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流经于郑州的60多条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大自然孕育了河流,河流又哺育了城市。自古以来,城市的兴起与繁华都和河流的繁衍有着鱼水相依的不解之缘。许多时候,河流就是一个城市的代名词,是一座城市的魂魄,是一座城市的母亲。这些流经于郑州的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黄河

这些流经于郑州的60多条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是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烈盆地,流经青、川、甘、宁、蒙、陕、晋、豫、鲁九省(区),在山东省的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黄河从巩义的曹柏坡入郑州市境,经巩义、荥阳、市区、中牟的北部,至中牟的狼城岗出境,境内长160公里,距入海口786公里。境内流域面积18786平方公里。黄河进入郑州境后,河床由窄变宽,水势平缓,泥沙逐渐淤积,至市区邙山头以下形成"悬河",高出南岸地面2~7米,1949年后,花园口站实测黄河特大洪水223万立方米/秒(1958年7月17日),次大洪水153万立方米/秒(1982年8月2日),最小流量16立方米/秒(1981年6月7日),正常流量200~800立方米/秒。黄河为郑州提供大量水源,对郑州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起着重要作用。黄河在郑州境内的支流有伊洛河、汜水河和枯河。

伊洛河

这些流经于郑州的60多条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洛河发源于陕西秦岭,伊河发源于豫西栾川伏牛山北麓,两河在偃师杨村汇合后称伊洛河。它至巩义回郭镇流入境内,经芝田、康店、孝义、站街、南河渡,在神北注入黄河。全长447公里,在境内长378公里。河宽200~300米,最窄处在黑石关约100米。常年流量50~6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曾达9450立方米/秒(1958年)。支流有狂水河、干沟河、曹河、天波河、坞罗河、后寺河、西泗河、东泗河、石子河等季节性河流。流域面积803平方公里。

汜水

这些流经于郑州的60多条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①发源于新密尖山乡,北经巩义的米河,荥阳的庙子、刘河、峡窝、高阳等乡(镇),在汜水镇口子村注入黄河,常年平均流量为13立方米/秒,干流长391公里,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河床宽10~15米,年正常流量为058~223立方米/秒。最大流量2371立方米/秒。支流有水头河,源于荥阳市庙子乡,长8公里;玉仙河,源于浮戏山东侧,长21公里;小关河,源于竹林寺一带山沟,长105公里;刘河,源于荥阳,长13公里。②东汉时期水名。古称氾水。东汉以后写作汜水,沿用至今。水出浮戏山(今称五指、五枝、五至岭)东麓,今新密市尖山乡田种湾村,北流入荥阳市区西南部,西北流入今巩义市东南部。先后汇车关水、杨兰水、蒲水而北流。再入荥阳境,经其西部,北流注入黄河。《山海经·中山经》:"浮戏之山……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即指此水。西汉刘邦四年(前203年),楚大司马曹咎为汉兵所败,自刭于此水之上。参见"汜河"条。

枯河

这些流经于郑州的60多条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古称"旃然河",源于荥阳白杨村旃然池,东北流经荥阳王村、高村、广武及邙山区古荥,在保合寨北入黄河,河槽宽30米左右,河水正常流量02~03立方米/秒,最大流量曾达970立方米/秒(1957年)。天旱则涸,故称枯河。全长406公里,流域面积267平方公里。

贾鲁河

这些流经于郑州的60多条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发源于新密市白寨的圣水峪和二七区的冰泉、暖泉、九娘庙泉,东北流经侯寨、市区西部西流湖,至北郊老鸦陈折向东流,经柳林、姚桥,再经中牟的白沙,绕县城东南至胡辛庄流入尉氏县,后至周口市入沙颍河,再入淮河。全长2558公里,境内长137公里,流域面积275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99亿立方米。它的支流主要有:索须河、贾峪河、贾鲁支河、金水河、熊儿河、七里河、潮河、东风渠、小清河等。贾鲁河以往水量充沛,古时可通舟楫。据郊区历史洪水痕迹调查:特大洪水曾达3590立方米/秒(1835年);次大洪水1680立方米/秒(1906年);1949年后常庙站实测较大洪水400立方米/秒(1956年);正常流量2立方米/秒。它是市区工业、生活用水第二水源。

