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聯報告稱“過去二十年5億多中國人躋身中產”,擁有6.12萬資產就是中產,你怎麼看?

王執臣


對這份報告提供的數據。沒有任何異議,也不表示任何懷疑。但是,有兩個問題需要提出來商討:一是6.12萬處於中產的什麼水平,結構如何,有多少可以用於消費;二是6.12萬的購買力如何,相當於二十年前的多少。

事實上,所謂中產,決不是看資產、收入水平,還要看形成中產這段時間的價格、資產結構、消費能力等方面的變化。如果變化不是很大,當然這樣的中產是有含金量的。否則,就值得探討了。

從6.12萬的收入含金量來看,應當說,是是實在在形成的,是收入增長帶來的。但是,這些收入大多形成了資產,而不是過去的銀行儲蓄。數據顯示,銀行儲蓄增速降至四十年來新低。其中,房產是最主要的資產。而房產的形成,則主要是房價上漲過快的原因。也就是說,收入的含金量並沒有同步提升。

從購買力來看,很顯然,目前的購買力與二十年前是存在差距的,住房、醫療、教育都出現了價格大幅上漲現象,導致收入中能夠用於一般消費的部分減少。因此,實際購買力下降。在這樣的情況下,6.12萬的中產標準,也就失去應有的價值了。


譚浩俊


光看題面,可能會引起一片帶有懷疑的驚呼:這怎麼可能?其實,這裡的“資產”指的是淨金融資產,沒有包括車子與房子。

所謂的金融資產,就是可以用於投資的現金資產,包括存款、股票、理財等。不包括房子、車子這樣的大項。

如果一家4口人,其中2人能邁入中產水平,那麼家庭擁有的金融資產就是12萬左右。這樣的家庭,作為中產來說,也是比較靠譜的。

但這需要一個前提,就是在金融資產之外,已經解決了住房問題。

如果沒有解決住房問題,那麼個人擁有6.12萬資產,算不得中產,要知道,現在上海的房價55818元/平方米,也就是6.12萬元只夠買1平方米的房子。如果這樣的資產算中產,這樣的中產水分也太大了。

中國有5億多達到安聯的中產標準,這個數據應該也是可信度。不說別的,工商總局數據顯示,至2017年底,全國實有市場主體9814.8萬戶,其中,企業3033.7萬戶,個體工商戶6579.4萬戶。這些個體戶與企業所有人,基本上都達到中產標準。看看身邊,開店的小老闆,6.12萬的金融資產還是有的。

再比如,一個工商銀行,也是一個市場主體,好吧就算各個分行、支行也是一個主體,也就2000多個,但工商銀行至少造就10萬個中產。像工行一樣大的市場主體,在中國數量也不少。


然後龐大的公務員系統、事業單位等。

從經濟發展來說,中國在過去20年確實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果,GDP躋身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居民收入也是節節升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飛躍式進步。這是事實,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成果的巨大體現。

總而言之,在過去20年,中國人收入普遍提高,中國經濟發展成果有目共睹。

不過,我們也得看看居民負債情況。央行公佈的2017年數據顯示,2017年底,居民住戶存款總額達64.38萬億元,而居民貸款餘額也達到40.5萬億元,二者相減得出淨存款23.88萬億,這個數字比上一年年末還少了2.54萬億元。

雖然安聯在這份報告中指,“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人佔了全球造富運動的80%左右。”但應當看到,房地產佔到中國家庭總資產的75%,安聯說的這麼大量的“中產”,實際上大多數人也是被房地產所“綁架”。

所以,房地產增強居住屬性、減少投資屬性,甚為必要。


波士財經


對於安聯的報告,應該會有一個充分調研的過程,同時也會做好全方位的分析,而不是草率下結論。然而,對於“過去二十年5億多中國人躋身中產”,而擁有6.12萬資產就屬於中產的結論,卻反映出幾個問題。

第一、社會貧富差距懸殊,富裕者越來越富裕,窮者越來越貧窮,而數據上也顯得有所失真。

第二、中產的覆蓋範圍太寬廣,而中產階層的上限以及下限的差距很大,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範圍界限。

第三、對於國內真實通脹率以及普遍中產的焦慮仍未充分認識,即使擁有6.12萬資產,實際上也無法抵禦房價、房租、日常生活成本壓力等負擔因素,資產提升未必代表著越幸福。

第四、國內有太多的偽中產階層,而真正意義上的中產階層沒有想象中那麼多。


郭施亮


希望這個報道和衡量標準不是溫水煮青蛙而捧殺我們的軟刀子吧。

每每各種機構提及的中產階級時都說XX資產等等的話,包括我們自己的報道也這麼說。為什麼大家考慮問題的時候沒有考慮到這個和資產差不多的詞,只多一個字——“淨資產”呢?

