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輔國擁立唐代宗登基,為什麼卻死在唐代宗手上?

黃眯眯


如果不是安史之亂,李輔國這個做了宰相的宦官可能就不會在史書上留下任何痕跡,當然這隻能是四姑娘的幻想。安史之亂中,唐玄宗倉皇出逃,李亨在馬嵬坡發動政變,父子倆分道揚鑣,是李輔國擁立李恆登基為帝,唐玄宗李隆基被動的做了太上皇。李輔國權傾朝野,又在唐肅宗即將去世的時候,保護太子李豫繼位,即唐代宗。李輔國的權力更上一層樓。然唐代宗不想受制於人,遂設計殺死了李輔國。

李輔國原來不叫李輔國,而叫李靜忠。李靜忠在唐玄宗時期入宮做了太監,跟隨在太子李亨身邊,併成為李亨的心腹,李亨這個人有野心,但太過小心,也可能是做太子小心翼翼慣了,顯得有些懦弱,而李靜忠則總是給李亨出主意,充當他的保護神。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倉皇出逃,李亨讓李靜忠去說服陳玄禮在馬嵬坡發動政變,誅殺了楊國忠,逼死了楊貴妃。然後這對父子分道揚鑣,李靜忠跟隨李亨去到靈武,在靈武,李靜忠說服李亨登基為帝,遙尊已經入蜀的唐玄宗為太上皇。

李亨繼位後,李靜忠因功獲得賜名“護國”,後又改為“輔國”,從這名字也可以看出李亨有多依賴李輔國。自此,李輔國開始權傾朝野,軍政大事都有他處決,李亨實際上已經是個傀儡,而且是心甘情願做的傀儡。李輔國和張皇后勾結在一起,排除異己,更是孤立迫害唐玄宗。讓唐玄宗變成了一個孤家寡人,終於染病去世。


在唐玄宗去世的那一年,李亨也一病不起,太子李豫監國,張皇后和李輔國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都想除掉對方。而張皇后還想要廢立太子,在矯詔李豫進宮欲除之的時候,計劃為李輔國所知,李輔國趕緊出兵保護了太子李豫,而囚禁張皇后並殺死了張皇后想立為太子的李系。就在兵變發生的時候,李亨已經快不行了,兵變的發生加劇了他的死亡,李亨於當天夜裡去世。也因此,有傳言說唐肅宗李亨是被太監嚇死的。

第二天,李豫登基為帝。李輔國再次立下大功,也越發的驕橫,不久就對李豫說:“大家但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置。”意思就是陛下你就乖乖的在宮裡待著,軍國大事都有我呢,我什麼都能處理好。這種模式已經運營的很成熟了,之前的唐肅宗和李輔國不就是如此嗎?但唐代宗卻不肯受制於人,只是他也沒辦法一下子除去李輔國,就開始做表面功夫,尊李輔國為“尚父”,封了司空,又兼著中書令,可以說是官宦中最有權勢的了,李輔國也因此以為唐代宗很好控制。


只是,另一個大官宦程元振與李輔國不合,找唐代宗告狀。唐代宗利用兩個人的不合,一步步設計奪了李輔國的兵權,撤了他的中書令,又明升暗降。李輔國終於後知後覺知道唐代宗要辦他,他氣的口不擇言,說:“老奴死罪,事朗君不了,請於地下事先帝。”這已經是在要挾唐代宗了。我幫助你老爸坐上皇帝之位,他是怎麼對我的,後來我又幫助你坐上皇帝之位,你又是怎麼對我的?我伺候不了你了,還是讓我去地下繼續伺候先帝吧。

唐代宗一聽更生氣,你想死,朕就成全你。於是在10月18日的夜裡,李輔國家裡來了強盜,把李輔國的腦袋砍下來帶走了。唐代宗命人刻了一個木頭腦袋按上下了葬。

權傾朝野的大官宦就這樣離開了這個世界,但由他開始的大唐宦官專權制度已經成熟了。唐代宗雖然除掉了李輔國,卻在第二年又寵信魚承恩,魚承恩比李輔國還要囂張,當然後來也被唐代宗除去。


