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奪珠海中富實控權,“米蘭李哥”捲土重來?

新絲路進取一號對珠海中富的再舉牌,讓珠海中富背後的資本局更為撲朔迷離。債務高懸、業績下滑的珠海中富為何能得到多家資本的青睞?

欲奪珠海中富實控權,“米蘭李哥”捲土重來?


12月25日,珠海中富公告稱,陝西新絲路進取一號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於11月13日至12月25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交易系統增持了6428.52萬股公司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5%。本次增持後,新絲路進取一號持股數量為1.29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0%。

此外,新絲路進取一號在未來12個月內將根據證券市場狀況並結合珠海中富的業務發展及其股票價格等因素,決定是否繼續增持其在珠海中富中擁有權益的股份。也就是說,該公司可能繼續增持。

新絲路進取一號此次舉牌之後,持股數量逐漸逼近第一大股東捷安德實業。目前,捷安德實業持有珠海中富11.39%股份,雙方僅相差1.39%的上市公司股權。再度出手,似乎是為了趕在上市公司實控人變更之前,奪得公司實際控制權。11月23日,捷安德實業和國青公司簽訂《拍賣成交確認書》。這意味著,一旦最終過戶完成,國青公司將持有珠海中富11.39%股權,成為珠海中富的間接控股股東。

與捷安德實業相比,國青公司的實力不容小覷。據悉,其背後系深圳市梓盛發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該集團業務橫跨文化創意產業、健康旅遊產業、房地產開發和金融投資等領域。

據市場人士分析,新絲路進取一號和國青公司均意圖控制珠海中富,主要是看中了上市公司大量土地儲備。公開資料顯示,珠海中富擁有近100萬平方米的工業用地。

神秘舉牌方

此次增持是新絲路進取一號對珠海中富的第二次舉牌。根據珠海中富11月7日的公告披露,新絲路進取一號於10月17日至11月7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系統增持6428.52萬股,佔總股本的5%。

而新絲路進取一號的突擊舉牌也是引起了資本市場的關注和好奇。據工商資料顯示,陝西新絲路進取一號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是由廣州市昕諾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陝西西鹹新區灃西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和陝西西鹹新區新絲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出資金額分比為2萬元、4萬元和100萬,出資比例分別為33.28%、66.56%和0.16%。

其中,廣州市昕諾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背後的大股東是廣州市仁柏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據證券時報的消息,仁柏傑實業被指由李勇鴻實際控制,後者收購AC米蘭時出具的資產證明中包含這家公司。而李勇鴻成為AC米蘭第22任俱樂部主席的時候,仁柏傑實業控股股東許仁碩一同成為董事。

媒體的質疑也引發了深交所的關注,11月9日,深交所要求珠海中富、捷安德、劉錦鍾、新絲路進去一號等相關信披義務人對有關傳聞情況予以核實,並履行澄清信息披露義務,要求新絲路進取一號進一步說明是否與公司其他前十大股東存在關聯關係或者一致行動關係。

11月14日,珠海中富發佈了澄清公告,否認了李勇鴻與舉牌方的關係。並稱,新絲路進取一號經與昕諾投資及仁柏傑實業核實,昕諾投資及仁柏傑實業的實際控制人系許仁碩,不存在李勇鴻控制昕諾投資及仁柏傑實業的情形。

有意思的是,新絲路進取一號在曾表示舉牌是因為看中珠海中富的未來發展及其潛在價值,而事實是,在剛剛勉強摘帽後,珠海中富今年業績又大幅度下滑。


欲奪珠海中富實控權,“米蘭李哥”捲土重來?