專注於金融知識普及,讓知識深入人心,如果覺得回答的不錯,歡迎點贊,評論,更多精彩財經知識,請關注我。

雖然只差一個字,但是就是這一字只差,會發現我國的居民的所謂的中產就會下降一大半,甚至更多。因為淨資產是資產減掉負債,我國居民的負債率因為房貸等問題,是非常高的,雖然住著幾百萬的房子,卻也還著幾百萬的貸款,而房子的價值會隨著市場膨脹或者縮水,但貸款不是,貸款永恆的存在著,所以,這個淨資產的說法是值得關注的。

因此,我個人認為,說中產必須說可支配的資產也就是淨資產才可以,這樣才能讓人關注到我們居民的抗風險能力,從而減少系統性風險的發生,而不要麻痺自己,覺得生活的很好,而沒有了危機感。

同時,我個人認為,中產也是中等產出能力的意思,很多人的收入甚至不及社會平均收入更別提是中等偏上的收入,而單純的依靠資產和淨資產來衡量,而缺少了造血能力的指標——收入,那麼這個衡量也是不完整的,讓人放鬆警惕的。

所以,我們應該有自己的衡量各種收入群體的完善的評價標準,以幫助更好的制定社會福利措施和經濟制度,只有自己瞭解自己,而不是活在別人的規則裡,才能讓我們國家強大起來。


張小帥說理財


安聯集團是德國的一家非常出名的保險公司。

德國安聯在最新財富報告稱,自世紀之交之後,達到富裕的中產階級甚至以上的中國人數量約在5億以上。其中,有1億多人甚至把自己視為上層階級的一份子。

安聯定義的“富裕的中產階級”是個人所持有的淨金融資產介於7600歐元(約合6.12萬人民幣)至4.56萬歐元(約合36.71萬人民幣)之間。

其實這個觀點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的專家觀點。

德國具有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因此人們可以進行盡情的消費,甚至透支消費。沒有必要在自己手中儲存較多的風險準備金。

中國的老年、疾病、教育無一不是鉅額消費,如果沒有相應的財富儲備,真的很難過好。

而且我們的中國特色文化決定了父母要給兒子早早謀劃好路。從出生到教育,到結婚,到生子。春蠶到死絲方盡,形容的不是老師,而是父母。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到長大,需要投入幾百萬的資金,再加上以後買房結婚,生完孩子之後,父母給其照看。這一系列的流程,外國人是不明白的。

其實要看你是不是中產,請你問自己三個問題就可以了。

房貸是否帶給你很大壓力?你是否不敢結婚生孩子?孩子的未來教育費用是否讓你擔心?

這三個問題如果都是”否“,那麼你才是中國特色的中產階級。

基本上來看,要想成為中國的中產,家庭月收入應當在45000元以上。房屋價值500萬元以上,開25萬元以上的車。另外,手裡還要有一百萬以上的流動資產。

中產的路其實很難走,諸君,還是慢慢努力吧。


暖心人社


第一,安聯是什麼東西?

第二,6.12萬,以大米市價3元一斤,三口之家一天2.5斤,可食用22年以上,的確餓不死;

第三,以三口之家一個月日常普通(不含教育,醫療,旅遊)開銷5千元,可用12個月,如此的中產階級不當也罷,上海失業金1770元(可領1~12個月),三個人(如孩子己就業)的失業金是5310元。這也可中產價級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第四,上海2017年平均工資月收入7132元。三口之家(二人工作)月收入1.5萬,6.12萬隻相當4個月的工資。以4個月平均工資收入來評定中產資階,也算天下奇聞了。上海家庭被平均的80%以上都是中產階級了,因為上海家庭只有工資收入的,不會大於20%。如此一來安聯連東西都不是了。

最後給大家看一份資料:

