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一定時間輸液衝血管對身體好不好?

SmileyMaggie


每到春秋季節,不少老年人就會輸點液“沖沖血管”,想通過靜脈點滴一些藥物清理堵塞的血管,也確實有人在輸液後會感覺自己的身體比輸液前輕鬆了不少,那麼這樣做真的有用嗎?對身體真的有好處嗎?

首先,來看看平常人們所說的血管堵塞不通是如何造成的。人到中老年,血管大多會發生動脈硬化,一方面是自然老化的結果,另一方面在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吸菸、飲酒等人群中,由於血管內皮受到了損傷容易使脂肪沉積其上,而引起動脈粥樣硬化,使得血管管腔變窄,血液流通不暢而引起一些缺血性疾病。

其次,很多人理解的血管堵塞與血液粘稠有很大的關係,而又把血液粘稠的原因歸結於血脂、血糖的升高,實際上血液粘稠是一種形態學上的描述,並非血脂和血糖高低所決定的,主要受血液中各種血細胞數量及生理功能的影響。

瞭解了這些基本知識,再來看輸液所起到的作用。老年人定期輸液不過是使用了一些活血化瘀的藥物,這些藥物最主要的作用是擴張血管,血管擴張了,血液流動順暢了,血壓降下來了,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組織器官缺血的狀態,於是很多人感覺渾身輕鬆了不少。但是,與此同時一定要知道:

  • 藥物在體內總是要被代謝掉的,當輸液停止藥物代謝排出體外後,藥物的擴張血管作用消失,血管不僅又恢復到原有狀態,還可能反射性地加強收縮,血壓可能比以前還高,組織器官缺血可能比以前更嚴重。

  • 藥物並不能改變與消除已經發生的動脈粥樣硬化,並不能對病變的血管起到任何治療作用。

  • 藥物對血液中的血細胞不會產生任何影響,並不會改變血液的粘稠度,更不能起到稀釋血液的作用。

  • 輸液本身是一種有創治療手段,藥物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副作用,隨意輸液反而給身體增加了發生感染、炎症及藥物不良反應的可能和機會。

由此可見,定期輸液“衝血管”無論是從降低血粘度,還是疏通清理血管等方面,最多隻能起到短暫的作用,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血管堵塞與血液粘稠的問題,卻增加了輸液不良反應發生的可能。因此,定期輸液“衝血管”的做法並沒有實際意義,也沒有這樣做的必要。

事實上,要想達到所謂的長期“衝血管”的效果,有一種做法不但有效,而且更安全持久,那就是運動。醫學研究表明:每運動一次所起到的擴張血管、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等的作用可以持續12-20個小時,每天只要做30-45分鐘可出汗的運動就可獲得這樣的效果,即不花錢還有這麼多的好處,比起定期輸液來更安全更實用更有益。

明白了這些道理,你還會定期輸液清理血管嗎?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歡迎點擊關注並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天天聽健康


希望我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在老年人群中,一直流傳著“一年輸兩次液能疏通血管”的說法,健康君在各大醫院採訪時也發現,經常能碰到一些人主動要求輸液來預防腦血管疾病。對此做法,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曾智桓明確表示,輸液通血管的作用不大,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更是微乎其微,如果輸液不當反而會損害身體健康。

輸液不是想輸就能輸

據曾智桓介紹,鍾情於輸液“通血管”的多數是中老年人。這些人群中不少是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家族病史或曾發生過心腦血管疾病者,對突發心梗或中風的風險比較擔憂。

他告訴記者,靜脈注射“通血管”使用的藥物成分多數是活血化瘀的中藥,主要有丹參、銀杏等。在輸液期間這些活血化瘀的藥物或許能起到一定作用,但若停止輸液,藥物的半衰期就過了,藥物代謝完就沒有通血管的作用了。

