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CU的三天三夜:裸辭這件事,其實一點也不酷

在ICU的三天三夜:裸辭這件事,其實一點也不酷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最近這段時間,後臺收到一位讀者的留言,大意如下——

“老師,看了你的一些文章之後,我鼓起勇氣找到了這裡,想寫下我的困惑。不知我的問題是否會被回覆,但我還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

是這樣的,我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和很多人的成長經歷類似,由於家庭經濟一般,父母忙於生計,我喜歡音樂,但可惜一直沒有機會學習。

我只知道讀書學習,聽父母的話學了護理專業,畢業後在家附近的一醫院裡做護士......好幾次我都有裸辭的衝動,恨不能一紙辭呈結束這種枯燥的工作。

但一想到自己辭了這份工作到底要做什麼,我就突然沒了勇氣。

曉璃老師,我就想知道,對於很多沒有愛好或者不曾在愛好方面進行過系統學習的人而言,到底該如何找到理想的方向?這個方向既能滿足當前的生計,又可以讓自己離夢想更近一些呢?除了裸辭,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之所以挑選這則留言,是因為它確實具備很高的代表性。

是啊,都說能把愛好變成職業的人生是幸福的,我們也聽過看過很多這樣的故事,故事裡的主人公各個勇猛無畏,可以不顧一切地裸辭,並且重要的是,後來他們能闖出了一片天地,讓人著實羨慕不已。

今天我想說個故事,這個故事源於一例個案,我會隱去當事人的關鍵信息,並將這個案例進行了適當的改編與加工,希望給你帶來全新的思考。


一、要不要為了夢想,放棄現在的工作?

來訪者婉婷(化名)是一名身材高挑、皮膚白皙的北方姑娘。

她千里迢迢趕來這座城市,就是為了和我約見第一次面詢。

那是個深秋時節,道路上的樹葉很多都凋零了,婉婷當時穿著一件藕荷色的毛衣外套,弱小的身軀在大毛衣的庇護下顯得更為較弱。

“曉璃老師,我今年32歲了,擁有一份外人豔羨的工作,但內心總覺得缺了點啥......”婉婷說話的聲音很輕,像是藏著很多的心事。

翻閱婉婷之前發來的資料,眼前這位來訪者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技術部高管,她的經歷看起來非常完美:從小就是學校的尖子生,高考時很順利地進入了一所985重點高校,讀了計算機專業並被順利保研,研究生畢業後的她先是進入了一家外企工作,一年後辭職,來到了目前的公司,從一名技術員做起,一直做到了高管職位。

讓婉婷無法釋懷的倒不是工作,而是自己心心念唸的夢想。

原來,在婉婷的心底,一直有一個舞蹈夢。

婉婷的舞蹈夢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由於外形條件不錯,但凡學校組織文藝活動需要排練舞蹈,婉婷總是被老師選中領舞的那個,然而婉婷的父母卻認為,靠跳舞吃飯終究不靠譜,還是好好學習才是正道。

為此,婉婷沒少和父母發生爭執,但由於家庭條件不允許,婉婷只好把這個夢想深深埋藏,直到發生了一次意外,讓婉婷不得不去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狀態。


二、一次意想不到的車禍,讓我差點被死神吃掉。

那還是婉婷26歲的一個夏天。

一天傍晚,婉婷上了一輛大巴車,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途中,婉婷遭遇了一場車禍。

當婉婷被人從車底拉出來的時候,婉婷儼然成了一位“血人”......

等婉婷醒來的時候,自己正在ICU裡,渾身插滿了管子,意識迷糊的婉婷睜開了雙眼,醫生們都說婉婷的命大,總算搶救過來了。

後來的婉婷從護士口中得知,在自己昏迷的36個小時裡,父母就在門外寸步不離地守候了36個小時。

在醫院調養的一個多月裡,父母更是放下了手裡所有的工作,一開始婉婷極為虛弱,任何需要走動的事情都是父親揹著她完成的,那一個多月,讓婉婷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

“以前的我和父母關係很對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他們不讓我學舞蹈;儘管我也知道他們有他們的理由,但我總覺得他們不是真正在乎我。這一個多月來,我和父母的關係像是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我感受到了他們的懷抱還有體溫,甚至能感受到他們平時不曾表露的愛。”

婉婷說著,眼睛溼潤了。

“就在住院的一個多月裡,我突然很沒出息地發現,有份收入及社保是多麼重要。”婉婷說。

婉婷告訴我,在住院之前,她認為青春就該是用來折騰的,既然父母不同意,那就自己偷偷練。

有很長一段時間,她白天上著班,晚上及週末時間去學習跳舞;婉婷出事前之所以要上一輛大巴車,就是因為要趕去外地參加一位舞蹈老師的舞蹈課。

“在住院的日子裡,我有兩個重大的發現。一是發現了自己的世俗。其實我根本沒有自己想的那樣有勇氣,雖然我喜歡跳舞,但我還沒有熱愛到可以奮不顧身的程度。這不,在出院結算住院費的時候,醫生告訴我可以用醫保報銷,我甚至暗自慶幸自己當初沒有裸辭。二是發現了自己的怯懦。那次住院的經歷讓我反反覆覆思考一個問題,如果這是我的最後一天,我是情願陪父母度過享受他們的懷抱與溫暖,還是情願在舞臺上享受眾人的矚目和掌聲?我想來想去,如果

非要二選一,我很可能會選擇前者。”婉婷說。

婉婷遭遇的衝突,確切說來已經上升到了自我實現層面,即,如何能兼顧夢想,讓這場來之不易的生命體會到意義感,同時又不至於付出慘烈的代價,依然可以確保自己和家人的衣食無憂?