來源:根據東方財富Choice綜合整理

早已是債務纏身

珠海中富曾被成為“亞洲瓶王”,然而在經歷了兩次易主、創始股東套現離場之後,珠海中富的業績就大不如從前。

12月12日,珠海中富連發了兩條資產出售的公告,稱擬通過轉讓子公司股權和處置子公司資產的方式,盤活公司資產,減少負債,降低財務成本公告同時稱,通過轉讓子公司預計實現收益約2875萬元;子公司處置資產預計實現收益約1980萬元。

截至2018年9月30日,珠海中富的流動資產合計8.37億元,流動負債合計13.93億元,流動負債約為流動資產的1.66倍。

同時,珠海中富的短期借款為1.44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6.53億元,同期公司的貨幣資金僅為8595.3萬元,可見,珠海中富面臨的債務壓力較大。公司的流動比率也由2017年底的1.04下降至0.6,表明公司短期償債能力較弱。

老虎財經整理了珠海中富近10年的業績變動發現,在2012-2013年曾因淨利潤連續兩年虧損導致其在2014年戴帽,而剛在2015年被摘帽後,因2015-2016年連續兩年淨利潤虧損,導致其在2017年又被戴帽。


欲奪珠海中富實控權,“米蘭李哥”捲土重來?


而剛剛勉強摘帽後,今年三季度,珠海中富的業績已經大幅下滑。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13.78億元,同比上漲2.37%;淨利潤2400.71萬元,同比下降42.26%;扣非淨利潤-9785.57萬元,同比下降162.77%。

不過在此次變賣子公司的資產後,珠海中富或許可以暫時不用擔心今年的業績問題。

而大股東自身的狀況也是不容樂觀。

據悉,當初捷安德入股珠海中富的時候,資金實力就不夠雄厚。珠海中富曾發佈公告顯示,在股份完成過戶的當天(2015年1月20日),捷安德將所持全部股份質押給江蘇銀行深圳分行,這也為捷安德此後的破產埋下了隱患。隨後,捷安德與江蘇銀行深圳分行、廣州銀行深圳分行、凌源市東原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等產生借貸糾紛,且涉及金額較大。

此前,深圳國青以4.73億拍得了捷安德持有的珠海中富的全部股權。不過原本10月19日就要支付競拍尾款,並於當月的26日簽署成交確認書,深圳國青一直到10月30日才支付了4.34億的餘款。

不過深圳國青為何要入局也是引起了資本市場的討論。有媒體稱,深圳國青背後的梓盛發集團,梓盛發集團主要從事房地開發。

有意思的是,在捷安德宣佈破產前,其實控人劉錦鍾發來通知函,稱其擬引入深圳沃眾參與對捷安德的重組,已將其引薦予破產管理人。深圳沃眾陽光創投股權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為了表達參與捷安德重組的誠意和實力,願先期向珠海中富提供1億元的流動資金信用貸款。當天,深圳沃眾陽光即向珠海中富匯入了首期款1000萬元。

不過10月30日,根據劉錦鐘的通知函,深圳沃眾已經終止了借款合作,但是根據《承諾函》,深圳沃眾陽光放棄前期已匯的1000萬元借款,公司無需償還。

土地資源才是香饃饃

目前對於珠海中富未來控股權的走向還是一團迷霧。

除了已經競拍成功的梓盛發集團,無償向珠海中富提供1000萬元資金的深圳沃眾陽光,以及新絲路進取一號,都在圍繞著珠海中富。

那麼已經債務纏身,業績下滑嚴重的珠海中富為什麼反倒成了“香餑餑”?

要知道,2014年和2017年,珠海中富能扭虧為盈依靠的就是處置資產。而珠海中富的資產就包括:土地、房產和子公司。而這家主業不行的公司,窮的也只剩下土地了。

根據2014年5月14日《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公告,珠海中富披露了土地價值的相關信息:“公司全部持有近100萬平方米的土地,前些年按工業用地估值為11個億,其中7個億的土地已抵押給銀行,其他的可以進行處置”。這11億估值還是根據2012年 6月的價格測算出來的。

Wind數據顯示,2012年至今全國土地供應價格也將近漲了一倍,珠海中富工業用地以2012年11億估值目前也將近20多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