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到底有多殘酷?

徜徉在空氣中


場戰爭中沒有誰比誰更殘暴,而都很殘暴。(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薩莎說史)

日俄戰爭,中國人成了代替羔羊

(日俄作戰圖)

日俄戰爭,是指1904年到1905年間,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為了爭奪中國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控制權,而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列強之間戰爭。

這場戰爭日本陣亡82847人,傷153584人,被俘約2000人

俄羅斯:陣亡42628人,傷146032名,被俘79454人

這場戰爭在中國東北進行,受害最深的是中國人民。日俄戰爭期間,中國東北是雙方陸上交鋒的戰場,當地人民蒙受極大的災難,生命財產遭到空前的浩劫。旅順的工廠被炸燬,房屋被炸燬,就連寺廟也未能倖免。耕牛被搶走,糧食被搶光,流離失所的難民有幾十萬人。日、俄都強拉中國百姓為他們運送彈藥,服勞役,許多人冤死在兩國侵略者的炮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國平民被日俄雙方當作“間諜”,慘遭殺害。僅就中國東三省部分地區而言,“自旅順迤北,直至邊牆內外,凡屬俄日大軍經過處,大都因糧於民。菽黍高粱,均被芟割,以作馬料。縱橫千里,幾同赤地。”“

蓋州海城各屬被擾者有300村,計遭難者8400家,約共男女5萬多名。”遼陽戰場“難民之避入奉天省城者不下3萬餘人”。“烽燧所至,村舍為墟,小民轉徙流離哭號於路者,以數十萬計。”甚至連日本人辦的《盛京時報》(1906年10月18日)也不得不承認,東北人民“陷於槍煙彈雨之中,死於炮林雷陣之上者數萬生靈,血飛肉濺,產破家傾,父子兄弟哭於途,夫婦親朋呼於路,痛心疾首,慘不忍聞。”

世界上第一次將完成工業化的兩個國家的戰爭

(漫畫,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可以說是第一次將完成工業化的國家在戰場上的破壞力展現在人們面前,速射炮、機槍、卡賓槍等當時高新技術產物大規模應用於戰爭,在不到一年時間的大規模交戰中造成日俄雙方軍隊近40萬人的傷亡,這在此前的戰爭中是絕無僅有的。另外日俄戰爭的主戰場是在中國東北,為了籌集糧食等物資,雙方一路燒殺搶掠,戰場方圓千里幾成白地,滿目瘡痍。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新興國家日本一戰全滅清朝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簽訂《馬關條約》獲得兩億三千萬兩白銀鉅款;最重要的是日本在甲午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戰鬥力獲得了英國的青睞,英國為了讓日本有能力抑制沙俄在亞洲的擴張,要錢給錢、要技術給技術,讓日本迅速完成工業化。日俄兩國完成工業化後,使得雙方能夠快速的投入更多的軍隊,日俄戰爭中雙方集結兵力近百萬,日本四十多萬人,沙俄五十多萬人,更多的兵力自然帶來更大的傷亡。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這場戰爭最後是以沙俄慘敗而告終。 (漫畫,日俄戰爭)

另外,鑑於中日《馬關條約》帶來的“可觀戰果”,日本人也試圖從俄國手中獲得戰爭賠款來充實國庫,但沙俄政府的強硬態度遠遠超過了日本人的想象。面對日本提出的戰爭賠款要求,沙俄政府派出的代表不僅一口回絕,還表示並不介意再來一場“日俄戰爭”。雖然當時的俄國人是在“打腫臉充胖子”,但日本顯然也不具備再戰的實力,所以獲取戰爭賠款的想法落空了。

(日本軍人)

(我是小編薩莎) 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薩莎說史


日俄戰爭,按照教科書的表述,這是一場帝國主義狗咬狗,踐踏中國主權的戰爭。但是這場戰爭的背後,其實是非常毀三觀,是值得國人反思的一段歷史。

首先,這場戰爭表面上是日本和沙俄為了爭奪中國東北大打出手,

實質上是英、美等國為了自身利益,對沙俄在遠東擴張的一次聯合圍剿。而日本只是充當了這場西方列強博弈的代理人而已;

其次,沙俄也不是孤軍奮戰,它的背後同樣有德國和法國的支持。具備了兩大集團之間的博弈性質;

第三,這場戰爭爆發的背景,是當時中國的東北完全被沙俄侵佔了。沙俄軍隊故意賴在東北不走,日本是在經過清政府同意後,才出兵中國東北。並且在戰勝沙俄後,日本歸還了東三省99%的領土給清政府。

因此這場戰爭並不是簡簡單單的兩個國家的戰爭,這是兩個集團的較量。就像後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被部分軍事家稱為“第零次世界大戰”



戰爭背景

甲午戰爭之後,日本企圖割走遼東半島。但是此舉遭到沙俄等國的干涉,最後清政府在馬關條約的賠款基礎上多支付了三千萬兩白銀,贖回了遼東半島。為了制約日本,清政府想到了聯俄抗日,出讓了很多主權,比如允許沙俄在東北修鐵路,以及租借遼東半島給沙俄,以換取沙俄對清政府的支持。