蕭曉四姑娘


唐代宗在位的時候,李輔國因為擁戴唐代宗有功,唐代宗給予重任,讓他當宰相。

李輔國是個宦官,他掌握了大權之後,就猖狂起來。他欺壓老百姓不說,居然連皇上也不放在眼裡。甚至口出狂言道:“皇上用不著操心國事,一切事情交給我辦就可以了。”

朝中的忠臣上奏皇上勸諫懲治李輔國,他們說:“李輔國敢對皇上無禮,日後必將幹出大逆不道的事,如果這樣的小人不除,皇上也不能安心啊。”其實唐代宗早就對李輔國不滿了,他覺得李輔國的勢力日漸強大,制服他還是沒有把握,只好先穩住他,再尋找適當的機會。

唐代宗深知不能輕舉妄動,他一直把怒火壓在心裡,當有人指責李輔國時,他不但不理會,而且還會訓斥他,說他們汙衊李輔國。

有一次,唐代宗為了讓李輔國高興,親自建議道:“你門下的弟子也有不少了,也該有封賞了。他們一旦覺得沾了你的光,也一定會死心塌地地為你所用。”李輔國聽了非常高興,也覺得理應這樣,他馬上就提拔了他的心腹做了要職。同時又對唐代宗多了幾分輕蔑,更加胡作非為起來。

後來,唐代宗藉助李輔國心腹程元振的力量,解除了李輔國的行軍司馬與兵部尚書的職位,讓他遷出宮外,代宗雖然沒有公開殺李輔國,但暗中卻派人入其室殺之。





歷史有妖氣


宦官干政的現象在歷朝歷代均有所體現,其中以東漢、唐、明三朝為甚,然而為患最烈、流毒最深者非唐朝莫屬。從唐肅宗以宦官掌兵開始,閹黨便通過對禁軍的絕對控制,頻頻干預國政,最終竟發展成擁有廢立皇帝的權力,成為帝國實際上的“太上皇”。而這一現象的始作俑者,正是肅宗、代宗兩朝的大宦官李輔國。


李輔國本名李靜忠,在唐玄宗時期入宮,並長期服侍太子李亨(唐肅宗),由此成為後者頗為倚重的心腹。安史之亂期間,李輔國因勸說李亨北上靈武、自立為帝有功,深得後者器重,併為其改名為輔國。肅宗因為極度感激、信任李輔國,索性封他做元帥府行軍司馬,將軍國大事、禁軍統領權全部委託給他。唐朝宦官執掌兵權,自李輔國始。



李輔國掌兵後,與權力慾極強的張皇后結成政治同盟,聯手干預朝政、排除異己,將反對他們的宗室李峴、宰相蕭華等人驅逐出京,還誣殺功勳卓著的建寧王李倓,犯下滔天的罪行。然而隨著唐肅宗的沉痾難起,這個政治聯盟走向瓦解,最終竟變成勢不兩立的仇敵。


肅宗駕崩前後,張皇后加緊搶班奪權計劃,準備扶立越王李係為帝,並誅殺太子李豫及大宦官李輔國、程元振等人,結果計劃尚未來得及實施,便被李輔國的黨羽發覺並告密。寶應元年(762年)四月,李輔國、程元振率先發難,逮捕李系、囚禁張皇后,並大肆屠殺對方黨羽,就在此期間,唐肅宗因受驚嚇而死。肅宗死後,李輔國便扶立李豫即位,是為唐代宗,隨即處決李系、張皇后。



唐代宗即位後,對李輔國極為尊崇,而後者自恃有定策之功,便愈發變得不可一世,某日竟公然對皇帝講:“大家(宦官對皇帝的俗稱)每日只需端坐宮中即可,外事請交給老奴處理。”(“代宗即位,輔國與程元振有定策功,愈恣橫。私奏曰:‘大家但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置。’”見《舊唐書》)。唐代宗聽到如此僭逆不道之言,心中倍感憤怒,漸漸地便滋生起誅除李輔國的心思。


