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坐走的行為不是小事!禮儀長養的是存心、仁心和恭敬心


飲食、坐走的行為不是小事!禮儀長養的是存心、仁心和恭敬心


經典當中,以《弟子規》為例,它講到“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在讀這些經文時,一個人慢慢會去實踐。而當他在力行的時候,就會從外慢慢內化成他的存心,他的恭敬心就愈來愈紮實,恭敬心紮實,“誠於中”自然就“形於外”。

吃飯的時候要先讓長輩先坐、先吃。我們在深圳有一群孩子,老師不只教導他們吃飯時長者先吃,還教導他們座位要怎麼坐,主位一定要讓老師坐,小朋友不可以搶著坐。這一點對孩子以後重不重要?重要。我就聽一個老闆說過,有一次跟客戶談事情,帶了一些公司的人。結果他的一個員工,一進去就坐到那個主位上了,其他的人都不知道要怎麼辦。都這麼大人了,當場說他也實在很難為情。主位一定是正對門的那個位子,主位一般是留給長輩或領導,他坐在那個位置可以掌握全局狀況。能不能讓主管坐在一進門的那個位置?那誰進來他都搞不清楚。所以,所有的禮儀都是隨順自然,都是很有道理的。

然後老師又說:“桌子假如有條紋,那個條紋不能指向主位,這樣不恭敬。”這樣一點一滴都在增長孩子的恭敬心,還有細心。結果有一次,我從外地回來,跟這些孩子一起吃飯,一坐下來,他們就在那裡轉桌子。我說:“奇怪,你們幹嗎轉桌子?”他們說條紋不能指向蔡老師,這樣不恭敬。我聽了實在很感動,相信這些孩子這種恭敬心可以一輩子都不改。

再來,坐下時,要先讓長輩坐。有個孩子四年級,跟他媽媽一起去拜訪親戚,進門之後,他就跟他媽媽說:“媽,您坐!”他媽媽就說:“你先坐。”結果他又說:“媽,您坐!”他媽媽就覺得很奇怪:“叫你坐就坐,怎麼那麼囉唆!”他說:“媽,您不坐,我不能坐。”他在落實所學的經文,這時候我們為人父母、為人師長的要保持敏感,你要成全他的孝心跟恭敬心,他才能立身行道。在學《弟子規》以前,誰先吃?誰先坐?都是孩子先。所以顛倒了!顛倒了,他的行為當然也顛倒,你現在要趕快把他扶正才行。

“坐”還可以延伸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一定要有秩序,排隊排好,不可以爭先恐後。上了車要先往後走,把前面的位置讓出來。不要一上車,盡挑前面的坐,這樣就不給人方便。假如後上來的是老人家,你還要讓他走那麼遠嗎?所以,我們要處處為老者著想,處處為後者著想。諸位朋友,現在大人做得到嗎?你注意去觀察一下,某個團體、某個企業一起出去旅遊,早上車的人都坐前面,後面來的人就得往後走。

有一個學校出去旅遊,很多男老師就坐前面,有一個女老師學過《弟子規》,知道他們這樣不妥,但是大人又很愛面子,你直接說他做錯了,他可能會惱羞成怒。所以老師也要好好學《弟子規》才行,不然可能言語、行為都成為反面教材。

學習經典要長養的,就是存心、仁心和恭敬心。為什麼說讀書可以變化氣質?從哪裡變?從心!

摘自《弟子規四十講》(精華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