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億股份的危機時刻


銀億股份的危機時刻

銀億股份董事長熊續強

中房報記者 秦龍丨北京報道

“銀億今天遇到的困難,實話說前所未有。”一個多月前,銀億股份董事長熊續強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曾發出這樣的感慨。

彼時,熊續強已經嗅到了危機。

一個多月後的12月24日,銀億股份的一份公告徹底把危機暴露在了大眾面前。公告稱,因短期內資金週轉困難,致使發行的“銀億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一期)”未能如期償付應付回售款本金。

據中國房地產報記者瞭解,該期債券發行規模為3億元,發行利率7.28%,債券期限結構為5年期,在存續期內第3年末分別附加投資者回售選擇權和發行人調整票面利率選擇權。記者注意到,3年回售前,為留住投資者,發行人選擇上調票面150BP至8.78%,但這也並未阻擋住投資者提前回售。

對於此次債券違約,銀億股份解釋為債券回售本金不能按期兌付主要是受宏觀環境影響,資金流動性比較緊張。受此消息影響,12月25日,銀億股份開盤即下跌,報收3.3元/股,跌幅為6.25%。

銀億股份,這個曾經的浙江地產圈的龍頭房企,終因“不滿足”與實業轉型不力迎來了它的危機時刻。

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自救

銀億股份的危機時刻

3億元債務違約可能僅僅只是危機的開端,它猶如一張多米諾骨牌,後續的影響或許更令銀億股份頭痛。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注意到,根據此前銀億股份發佈的《公司債券2018年度第八次臨時受託管理事務報告》,銀億股份獲准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面值總額不超過18億元的公司債券。除了此次發行金額為3億元的(第一期)債券外,還有7億元、4億元、4億元三隻債券。這三隻債券分別於2016年6月、7月、8月發行,發行期均為5年,附第3年末發行人調整票面利率選擇權和投資者回售選擇權。這也意味著2019年6月至9月,銀億股份或將面臨15億元左右償付應付回售款本金的鉅額壓力。

“現在主要集中精力兌付今年3億元的債券,明年債券的兌付壓力肯定是有的。”銀億股份證券部工作人員對媒體也表達出了擔憂。

與此同時,銀億股份的主體和債項評級因為債券違約等問題,持續被下調。今年11月26日,中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決定將銀億股份2015年公開發行的第一期公司債券及2016年公開發行的一、二、三期公司債券合共4筆債項信用等級列入信用評級觀察名單;12月7日,中誠信將上述債券主體信用等級由原發行時的AA下調至BBB。

12月24日,因出現實質違約,中誠信將上述債券主體信用等級由BBB繼續下調至C,並將公司主體及債券信用等級繼續列入可能降級的信用評價觀察名單。這讓情況變得更糟,債項評級持續被下調也等於幾乎切斷了銀億的債券融資渠道。

銀億股份的資金狀況在不斷的惡化。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查閱銀億股份2018年三季度報,公司前三季度總營收63.62億元,同比減少25.0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淨利潤僅有1.57億元,同比下降達67.99%。公司貨幣資金僅為12.27億元,同比減少70.35%,對債務償付的保障能力減弱。

另外,銀億股份短期借款金額2018年呈現不斷走高的態勢。相比2018年2季度,銀億股份短期借款26.82億元;到了2018年3季度,銀億股份短期借款高達36.9億元,增加了10.08億元。

銀億股份並沒有“坐以待斃”。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梳理發現,早在今年之前,銀億股份就已經多次發佈公告展開部分資產處置,包括轉讓旗下子公司股權和控股股東銀億控股及其實際控制人轉讓公司股份。

在此次債券違約公告發布後的12月25日凌晨,銀億股份更是連夜公佈了多條公告,加快轉讓旗下房地產資產部分股權。

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自救。毫無疑問,資金是銀億的救命稻草。近日,銀億股份證券部工作人員面對媒體的追問,給出的回覆是:目前希望通過銷售資金的回款、公司的應收賬款包括資產的處置出售變現、外部溝通融資渠道等方式解決此次債券兌付危機。

從銀億外灘大廈27層熊續強的辦公室裡往外望去,不遠處是寧波市的外灘,熊續強如今或許並沒有時間與心情欣賞美麗的外灘風景。

“目前,銀億股份正在加快處理低效資產,剝離非主營業務,調整產業結構以謀劃新的發展之路。”一個月前,董事長熊續強也對媒體表示。

昔日的輝煌與董事長的“實業夢”

銀億股份的危機時刻

2016年,銀億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擬採取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西藏銀億所持有的寧波昊聖100%股權

1994年8月18日,年齡不過38歲的公務員熊續強從國企辭職創立了銀億股份。銀億股份雖然不是寧波最早的房地產企業,但它曾經一度成為浙江地產圈的龍頭房企。創立10年後的2004年,銀億股份首次上榜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2008年,銀億股份實現銷售收入過百億元,跨入了百億元企業行列。

過去的20年來,中國城鎮化發展突飛猛進,銀億股份抓住城鎮化這一歷史機遇迅速崛起。但在房地產行業取得的成就並未能令熊續強完全滿足。這位有實業情懷的董事長開始尋求公司轉型,把目光瞄準到了高端製造業。

2016年,一次併購徹底讓銀億股份的主營業務發生了改變。彼時,銀億股份斥資120多億元收購3家國外的汽車零部件製造商——美國ARC、日本艾禮富和比利時邦奇。

主業的徹底轉變體現在近兩年的銀億股份年報。2016年,銀億股份的房產銷售佔公司的營收比重還在70%以上,汽車零部件收入佔比僅18%。而到了2017年年報顯示,其房產銷售的收入佔比降至30%不到,來自汽車零部件的營收達到80.73億元,這已佔到公司總營收的近64%。

而到了2018年8月31日發佈的中報顯示,房地產銷售收入佔比30.98%,汽車業務合計佔比60.55%。汽車業務連續兩年都超過房地產業務成為了銀億的主要收入。

與此同時,為了體現公司主營業務和戰略發展方向的變化,2018年3月,銀億股份將公司名稱由“銀億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現在的“銀億股份有限公司”。

“銀億轉型實業,有一部分源於我的實業情結。對於辦實業,我有自己的心得,更有產業報國的夙願。”此前熊曾坦言道。在這個做實業比較難的時代,一家房企懷著一顆“實業興國的心”轉型高端製造業實屬難得。

如今,銀億股份的主營業務包括工業製造、房地產開發以及國內外貿易和現代服務等。但是,多主業的發展格局分散了資金投資方向,它使銀億股份錯過2015年至2017年樓市大牛週期,把鉅額資金投入到實業方向,甚至給銀億股份帶來了更多的負債和風險。

“最近兩年老闆花了鉅額資金收購境外資產,然而2018年以來,宏觀環境突然發生變化,金融降槓桿非常明顯,錢並不容易借到了,債也不好發了,這不是我們一家企業如此,許多企業正面臨這樣緊縮狀況。”銀億股份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

在此次危機爆發前的一個月,熊續強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半年之後再回頭看今天的銀億,也許就像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進博會上所講的那句話:’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大海有風平浪靜之時,也有風狂雨驟之時。沒有風狂雨驟,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

銀億股份是否依舊會在那兒,繼續乘風破浪,只能留給時間去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