我問起婉婷有沒有什麼發現,她笑著告訴我,她發現即便自己沒有遭遇那場車禍,可能還是不會裸辭,因為她發現自己對舞蹈這件事並沒有達到痴狂的程度,但同時,她又不能完全放下舞蹈,抑或是想要尋找一個精神出口,抑或是為了滿足兒時不曾實現的願望。

第一次諮詢下來,我發現婉婷致力於追求的那樣東西,叫價值。


在婉婷看來,一個人活著要具備內在價值

,即任何人都帶不走的,也是不太會受外界影響的核心競爭力。

內在價值方面,她在計算機領域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這種能力並不是誰能輕易取代的,而舞蹈在婉婷這裡則不具備這樣的競爭力,這才是婉婷遲遲不肯放手追逐舞蹈夢的深層根源。

與此同時,婉婷還希望自己具備一定的外在價值

從鬼門關走了一圈的她意識到了生命的可貴,如果能夠給更多的人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順便實現童年的心願,則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婉婷還獲得了另一個重大的發現,原來自己遲遲沒有走上舞蹈這條路,竟是自己內心的價值導向決定的。

第一次見面之後,我給婉婷佈置了一些任務,讓她仔細思考後,再來找我進行深入的探討。


三、失去就是得到,缺憾讓生命更精彩。

等婉婷再來找我的時候,狀態顯然比第一次好了許多。

我帶著婉婷做了很多建設性的探討,包括:

  • 目前的工作中,除了滿足內在價值之外,有沒有實現外在價值的部分?
  • 如果有,到底是哪部分?今後打算如何進一步實現這部分的外在價值?
  • 除了工作以內的部分,還可以做哪些拓展,深化這部分外在價值?
  • 是否存在這樣一種可能,即不影響當前生活質量及社會地位的前提下,兼顧舞蹈夢,或者轉換一個角度或身份,在這個領域實現自己的夢想?

等等。


經過探討,婉婷最終確定了三件事:

  • 1、當前工作有外在價值的實現部分,即帶團隊以及對新員工進行培訓的部分,對於這部分,她打算繼續提升自己的領導力,優化自己的培訓內容;

  • 2、除去帶隊及培訓部分能體現外在價值,婉婷覺得還可以向另外一條路進行拓展,即聯繫外部資源,給一些高校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做免費職業講座,讓他們瞭解用人單位對於人才的需求,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提前規劃及準備;

  • 3、至於自己心心念唸的舞蹈,婉婷覺得未必非要以專業舞蹈老師身份切入,而是可以轉換成其他身份,例如舞蹈工作室的投資人、合夥人、管理者等等。

這三點確定下來之後,婉婷覺得心情舒暢了很多,她覺得自己收穫滿滿,對未來發展的動力十足。

如果未來投資或管理一家舞蹈館,我要加強與提升全面管理能力及對整個業務的掌控力。前不久領導找我談話,說是公司承接了一個新項目,問我是否願意負責整個項目進程,我當時還挺猶豫,生怕接了這個任務影響我的舞蹈夢想。通過諮詢我發現,有了這個全新的角度後,更要勇敢地承擔起新的挑戰,這對我而言更是一個很好的鍛鍊機會。”諮詢結束後,婉婷興奮地說道。

四、尾聲


“曉璃老師,您還記得我嗎?從上次諮詢過後,轉眼過了兩年。在那次諮詢之前,我原以為自己失去了很多,通過系統梳理之後才發現,在這個過程中,我更是得到了很多:

  • 那次事故差點要了我的命,卻讓我看見了內心的怯懦和世俗;
  • 我終於從心底和父母達成了和解,也讓我體會到生死麵前,所有的困難都無足輕重;
  • 我克服了內心的畏難和牴觸情緒,重新回到了工作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長和進步,做到了不錯的職位。
  • 就是這次迷茫,促使我前來諮詢,讓我發現之前所有的磨難與積累原來都具有別樣的意義......

目前我負責的新項目正在收尾階段,我真的從中學到了很多......我決定在不久的將來,在家附近創辦一家舞蹈館,讓那裡的孩子有機會學習舞蹈,讓他們去體驗更多的美好......”

兩年後的一天,我收到了婉婷發來的一份長長的郵件。

是啊,即便沒有實現自己當初的夢想又怎樣呢?

生命的奧秘,不就藏在無法捉摸但又讓人期待的那部分麼?

相信看完婉婷的故事,你的心中一定有了自己的答案。

“人生沒有低谷,只有蓄勢待發;自由沒有界限,更遠的旅行只有一步之遙。”——陳諶

在ICU的三天三夜:裸辭這件事,其實一點也不酷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已在噹噹、亞馬遜、京東等平臺全面發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