但是,沙俄的野心明顯比日本更大。在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沙俄撕毀了與清政府的密約,除了派遣一萬八千人參加八國聯軍外,又額外出動了十三萬大軍入侵東北。經過四個月不太激烈的交戰,清軍駐守東北的九萬人被全殲,東北三省全境被沙俄侵佔。

清政府在《辛丑條約》上簽字後,沙俄先是忽悠八國聯軍從中國撤軍,但是侵佔中國東北的俄軍卻一直不撤。從1900年至1905年,持續佔領了五年之久。注意:是俄軍侵佔了中國東北三省全境,不是八國聯軍。


沙俄在東北賴著不走,讓英國很不滿意,同時也讓日本很不滿意。因為甲午戰爭後,日本就霸佔了朝鮮。沙俄在中國東北駐紮重兵,威脅到了日本在朝鮮的利益。最早的時候,日本國內主張通過放棄東北,換取沙俄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權。然而沙俄不鳥日本,堅持要把朝鮮變成中立國,並且還派兵進入了朝鮮。這一下,沙俄就動了日本的根本利益了。日本國內開始醞釀對沙俄開戰。

另一方面,英國撤軍後,發現俄軍不撤,先是外交斡旋,讓沙俄自覺點。待斡旋無效後,英國乾脆與日本簽訂了《英日同盟》合約,明確的支持日本打沙俄。並且英國還出了狠話,日本是自己的盟友,如果誰敢幫沙俄,就是與英國為敵。所以歐洲大陸的國家都沒有派兵支持沙俄,只有德國和法國暗中幫忙。比較搞笑的是,德國後來跟沙俄翻臉了。

戰爭殘酷的原因

由於英國和美國的慫恿,再加上沙俄的咄咄逼人,因此作為戰爭的雙方,日本和沙俄都是壓力巨大。雙方心裡都清楚,如果打輸了,就意味輸掉一切;如果贏了,就意味贏得一切。尤其是日本,完全就是在賭國運。因為假如日本戰敗,必然會丟掉朝鮮,那麼日本本土被沙俄入侵只是時間問題。搞不好日本也會落得跟清政府一樣的下場。但是如果打贏了戰爭,就很有可能躋身於世界列強行列。

在看沙俄一方,俄國陸軍大臣阿列克塞庫羅帕特金大將列出了一個非常狂妄的計劃:以遠東現有兵力堅持六個月的防禦作戰,直到集結足夠的兵力之後,再進行反攻,俄軍直接在日本登陸,擊潰其本土部隊,平定人民的反抗,佔領都城,生擒日皇

所以這場戰爭對於雙方而言,都是拼了老本的戰爭。日本絕對不能輸,否則亡國;沙俄就沒想過會輸,一開始就制定了滅亡日本的戰略計劃。因此戰爭的殘酷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1904年,日本在徵得清政府的同意之後,出兵到東北,發動了日俄戰爭。注意:日本是在徵得清政府同意之後才出兵的。這一點和我們對歷史常識的認知相悖,但是這確實就是事實。

在經歷了長達一年半的戰爭後,最後以沙俄慘敗、日本慘勝告終。在戰爭中,日本完全不計較損失,掏上老本跟沙俄在幹仗。當時日本派遣軍總參謀長兒玉源太郎提出了一個冒險的六成法則,也就是每一場戰鬥,日本對俄國勝率只要有六成就夠了,不要求有十足的把握。在很多情況下,日軍都是彈盡糧絕,頻臨崩潰境地。例如203 高地戰,簡直就是後來凡爾登絞肉機的預演。



戰爭消耗

日俄戰爭的殘酷,在於當時很多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創新,都首次用在了戰爭中,比如速射炮、機槍和射擊準度更高的卡賓槍,都在日俄戰爭中首次被大規模使用。簡單地說,防禦一方的裝備有飛速發展,但是進攻還是要靠兩條腿衝鋒

雖然日軍在此之前與清軍交手過,但是清軍只是裝備了西式武器的舊式軍隊,根本沒有近代化軍隊的模樣;而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後,也沒有打過像樣的戰爭。所以這場戰爭,是雙方在工業革命之後,第一次打近代化的戰爭。損失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巨大的。

就拿戰勝的日本來說,甲午戰爭時,日軍的戰死、負傷、殘疾(永遠喪失戰鬥力)人數共計有17282 人,消耗了日洋兩億元。而在日俄戰爭,日軍死傷殘三十八萬,是甲午戰爭的二十多倍!消耗軍費十七億日洋,是甲午戰爭的八倍左右。

基本上把日軍的常備兵力和財政儲備給打光了,無力再戰

再看俄國,損失比日本還大。雖然沙俄的傷亡比日軍小,但是俄軍被俘的人數比日軍高,死傷殘人數最起碼也有二十七萬,而且兩大艦隊被殲滅,國內經濟面臨崩潰。沙俄在這一次戰爭後的後遺症沒有得到統治者的重視,直接導致了十二年後,在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總崩盤。

