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記憶|你曾經在大田灣吶喊過嗎?

“重慶!雄起!”上週六晚上,鏗鏘有力的口號,響徹了重慶奧體中心。在場內,中超足球聯賽在重慶斯威和華夏幸福之間展開,全城矚目。

“重慶雄起”這四個字,不禁讓人想起了它的發源地——兩路口大田灣體育場,彷彿穿越了時空,回到二十年前最為激情澎湃的年代,曾見證了西部足球最輝煌的時代,任何一位有它記憶碎片的人,都會熱血沸騰的地方。

重慶記憶|你曾經在大田灣吶喊過嗎?


(圖:大田灣體育場)

時代吶喊,大田灣“雄起”是重慶人的精神圖騰

18年前的大田灣,對於重慶球迷而言,卻是深深銘刻在記憶深處的符號,是呼聲震天的“雄起”裡,難以磨滅的重慶精神。

1998年到2000年的重慶,是激情澎湃的歲月。這是西部足球最明亮,也最輝煌的歲月。一個名叫李章洙的韓國男人,率領他的弟子們,在“大田灣保衛戰”裡以2:0擊敗深圳隊後,大田灣便成了重慶球迷永遠的圖騰,大田灣的傳奇,也就此書寫。

而後,在一個大雨滂沱的日子,一個名叫陳亦明的錚錚漢子,帶領著重慶紅巖隊,漂亮地以2:0擊敗勁旅江蘇加佳。興奮的隊員們,在呼聲震天的“雄起”中,在磅礴大雨中擁抱歡呼。

2000年,當重慶隆鑫隊在大田灣4:1痛擊北京國安勇奪足協盃冠軍的時候,大田灣的歌,迴響了好久好久,許多重慶人,激動流淚,彼此擁抱。

這是一塊屬於重慶人特有的精神高地。大田灣,兩路口,也是重慶人共同記憶中,最熱血、最自豪的一部分。

時間再向前。1994年,中國甲A聯賽開始職業化,大田灣開始了它職業足球場的使命。

1951年,賀龍元帥在此主持修建了佔地約12萬平方米的大田灣體育場,1956年竣工,佔地約12萬平方米,是新中國第一個用於專業比賽的標準足球場。

大半個世紀以後,當重慶人再次看到屹立在體育場門前的賀龍元帥塑像時,心中百感滋味。大田灣,依舊是重慶球迷心中的“麥加”。

重慶記憶|你曾經在大田灣吶喊過嗎?


(圖:賀龍為第一場足球賽開球)

然而,兩路口,這裡並不僅僅有足球大田灣體育場,這片區域更是承載著無數老重慶人的母城生活、文化風尚的記憶,重慶人稱之為“兩路口情節”。那時,這裡,便是老重慶人的文化中心、精神高地!

城市中樞, 兩路口珍藏重慶最珍貴的歷史蹤跡

梳理兩路口的歷史會發現,這裡萌芽於開埠時期的西方教會的聚集,興起於陪都時期國民政府遷址於此。

所有故事彷彿就從此處展開,所有重要建築圍繞它而擴散建造——重慶的歷史變遷、時代邁進,都濃縮在這片區域。

從硬件看,兩路口絕對算得上重慶“核心”。在這裡,除了大田灣體育場,還誕生了影響重慶記憶的文化宮,少年宮,山城電影院等在當時最“時髦”的文化地標。

解放初期,時任西南局書記的鄧小平親自提出了修建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的建議:“重慶解放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打上了肉牙祭,這還不夠,還要讓人民打上精神牙祭。”1950年,在原川東師範學校校址上,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正式動工。1952年8月竣工,並對外開放。

全國所有城市的文化宮都選址在市中心,重慶市文化宮也不例外。重慶的城市文化活動,有了新的開始。

而後,眾多文化建築在兩路口拔地而起,例如山城寬銀幕電影院。

屹立在中山路和長江路的交匯處,山城寬銀幕電影院恢宏的建築氣勢和先進的放映技術,引領過一個時代的文化潮流。

那五根高大的花崗石柱和宏偉的拱形屋頂,那迷離閃爍的霓虹燈和人頭攢動的場景,依然成為老重慶人最為深刻的記憶。

重慶記憶|你曾經在大田灣吶喊過嗎?