曾智桓表示,這種所謂的預防方法充其量能給人們帶來一定的心理安慰。血管疾病是一個逐漸形成且長期的過程,單純通過輸液的方式不可能降低血壓黏稠度並起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實際上輸液不當還會適得其反。

首先,輸液的中藥要通過萃取提純,但由於成分複雜、工藝繁瑣,可能會出現大的中藥顆粒殘留,容易引起過敏反應。其次,對於血管本身有斑塊、不能控制的高血壓(舒張壓180毫升、低壓達到110毫升)等,過度活血化瘀會引起出血。最後一點副作用是若反覆扎靜脈,還會引起靜脈閉塞、腎功能損害等情況。因此,不建議中老年人進行輸液“通血管”。

相比輸液,曾智桓認為,口服一些活血化瘀的中成藥作用更勝一籌。對於肝腎功能較好的中老年人日常可服用丹參、銀杏、紅花、川芎、三七等中藥,從而抗血小板凝聚、抗氧化、調血脂,還能改善內皮功能。


健康養生週刊


隔一定時間輸液衝血管,這個做法對身體沒什麼好處,醫生不建議這樣做。

我們知道,中國是個輸液大國,早在幾年之前,國人輸液量就達到了每人8瓶的記錄,輸液在治病救人的同時,也讓很多患者出現了不良反應,輸液的弊端也開始日漸顯露。

現在醫院的門診都不允許隨便輸液了,並且有一些種類的疾病也已經明確,根本用不著輸液。用輸液的方式衝血管來達到預防中風的目的,是不足取的。

輸液有哪些不良反應或者有可能出現哪些危害呢?

第一,發熱反應:患者在輸液過程中或輸液之後出現的一種反應,常常因為藥物在生產、配製過程中被汙染,或者輸液前後無菌操作技術不到位等原因,導致致熱源被輸入體內,造成人體發熱反應,患者可出現寒戰、繼而體溫上升,可伴隨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等不適。

第二,心力衰竭、肺水腫等:輸液過程中,會把大量的液體輸入人體,如果患者存在心臟、腎臟的嚴重疾患時,大量的液體有可能引起心衰,肺水腫等,導致患者呼吸困難、不能平臥。

第三,空氣栓塞:這個不良反應在理論上是成立的,但現實生活中,發生這樣的不良反應並不怎麼遇見,甚至可以用少見、罕見來表示。

第四,靜脈炎:藥物濃度高,或者藥物本身刺激性較強,就容易出現輸液部位發生靜脈炎,出現紅腫熱痛等反應。

第五,微粒的危害

:這個問題以前不被人們認識和理解,隨著醫學的逐漸發展,隨著我們對輸液知識的認知,現在明確,輸液過程中,也是有可能把一些微小的顆粒輸進體內的,這些微粒如果長期積聚於體內,有可能對人體造成遠期的損害。

綜上所述,在危急重症時,輸液能夠搶救人的生命,這顯示出它的快速性,以及其他給藥途徑不可比擬的優越性,但是,輸液也有可能造成一些不良反應,所以我們要嚴格篩選輸液的適應症,該輸的才輸,不該輸液的就不要輸 。


殷殷期盼話健康


可以肯定地說,不好,對身體不好。

首先,輸液不是用水沖水管子,一頭進,一頭出。人體的循環系統是密閉的系統,從靜脈輸入的液體是在身體的血管中循環的。所有液體的循環,都要通過心臟一次次的收縮泵出,需要心臟做功(會增加心臟負擔);血流在血管中通過也得是正常的壓力,不能是高壓水槍那樣,那血管壁也受不了(其實輸液多了血壓也會升高的,因為血管中的容量增多了);血液中的水分和代謝產物通過腎臟時,也是要過濾成尿才排除體外的。因此,血管中的所謂“垃圾”是衝不出來的。

靜脈輸液的目的,主要是輸注一些無法或不適宜經口服給予的藥物,補充無法從腸道給予的水分、營養,還有緊急情況下需要藥物儘快發揮作用時的應用,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治療方法。所以一般是在急危重症、搶救、手術時(圍手術期)需要輸液;所以從來都是說,能口服不打針,能肌注不靜注。