戰爭之後

戰爭之後,日本和沙俄都沒有佔到便宜。日本想讓沙俄賠錢,結果沙皇尼古拉二世態度十分強硬,一個子都不給,不服就重新再來。最後日本只是取得了對南滿的控制權以及穩固對朝鮮的統治。除此之外,再也沒有了。這種戰勝補償,與日本國民的期望有落差,最終導致日本國內的民眾抗議政府,爆發了日比谷縱火事件,把美國的大使館都給燒了。(因為美國出面斡旋停戰,日本人認為美國鬼子沒安好心)

當時的桂太郎內閣為了彈壓老百姓,派兵抓捕群眾,又進一步激化了官民矛盾。日本國內的政治家普遍不敢吭聲,任由國民發洩不滿,報紙上甚至還刊登社論,認為日俄戰爭就是白種人的陰謀,是英國和美國故意利用日本打了一場代理戰爭,既削弱了沙俄的勢力,又不讓日本人得到好處。英美在戰爭中乘機賣軍火、放高利貸,搞得日本政府負債累累,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才扭虧為盈。

這場日本國民的宣洩運動,最終結果是,

打贏了戰爭的桂太郎內閣,沒有獲得任何獎勵,反倒被迫宣佈下臺了……

日、俄雙方都是打虧本仗,而佔便宜的卻是躲在後面的英、美。美國的右翼政客私底下大罵日本人!不是我們英、美借錢給你日本,買武器給你日本,提供情報給你日本,幫你日本阻礙沙皇艦隊,幫你日本租借了威海衛軍港,幫你日本出來斡旋和平,你日本就真以為就能勝得了沙俄了?連我們的大使館也敢砸,教堂都敢燒,反了天了還!由此之後,日美關係陷入了不冷不淡的局面。美國還制定了一個橙色戰爭計劃,目的就是為了防著日本。

另外,美國的老羅斯福總統因成功地調停了日俄戰爭,獲得190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他是第一個獲得此獎項的美國人。而他也是這場戰爭的幕後策劃人之一。諾貝爾和平獎這一獎項,歷來就是用來搞笑的。



對於中國的警示

日軍在戰爭中的表現,猶如耳刮子一樣啪啪打清廷的臉。人家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清政府卻沒有。甲午戰爭時,維新派就上書,不要投降,賠錢解決不了問題,大不了遷都西安再戰!挺下來,情況會好轉。結果呢?清政府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為賠錢能了事。然而賠錢不僅不能了事,反而惹出更大的事。縱觀甲午戰爭至日俄戰爭這十年,混亂的源頭就是甲午之敗。

而在日俄戰爭中,清政府的表現可謂是一如既往的爛。雖然戰爭後,日本歸還了東北的領土給清廷,但這明顯是受了英國方面的壓力,迫不得已才還的。

不過對於無能清政府而言,能夠收回幾乎已經失去的東北主權,他們就很滿足了,於是瞬間就忘了甲午之恨。國內的立憲派還被日本的勝利衝昏了頭腦,覺得搞立憲才是出路。問題是日本本來就有虛君的傳統,中國有嗎?洋務派是學人家皮毛,立憲派也是學皮毛。最後學的是四不像!別國搞立憲是為了分權,中國搞立憲是為了抓權。結果搞來搞去,直接把清廷給搞沒了。


Mer86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日俄戰爭是日本和沙俄這兩個列強強加給中國的戰爭,是一場不義之戰,但是深究日俄戰爭,除了西方列強如英、法、美、德的推波助瀾,當事國的政府――清政府其實也沒有置身事外。(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而是與日本達成了秘密出兵的協定,那就是清政府請求日本出兵,擊退駐紮在中國東北,尤其是旅順、大連的俄國軍隊,使得東北地區重新歸入到清政府的版圖範圍之內。

這裡說到“重新歸入”的問題,東北不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土地嗎,怎麼還需要重新納入版圖,毫不誇張地說,如果列強在滿清時期利益稍微再和諧一點,恐怕東三省就真的被分裂出去了。

1900年中國華北地區發生義和團運動,沙俄以保護東北境內的俄羅斯人為由,出兵中國東北,佔領了整個東三省,雖然清政府屢次要求沙皇撤軍,但沙皇答應的快,賴賬賴的更快,從來都是口惠而實不至!


再說日本這頭,自從1895年之後的日清戰爭,從三國干涉還遼就與沙皇俄國結下了樑子,滿清政府賠付給日本的戰爭賠款,80%以上的錢都被日本用來準備軍火,與俄羅斯人開幹做準備。

等到了1904年下半年,日本人已經按耐不住的想要與沙俄開戰了,因為沙俄要在西伯利亞修建鐵路,計劃連通中國東三省腹地,一旦沙皇的計劃成真,那麼日本想要與沙皇在東北一決雌雄,傷亡只會更慘更重。

由於沙皇與日本都是一隻腳踏入文明的先列,另一隻腳深陷封建泥淖,因此雙方一方面用工業文明下的武器大炮武裝自己的軀體,同時也不忘用封建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


打起仗來可以說是兩個愣頭青碰一塊了,又都想讓對方見識見識彼此的粗野和卑劣。日本將領乃母希典因為指揮戰役死傷過多,被日本人成為――肉蛋,意思是說就知道拿日本人腦袋的去送命。

由此可見戰爭殘酷之一般!