这些流经于郑州的60多条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贾鲁支河

是贾鲁河南面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市区西北五龙口、南阳寨一带,东北横贯老鸦陈镇,沿花园口镇南侧东入中牟境,汇入贾鲁河,河道全长34.5公里,流域面积105平方公里。

这些流经于郑州的60多条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双洎河

洧水发源于登封阳城山,溱水发源于新密白寨镇鸡络坞,二水于新郑、新密交界处的交流寨南汇合后称双洎河。东西流经新密、新郑,至高辛庄流入长葛市境,干流长84公里,河床宽30~500米,郑州境内长355公里,流域面积1357平方公里。它最大洪水328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5立方米/秒,正常流量2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泽河、洪河、寺沟河、黄水河、莲河、杨家河、梨河、柳河、高路河、梅河等。

这些流经于郑州的60多条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颍河

发源于登封市西石道乡李家沟,东流横贯全市入白沙水库,坝下即入禹州市境内。干流长57公里,河床宽20~300米,流域面积1077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260,最大洪水5130立方米/秒(1956年6月),正常流量03~05立方米/秒。主要支流13条,其中少阳河,源于少室山南麓,长129公里;少溪河,源于少室山北麓,长241公里;双溪河,源于嵩山南麓,长14公里;五渡河,源于嵩山东麓,长167公里;石淙河,源于嵩山北麓九龙潭,长357公里;佛洞河,源于荟萃山,长10公里;王堂河,源于熊山山脉的挂宝山,长112公里;白坪河,源于熊山山脉的密腊山,长149公里;马峪河,源于箕山南麓,长137公里。

这些流经于郑州的60多条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索须河

索须河是贾鲁河的主要支流,因索河和须水河汇流而得名。索河发源于荥阳西南山庙,北经城关、广武入中原区;须水发源于荥阳贾峪北,经中原区须水、沟赵,在中原区大榆村汇流后称索须河。后东流至花园口、祥云寺入贾鲁河,全长70公里,流域面积532平方公里,正常流量05立方米/秒。

这些流经于郑州的60多条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东风渠

原为1958年春人工兴建的引黄灌溉渠道,渠首五孔库闸建在邙山区花园口镇岗李村东北,往南与索须河、贾鲁河交汇,至市区白庙折向东南,在管城回族区穆庄北入七里河。干流原长42公里,索须河、贾鲁河以北渠道废除后,渠首从臬村闸处开始,全长197公里,流域面积1919平方公里,河道比降1/2000~1/3000。建有公路桥11座,涵洞3处,拦河闸4处,排洪能力20~135立方米/秒,为市区及郊区的排洪污河道。有金水河、熊儿河、七里河、潮河等支流流入。

这些流经于郑州的60多条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金水河

①发源于郑州二七区侯寨乡老胡沟的梅山北麓。元《贾氏说林》:"子产死,家无余财,子不能葬。国人哀之,丈夫舍玦佩,妇人舍珠玉以赙之,金银珍宝不可胜计。其子不受,自负土葬于邢山。国人悉辇以沉之河,因名金水。"另据清乾隆《郑州志》:"金水河俗称泥河,以其来自金方,故名金水。"全长27.6公里,呈西南-东北流向。经黄龙岗、郭家嘴、黄岗寺、金海水库入市区,穿过淮河路、陇海路、嵩山路、郑州大学、人民公园、二七路、人民路、紫荆山公园、城东路,东经燕庄、聂庄、姚寨,在八里庙注入东风渠。流域面积7414平方公里。上游河床坡降1/100~1/200,河床切深平均25米左右,平均宽60米,黄岗寺至金海水库段宽达200米。河道上主要建有淮河路桥、嵩山路桥、中原路桥、建设路桥、南阳路桥、人民路桥、黄委会桥、城东路桥、金水路燕庄桥等公路桥梁14座,陇海、京广铁路桥5座。1998年市区沿河两侧建成滨河公园。②亦名天源河。北宋人工渠,北宋建隆二年(961)春,命陈承昭率水工开凿。自荥阳东导京水东流,经今郑州市北境,入圃田泽(今郑州市东、中牟县西),又经中牟县城北,东至板桥出中牟,入祥符(开封)界,抵汴京城西,架渡槽,越汴水,入汴京城。东出汴京,汇入五丈河。全长约90公里。金代淤废。