治療都是雙刃劍。輸液除了可以增加心腎負擔外,還要承擔對輸注藥物的熱原反應、過敏反應、以及其他藥物不良反應(會比口服藥物來勢兇猛),還有可能輸入微粒,還有藥物對血管壁的刺激(可以引起血管炎)等,都可以造成身體的損傷。對於老年人,輸液增加的容量負荷影響更大,容易引起血壓升高、誘發心衰、引起肺部感染等,即使必要的輸液治療時都要嚴格控制輸液量和輸液速度呢!

所謂“定期輸液衝血管”,指的是定期輸注中成藥製劑。實際上,這些製劑和用法缺乏嚴格的臨床循證醫學研究。到目前為止,沒有科學研究的證據證實,定期輸液對於防治動脈硬化,減少心腦血管病有確切的療效。簡言之,沒有證據證明定期輸液有效。所以,在我國缺血性腦血管病防治指南中,也只是說在發病急性期,可以根據醫生的臨床經驗選用中成藥靜脈點滴。

再者,輸液進入體內的藥物,一般作用時間都比較短,所以有些時候需要持續的靜脈點滴才能維持療效。因此,不能指著輸十天半個月的液,就能管一年半載。事實也是如此,臨床上經常看到才停輸液沒多久的患者又腦梗了。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病是慢性病,防治這樣的慢性病,治療安全是第一位的。大量的臨床研究已經證實,降低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堅持有效的降壓、降脂、降糖、降尿酸等治療,並且控制血壓、血脂、血糖等在理想的目標值範圍內,就能夠有效減少心血管病急性事件如心肌梗死、腦梗死、腦出血等發生,並且可以降低死亡率,用藥的安全性也是好的。因此,防治心腦血管病,需要的是堅持長期的藥物、非藥物治療,而不是定期的“輸液衝血管”。


心血管內科侯曉平


很多人檢查“血液流變學”後發現自己血黏度高。於是,擔心自己會發生血栓、半身不遂、心肌梗死。為此,他們要求醫生輸液治療,覺得輸進去了液體就可以稀釋血液,血液黏稠度就可以降低了。事實上,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通過輸液“降低血黏度”會給病人帶來好處。

“血液流變學”檢查,確實可以發現血液動力學的改變。很多種原因可以導致血黏度增高。比如,檢查前你喝水少了血液黏稠度就可能升高;另外,則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代謝綜合徵、肥胖、吸菸以及高齡等,也是血液黏稠度增高的原因。後者才需要治療,但這個治療不是去衝稀血液,而應該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有高血壓就降血壓、有高血脂就降血脂、有糖尿病就控制血糖、有心血管病或者存在多種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者就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療。這樣做了,血液的黏稠度就會降下來。如果沒有這些問題,是因為飲水少引起的,喝水才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只要積極防治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努力戒菸限酒、減輕體重、增加運動、生活規律、充足睡眠,就能夠有效保護心血管健康。從這個角度上說,單純檢驗血黏度,對於維護健康不能起到任何幫助,除抗血小板凝集的藥物,比如阿司匹林,其他所謂“降低血黏度”或者“稀釋血液”的藥物,都不會達到預期效果。


中國家庭報


出於對生命的愛護,對健康的珍惜,對死亡的恐懼,現在的中老年人養生有了很多的心得和妙方,但是謠言和真相交叉在一起滿天飛。

到秋冬季,“衝血管“、預防心腦血管病提前吃點阿司匹林,都算是很典型的例子。

遼寧省名中醫郭振武教授提醒您,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衝血管”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反倒是臨床上出現休克、過敏、血管損傷等不良反應。