歷史三日談


乃木希典

日俄戰爭和甲午戰爭,算是人類進入二次工業革命時代後發生的最早兩次比較大的戰爭衝突,現代 “總體化”戰爭的殘酷程度,無疑比以往也上了一個量級。日俄戰爭中,最為殘酷的戰鬥,估計要算日本陸軍第三軍試圖攻陷旅順口的作戰了。

1904年5月,日軍攻佔金州大連之後,大本營內部的戰略發生了變化,不滿足於僅僅圍困封鎖旅順,而是要求攻佔這一“遠東第一要塞”,任務就交給了乃木希典的第三軍,關於攻佔旅順的戰略與主攻方向,內部一討論研究,就是兩個月,困守旅順的俄軍得到了寶貴的喘息之機,開始拼命加固陸上防線,隨之讓日軍付出了慘重代價

到了7月,俄軍在雙臺溝,龍王塘,魚皮砬子一線,修築了多個混凝土碉堡,沿著山脊制高點,挖掘了密密麻麻的交通壕和散兵坑,西伯利亞第四第七步兵師麾下16000多人,守衛這條22公里的戰線,配備了30挺機槍和70門大炮。與此同時,乃木希典第三軍也得到了加強,下轄1,9,11三個師團,以及後備1,4旅團以及野戰炮兵第二旅團,另外,第1,3,12師團的工兵部隊也被抽調出來,組成了獨立工兵大隊,配屬給了乃木。到了總攻擊前的7月,第三軍總兵力達到6萬人,200門火炮。

7月26日,外圍攻擊開始,當晚,俄軍在魚皮砬子陣地上的防線和多面堡壘就告失守,俄軍全體總退卻,向旅順城下的狼山一線撤退,29日,狼山陣地也告陷落,俄軍總共傷亡5300人,但日軍傷亡更達到12000以上,但是他們沒有想到,接下來的戰鬥更加血腥。

旅順要塞之所以被視為固若金湯,就是因為它得天獨厚的地形,一圈山丘圍繞,一面臨海,正東和東南是黃海,東北和北面是白銀山,北斗山,老頭山,碉堡山和東雞冠山,西北則是椅子山,大頂子山和日後大名鼎鼎的203高地。陸路進入旅順的通道只有兩條,通過龍河,從東北西北兩個山丘之間的谷地沿公路鐵路進入,如果日軍選了這條路,就會收到強大的山頂上的堡壘交叉火力打擊,另外在西南方向,在北大山和西太陽溝之間還有一條谷地可以進入,但此地地勢崎嶇,道路條件差,也遠在日軍攻擊範圍外側,所以也不能考慮。

在這種情況下,日軍道路就只有一條,正面硬剛,選擇旅順防禦環形帶上的一個點,突破。乃木將軍曾在甲午戰爭中參與過旅順之戰,依照上次的經驗,他選擇了熟門熟路的東北部,但很不幸,這裡現在是旅順俄軍防禦的重點區域。比起頑固的乃木希典和參謀長伊地知幸介,旅順俄軍陸地防禦總指揮康科拉琴科擅長防守,戰術多變,炮兵指揮官別雷少將是著名的要塞炮兵專家和指揮官,在康科拉琴科的授權下,他有統一調配旅順各要塞火炮的大權。

為了攻陷旅順,日軍動用了暱稱“大阪寶貝”的280毫米重型臼炮,但由於沒有可以觀測射擊效果,測量射擊諸元的制高點,被佈置在小孤山水庫後面的日軍重炮,只能採用盲射的方式來炮擊旅順,雖說觀測氣球能起到一定作用,但由於旅順周邊山地綿延,冬日氣候不佳,造成觀察效果大打折扣。

日軍攻擊的首要目標,是東雞冠山北部堡壘,乃木把總指揮部都搬到了附近的柳樹房村,因為一旦突破這裡,日軍就可以繞過旅順要塞的制高點望臺炮臺,直接進入旅順城區,但由於情報不足,日軍誤以為這裡的俄軍防禦工事不強,可以順利突破。

8月1日,乃木發動第一次總攻擊,投入兵力4萬人,但俄軍準備充分,在前沿陣地鋪滿了鐵絲網和高壓電網,還有堡壘裡的機槍大炮交叉火力,不僅有野炮和榴彈炮,還有從軍艦上拆下來的6英寸艦炮,而第三軍前線的壓制火器只有75毫米口徑31年式速射炮,根本無法嚴重毀傷俄軍混凝土工事,大批日軍步兵輾轉在俄軍鐵絲網之間,如割草一般在俄軍的機槍火力和榴彈炮轟擊中倒下,死傷慘重。

在這種情況下,日軍改用夜間突襲,第44聯隊第1大隊長吉永狂義少佐命令部隊,不放一彈,不發一言,暗中挺近,結果日軍在剪開鐵絲網,突入前沿戰壕後,與俄軍進行了肉搏戰,第一大隊慘遭全殲,吉永本人也被流彈打死,戰後日軍將突破口附近堡壘命名為吉永堡壘,用以紀念此次夜襲壯舉。

此後進攻進入膠合狀態,英國隨軍記者弗裡德里克.費里爾斯在日記中寫到“深夜一點,戰鬥仍未停息,俄軍探照燈不停在戰場上掃描,炸彈不斷爆炸,火光沖天,連月亮都黯淡無光,深紫色的山嶺,碧藍的天,慘敗的探照燈光,炮口的紅色火光,和爆炸的黃色火焰,形成了一種多彩而悽慘的畫面”。一名俄軍軍官則記載說“午夜23點,日軍又發動一次大規模攻勢,一道如同活體士兵組成的海浪,向我們撲來,在探照燈的指引下,我軍的步槍,機槍,火炮紛紛發射,這些日本步兵的軀體如同驚濤駭浪中的樹葉,飛起,落下,迴旋,少數幸運的臥倒到繼續向前衝擊,最終被擊中,蹣跚倒地....”

