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新報告:人類將越活越久,飲食習慣對壽命影響大

日前,英國《柳葉刀》雜誌上發表了對全球195個國家地區人均預期壽命的報告。

全球人類預期壽命總體提高

據《柳葉刀》最新研究結果稱,從2016年到2040年,全球預期壽命的平均增幅達到4.4年。西班牙則反超長期佔據長壽國家排行榜首位的日本,取而代之。而中國人均壽命將在2040年達到81.9歲,也是中國第一次超過美國人均壽命。

根據2040年的預期壽命預測,排在前十名的分別是:西班牙(85.8歲)日本(85.7歲)新加坡(85.4歲)瑞士(85.2歲)葡萄牙(84.5歲)意大利(84.5歲)以色列(84.4歲)法國(84.3歲)盧森堡(84.1歲)澳大利亞(84.1歲)。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華盛頓大學健康計量與評估研究所數據科學主任Dr. Kyle Foreman說:“未來世界的健康不是預先註定的,存在很多看似合理的軌跡。但我們是否能看到重大進展或停滯不前,取決於衛生系統應對關鍵衛生驅動因素的好壞。

Foreman說,未來導致早逝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壓、高體重指數、高血糖、吸菸和飲酒。空氣汙染排名第六。

法新社報道稱,就全球來說,非遺傳性疾病和事故的致死權重在增加。十大主要死因中有八項歸於這兩類(貧血性心臟病、主動脈瓣鈣化、慢性阻塞性支氣管肺病、慢性腎病、阿爾茨海默病、糖尿病、交通事故、肺癌)。

美國排行下降,肥胖因素難逃其咎

研究指出,美國是排行榜上,壽命排名下降最大的高收入國家,從2016年的第43名下降到2040年的64名,增幅只有1.1年。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中心的數據,美國成人肥胖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根據研究,美國每10名成年人就有4名肥胖,另外18.5%的青少年也被肥胖困擾。2月份的進一步研究發現,美國2-5歲的兒童肥胖率急劇上升。

此前考慮到國民健康,2010年的美國政府曾經針對肥胖作出努力,希望能在2020年將青少年肥胖率降至14.5%,將成人肥胖率降至30.5%。目前來看,努力已經完全失敗。

日本長壽秘訣:合理飲食

影響健康壽命的十大風險因素中,居榜首的依舊是菸草,高血壓緊隨其後排在第二位。除了高血糖、肥胖等因素,酒精攝入、大氣顆粒物、室內汙染、低水果攝入量也被列入,成為我們生命殺手之一。《柳葉刀》在此次研究中也將一個國家的飲食習慣也納入了考量之一。

《柳葉刀》新報告:人類將越活越久,飲食習慣對壽命影響大

(圖片來自《柳葉刀》,對人類壽命影響最大的十大風險因素)

說到飲食習慣,就不得不提一直長期佔據長壽榜首的日本了,雖在此次研究中,西班牙雖然反超取而代之,但日本曾經的輝煌戰績也是可圈可點的。

日本沖繩就一直是全球長壽研究的中心,有“不朽之國”的美稱。一般認為,合理的飲食是日本人長壽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本人喜歡吃魚和豆類。豆製品則被認為能有效防止動脈硬化。在長壽之鄉沖繩,海鮮產品豐富,魚類是當地人餐桌上最常見的主菜。研究認為,魚類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DHA和EPA,EPA可使血液不易形成血栓,具有預防中風及心肌梗塞的效果。

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的迥異,人類的生存環境千差萬別,獲取的食物種類、膳食結構各不相同,營養健康狀況也各有千秋。曾有長壽村的巴基斯坦罕薩、外高加索地區的格魯吉亞及厄瓜多爾的比爾卡班巴等地區,健康獨特的飲食結構似乎是他們長壽的秘訣之一。

世界長壽地區和國家的飲食特點

1. 堅持膳食結構以植物性食物為主

2.堅持植物性食物與動物性食物合理搭配

3.熱量要適量、蛋白質結構要合理

4.脂肪攝入量要低且結構合理,鹽分攝入量要低

5.注重礦物質攝取和酸鹼食物合理搭配

中國排名提升,但飲食習慣沒有進步

研究還預測,59個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將超過80歲,這其中包括中國。

而此次研究中,中國在平均預期壽命排名上的顯著提升,這可能和中國的醫療質量提升有很大的關係,但反觀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方面,卻並沒有明顯進步。我國是典型的東方飲食國家,長期以來形成了以“五穀”為主食,以果蔬、少量動物性食物為副食的飲食特色。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城市居民膳食出現了穀物偏低、豆類偏低、油脂過多、食鹽過多的不良傾向,我們還需要多多借鑑國內外的有益飲食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