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教無量四諦——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無量四諦/別教無量四諦——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一、佛學辭典釋義總結

【無量四諦】:出《天台四教儀集註》。為天台宗智顗大師所立四種四諦之一,此係別教之說。別教者,別前藏通,別後圓教,乃獨為菩薩之法,異於三乘共修之藏、通二教,且其所明法門行相隔歷次第,亦異於一切圓融之圓教。於天台宗所判立“化法四教”中,認為三界之內與三界之外,菩薩所化眾生既無量,其所用法門亦有恆沙無量之差別相,具無量法門。菩薩用此無量法門度化無量眾生者,唯有菩薩能通達此法,聲聞、緣覺等二乘以智眼亦不能知見。

1.苦諦:即菩薩諦審十法界眾生之生死諸苦,能知見眾生之苦,果報不同故而有無量相,是為苦有無量相。

2.集諦:即菩薩諦審十法界眾生,知見眾生之惑業能招集生死苦果,由五住煩惱皆不相同故,集亦有無量相,是為集有無量相。

3.滅諦:即菩薩諦審六度之行,依方便正修而能證入涅槃寂滅之理,因諸波羅密各不相同故,滅有無量相。

4.道諦:即菩薩諦審十法界眾生無量,所用自利利他之法門亦有恆沙之多,無可算計故,證得之諸波羅密亦有無量之相,是為道有無量相。此無量道法能自利、利他,救度無量眾生。

“別前藏通”者,此教純是菩薩所修之法。不同藏通二教是三乘共修法。“別後圓教”者,此教所明法門行相隔歷次第,不同圓教一切圓融。“十法界”者。佛界、菩薩界、緣覺界、聲聞界、天界、人界、阿修羅界、餓鬼。

二、佛學辭典釋義分別列示

FROM:《佛學大詞典》

【無量四諦】:為天台宗智顗大師所立四種四諦之一。此係別教之說,認為三界之內與三界之外有恆沙無量之差別相,此無量法門,乃菩薩用以度化無量眾生者,聲聞、緣覺等二乘則以智眼亦不能知見,而唯有菩薩能通達此法。(一)苦諦,即菩薩能知見眾生之苦有無量之相。(二)集諦,即菩薩能知見眾生之惑業能招集苦果,亦有無量之相。(三)滅諦,即菩薩依方便正修而證入涅盤寂滅之理,有無量之相。(四)道諦,即菩薩所證得之諸波羅蜜有無量之相,此無量道法能自利、利他,救度無量之眾生。[法華經玄義卷二下、天台四教儀集註捲上、卷下](參閱“四諦”1840)

【別教無量四諦】:於天台宗所判立“化法四教”中,別教乃獨為菩薩之法,異於三乘共修之藏、通二教,且其所明法門行相,隔歷次第,亦異於一切圓融之圓教。菩薩所化眾生既無量,其所用法門亦無有量,故稱無量四諦。即:(一)苦諦,謂此教菩薩諦審十界眾生生死諸苦,果報不同,而有無量相,是為苦有無量相。(二)集諦,謂此教菩薩諦審十界眾生之五住煩惱皆不相同,由惑招集生死之苦,是為集有無量相。(三)滅諦,謂此教菩薩諦審六度之行能證於涅盤寂滅之理,因諸波羅蜜各各不同,是為滅有無量相。(四)道諦,謂此教菩薩諦審十界眾生無量,所用自利利他之法門亦有恆沙之多,無可算計,是為道有無量相。

FROM:《佛學大辭典》清•丁福保 編

【無量四諦】:(名數)四種四諦之一。見四諦條。

FROM:《三藏法數》(明•一如等 撰)

【別教無量四諦】:[出天台四教儀集註] 別教者。別前藏通。別後圓教也。無量四諦者。謂此教獨菩薩法。菩薩所化眾生既無量。其所用法門亦無有量。故云苦有無量相。十法界果報不同故。集有無量相。五住煩惱不同故。道有無量相。恆沙法門不同故。滅有無量相。諸波羅蜜不同故。是名別教無量四諦。(別前藏通者。此教純是菩薩所修之法。不同藏通二教是三乘共修也。別後圓教者。此教所明法門行相。隔歷次第。不同圓教一切圓融也。十法界者。佛界。菩薩界。緣覺界。聲聞界。天界。人界。阿修羅界。餓鬼

FROM:《天台教學辭典》(釋慧嶽監修,釋會旻主編)

【無量四諦】:四種四諦之一。此係別教之說,認為三界內與三界外有恆沙無量之差別相,具無量法門,乃菩薩用以度化無量眾生,而聲聞、緣覺等二乘則慧眼亦不能知見,唯有菩薩能通達此法。

1.苦諦:即菩薩能知見眾生苦,有無量相。

2.集諦:菩薩知見眾生之惑業能招集苦果,亦有無量相。

3.滅諦:菩薩依方便正修而證入涅槃寂滅理,有無量相。

4.道諦:菩薩證得諸波羅密,有無量相,此無量道法能自利、利他,救度無量眾生。

[《法華經玄義》卷二下、天台四教儀集註捲上、卷下]

【別教無量四諦】:化法四教中,別教乃獨為菩薩法,異於三乘共修之藏、通二教,且其所明法門行相,隔歷次第亦異於一切圓融圓教。菩薩所化眾生既無量,其所用法門亦無量,故稱無量四諦。即:

1.苦諦:菩薩諦審十界眾生之生死諸苦,果報不同而有無量相,是為苦有無量相。

2.集諦:菩薩諦審十界眾生之五住煩惱皆不相同,由惑招集生死苦,為集有無量相。

3.滅諦:菩薩諦審六度行,能證涅槃寂滅理,因諸波羅密各不相同,為滅有無量相。

4.道諦:菩薩諦審十界眾生無量,所用自利利他法門,亦有恆沙之多,無可算計,為道有無量相。

無量四諦/別教無量四諦——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