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悅:企業扶貧的制度設計和輿論環境需要不斷完善

趙悅:企業扶貧的制度設計和輿論環境需要不斷完善

論壇發言

2018年1月28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企業評價協會主辦、萬里智庫作為戰略合作的第十六屆中國企業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央視財經評論員、萬里智庫高級研究員趙悅先生參與發言。

趙悅:企業扶貧的制度設計和輿論環境需要不斷完善

萬里智庫高級研究員 趙悅

以下為發言實錄:

首先我想說一個感受,最近這個階段明顯感覺到企業在參與扶貧的實踐和行動明顯要用“加速度”三個字來形容,隨著真脫貧、脫真貧的任務明確,未來三年之內還有三千多萬絕對貧困人口需要解決,任務特別清晰的前提下各種社會力量,包括企業的社會力量都特別得強,但是這個過程當中還有一些制度上的設計以及社會輿論環境需要改善的地方。

最近我注意到平安宣佈要把100億元投入到扶貧,京東也說要投入100億元,阿里巴巴的馬雲也在說自己要投500億元,甚至是要把貧困生弄成技術生,很多企業都在提這樣那樣的設想,我覺得這些都是有的,但是扶貧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其中也出現了不少今天扶了以後反而扶倒了,怎麼才能更智慧地扶貧、更志氣地扶貧,這也非常重要。

今天我們搞這樣的表彰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除了這樣的表彰之外,實際上還是有一些不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我們每年都有“3.15”這樣的方式,會對一些不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進行批評。當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在想著助力扶貧,我接觸過一些企業說扶貧和“我”有什麼關係?包括這兩天微博、微信上的一篇文章說某個創投機構發聲“只要成功套現,哪管身後洪水滔天”,就是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語言,也許很個別的企業還是有這樣的心態:“只要我自己賺錢就行,管別人幹什麼”。發展的過程當中有一部分這樣的現象和心理是存在的。

我們要研究制度設計上如何更多地引導,讓做好事的人得到政策上的扶持,好人有好報,社會輿論給予更多的愛護,而不是挑刺挑理,比如扶貧,有些地方有的企業可能開始扶得不是那麼滿意,真扶貧的效果不明顯,但是要鼓勵他們繼續扶下去,這些都是需要在環境和制度設計上不斷地完善。

趙悅:企業扶貧的制度設計和輿論環境需要不斷完善

我覺得不能把環保當做壓力,壓力可能是有,但同時也是機會和動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其實這裡真的有很多機會。剛剛結束的達沃斯中參與的劉主任說了一句話,中國現在有龐大的中等收入群體,而且正在快速地、不斷地增大,經濟正在從追求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轉型。可以看到我們這種巨大的需求變化以後,人不再追求快樂了,而是真正追求能否住上更加綠色、節能、智慧的住宅,能不能開電動的汽車,未來多少年內我們國家要取消燃油車,這些方面都有很多變化,衣食住行都面臨著環境保護的壓力。但是這些壓力背後很多都是創新的機會,因為有龐大的市場需求在那裡等著,所以企業應該抓住這種機會。技術重要,但觀念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