這樣打到24日拂曉,乃木一看,自己的第三軍已經傷亡15000人,東雞冠山炮臺前屍體累累,可戰線僅僅只推進了300米.........

8月底,遼陽會戰結束,日軍慘勝,而乃木在旅順的毫無進展就成了鮮明的對照,乃木希典和參謀長伊地知幸介不承認自己戰略有誤,拒不修改戰略,只是把戰術改成了土木工事作業,利用挖壕溝的方式,慢慢逼近俄軍防線,試圖最後用炸藥直接爆破。

終於,在9月,頑固的乃木和伊地知幸介,決定把主攻方向從東雞冠山。改為旅順西北面的制高點203高地,這是因為受到了來自海軍的壓力,控制了這裡,高地上的炮兵觀測所就可以引導陸軍重炮轟擊龜縮在港內的俄國太平洋艦隊,然後讓海軍聯合艦隊返回佐世保進行維修整訓,準備迎戰遠途而來的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203高地,是老爺山的一部,俄國守軍稱之為高山,因海拔203米而得名,俄軍在此也修建了工事,包括安有6英寸火炮的堡壘等等

9月19日,日軍以大頂子山為前進基地,開始進攻203高地,次日奪取了附近的第二制高點,南山坡山。此時明治天皇也從國內大本營發來電報,要求第三軍在11月3日“天長節”之前攻克203高地。由於日軍已經距離日軍陣地過近,普通火炮已經難以發揮殺傷力,要塞炮兵技術副主任列昂尼德改裝了小口徑臼炮,使其彈道高拋,這就成了現代迫擊炮的原型,隨之,日軍在俄軍陣地前挖掘的壕溝和各種反斜面工事也失去了防護性,傷亡再度攀升。21日日軍再度攻擊一次,減員9000人,其中2000人陣亡。

乃木希典這種日後被日本軍國主義狂熱分子誇讚的“肉彈”攻勢,在當時的軍界引發了強烈的非議和牴觸,第三軍已經傷亡超過3萬,來自陣亡將士遺屬的譴責信如同雪片一樣寄到了他的指揮部,天皇已經考慮臨陣換帥,但軍界巨頭山縣有朋勸阻說,如果撤換乃木,乃木肯定會剖腹自殺,對前線士氣打擊更大。但陸軍內部由於和海軍的分歧,導致滿洲軍總司令大山岩還是聽了乃木的意見,在203高地繼續攻擊的同時,對東雞冠山俄軍陣地繼續突擊,試圖既滿足海軍佔領203高地的需求,也把“攻克”旅順這一功績記在自己頭上。11月26日,乃木發動第三次總攻擊,日軍工兵成功利用塹壕和地道逼近俄軍陣地,埋設炸藥,炸開了一部分胸牆,但衝入缺口的日軍再次被俄軍消滅。28日,日軍發動夜襲,第一師團中村覺少將組織了敢死隊,試圖突破松樹山俄軍陣地,所有敢死隊員胸前斜掛兩條白布作為敵我識別暗號,稱為白檋隊,結果夜襲時踩上了地雷,引發俄軍交叉設計,中村本人陣亡,敢死隊只有後續800多人倖存。

絕望的日軍採取了最原始的辦法,夜間靜默,匍匐前進,探照燈一來,就偽裝成屍體,但依舊會迎來俄軍的警戒射擊,村上正路大佐的28步兵聯隊試圖用這個辦法前進,1000人的隊伍到了集結地點後一清點人數,只剩200了......最終撤回陣地時,只有40個人

乃木將軍自己也很慘,壓力山大不說,自己兩個兒子,乃木勝典和保典也先後陣亡。勝典早在5月27日就陣亡於金州,根據日本陸軍規定,獨子可以回國存留血脈,但乃木堅決不肯,強令保典前往第一後備步兵旅團擔任旅團長副官,保典於12月1日在203高地附近,返回旅團指揮部請求支援時,被俄軍炮火擊中陣亡(寫到這裡,筆者想到,雖然乃木是個死腦筋八嘎,這份大義滅親的精神卻是很牛掰的)

到了這個地步,再加上俄軍主力正向沙河集結,眼看還有一場大戰,大山岩不得不命滿洲軍參謀總長兒玉源太郎前往旅順,正式接管第三軍的指揮,當然乃木還是名義上的軍長,要是罷免,老頭兒一激動切腹,事情太大,不可收拾。

兒玉源太郎的指揮,改變主要在兩個點,一是命令所有的280毫米口徑臼炮,都向203高地猛打,2是步兵發動衝擊時,炮兵也不停止轟擊,不給俄軍以反擊喘息的機會,哪怕誤傷到部分前鋒日軍。