保障標準對象

上海市孤兒基本生活費標準也從2018年1月起調整,其中機構孤兒基本生活費標準從每人每月1900元調整為2000元;社會散居孤兒基本生活費標準從每人每月1700元調整為1800元;本市困境兒童基本生活費參照本市社會散居孤兒基本生活費標準發放,每人每月1800元。困境兒童基本生活費不計入實際照料人家庭收入。

說得可笑點三個孤兒的基本生活費每月為6000元,一年7.2萬

而安聯定的中資階級家庭(我們以三口之家以例)的標準是6.12萬???還不及三個孤兒一年基本生活救濟費。

是提問者搞錯了吧?安聯不至於這麼無厘頭吧?即使是6.12萬美元,上海家庭存款50萬也不會小於百分之六,七十的!那來怎麼多中產?是提問者的意淫,還是安聯的意淫,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只知道50萬存款的上海家庭還是要過得小心翼翼的,因為二個老人死後,安聯的6.12萬隻夠一個人墓地費用!


真好160863998


房價上漲就是好?

國富民強都賺了!

有房身價千百萬,

無房皆是窮光蛋!

6.12萬元人民幣還不夠在一線城市買一個平方的房子,競然也中產了?那麼有房一族全部屬於富豪之列了嗎?因為只要有了房子的情況之下,你的身價自然而然的就是百萬上千萬了......

其實這種假像都是高房價造成的!相對於這種紙面財富來說,讓我們所有有房子的人都感覺到發財有錢,而在現實生活中你既不能變現,更難以找到接盤俠,因為相對於來不來就是幾百上千萬的房價來說,接盤的人真的是越來越少了!


Wang王顧左右而言他


安聯的報告大體符合中國情況。一,報告指的是金融資產,不是擁有的所有資產。二,對中產的界定,6.12萬是起始線,上線是30多萬。三,人數佔總人口三分之一強。安聯報告的啟示是:一,牆內開花牆外香,其實國外挺羨慕中國的發展,而國人生在福中不知福。二,中國有較多的人不願露富,叫窮的多,說富的少,這是傳統給人的束縛。那麼多的房子有人買,有人炒,那麼多的人國內國外不停旅遊,那麼多的消費,難道不用錢,都是土豪在消費嗎?不是吧!三,中資形成和增加,並不否定貧富問題存在,也恰好說明,人們對財富沒有停留在滿足上,這也成為一些人不滿的理由,也成為另一些人爭取更多財富的動力。


525207


我相信安聯的統計數據是經過推敲的,但是我對這個所謂“中產階級”的標準表示懷疑。

以歐洲國家的社會福利,7600歐元大概屬於中產階級。因為歐洲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人們大可以盡情消費,不需要存那麼多錢來應對將來的不時之需。能有錢積攢下來的人,應該是收入比較高的,因此列為中產階級也不算錯。

而咱們天朝,大家都知道,所有一切都處於初級階段。6.12萬元的存款或者其他金融資產對我們來說,真算不上中產。為什麼?首先我們不敢花錢,我們的金融資產是從牙縫裡省出來的,而不是真正收入有多高。——我們節衣縮食,不就為了房子住的好一點,孩子的教育好一點,醫療條件好一點。其次,我們的錢是資產增值來的。人民幣升值了,導致我們的錢折算成歐元更多了;房價漲了,導致我們的資產升值了。實際上,我們的收入有沒有比花費增長更快?——大家心裡都明白!再次,作為中產應該是幸福感最高的人,大家有沒有感受到?住著價值幾百萬的房子,卻天天擠地鐵啃包子,偶爾出去瀟灑一下回來得吃幾天泡麵,這達標的五億人裡面有多少是這樣的?這種狀態談何幸福感!

最後,我對這個“造富運動”吐槽一下。的確,這些年很多人都享受到了經濟發展的好處,其中不乏一些人從普通民眾成為頂尖富豪。可以,對於更大多數的普通民眾來說,這更是“造負”運動。為什麼這麼說?是因為這些年來身揹負債的人數比2000年之前的多了N倍!這一點從最近的統計數據可以得到印證:有調查機構統計顯示,我國家庭槓桿率近年來逐年攀升,2006~2016年槓桿率從11%上升至45%,2017年9月底更達到50%上下,10年間增長3倍!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寒潭


這個是一家6.12萬,還是家庭人均這些個?

按中國體質,一場大病下來夠花麼?孩子結個婚彩禮都不夠啊!反正我都奔四了我家還沒存下這麼多少呢?看來我還屬於貧窮那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