然而李輔國手握禁軍、黨羽滿朝,皇帝雖然把他恨得牙根癢,但考慮到“投鼠忌器”的道理,也只能採取迂迴曲折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目的。唐代宗知道李輔國喜歡權力、官位,於是投其所好,將他尊為尚父,並進拜為司空、中書令,將朝廷大小事務全部交給他打理。



就在李輔國忙得焦頭爛額、分身乏術的機會,皇帝以“減輕負擔”為由,漸奪其兵權,拔光“老虎”口中最鋒利的“牙齒”,等到李輔國回過味來時,早已是無力迴天。不久,唐代宗又採用明升暗降的手段,將李輔國進封為博陸王,但同時又罷免他的中書令職務。


失去兵權、相權的李輔國感到大事不妙,怨憤之餘竟然對代宗大放厥詞,聲稱自己侍奉皇帝不力,請求賜他自盡,以便到地下侍奉先帝。面對李輔國的要挾,代宗心中算是徹底對他判處死刑。不久,皇帝便派人在深夜刺殺李輔國,並將他的首級割下後扔到糞池裡,以洩心頭之憤,此時距李輔國扶立代宗上臺還不滿一年。



代宗雖然派人殺死了李輔國,但考慮到他的“功績”和影響力,並不敢將其真實死因昭告天下,而只能含糊其辭地代之以“被盜所殺”。事後,代宗又命人給李輔國雕刻了一個木頭首級,然後予以下葬,同時還追贈他為太傅,以較為體面的方式辦理他的身後事。


代宗怒其不遜,以方握禁軍,不欲遽責。乃尊為尚父,政無鉅細,皆委參決。五月,加司空、中書令...乘其有間,乃罷輔國判元帥行軍事,其閒廄已下使名,並分授諸貴,仍移居外。輔國始懼,茫然失據...乃氣憤而言曰:“老奴死罪,事朗君不了,請於地下事先帝。”上猶優詔答之。十月十八日夜,盜入輔國第,殺輔國,攜首臂而去。詔刻木首葬之,仍贈太傅。引文同上。



然而李輔國雖死,但宦官集團的勢力卻並沒有因此而得到削弱,代之而起的大宦官魚朝恩同樣軍權獨攬、飛揚跋扈,跟李輔國的表現幾乎別無二致。代宗“前門驅虎,後門迎狼”,辛苦經營多時,最終不過是為魚朝恩“做嫁衣”,歷史往往就是這樣的“有趣”,不是嗎?


史料來源:《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


文史磚家


縱觀歷史長河,著名的宦官其實不少,像魏忠賢、李蓮英、張讓、童貫等。如果仔細盤點的話,你會發現大多集中於明清兩代。其實大唐的宦官也是非常有名,像高力士。不過,高力士如果跟這位相比,那還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他就是大唐歷史上第一位當上宰相的宦官——李輔國。

李輔國是唐朝中期最著名的宦官,其實他本名不叫“輔國”,而是叫“靜忠”。唐肅宗時代,因為擁立其登地位,又因打壓唐玄宗而權傾朝野,獨攬唐肅宗時代的軍政大權。

李輔國小的時候不叫李輔國,而叫李靜忠。年紀尚幼的他,全無同齡人的伶俐可愛,他很木訥,很沉悶。他的嘴臉酷似猩猩,雙眼鼓脹欲裂,前額異軍突起,齙牙噴湧向前,人未到牙先至,舉止又似女孩般嬌弱,堪稱縮水版“鳳姐”,給人的直覺便是人類進化在他這兒出了問題。

人奇醜無比,家裡又窮,李輔國的未來一片黑暗。因此,他年紀尚幼便被人送進宮,當了宦官。進宮後乾的是最低賤的雜活,在皇帝的馬廄中掃馬糞,像牲口一樣被別的宦官呼來喚去。而且,那些宦官還經常羞辱、打罵他。他曾讀過幾本雜書,粗通些文墨,受了羞辱,心中悲憤:你們是宦官,我也是宦官,你們不比我多個啥,相煎何太急?