这些流经于郑州的60多条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黄水河

古称黄水、黄崖水。发源于新密市曲梁乡牛庵村,向东南流经新密市曲梁乡,至新郑市郭店镇冯寺村入境,经新村镇、城关乡至和庄镇傅庄村西入双洎河。境内长22公里,宽5~10米,流域面积90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暖泉河,河道上主要建有老观寨水库(中型)、望京楼水库、冯寺水库、李唐庄水库,沿岸建有提灌站56处,可灌农田3万亩。

这些流经于郑州的60多条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潩水河

古称潩水,《水经注》:"潩水出其阿而流入陂。"发源于新郑市具茨山主峰风后岭西南坡白龙池泉,向东流经千户寨乡,至观音寺镇又东南流至

潩水寨入长葛市境,境内长16公里,宽5~10米,上游千户寨乡境内为季节河,流域面积95平方公里,河道上建有青岗庙水库、赵陈庄水库、范河水库、五虎赵水库、杨庄水库、唐寨水库。沿河还建有范河、祝岗、黄岗等提灌站,可自流提灌农田7万亩。

这些流经于郑州的60多条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梅河

古称长明沟水。清《新郑县志·山川志》:"又东出新郑境长明沟水,今名梅河,发源新郑北苏家桥。"新郑市薛店镇岳村西北200米处。向东、南流经薛店镇、龙王乡,至八千乡赵楼村入长葛市境,境内长25公里,宽3~5公里,上游薛店镇境内为季节河,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沿河建有小型提灌站,可灌溉农田0.3万亩。

这些流经于郑州的60多条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潮河

古称役水,清乾隆《新郑县志·山川志》:"役水出县北。"今名潮河,发源于新郑市郭店镇河里王村南,北经小范庄水库、管城区小魏庄、圃田乡营岗,由小孙庄汇入东风渠。全长34.1公里,宽3~5米,流域面积143.2平方公里。河道上建有小范庄水库(小型一类)、小魏庄水库、曹寺水库,可灌溉农田1万余亩。

这些流经于郑州的60多条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七里河

古名龙须沟。后因最近处距郑州老城七里得名。源出新郑市郭店镇半坡桥村附近,分两道流入管城回族区。西源进入十八里河镇刘湾村北流,东源进入南曹乡苏庄北流,到圃田乡岔河村北汇合为一。向东到中牟县白沙镇经雍庄、后潘庄入东风渠。长63.8公里,河床宽30米,流域面积741平方公里。河上建有公路桥6座,铁路桥5座,排水涵洞6座,倒虹1座,小水库5座。

这些流经于郑州的60多条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洧水

发源于登封市马岭山南侧,经登封市的大冶、弋湾入新密市,流经平陌、超化、来集、大隗、曲梁5个乡镇,至交流寨入新郑市至代湾汇入双洎河,长34.9公里,流域面积319平方公里。河床宽约100~500米,正常流量为1~2立方米/秒,最大洪水流量3280立方米/秒。支流有绥水、溱水、微水、泽河等。沿岸建有李湾、云岩宫、禹寨等中小型水库,东方红、红卫等灌渠及12个提灌站,可浇灌农田11万余亩。

这些流经于郑州的60多条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溱水

古称潧水、郐水。发源于新密市白寨镇北董沟附近的老锅岗。东南流经尹家台、梁山、王寨河、马寨、张湾、曲梁、古城寨至交流寨注入双洎河。全长28.5公里,流域面积180平方公里,河床宽100米左右。王寨河以上为季节河,以下为常年河。流量1~2立方米/秒。沿河建有张湾、河西马、曲梁、庙朱等小型水库。灌溉面积670公顷。溱水下游东岸的古城寨,为古郐城遗址。

这些流经于郑州的60多条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郐水

古河名,即溱水之俗称。《水经注·潩水》(注文):"郐水出郐城西北鸡络坞下,……《诗》所谓溱与洧者也,世所谓之为郐水也。"即指此水。参见"溱水"条。

这些流经于郑州的60多条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古河名,即"溱水"。亦即郐水"郐"字之讹。《水经注》一水二名,又将"郐"字"阝"旁换作"氵"以名水,古"会"、"曾"二体,又混一,故"浍"成潩",今见之《水经》、《水经注》均用作"潧"。《水经》:"潧水出郑县西北平地。"即此水。参见"溱水"条。

