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40年——回顧與展望

張亮: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40年——回顧與展望

對於中國來說,2018年既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在紀念中回顧過去並展望未來的關鍵一年。《共產黨宣言》正式出版170週年、“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40週年、馬克思誕辰200週年、改革開放40週年,在這樣的歷史節點上回顧2018年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學術熱點和焦點,就不能僅僅侷限於這一年,而是要在歷史的大尺度中對其加以審視,進而展望未來。這裡,我們僅以“改革開放40年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為切入點,管中窺豹,全面呈現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取得的成就。

回顧40年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始終與時代同呼吸、與人民共命運、與實踐共交融,在聆聽時代聲音、回應時代呼喚、分析和解決重大而緊迫的時代問題中不斷向前發展,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發展格局,見證了歷史的風雲鉅變,譜寫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發展的新序曲。站在新時代的制高點上,回顧和總結40年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邏輯演變、歷史成就與成功經驗,奮力進取、砥礪前行,全面開創21世紀馬克思主義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新境界,就是當今時代賦予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工作者的一項光榮而又神聖的歷史使命。

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範式生成與轉化

馬克思說:“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有什麼樣的時代,就會塑造什麼樣的時代精神,就會形成與之相適應的理論體系。“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猶如暴風雨中的驚雷響徹雲霄,拉開了我國思想大解放和改革開放的序幕。社會生活的風雲際會和社會思想的大轉型,為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範式的生成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傳統教科書體系到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範式的轉換。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是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體系的改革探索緊密相連的,後者大致生成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歷史背景和社會條件等多方面的因素,中國傳統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體系與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體系具有不可分割的家族相似性。從當時形勢來看,這套體系的形成完全適應了這一時期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發揮了積極的歷史作用。但隨著“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和改革開放的時代轉型,傳統教科書體系的弊端日益顯現,改革傳統教科書的呼聲日益高漲。20世紀80年代,深受傳統治學方式薰陶的老一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工作者,不滿足於傳統原理反注哲學史的教條主義做法,力圖通過對經典作家哲學文本的深度耕犁,完整、準確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過程及其精神本質,從而形成了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分期和理論體系的獨到見解,開創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範式,出現了一批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時代價值的研究著作,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發展史問題、列寧《哲學筆記》中的辯證法思想、早期馬克思思想變革的理論邏輯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範式的轉型與分化。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來國內國際局勢的深刻變化,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深化發展奠定了實踐和思想基礎。從國際局勢來看,蘇東劇變對傳統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範式提出了重大挑戰;從國內形勢來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打破了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封閉性和單一性,使個體主體意識進一步覺醒,這從根源上進一步加劇了傳統研究範式的合法化危機。與此同時,國內學界轟轟烈烈開展的實踐唯物主義討論(包括認識論、價值哲學和人學等不同學科範式的興起),為教科書體系改革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而各種西方學術資源的引入,如國外馬克思主義、西方“馬克思學”、現代西方哲學等,也打破了傳統教科書體系和哲學史研究範式的壟斷地位,形成了不同學術範式同臺競技的新局面。在此背景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者依據不同的理論資源,建構了富有個性化色彩的哲學史研究範式,從而形成了多元並存的研究格局,如文本研究範式、存在論範式、類哲學範式、實踐詮釋學等。

21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新進展

21世紀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和中國社會的深刻轉型,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日益形成了以中國問題為核心的研究導向和高度自覺的方法論意識,在開放包容、兼容幷蓄的學術交流中,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得以不斷深化,取得了重要成就,開創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新篇章。

首先,形成了文獻學研究與文本學解讀深度融合的方法論自覺。文獻學研究是對文獻的寫作、修改、編輯、版本及流傳過程進行細緻考證和研究的一種方法,它能夠為思想史研究提供有效支撐,但它本身並不能代替思想史研究;而文本深度解讀法恰恰有效彌補了前者的缺陷,即通過對歷史和文本邏輯的深層解讀,為思想史研究提供一種可靠的方法路徑。在老一代學者看來,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必須自覺貫徹實事求是的方法論要求,客觀地、歷史地、具體地看待經典作家哲學思想的真實發生過程,區別對待馬克思不同時期的文本,併力圖通過理論邏輯和歷史邏輯的深度解讀,清晰釐定文本思想發展的歷史脈絡及其格式塔轉換。概言之,文本深度解讀,就是通過深層文本研究,把握思想,形成科學理論,最終觀照現實。21世紀以來,隨著MEGA編譯和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化,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已充分認識到:文獻學研究是文本深度解讀的客觀基礎,在解讀文本時,必須考慮到文獻的修改過程、編輯原則和版本差異;反過來,文本深度解讀法又能夠為文獻考證或準確釐定文本的寫作、修改和編輯過程提供理論支撐,離開了後者,文獻考證將缺乏可靠的說服力,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全面、準確、系統地展現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發展的全過程。也是在此背景下,國內學者充分利用MEGA文獻,在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編譯及思想研究等方面,尤其是關於《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德意志意識形態》《資本論》等著作的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進展。