12月3日,280毫米臼炮把203高地的俄軍攻勢如同犁地一樣翻了一遍,除了少數混凝土堡壘,其他工事破壞殆盡,俄軍一位倖存者軍官寫道“這不是人之間的戰爭,而是人和鋼鐵,燃燒的石頭之間的鬥爭”

5日,第三軍各殘部抽調兵力組成突擊隊,在炮火掩護下直撲203高地,俄軍在一片破敗中與日軍肉搏,終於,下午五點,炮聲和槍聲,喊殺聲平息了,日本陸軍的太陽旗烈烈飄揚在203高地上,炮兵觀測員激動地通過電話向第三軍司令部大喊“我們看到了整個旅順港,一清二楚!”而一位俄軍俘虜回憶說:我從來沒有見過那麼多死屍,沒有一具是完整的,在炮彈碎片,槍支,扭曲的鐵絲網和彈坑之間,到處是零碎的肢體。1月2日,旅順俄軍宣佈開城投降,此一戰,日軍總傷亡59000人,俄軍傷亡24400人,被俘32400人

打掃戰場的日軍,找到了乃木保典少尉的遺體,送回了第三軍指揮部,乃木希典一言不發,在日記中留下了一首詩:爾靈山險豈難攀,男子功名期克艱,鐵血覆山山形改,萬人齊仰爾靈山。”


晴天有時下豬


日俄戰爭是指日本帝國主義與俄羅斯帝國為爭奪中國東北(舊稱滿洲)和朝鮮半島的控制權,而在1904-1905年間發生在中國東北土地上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

(漫畫,日俄戰爭)

背景: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國力劇增。

軍力大增的日本亦像西方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一樣開始覬覦中國。

1894年日本悍然發動震驚中外的“甲午戰爭”,戰爭以清廷慘敗告終。結束之後日本迫使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其條約有一項即是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

這項條款引起了同為對華侵略者沙皇俄國的不滿,因為它直接影響到了自己在中國東北的利益。於是出現了迫使日本重新修改《馬關條約》關於滿洲部分的條款,並上演了三國干涉還遼。也是這次事件,日俄開始在遠東(特別是中國東北)的利害衝突開始激化。

此後日本開始加緊對俄戰爭準備。

———————————————————

戰爭經過:

公元1904年2月6日,日本正式宣佈與俄國斷交。

(日俄戰爭時,戰場上的日本軍人)

2月8日,日本不宣而戰,戰爭大幕開啟。自此圍繞兩國在遠東利益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開始在中國東北上演。

這次戰爭由於日本已經蓄謀已久,故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戰爭準備。反之俄國方面一致認為日本不會輕舉妄動,導致錯判形勢。

戰爭一開始日本就投入了巨大軍力,且日本的指揮官多留學西歐能夠熟練駕馭現代化作戰武器。而俄國還停留在早期大航海作戰時代,甚至軍中少有人懂鐵甲艦時代的海軍戰術。且俄國統帥內部亦不夠團結指揮混亂又加之有皇族人員干預,這一系列都註定了俄國將會敗於這場戰爭,敗於日本。

其主要大的戰役有:突襲旅順;遼東登陸;爭奪旅順;

遼陽會戰;奉天會戰;黑溝臺會戰;對馬海戰;


整個日俄戰爭期間最慘烈的戰役非爭奪203高地莫屬!

沙皇俄國為了抵抗日軍對旅順的進攻,在旅順設置了東、西、中3條防線,而其中代號為203的高地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日俄爭奪的焦點。為爭奪這一重要防禦工事,日俄兩國高級指揮官均全程指揮及參與了203高地守奪戰。

初期日本憑藉武士道不怕死的精神死衝蠻打,結果很短時間內就陣亡了幾千人。

11月28-29日,日軍動用280毫米榴彈炮1萬多發轟炸山頭。使得原本海拔206米的高地被平炸去3米,203高地即因此得名。戰鬥中日俄在高地北坡戰壕裡堆積的屍體竟有四五層,就連日本指揮官的小兒子在向高地衝鋒時亦被俄軍打死。

後日本又臨陣換帥,才得以從俄國人手中牢牢控制住這裡。

據事後統計,在爭奪203高地的戰鬥中,日本先後傷亡1萬多人,其中僅將校軍官就戰死97人;俄軍總計傷亡6000餘人。

(203高地爭奪戰中陣亡的士兵)

俄軍失守203高地後,產生了多米諾骨牌效應,在之後的對日作戰中屢戰屢敗。

最終戰爭以俄國戰敗,並同日本簽訂朴茨茅斯合約而宣告結束。

整個日俄戰爭期間造成了雙方各自好幾萬軍人的直接死亡,更使數萬人落下了身體殘疾。戰爭亦給兩國帶來了沉重的財政負擔。

(日俄戰爭時,戰場上的俄國軍人)

————————————————————

(日俄戰爭)

這是一個存在幾個世紀的封建帝國同一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之間進行的一場現代化戰爭。但戰場卻在中國東北,無恥的清政府竟然孤身事外宣佈中立。