这些流经于郑州的60多条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熊儿河

源起于郑州市区西南与新郑市交界处的铁三官庙。为季节性排水河,由西南向东北流注,至潘家村再经郑州老城南部,至飞机场专用线向东会七里河,接东风渠,全长21.4公里,流域面积777平方公里。由于源头枯竭,加之沿途污染,现已沦为一条污水沟。传说古代有名熊儿的人,带领群众挖河排洪,保护庄田,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故名熊儿河。明清时期,曾立有碑记。后因修治河道,石碑没入地下,不知其处。后人或误书为"熊耳河"。河道比降1/1000,建有交通桥14座、铁路桥1座、拦河闸1处、渡槽2处。下游排洪能力80立方米/秒,是郑州市城市防洪骨干河道之一。

这些流经于郑州的60多条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小清河

源出中牟县境南部三官庙乡晶店村东南,北经黄店乡到刁家乡宋家村东流入丈八沟。季节性排水河,以河水清澈得名。长30公里,河床宽15米,最大流量60立方米/秒,流域面积180.4平方公里。汇入湾洪沟、郝营沟、侯庄沟、蒋家沟、马河等5条支流。河上建有桥梁18座、涵洞12座,沿河滞洪区1处,水库1座。

这些流经于郑州的60多条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丈八沟

古名八丈沟。源于新郑市北部薛店镇佛潭村,入中牟境后经八岗、黄店、张庄、姚家、韩寺、刁家6乡镇。由胡辛庄东南入贾鲁河。长53公里,流域面积396平方公里。河床宽35米,最大流量120立方米/秒。汇入张家庄、焦沟、河刘沟、湛庄沟、单家沟、小清河等6条支流。河上建筑物有桥梁18座,跌水闸5座,涵洞8座,水库4座,滞洪区2处。排涝能力70~120立方米/秒。

子节水

又名襄荷水。发源于新密市尖山下寺沟子节溪。因水出子节溪,故名。经米村镇月寨、范村、慎窑、方山、于湾,到牛店镇的郭湾注入绥水。全长11.5公里。

这些流经于郑州的60多条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杨河

发源于新密市来集镇如堂庙附近,经马武寨、红石峡、大隗镇、河屯入洧水。全长10公里,中游建有红石峡小型水库1座。

泽河

古称马关水、敏水。发源于新密市苟堂镇境的七敏山,经孙家庄、玉皇庙、养老湾、苟堂、靳寨、山头湾入洧水。全长约15公里。

绥水

发源于新密市西北五指岭绥溪,沿登封、新密两市交界处的凤凰山南流,经登封市的土观、玉台折而东南,进入新密市牛店镇境,经月台、李湾、石匠窑、牛店、谭村湾、补子庙、张湾、打虎亭、夏庄河、城关镇的东瓦店,超化镇的湖地、龙潭,到河西注入洧水。全长34公里,河床宽100~300米,流域面积319平方公里。建有李湾水库和总长49公里的南北干渠,可灌溉土地1680公顷。

顾家河

古称泂水,今以中游岸边的顾家河村为名。发源于少室山南麓莲花寺。东南流经清微宫、三王庄、文村、顾家河、袁桥、游方头汇入颍河。全长12.9公里,河床平均宽60米。流域面积59.2平方公里,沿河有核桃园水库和瓦窑沟水库。

太后庙河

又名石崖河。因流经太后庙,故名。季节性河流。发源于少室山南麓,流经清凉寺、石崖河、太后庙、黄村、雷村,于大金店东南汇入颍河,全长13.7公里。河床平均宽度70米,沿岸有书堂沟、雷地、姜家窑、郑沟水库,上游有嵩山风景名胜区之三皇寨景区。

后河

古濦水,季节性河流,源出登封市西部的当阳山西侧,因流经后河村,故名。源头分为三支,东支起小车沟,中支起青杨沟,西支起眼干河,汇入水磨湾,东南流经宋沟、后河、阎坡、庄头、毕家村,于大金店村西南入颍河,全长20.3公里,沿岸有陈家门(内有外字)等水库。