首先,輸液是一種醫療行為。你是不是應該輸液“衝血管”,那不是你自己一廂情願的事,而是醫生根據相關指標才能做出的治療方案。所以,“衝血管”即便有用,也得是醫生牽頭去做,精準制定輸液藥方。

其次,偶爾幾次“衝血管”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因為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和日常飲食、生活習慣、個人體質、體重指數等等都有關。“衝血管”如果涉及用藥,也存在藥效有效期的問題,不可能“衝”一次保一冬吧。

再次,不良反應和副作用客觀存在。如此前專家所說,休克、過敏或者血管損傷的發生,是存在一定幾率的。從獲益性和危險性對比來講,並未被臨床完整的“益處”和偶然就可以發生的“壞處”相比,怎麼比?只是徒增煩惱。

所以,恐慌於自己是否可能患心腦血管病,還是認真聽醫生安排才是。醫生如果提到你應該輸液,那才是你真的有必要“衝血管”了。


遼瀋名醫


第一,靜脈輸液是給藥途徑中不良反應最多、最不安全的一種。現在醫院的門診都嚴格控制輸液治療。注射液中的微粒可造成機體局部循環障礙,引起血管栓塞和供血不足,並進一步導致缺氧,引起水腫或靜脈炎。輸液中配伍的藥物越多,所含微粒就越多,產生的後果越嚴重。

第二,定期輸液大多以複方丹參注射液、能量合劑和維生素C 為主,雖然對心腦血管疾病具有程度不等的作用,且起效快,但是,由於靜脈輸液的藥物在體內存留時間很短,藥物代謝後身體還是原來的狀態,對慢性心腦血管疾病的病因和病情發展無任何作用。

最有效的保健手段是糾正不良生活習慣:⑴合理調整膳食結構,避免高脂肪、高熱量飲食;⑵控制飲食,防止肥胖;⑶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活動,通過運動降低血壓、降低高脂血症、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和周圍組織對糖的攝取,從而降低體重;⑷改變菸酒嗜好等不良生活習慣。必要時進行口服藥物治療。



開門見山,直接回答:不好!

第一、血管疾病


血管疾病的本質就是血管狹窄,血管狹窄的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就是斑塊附著在血管壁,通過任何方法都是很難消除的,我們目前正規的治療就是穩定斑塊,防止斑塊破裂引起病情加重。

第二、藥物

包括輸液,所有的藥物在體內作用,都是有一定時間的。 藥物經過幾個半衰期就逐漸失去了作用。您想想輸液就算輸個幾天,也就維持十幾天在體內。很快就全部排除體外了,怎麼可能維持更長一段時間的血管通暢呢。

第三、指南

各種心腦血管指南,都沒有提及過每年輸液可以疏通血管,指南的就是這個領域通過大量的實驗數據來評估、判斷一個病最好的治療原則,指南根本沒有提出過一段輸液這一說法。

第四、輸液風險


輸液本身有很多風險,大家記住不是隻有青黴素過敏會死人,每一次輸液理論上都有輸液反應的風險,輸液反應也會危及生命,只是概率比較低而已。

所以,從疾病的病理生理、從藥物的作用時間、從指南都沒有任何心腦血管疾病輸液的提法。

大家一定不要盲目的去輸液了,不但意義不大,還增加風險。 正規的治療就是正規的用藥,合理的控制飲食,適當的活動,嚴格的控制三,這才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的法寶。

我是小王醫生,長期致力於普及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診治,康復!

如有疑問❓請 。


心血管王醫生


小編髮現,有很多的中老年人士都會前往醫院要求定期輸液。原因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做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或復發。甚至部分基層的醫生都認可了這個方式,究竟有沒有科學根據呢?

隔一段時間衝血管對身體好不好?