(圖:山城電影院)

共同記憶,兩路口講述著最地道的重慶故事,

承載了老重慶的精神文化生活

兩路口,幾乎彙集了那個年代最氣勢磅礴的建築。但是不僅在此。這些建築,改變了重慶人的文化生活,豐富著重慶人的精神世界。

在屬於重慶人的共同記憶裡,肯定少不了連接上半城(兩路口)與下半城(菜園壩)的纜車站、風光一時的山城寬銀幕電影院、更有煙火氣息的長江路的七拱橋、建興坡的背街老巷。

春天有花展,夏天可以游泳,秋天菊花展,冬天還可以遊園,文化宮是孩子們一年四季都可以玩的遊樂中心。從清晨到傍晚,文化宮的人絡繹不絕,打太極拳、跳健身操、下棋、練毛筆字……

渝中區很多60、70後應該都還記得,那時每到傍晚,文化宮三道門的票房窗口就排著幾路長隊,人們提著小板凳排隊買票。當時,很多人從江北劉家臺、南岸坐輪渡到兩路口的文化宮看露天電影。

兩路口的另一文化地標——山城電影院,也成為了老重慶人光影記憶中最鮮活的一環,情侶牽手聖地,總是一票難求。《甲午風雲》、《冰山上的來客》、《洪湖赤衛隊》、《劉三姐》等古今中外的優秀影片,山城電影院裡放映的光影流年,讓經歷過的人至今都記憶猶新。

毫無疑問,兩路口,正是重慶的文化中心所在。

重慶記憶|你曾經在大田灣吶喊過嗎?


(圖:文化宮菊展)


重慶記憶|你曾經在大田灣吶喊過嗎?


(圖:文化宮燈會)

重寫歷史,兩路口的文化時尚復興

晨曦初露,紫靄升騰浸潤淺藍色的天幕,九園的包子在蒸籠裡冒著熱氣,求精中學的晨讀鈴聲響起,教室裡傳來朗朗讀書聲,文化宮裡晨練的老人伸展著腰背,一列列輕軌在牛角沱縱橫交錯,劃開城市的寂靜。

這就是現在兩路口的清晨。歲月褪去了這裡時髦的影子,沉澱下最具煙火氣息的重慶倩影。

如今的兩路口,交通便利、商業繁榮,醫院、教育資源彙集,沉澱出城市中心的精華所在。忙碌的上班族與厚重的歷史相交輝映,能吸引無數中外攝影愛好者來此拍片,生活在此的居民其幸福感也越來越高。

時至今日,隨著著“最美街道”中山四路、“最美小巷”嘉西村已成為老城容光煥發的新標誌。

城市還在煥新,兩路口在時代的洪流中,保留著歷史的餘韻,沉澱著城市的精華,它們靜靜講述著市井餘韻,期待著新的變革。

而現在,重慶中心新的歷史使命,就是帶領著兩路口的文化時尚復興。

重慶中心絕對高度388米,這個數字不是重慶最高,但它的海拔卻是重慶第一,達到635米——這是重慶中心的高度,也是引領兩路口復興的底氣。

重慶中心邀請世界建築大師羅傑斯操刀,築“城市中心住宅綜合體”,將建築的藝術、商業的繁華、重慶的文化共冶一爐——這是重慶中心的寬度,承擔起閃耀城市的重任。

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所在地塊是原來老重慶人最熟悉的山城電影院所在位置,其中電影院,就會融入“山城電影院”的元素,喚起重慶市民的共同記憶,讓兩路口再成為時尚之地。

重慶記憶|你曾經在大田灣吶喊過嗎?


(圖:重慶中心效果圖)


重慶中心位於渝中區兩路口核心區位,項目佔地約6萬平米,總建築面積近87萬方,集智能精裝大平層,頂級奢華酒店、高端購物中心、鉑金寫字樓於一體,是一個以住宅為主的超高層城市綜合體,5棟塔樓中有4棟是純住宅,開創了國內以住宅作為地標性建築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