这些流经于郑州的60多条河流,不仅是省会风水之源更是文化之源

少林河

又称水牛屯河、少阳河,源于少林寺西南,故名,起于少室山梯子沟,东北流经少林寺、郭店入少林水库流向东南,经玄天庙、西十里铺、马庄、王庄、耿庄、大王村、任村、郭村、少阳寨入颍河,全长24.1公里,流域面积60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70米。沿河有少林水库、马庄水库和少林水库东干渠,上游处为嵩山风景名胜区之少林寺景区。

书院河

又称双溪河,在登封市中部,因流经嵩阳书院,故名。发源于太室山南麓,由嵩山寺、法王寺、老母洞三支汇流于书院后,流向东南,经登封市、过菜园,至北旨村南纳沙锅河,再经河门(内有外字)、石桥入颍河,全长14公里,流域面积38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60米。沿河有嵩岳寺、书院两座水库,上游处为嵩山风景名胜区之嵩阳书院景区。

五渡河

俗称焦河,古谓五渡水,因河道曲折多端,古时登封至阳城必沿此水来往渡过五次,故名。上游三支:南支源于迎仙阁,东流纳中岳庙圣水池水至新店东南入中支;中支四里河,源于青岗坪,流向东南,至新店东南纳南支,至五渡村西会东支;东支名焦河,源于塔湾,流向东南。全长16.7公里,河床宽60米,沿岸有水库,上游处为嵩山风景名胜区之中岳庙景区;下游有观星台、周公庙、王城岗遗址和八方遗址等。

石淙河

又称平洛溪水,因河水击石淙淙有声,故名。在登封市东北部,源于太室山北麓的九龙潭,河道呈西北东南向,流经唐庄乡西部,横贯卢店镇中部,纳平洛溪,于告成村东入颍河。全长35.7公里,流域面积90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100米,沿岸有水库、干渠、电灌站,下游处于嵩山风景名胜区之观星台景区。

马峪河

古称淓水,在登封市东南徐庄乡境内。河流经马峪川,故名,源于小红寨东麓,西南起梁家门(内有外字),汇箕山南麓诸小沟溪流向东北,全长13.7公里,河床平均宽50米,沿岸有王屯水库和天河水库。

白坪河

在登封市南部,因流经白坪,故名。发源于密腊山东侧,起白坪乡程窑,经石门里沟,纳南窑水,流向东北,至白坪乡驻地东汇南寨沟、东白坪、沙锅窑水入券门水库,至东金店入颍河。全长14.9公里,流域面积34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70米,沿岸有水库。

王堂河

又称蔡沟河,在登封市南部,因流经王堂水库,故名。发源于送表乡刘楼北坡,东流经安庄、梁庄,至大金店西南汇入颍河,全长11.2公里,流域面积29.3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60米,沿河有王堂水库和群英大渡槽,下游有负黍城遗址。

玉台河

亦称绥水,在登封市东北部,唐庄乡东北境,因流经玉台村,故名。有三源:西源于五指岭西南的石门里沟,中源在五指岭南的何家岭,二源汇于井湾村北,流向东南。东源在五指岭东南的龙池,沿登密交界线南流,至曹家门(内有外字)转向西南,经花峪三源相会,全长13.7公里,流域面积48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70米,沿岸有井湾水库和寺沟水库。

狂河

在登封市西部,发源于马鞍山南麓距君召乡周洼村北约1.5公里的山谷里,南流至谢村,西南流至海诸北,西至王庄,东汇君召东河,至颍阳镇竹园村南纳常寨河,经刘村至郭寨西南纳颍阳河出境入伊河。全长18.1公里,流域面积140.5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50米,沿岸有水库、干渠和电灌站。

送表河

又名洗耳河,在登封市西南部,因在送表乡境内,故名。季节性河流。支流有三:西支称西送表河,源于送表乡西南碾盘洼,东流经马窑;中支源于马家寨北,南流经东送表;东支称东送表河,源于上老坟沟。境内长4公里,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15米,沿岸有蓄水池。

和沟河

在登封市西南部,因源于和沟村附近,故名。季节性河流。起于贯宝山西侧四方沟,西流经和沟,于黑龙潭西转向南流出市境,入汝州。境内长4公里,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沿岸有和沟水库。

佛洞河

在登封市东南部,宣化镇境内。季节性河流。因流经佛洞,故名。发源于嵩山余脉荟萃山西侧,流向西南,经申家沟、三岔口、佛垌、朱垌、钟楼,注入白沙水库,长10公里,流域面积58平方公里,河床宽35米,沿岸有佛垌水库。