後來,李輔國專門服侍李亨,也就是後來的唐肅宗。

時勢造英雄,安祿山造反給四十多歲的李輔國帶來了機遇。唐玄宗躲到四川,讓兒子李亨留下來打游擊。李輔國看準了機會,拼命勸他稱帝。李輔國被破格提拔,當了元帥府行軍司馬,相當於總參謀長,賜名“護國”,成了李靜忠2.0版本。

安史之亂平息後,國不用護了,他又被賜名輔國,至此完成李靜忠3.0版本。李輔國官至一品,加封為宰相。注意,宰相在唐朝是封號,唐朝實行的是“群相制”。李輔國獨攬軍政大權,食五百戶,朝中遍佈黨羽,最要命的是他手中還掌握著禁軍。中書舍人(也是宰相)李揆見到李輔國,行父子大禮,口中叫“爹”,李輔國還娶了吏部侍郎的侄孫女做老婆,那是相當的囂張。

這還不算什麼,就連當時的太上皇唐玄宗照樣被整不誤。

已經升級為太上皇的唐玄宗跑到勤政樓,他在樓上看風景,樓下的人看玄宗。百姓自發聚集在勤政樓下高呼萬歲,朝野震動,是為勤政樓事件。李輔國力攬狂瀾,讓唐玄宗趕緊下樓,還把唐玄宗遷到了深宮內院。為了保證搬遷活動的順利實施,李輔國搞了武裝拆遷,將唐玄宗嚇得從馬上摔了下來。

寶應元年四月,唐玄宗和唐肅宗相繼病死。在唐肅宗病死的第二天,唐代宗登基。按說新皇帝上任,先摸摸脾氣看情況吧?可李輔國囂張習慣了,他曾對唐代宗說:“大家(皇帝的俗稱)但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置。”

什麼意思?意思就是說您老就在宮裡待著吧,朝政之事全交給我就好了。因為此事,唐代宗下定了決心除掉他。於是唐代宗表面優待他,尊之為“尚父”(姜子牙也有過這個稱號),封司空兼中書令,卻私下收買了宦官程元振,以藥子昂代元帥府行軍司馬,掌握禁軍,奪兵權。

最終沒有造成大規模流血事件,李輔國被唐代宗安排的親信給秘密刺殺了。因為李輔國的黨羽遍佈朝野,為了穩定人心,唐代宗並沒有進行“大清洗”,反而追封李輔國為太傅。只是,給了他一個很難堪的諡號——醜。

一代奸相就此落幕。


刀墓手札


安史之亂,潼關失守,唐玄宗倉皇逃出京城。宦官李輔國跟隨護衛太子李享。在戰亂中,李輔國力勸李亨分兵北上以圖興復。李亨帶領部分軍隊到達靈武,李輔國又奉勸李亨稱帝以系人心。李亨於靈武即位,史稱肅宗。

李輔國因勸駕有功而受到重用,被任命為太子家令、判元帥府行軍司馬,開創了唐朝宦官掌握禁軍的局面。

唐軍收復長安後,肅宗回京。

李輔國以功拜殿中監等職,尋加開府儀同三司,封郕國公。

李輔國得勢後,擅權作威,宰相和百官要和皇帝商討國事,都得事先經過他的同意,甚至“口為制敕,另付外施行,事畢聞奏”。御史臺和大理寺無權辦理的重大案件,也由李輔國隨意輕重處罰。李輔國每次外出,都有數百名武士衛從。其他宦官不敢直呼其名,皆尊稱他為“五郎”。

玄宗回到長安後,被尊稱為太上皇,居住在興慶宮。高力士等追隨多年的老宮人仍然侍候左右,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也時常往來宮中。李輔國出身微賤。高力士等素來看不起他。李輔國意識到玄宗的存在對自己始終是一個隱患,便在肅宗面前挑撥離間,誣陷太上皇手下欲擁立其再取皇位,奉勸肅宗將太上皇遷入禁中以絕後患,肅宗猶豫不決。