由於戰場是在中國東北,故日俄戰爭給中國東北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由於戰爭無數東北人背井離鄉,撇家舍業,亡命天涯。這還不算,為了戰爭的補給需要,兩國侵略者都強拉中國百姓為他們運送軍需品及武器彈藥。更有成批的中國人被當做對方的間諜而慘遭殺戮。“縱橫千里,幾同赤地”就是當時東北的真實寫照。

日俄戰爭不僅給兩國帶來了巨大的人員死亡及物資損耗,更給中華民族帶來了難以抹去的恥辱記憶。

落後就要捱打!這永遠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小司馬說


日俄戰爭是日本民族的一次傷痛,特別是攻打旅順這場戰役,損失極大,整場戰爭中,日軍總共投入了40萬兵力,死了8萬多人。也就是說一線戰鬥部隊的傷亡超過40%以上。

關於日俄戰爭的慘烈,舉個例子。時任的日本近衛師團師團長乃木希典陸軍大將,他的兩個兒子,乃木勝典和乃木保典也在近衛師團,雙雙戰死於旅順戰役。

兩人的墳都放一起了。戰爭結束,乃木家也絕後了。

這場戰役結束的時候,乃木希典指揮的第三軍人數銳減一半,6萬人剩3萬。

日本政府為了打贏這場戰爭,欠下了鉅額債務,這些債務還了將近20年。也因為這場戰爭的慘痛損失,直接催生了“泛亞細亞主義”,反戰思潮也因此得以在日本國內蔓延了將近30年。直到裕仁天皇得權之後日本才能夠發動下一場戰爭。


貞觀防務


日俄戰爭,是日本和沙俄兩個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的土地上開打的一場戰爭。新興崛起的日本希望擊敗沙俄,獲得對東北亞的控制權,圖謀進一步蠶食中華;而老牌帝國沙俄也同樣希望通過壓制日本這個新興對手,進一步蠶食東北。



因此,雙方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在我們的土地上慘烈廝殺。其中的旅順之戰,是日俄戰爭期間最慘烈、最血腥的戰役。約3.3萬沙俄軍隊扼守于堅固的山頭堡壘陣地,構築工事。而日軍則動員了6萬主力像這裡發起瘋狂的進攻。



當時,日軍的指揮官,是戰術思想守舊的乃木希典。他不懂得合理的調配火力和攻堅策略,只懂得不斷驅使手下的士兵,冒著俄軍的槍林彈雨,源源不斷的向陣地發起猛攻。

從1904年6月到12月,整整半年的時間裡,日軍三個師團、兩個野戰炮兵旅團,配備大炮386門,無數次向俄軍發起猛攻,但始終沒能拿不下旅順。



此戰最慘烈的戰鬥,發生在203高地。乃木希典多次組織敢死隊,向高地發起多次衝鋒。結果每次都全軍覆沒,留下大量日軍屍體在俄軍陣地之前。悲劇的是,連乃木希典自己次子乃木保典的命都給搭上了。這足可見此戰之慘烈程度。



也正是因為乃木希典在此戰中的“出色”指揮,日本人都給他一個響亮的稱號—肉彈將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下載日本電影《203高地》來看看)


這些歷史要讀


日本雖勝,但卻是慘勝,連勝方都是一個慘字來形容,這足以見得當時的戰爭是多麼的殘酷。


1904年,日本與沙俄為了爭奪朝鮮半島和我國東北的控制權,在我國東北進行了一場非人道主義的爭奪戰。

這場戰役中雖然只有俄、日,但列強也都參與了進來。英美因為不滿沙俄壟斷,站在了日本這邊,給日本進行援助。法、德雖然不和,但倒是都選擇與沙俄結盟,暗中支持沙俄。所以也不能僅僅定義是兩國之戰,他們各自的後面都有列強給他們支持呢!

這場戰爭持續了19個月之長,雙亡投入軍力過百萬,日軍傷亡約25萬;俄軍傷亡約20萬。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被俘的只有2000,沙俄則是有8萬之多。論傷亡來看,雙方都慘,日本還更慘重些。


說完總的,說細的。日俄戰爭中的很多戰役都很慘烈,裡面有一個203高地攻堅戰,雙方几乎是打的血肉模糊。

203高地是日軍為奪取旅順的一個戰略要地,若拿到它,旅順將收入囊中。日本“軍神”乃木希典帶領日軍第三軍團親自來攻,沙俄也知道此地重要性,在203高地上修建了防禦系統,使高地固若金湯,並有四萬俄軍堅守。

乃木希典知道沒有任何彎路可走,只能硬攻,於是讓日軍自殺式衝鋒,不敢上的用機槍掃死,用人數耗光俄軍,一換十的那種。他用上萬的日軍組建敢死隊,發動了四次硬攻,強上高地與俄軍展開了白刃戰,乃木希典的兩兒子也在衝鋒中陣亡。

這場戰役中無數日軍為了所謂的帝國榮耀沒有意義的戰死,俄國的四萬守軍則只剩一個人活著。此戰後,高地到處是屍體,簡直是第二個凡爾登絞肉機。此戰後,沙俄士兵幾乎被日軍這不要命的打仗,嚇破膽,患上了恐日症,軍心大損,但這是日軍用巨大的犧牲換來的。