君召东河

在登封市西部君召乡境内,因流经君召村东,故名。季节性河流。源于鞍坡山南麓陈家沟,南流经黄城、陈窑、君召、胥店,至王庄东入狂河,长8公里,流域面积32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30米,沿岸有陈窑水库和水塘。

常寨河

在登封市西部,因流经君召乡常寨村,故名,又因源于倚箔峰南麓,古称倚箔水。北起君召乡郝窑,流向西南,经范堂、大呼沱至常寨西南入颍阳境。又经夏庄、庄王,至竹园村西南入狂河,长8公里,流域面积45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30米,沿岸有水库。

颍阳东河

在登封市西部颍阳镇境内,因流经颍阳村东,故名。古以其源于八风山南麓称八风溪,属季节性河流。北起琉璃岩,南流至王窑纳李洼水,至袁寨西纳西范寨水,至郭寨南入狂河,长11公里,流域面积65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40米,沿河有宋窑、青泉沟、西范寨、后河、杨窑水库和宋窑水库西干渠、东干渠及电灌站。

干沟河

古称休水,上游称暗河,中游称滑城河,下游称青龙河,发源于巩义西部轘辕山麓,由南向北沿巩偃边境至刘村西北入洛河,全长2735公里,宽5~30米,境内流域面积37平方公里,沿途有赵城水库、桑家沟水库等。

曹河

源于巩义市鲁庄镇南部山区,至回郭镇李邵村北入洛河,全长1905公里,宽10~30米,流域面积36平方公里,坡降118%。中游鲁庄河段称东沟,下游回郭镇河段称西河沟。上游于1958年建有曹河水库。

沙沟河

源于巩义市白云山北麓,张嘴寨、东候、北候三条沟水于北候北汇流,又称仨沟河,经北罗北入洛河。属季节河,全长11公里,流域面积25平方公里。

天坡河

源于巩义市西村镇南部山区。上游支流有二,东为讲山北麓诸水,古称白桐涧水,又称车园河;西为白云山南麓各水,古称九山溪,又称山东河。两水于李家窑汇合北流天坡水库,在芝田南入坞罗河。长约15公里,流域面积80平方公里。

坞罗河

源于巩义市夹津口镇南部山区、五指岭西南部山麓,古称长罗川,又称罗水。上游支流有涉村南河、夹津口罗汉寺水、凌沟水、姜沟河等,北流至坞罗又西北经罗口、芝田、北石等村入洛河,全长309公里,流域面积238平方公里。1958年坞罗建有中型水库,有灌溉之利,长罗川有古道称罗口道,为巩登交通要道。

石子河

源于巩义市南部山区五指岭北麓,上游大峪、二峪、三峪溪水汇流后,称三峪河,西北流入洪河水库,东汇雪凹水后向西北,称为洪河,再西北汇胡脑水,过慈云寺称后寺河。再汇黄牛寨水,经后寺河水库,至南山口出峡谷,北流,称为石河道。经过巩义市区至石灰务村西入洛河,全长403公里,宽10~80米,流域面积964平方公里,坡降15%。慈云寺附近建有后寺河水库,有灌溉之利。

西泗河

源于巩义市大峪沟镇南部山区,古称市水,又称泂水。薛庄、新山、民权等山水经水地河、白河、黄冶河,至老城东北入洛河,长1932公里,流域面积567平方公里。

东泗河

源于巩义市大峪沟镇东南部山区,侯山和伏山之间。古称魏氏河。大峪沟以下称岳杨河,经过整理河道,改河造田数百亩,北流又称驻驾河,再北经北窑湾入洛河,长1927公里,流域面积674平方公里,坡降083%。中游有凉水泉水库,有灌溉之利。

小关河

源于巩义市竹林、段河、水道口等山沟诸水。小关以下全年有水。经口头向东至两河口汇入米河。长105公里,宽12米,流域面积48平方公里。

玉仙河

源于巩义市新中镇南部石城山,古称石城河。老庙以下称庙路河。因通过玉仙圣母庙而通称玉仙河。至灵官殿出峡谷向东北经茶店、温堂入米河。长21公里,流域面积44平方公里。有小龙池泉水注入。上游两侧为浮戏山风景区,有雪花洞、老君洞、玉仙庙等多处景点。

