音,遂結拜為兄弟。那大多數人都認為伯牙撫琴優美動聽所以子期才認同伯牙,其實不然,子期既識此琴,必識伯牙之曲。為何子期能聽一曲便信任伯牙?是因為曲中有仁。

三言兩拍中竟然隱藏著一種威力極強的神兵,非弓非弩,非刀非劍

伯牙是一個晉國大夫,而子期只是一個貧民,雙方能夠成為知音,不正是周公所倡導的禮樂社會嗎?後來子期死了,伯牙找到子期父母贈以黃金,發誓要像親生兒子一樣照顧二老不正是證明伯牙是一個有德之人嗎?伯牙手持神兵卻不使用它去做傷天害理之事,琴音優美是為仁心,在戰亂時代最難的是什麼?是你沒刀,我有刀,而我卻能放下刀和你講道理。

三言兩拍中竟然隱藏著一種威力極強的神兵,非弓非弩,非刀非劍

伯牙之琴乃上古伏羲所造,堪稱神兵。而後歲月如梭,此琴輾轉多人之手,到了六指琴魔手中。伯牙之時琴中只有曲沃,為何到了六指琴魔手中就變成了殺人利器?琴是好琴,也看主人。正所謂看人也看仁,其實我們內心深處都有一把琴,關鍵看你如何使用。

求關注o(* ̄︶ ̄*)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