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只要你結婚,下面一個肯定更好

馬未都:只要你結婚,下面一個肯定更好

文|李彎灣

看到一個小視頻,節選自竇文濤和他的朋友們的聊天節目《圓桌派》,裡面蔣方舟、馬未都、竇文濤、梁文道圍在一起聊婚姻這個事情。

蔣方舟說她爸媽的婚姻是這樣的:

她爸媽是由親戚介紹、相親結婚的。在她媽媽看來,她爸爸是其能力範圍內長得最帥的,他媽媽是她爸爸能力範圍內最有文化的,認識了一兩個月,就結婚了。

嗯,就是這麼個情況。

馬未都:只要你結婚,下面一個肯定更好

這讓我想起,我爸媽也差不多是這樣。

我爸爸是上門女婿。在那個年代,人們對上門女婿有很大的偏見,所以“上門”本身,多少都有些迫不得已的意味,更能說明婚姻是一場關於生存和發展的配對遊戲了。

我媽家有四個姐妹,沒有男丁;我爸家有四個兄弟,沒有錢。我都不用贅述我爸媽的故事了,因為講出來都大同小異,千篇一律,略顯無聊。

馬未都:只要你結婚,下面一個肯定更好

我們這一代人的爸媽,大多數的結婚方式也差不多如此。看長相、看條件、看背景,撮合撮合就行,湊合湊合得了。

他們結為夫妻的過程——沒有故事,只有公式。

馬未都:只要你結婚,下面一個肯定更好

直到今天,在我們這一代人中(80、90後)仍然還有很多人,是“婚姻公式”的推崇者,他們覺得婚姻毫無美感可言,兩個人要結婚,就一定要列出一個等式,女方的顏值、能力、學歷、家境等等各種的總和,要等於或者約等於男方的顏值、能力、學歷、收入、家境等等的總和。

什麼愛不愛的,年紀越大,提及的人就越少,所佔分量就越輕。

馬未都:只要你結婚,下面一個肯定更好

他們覺得這樣建立起來的婚姻是牢固的,依據是——我們的上一輩就是這樣過來的,他們離婚率低。離婚率低,彷彿就代表著婚姻的成功嘛。

對於這種想法,我不認同。除了反對,還有反感。

馬未都:只要你結婚,下面一個肯定更好

其實離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只要是一個正常的、文明的社會,離婚就一定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只是由於我們的社會本來不正常,所以才搞得現在大家看到正常的事覺得不正常。

非得要說“穩定”,那肯定是越往前越穩定了。爸媽那一輩的婚姻,比我們這一輩穩定;爺爺奶奶那一輩的婚姻,要比爸媽那一輩更穩定。

但是爺爺奶奶、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們的婚姻,就更幸福?穩定就是好的標準?

馬未都:只要你結婚,下面一個肯定更好

近100年來,歷史越往前,結婚就越是一件大事。一對夫妻要離婚,首先考慮的不是感情不和沒法在一起了,而是假如離婚了,整個家庭甚至是家族的面子往哪兒擱、別人怎麼看待自己這些問題。離婚讓人產生羞恥感。

他們的結婚,實在不像是兩個人攜手走進婚姻的殿堂,而像是帶上一個共同的手銬走進婚姻的牢房。

嗯,離婚率正變得越來越高,其實這是一個很自然的現象。社會發展、經濟發達,尤其是女性的經濟能力和社會地位提高,這是一種不可逆的現象。

除了這種接近於自然規律的東西,在中國,讓離婚率變得越來越高的原因,其實還有非常顯著的兩個原因。

馬未都:只要你結婚,下面一個肯定更好

第一個,人口流動的原因。

從我的老家貴州那個小村子來看,20年前,出門打工的人是極個別的。那時候當有人問起出門打工的人在哪兒打工,他們的回答基本上是——“外省”,因為大家都沒怎麼出過遠門,活動範圍以村子為主,以村子周邊的田地和村莊為輔。

因為外出少,所以外遇的情況是很少的。一來是認識人的機會就很少,很多人一輩子認識的人,除了後來新生的,大多數基本上在小時候就已經認識完畢了;二來是外遇被發現代價實在太大,你要有點不對勁,村裡的人能說上三年五年。

馬未都:只要你結婚,下面一個肯定更好

但現在不一樣啊,現在每年國慶、春節買不上票,就是因為人口流動的數量、範圍實在是太大、太遠了。換個工作、換個城市,基本上就是換種生活方式、身邊的朋友也跟著換一遍。

在人口流動頻繁的今天,一個人認識新的人的概率,就增大很多,遇到心儀的對象的可能性,就增大很多——一旦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婚後,就很有可能導致離婚。就算不離婚,很多已婚人士背地裡乾的那勾當,如果實話實說,難得有幾個敢說自己是一塵不染的。

馬未都:只要你結婚,下面一個肯定更好

第二個,就是社交網絡的發達。

以前在朋友圈會刷到一些文章,標題基本上都是“微信,你毀了我的家庭”之類的。我當時不以為然,覺得一個家庭的破散甩鍋給微信,實在是過於牽強。

但我跟我媽打電話的時候,聊起村子裡的事,她就說村裡有些夫妻離婚了,甚至包括那些結婚二三十年的夫妻——這在過去別說沒聽過,想都想不到。

馬未都:只要你結婚,下面一個肯定更好

我問我媽為什麼那些夫妻要離婚,我媽說,就是因為她們有了微信,在微信上聊,聊投機了,就嫌棄原配了,於是就導致了離婚。

從我自己而言,我失戀的時候,我就在網上發了很多文章,提到我失戀了。因為我在網上放了我的聯繫方式,就有幾百個人加我,其中有十來個,加了我沒兩天就向我表白的——假如我放蕩不羈愛自由呢?假如我也正好喜歡其中一個或者幾個呢?這最起碼是一種在一起的可能性啊。

馬未都:只要你結婚,下面一個肯定更好

關於離婚率飆升的這兩個原因,總結起來其實就一句話:從可能性上來講,人們可以更方便地認識人了,可以認識更多的人了。

於是,寫了這麼多,就可以引出馬未都在那個視頻裡的那句話了——你一生中,只要你結婚,下面一個肯定(更)好。

這句話,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而言,是無須反駁的。不是因為下一個真的好,而是在配偶之外的人,會給你提供新鮮感和好奇感——這是那個你已經熟悉的人再也不可能給予的——雖然曾經你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跟他好上的。

馬未都:只要你結婚,下面一個肯定更好

所以我經常在網上看到類似於“結婚後遇到自己喜歡的人怎麼辦”之類的文章,閱讀量、討論量都無比巨大,這表明著,“婚後遇到喜歡的人”幾乎已經算是一種普遍的、真實的社會存在了,我們再對此裝聾作啞就不太明智了。

“結婚後,我就不會再喜歡除了他之外的任何人”,這可能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有意願那麼做、並且能做得到;對於更為廣大的人來講,婚後遇到了心動的人,這幾乎無法避免。

所以,問題來了:假如在婚後真的遇到了自己喜歡的人,你會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