水头河

源于荥阳西南庙子乡,上游称反坡河。北流至水头入巩义市,经米南入米河。长8公里,境内流域面积18平方公里。

米河

源于巩义市东南山区,上游支流主要有刘河、水头河、玉仙河。古称鄤河,俗称泥河,至两河口东北经草店北入汜水河。干流总长25.15公里,流域面积131.3平方公里。

水溃沟

发源于中牟县大孟乡贺岗,流经大孟、仓寨、官渡3乡镇,在官渡镇大王庄汇入贾鲁河。全长2078公里,流域面积1123平方公里。2000年进行了全线治理,动土方5163万立方米,治理标准5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

大孟沟

发源于中牟县万滩镇王庄,流经万滩、大孟两乡镇,在大孟乡三官庙村注入贾鲁河。全长2017公里,流域面积82平方公里。2000年进行了全线治理,动土方4037万立方米,治理标准3年一遇除涝、10年一遇防洪。

石沟

发源于郑州市郊区石桥村,流经中牟县万滩、刘集、大孟3乡镇,在大孟乡石狮冉汇入贾鲁河。全长256公里,流域面积为1201平方公里。1999年中牟县对境内河道进行了治理,动土方833万立方米,治理标准5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

堤里小清河

发源于中牟县郑庵镇,流经城关、姚家、韩寺3乡镇,在韩寺镇瓦灰郭注入贾鲁河,全长2078公里,流域面积1123平方公里。由于该河坡降较缓,加之支流多来自沙区,挟沙较多,极易淤积,排泄不畅。1949年后,曾五次进行疏浚治理。

荥泽

古水泽名,亦作荧泽,荧波。位于今郑州市区西北,邙山区古荥镇东洼地。《史记·夏本纪》:"荥播既都。"孔安国曰:荥,泽名,波水已成遏都。《尚书·禹贡》:"荥波既猪(潴)。"荥波,此及今文并云"荥播",播是水播溢之义,荥是泽名。郑玄曰:"今塞为平地,荥阳人犹谓其处为荥播。"按:荥播即指荥泽水而言。《左传·宣公十二年》:"楚潘党逐之,及荥泽。"《后汉书·郡国一》:河南郡荥阳县下有"荧泽"。均指此泽。战国时与黄河中游及济水相通。西汉平帝后,渐淤为平地。

荧泽

即荥泽。《左传·宣公十二年》:"楚潘党逐之,及荥泽。"《后汉书·郡国一》:河南郡荥阳县下有"荧泽",均指此泽。参见"荥泽"条。

荥波

即荥泽。《尚书·禹贡》:"荥波既猪(潴)。"即指此。参见"荥泽"条。

萑苻泽

古水泽名。故址在中牟县城东板桥村南北一带,一说在郑州市区南边五里堡附近。春秋郑国奴隶起义处。《左传·昭公二十年》:"郑国多盗,聚人于萑苻之泽。大(太)叔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即指此地及此事。

制泽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泽名。在今新郑市区东北14公里,龙王乡龙王村和蒲庄村一带。春秋战国时期制田邑一带,悉多陂泽,总其名曰制泽。《水经注·洧水》:"二城以东,悉多陂泽,即古制泽也。"即指此。

圃田泽

古水泽名。位于中牟与郑州之间,今中牟县城以西至郑州市郊。为古豫州之大泽,天下九泽之一。春秋时曾名原圃,战国又名囿中,面积"东西四十余里,南北二百余里"。自战国魏惠王引黄河水入泽,又掘鸿沟下注颍水后,泽面逐渐缩小。北朝和唐、宋时期南北二十余里(今县城西北杨桥村以南至县城西白沙村以北),东西四十余里。明正统十三年(1448),黄河徙道中牟,淤为平地。

囿中泽

即"圃田泽"在战国时期的另称。《史记·魏世家》:"秦七攻魏,五入囿中。"即指此泽。见"圃田泽"。

原圃

春秋时期郑国苑囿名。以其地先为原圃泽(即圃田泽)得名。在今郑州市区东与中牟县西,为当时郑国游猎场地。《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中记载:"郑之有原圃。"即指此地。

淳泽

亦"圃田泽"之遗迹。在中牟县刘集乡祥符营以西至白沙镇白坟以东地带。明代,被黄河淤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