與此同時,李輔國派人私下對玄宗進行監視。不久,劍南奏事官經過興慶宮時拜見玄宗,玄宗讓玉真公主以主人身份設宴款待。李輔國得到情報,誣奏“南內有異謀”,並矯詔移玄宗於西內,送玉真公主於道觀,高力士等被流放邊遠地區。從此,玄宗形同軟禁,很快就抑鬱而死。

不久,肅宗病重。張皇后欲謀立越王,並試圖誅殺李輔國等專權宦官。李輔國勾結宦官程元振,發動宮廷政變,誅殺張皇后和越王、兗王。彌留之際的肅宗受驚而死。李、程二人擁立太子李豫即位,是為代宗。

上圖《大唐榮耀》中的李俶,即唐代宗李豫

李輔國逼代宗封已為宰相,代宗不得已加封司空、中書令。程元振非常嫉妒李輔國的權勢,力勸代宗削奪他的權力。代宗對李輔國的專橫跋扈也深感不滿,當即欣然表示同意。於是,代宗很快罷免了李輔國的官職。李輔國回家數日,就被代宗派人刺殺。


陵西散人


說起唐代宗李豫可能很多人印象都不是很深刻,但是要是說道安史之亂,那可是人盡皆知。安史之亂就是這位大哥平定的,作為一代帝王他相當的合格,李豫在位時期,改革漕運、鹽價、糧價等,實行了安定社會,發展生產,歷史也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

就是這樣一代帝王,不僅對百姓和身邊的親人臣子相當寬厚,深得臣民的愛戴,而且還是一個痴情種,對於帝王來說,做到痴情絕對是彌足珍貴的。

李豫的髮妻是江南有名的美女沈氏,兩人一見鍾情,感情非常的深厚。安史之亂髮生後,東都陷落,沈氏被賊子所抓,當時還是廣平王的李豫率軍收復東都後,兩人短暫相聚,由於天下動盪,戰事繁多,李豫分身無術,東都再次落入叛軍之手,至此,沈氏徹底不見了。

李豫後來繼位後,皇后的位置一直空著,只為等待沈氏回來,數十年過去了,代宗仍舊難忘舊情,常常一人獨自徘徊,心中空蕩蕩的。直到後來遇到了獨孤氏貞懿皇后。

獨孤氏溫婉賢淑,聰明睿智,而且相貌也是極佳,這沒有任何的誇張。她對代宗一心一意,再次讓代宗找到了家的感覺,代宗對她也是相當寵愛。她並沒有因得寵而任性,甚至代宗要賞賜她的家人也被拒絕了。按常理說,基本上皇后之位應該就是她的了,但是,這個位置代宗仍為髮妻沈氏留著,獨孤氏懂代宗,因此二人感情沒有受到一點影響。

後來獨孤氏為代宗生了一兒一女,兒子封為韓王,女兒封為華陽公主。華陽公主深得他們的疼愛,但是一場意外的疾病使華陽公主徹底離開了他們。代宗心痛的吃不下飯,多日不肯進食。獨孤氏更是悲痛中無法自拔,一年後便鬱鬱而終,年僅24歲便離開了人世。

一次次的打擊,使得代宗整日精神恍惚,他抱著獨孤氏的遺體,一直不肯接受獨孤氏離開的這一事實,最後大臣們苦苦哀求下才把獨孤氏入殮。入殮後,代宗當即冊封獨孤氏為貞懿皇后。冊封之後,卻不願意將其下葬,而是整日守在棺前,這一拖就是三年,屍體早已腐壞,大臣們絞盡腦汁才使得代宗同意將貞懿皇后葬在宮中可以看見的長安城東。

在一次次的痛苦與思念中,代宗於公元779年駕崩。誰說無情最是帝王家。縱觀代宗一生,面對動盪的社會,他平定安史之亂,穩定社會,發展生產,一生威武雄壯,風風雨雨裡走了過來,為國家鞠躬盡瘁,為愛情千古痴情。好男人就是他,他就是唐代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