其次,實現了從馬克思的早中期哲學著作到後期經濟學著作的深度耕犁。改革開放伊始,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重心主要集中於馬克思主義形成期的著作,如《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德意志意識形態》《哲學的貧困》等,而對後期的經濟學著作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雖然20世紀80年代國內馬克思主義哲學界也掀起了《資本論》及其手稿的研究熱潮,但大部分著作都停留在邏輯學、認識論、辯證法和方法論層面,有些研究成果雖然也涉及了歷史觀,但總體上並沒有超越傳統的理論框架和研究範式。進入21世紀,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重新理解《資本論》的哲學思想及其當代價值,已凸顯為國內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焦點話題之一。在此背景下,國內學界重新掀起了《資本論》及其手稿研究的學術熱潮,形成了文獻學、解讀史、哲學思想及當代效應“四位一體”的研究架構,深入挖掘了《資本論》在馬克思哲學發展史上的歷史地位。概言之,這些研究至少具有兩個方面的重要意義:一是打破了傳統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一分為三”的研究架構,有效推進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整體性研究;二是全景式再現了馬克思哲學思想發展的全過程,有效推進了對馬克思思想發展過程的整體性研究。

再次,實現了從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到國外馬克思主義的深度拓展。西方馬克思主義等學術資源的引入,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大致來看,國內學界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態度經歷了以下幾層轉換:在認識形態上,實現從原初的反馬克思主義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到西方“馬克思主義”再到國外馬克思主義的邏輯轉變;在研究方法上,實現了從否定性批判到反思性借鑑再到全面對話的範式轉變;在研究框架上,實現了從理論評析到歷史變遷、從話語分析到問題導向的邏輯轉換。在此背景下,21世紀以來,國內學界在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一方面,實現了對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重要代表人物、重要著作、重要流派的深度耕犁,系統詮釋了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歷程及其邏輯演變,有效推進了對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整體性研究;另一方面,全景式地梳理了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格局,釐清了當代流派的內部分歧,有效實現了對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流派的立場界劃,積極推動了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繁榮發展。更為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學者已形成了高度自覺的方法論意識,進一步彰顯了以中國問題、中國立場、中國價值為導向的研究旨趣,在批判反思的基礎上,積極吸收和借鑑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成果,進一步反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為建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話語體系做出了有益探索。

面向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

40年的發展歷程,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逐步破除藩籬、不斷走向方法自覺和理論自信的過程,也是中國主體意識逐漸發展壯大的過程。環顧當今大勢,世界馬克思主義發展格局已發生了重大調整,繁榮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重任已不可避免地落在中國身上,這是當今人類社會、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必然結果。總結過去,是為了更好地面向未來。站在新時代的制高點上,如何積極推進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從時代的追隨者、並跑者到時代引領者的角色轉換,奮力開創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新篇章新境界,就是當今時代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的一項神聖使命。

首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建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範式和學術話語體系。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總結實踐經驗,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實現從中國經驗到中國理論的質性飛躍;要認真研究、分析、解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遇到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充分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建構符合時代發展大勢、面向未來、引領世界馬克思主義發展潮流的研究範式和學術話語體系。

其次,基於MEGA,精心打造一套完整的、全面的、系統的學術版馬克思主義哲學通史。在新時代中,我們要突破傳統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敘事模式,堅守中國立場,以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導向,基於MEGA,在充分吸收借鑑國內外馬克思主義文獻學和思想史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礎上,堅定理論自信,建構學界公認的、嚴格的、準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分期標準,全景式地再現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形成、發展和演變的全過程,精心打造一套“覆蓋面最廣、內容最精細、文獻依據最充分”的學術版馬克思主義哲學通史,為構建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範式和學術話語體系夯實基礎。

最後,基於新時代,重新認識和反思世界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格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要從世界歷史、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高度,充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偉大意義,在時代轉變的大格局大視野中,重新認識和反思世界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歷程、邏輯演變及其歷史地位。一方面,要從新時代入手,重新反思西方馬克思主義近百年來的發展歷程,破除因時代侷限所導致的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盲目趨從的傾向;強化中國立場,客觀評估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趨向及其侷限弊端,實現從人頭式、著作式研究向重大問題研究的範式轉換。另一方面,要強化對第二國際和蘇東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研究,全面總結經驗教訓,共同服務於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創新發展。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西方‘馬克思學’形成和發展、意識形態本質及其當代走向研究”(13&ZD070)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暨哲學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