日俄的犧牲還不算殘酷,最重要的還是我國的平民,本來與自己絲毫無關的戰役,卻平白無故的被牽連。由於打仗,幾十萬的百姓被迫流離失所,病死的、餓死的不計其數。有的百姓甚至是被日、俄拉去服勞役,死傷壓根無法用數據統計。就拿遼陽戰場來說,難民光跑到奉天的就不下3萬。


日本的《盛京時報》也在報道中承認,東北人民死於炮林雷陣之上者數萬生靈,血飛肉濺,產破家傾,人們痛心疾首,慘不忍聞。


夏目歷史君


提起日俄戰爭,大清朝實在是太丟臉了。日本和俄羅斯為了爭奪朝鮮和東北,在大清的土地上大打出手。清政府卻只能袖手旁觀,無恥的宣佈中立。其中,最為慘烈、最為血腥的一戰就是旅順的203高地爭奪戰。

當時的旅順號稱“遠東的要塞”,俄軍有50500人防守這座要塞,包括西伯利亞第4、7師和8000水兵。這裡有四十多座城堡、七十多座炮臺。其中,防線最東面的便是東雞冠山制高點,最西面的是203高地。一旦佔領了其中一個制高點,日軍便能輕而易舉的消滅其餘殘兵。俄軍當時猜到日軍的想法,於是提前在東冠山防禦,還把司令部設在了附近。

日軍指揮這場戰役的就是後來被吹成軍神的乃木希典,採用的是肉彈攻擊法。從肉彈攻擊這個名字上看就知道他打的仗有多血腥。他第一次攻擊的便是東雞冠山,派出了7個聯隊進行攻擊,總計15000多人。在日軍不計傷亡的攻擊下,俄軍的馬克沁機槍瘋狂殺戮,僅1天陣亡了3000多人,5天便傷亡了15000人。就這樣,日軍的第一次進攻便失敗了。

打不下東雞冠山,乃木希典便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了203高地。因為乃木希典認為俄軍在東雞冠山防守嚴密,實在是難以攻佔。實際上203高地也同樣布有重兵,還有兩門加農炮,若干速射炮,以及半山腰上的戰壕,馬克沁機槍掩體,各種地雷。

乃木希典再一次組織軍隊進行自殺式衝鋒。日軍踩著自己戰友的屍體向俄軍的陣地進行反覆衝擊。三天,日軍傷亡6000多人。

之後,乃木希典也沒有什麼好的戰術,無非就是炮兵轟完,步兵衝,把士兵當成肉彈,向俄軍進攻。

據說當時203高地原本是有204米的,在雙方的炮轟之下,高地變成了203米。

日軍的5.6萬人在他的肉彈攻擊戰術指導之下,戰死了5萬人,甚至連他自己的兒子乃木保典都戰死了。他自己後來還寫了一首詩:

皇師百萬徵強虜,野戰功城屍做山。

愧我何顏見父老,凱歌今日幾人還。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日俄戰爭”是舊日本帝國與沙皇俄國為了爭奪對朝鮮和中國東北的控制權,在1904年至1905年進行的一場爭霸戰爭。對此,清政府竟屈辱地宣佈處於中立,並積極給交戰雙方劃定交戰區域。“日俄戰爭”分為海戰與陸戰,戰況之激烈遠超甲午中日戰爭。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這場戰爭最後是以沙俄慘敗而告終。“日俄戰爭”不僅暴露出沙皇尼古拉二世統治下俄國外強中乾的本質,也讓日本真正躋身於“帝國主義俱樂部”中。1905年9月5日,戰敗的沙俄被迫與日本政府簽訂了《朴茨茅斯和約》,和約規定:

第一、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的一切利益,並且不再阻礙和干涉日本管理朝鮮。

第二、俄國將清朝的旅順口岸、大連灣等地的特權全部移交給日本政府。

第三、俄國將由長春至旅順沿線的鐵路、軍事設施、礦產全部交由日本政府管理。

第四、俄國將庫頁島南端的管理權、對清朝遼東半島及其附近島嶼的租借權永遠性地交給日本。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

日本雖然取勝,但也是“慘勝”。因為日本土地狹小、物產貧瘠,而日軍在“日俄戰爭”中的傷亡人數卻達到了25萬,軍費耗用15億日元,這給經濟單薄的日本帶來了嚴重的負擔。日本政府為了轉移壓力,只能向日本群眾徵重稅,導致國內經濟一片蕭條,生產水平大幅下降。日俄戰爭過後,日本國內的經濟發展一直非常遲緩,直到20世紀的20年代才有所緩解。

另外,鑑於中日《馬關條約》帶來的“可觀戰果”,日本人也試圖從俄國手中獲得戰爭賠款來充實國庫,但沙俄政府的強硬態度遠遠超過了日本人的想象。面對日本提出的戰爭賠款要求,沙俄政府派出的代表不僅一口回絕,還表示並不介意再來一場“日俄戰爭”。雖然當時的俄國人是在“打腫臉充胖子”,但日本顯然也不具備再戰的實力,所以獲取戰爭賠款的想法落空了。

(在東北橫行的沙俄騎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