不建議。

雖說血液過於粘稠更容易引起心腦等重要臟器的病變,引起缺氧、缺血,進而引發冠心病、腦梗死等疾病的加重。

但是輸液衝血管這種方式並不可取。

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輸液雖然可以暫時緩解其症狀,但是不可能通過輸幾次液就可以清除掉的。控制動脈粥樣硬化過程,需要比較長的一個療程,輸液一般只作為急症發生時的治療方法。若是定期輸液,不僅不能治療疾病,反而可能出現副作用和加重其禁忌負擔。

過度依賴輸液而不按醫囑服藥治療的人士,不僅會加重其自身的心腦血管疾病,還可能引發感染、靜脈炎、靜脈栓塞等輸液風險。

如何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與其輸液衝血管,不如加強日常生活保健,才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1、堅持服藥

不論是哪一種疾病,堅持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服藥治療,才是防治疾病的根本措施。

2、防寒保暖

因為冠狀動脈遇冷時會出現收縮、痙攣的現象,容易發生供血不足、栓塞,所以需要注意防寒保暖。

3、合理飲食

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士,日常飲食不宜過於肥膩,應戒菸酒、清淡飲食。有助於防止血栓形成。

4、適當鍛鍊

劇烈運動可能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但是適度的鍛鍊不會引起身體的不適,可以調節免疫,幫助病情恢復。

5、心情穩定

心腦血管病變患者因放寬胸懷,不宜讓情緒起伏過大。儘量避免過勞、緊張、激動等大起大落的情緒。


康愛多掌上藥店APP


對於這個問題,先明確說下答案:如果臨床上確有疾病需要輸液,那麼該輸液就輸液,但千萬不要為了沖沖血管而輸液!這是一個沒有用,而且風險很高的事情。

李藥師談健康,點擊右上方紅色按鈕“+關注”,更多健康話題與你分享!

咱們老百姓,不是專業的醫學人士,因此常常會被一些看似有道理的說法誤導,這個“衝血管”學說就害人不淺。聽起來挺有道理啊?血管壁上容易沉積脂肪,造成斑塊啥的,輸個液,衝一衝,就像地暖髒了清洗一下一樣,每年弄上兩次,不是挺好的嗎?可惜,人體的血管是一個很精細的閉合迴路,可不像沖洗地暖那麼簡單。

血管壁上的“垃圾”是如何形成的?

實際上,血管壁上沉積的血脂和斑塊,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第一,血管壁內膜受損,血管壁內膜受損是造成血脂和血小板首要因素,這就好比本來一個平滑的管道,裡面流水很順暢,忽然有一段出現了毛糙,毛糙的膠原蛋白纖維更容易沉積脂肪顆粒和血細胞等物質,最終凝集起來,就會形成斑塊;

第二、血液流速變慢,血液流動速度的變化會影響血脂的沉積,當血液粘稠,導致血流變慢,就會導致血液中脂肪的沉積;

第三、血液成分的變化,當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濃度高於正常,就好比本來澄清的水裡加入了很多的小石子,這些小石子沉到水底,就會形成堆積。

明白了上述道理,就會明白,輸液對於清除血管“垃圾”沒有任何作用,因為輸液既不能修復血管壁內膜細胞,也不能改變高血脂和血稠。

輸液反而可能對身體有害

在我國,動不動答個吊瓶的情況現在在很多地方還很普遍,但實際上,控制靜脈輸液,儘量能吃藥不打針,能肌肉注射不靜脈注射的用藥原則一直是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用藥原則之一。為什麼?其實輸液是一個風險很高的醫療行為,輸液針穿透靜脈血管,等於一個小型的創傷型手術;而將外來的異物(如生理鹽水、葡萄糖等)輸入血液循環系統,還存在著諸多風險:如輸液器汙染、注射藥物熱原清除不淨,藥物汙染等,可能會引發疾病傳染、嚴重發熱、細菌感染等疾病的風險。

因此,在此提醒大家,不但不要輸液去清理血管,在日常情況下,普通疾病都不要輕易的輸液,在臨床確需緊急治療的情況下,再行輸液才是正確的選擇。

感謝閱讀李藥師的健康科普,更多問題歡迎在下方留言繼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