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和號”空間站關鍵技術攻克完成,空間站研製接近尾聲

摘要:中國“天和號”空間(TianHe CSS)站建設穩步推進。核心艙主要數據測試已經通過驗收,並將在珠海航展首次對公眾開放。中國“天和號”空間站詳細信息見文末。

從古至今,中國人對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止。以前,人們看著廣袤的天空,總想著飛上了天看看。《韓非子-外儲說》中記載了墨子用了三年做成的木鳶成功飛行上天。雖然只飛了一天就壞掉,但是我們從“三年制造”中看出古人對“上天看看”的強烈渴望。

我國更是出了第一個利用火箭向天空進發的人——萬戶,他在十四世紀末,藉助火箭的推力和風箏的升力上天。雖然失敗了,但這種探索精神卻一代代地傳了下來。這種對天空、對宇宙、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在新時代演變成了載人航天精神,讓我們從神舟飛船到天宮一號,到天宮二號,再到空間站,一步一步發展,一點一點前進,加深對宇宙的認識。

核心艙將參加航展

中國“天和號”空間站關鍵技術攻克完成,空間站研製接近尾聲

天和號空間站核心艙

日前,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的攻關已經完成。最關鍵的技術——航天508所空間站節點艙靜力試驗已成功通過。這是一種觀察和研究飛行器在靜載荷作用下的形變等情況的試驗,要先進行預加載荷試驗監控測量再逐級加載至一般情況下的使用載荷,繼續監控測量,再逐級加載到設計中可承受的載荷,並保持一段時間,觀察到結構不被破壞後才算是通過了靜力試驗,最後還要進行破壞試驗,確定結構剩餘強度係數。

中國“天和號”空間站關鍵技術攻克完成,空間站研製接近尾聲

核心艙艙外實驗構建以及泊口

而我國近日完成關鍵技術攻關的空間站核心艙“天和一號”已通過目前載人航天飛行器產品中的最大載荷測試,是整個空間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10月23號,在西安開幕的第五屆載人航天國際學術大會上,我國空間站代言人表示“天和號”空間站核心艙(工藝驗證艙)將於第十二屆在珠海舉辦的航展展出,這將是它和公眾的首次見面會。核心艙包括節點艙、生活控制艙和資源艙,可為宇航員提供居住環境,支持長期在軌道上的駐留。據說,空間站的核心艙比上一代的航天飛船“天宮二號”的體驗感要提升十倍以上!

空間站長啥樣?

中國“天和號”空間站關鍵技術攻克完成,空間站研製接近尾聲

天和號空間站最大擴展組合

“天和號”空間站除了核心艙,還有實驗艙Ⅰ、實驗艙ll。如果說神舟飛船是一個簡陋結實的狹窄小房間,那麼空間站就是不僅結實,還美觀大方的一廳二室。空間站的成功不但會將我國的宇宙空間基礎設施推進至國際化水平,還將激勵更多的人投身於國家航空領域建設中,共同推進我國的載人航天發展,探索宇宙間更多的未知事物。

之前中國在1992年正式啟動的載人航天計劃中提出了三步走計劃,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說,中國最終要建設的是一個基本型空間站,總重量在一百噸以下。而我國現在的“天和號”所有重量加在一起不過才九十多噸。空間站研製已經接近尾聲了,“上九天攬月”還遠嗎?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中國“天和號”空間站關鍵技術攻克完成,空間站研製接近尾聲

中國載人航天標誌

據悉,中國空間站命名為“天和號”,這也符合我國曆來的航天命名習慣,以及民族精神的體現。“天和號”設計在軌載員3人,在乘組輪換時可達6人,建成後將成為我國長期在軌運行並持續穩定開展空間實驗的太空新領土!基本結構包括核心艙、實驗艙|和實驗艙||,各艙段達到20噸級別。核心艙為主體部分,包括了生活艙(航天員日常活動區段)、節點艙和資源艙。另外在核心艙外圍共有3個對接口和2個泊口,另有一個出艙口用於航天員出艙活動。已經發射成功的天舟貨運飛船則承擔空間站的補給任務。

中國“天和號”空間站關鍵技術攻克完成,空間站研製接近尾聲

天舟號貨運飛船將承擔未來空間站的補給任務

中國空間站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這個艙段和方案都經過詳細論證,都達到了最佳利用。除了必要艙段設備,空間站還將搭載大型光學設備,可承擔太空望遠鏡的任務。而開創性的分佈式空間站構架則支持多種科學實驗,綜合效益顯著提高。目前,中國空間站建設穩步推進,各個艙段以及整體系統調試正在緊張進行,根據計劃核心艙將在今年底正式研製。如果一切順利,2022年中國“天和號”將在軌組裝。

空間站離不開的“好兄弟”

中國“天和號”空間站關鍵技術攻克完成,空間站研製接近尾聲

天舟貨運飛船

中國“天和號”空間站關鍵技術攻克完成,空間站研製接近尾聲

大火箭

中國“天和號”空間站關鍵技術攻克完成,空間站研製接近尾聲

勇敢的航天員

中國“天和號”空間站關鍵技術攻克完成,空間站研製接近尾聲

可靠的乘具——載人飛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