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調色的4大步驟,超詳細呦~

如果一部影片,不進行調色,或者調色不正確,會在視覺上大打折扣,本來可以影響觀眾情緒的畫面,因為平淡無奇的色彩而達不到目的。

合格的調色,應該是完全與影片主題相吻合,不溫不火,不誇張,不炫技。

電影調色的4大步驟,超詳細呦~

給一部電影調色,具體的步驟是什麼樣的呢?

1、前期拍攝

很多人不把前期拍攝列在調色步驟之中,但我覺得,反而是重中之重!

前期不能判斷後期處理的所有要求和操作,所以,前期更重要的是把握好構圖、曝光這樣後期很難處理的環節

原始視頻素材,畫面是以中性的所謂“標準”基色為主,前期拍攝中,主要控制畫面的曝光、白平衡、構圖、視角、運動等基本指標。

2、校色彌補前期不足(也叫一級校色)

主要看以下三個指標,是否恰當

調整畫面對比度

飽和度

白平衡色溫設置

這一步的結果就是要儘可能的使畫面看起來自然、協調。

3、局部光線校正

對局部曝光過渡或者曝光不足的畫面進行修正,或者根據需要對畫面局部進行提升/降低亮度處理等。

電影調色的4大步驟,超詳細呦~

4、藝術調色處理

這一步不是必需的,要根據想要表達的主題來決定,使用恰當會有令你眼前一亮的影片效果,主要是以下三種形式:

局部色彩替換:比如換掉畫面中花朵的顏色或者人物衣服的顏色。

去色或者單色處理:這種情況下多是為了表達某種過去的或者夢幻的效果。

整體調色:常用的形式有增加光學濾鏡效果(類似柔光的濾鏡效果尤其對畫面高光部分細節有比較明顯影響)、暗角處理(用來加強畫面主體物)、風格化處理(會對畫面產生的變化較大) 、模擬膠片質感

(為了模擬某種膠片質感,畫面的black/white point以及曲線等參數會產生顯著變化,次序應靠後)、銳化及畫幅修正(可以通過Pan/Tilt/Scale等平移縮放對畫幅構圖進行調整)

電影調色的4大步驟,超詳細呦~

每一部電影不同,作為調色師對影片的理解也會不同,所以以上只是一些參考,具體的還要看調色師自己怎麼理解。

如果覺得內容對你們有幫助,記得關注我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