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會“獎勵”孩子嗎?心理專家:3個建議讓你的獎勵有效100倍

01

你真的會“獎勵”孩子嗎?心理專家:3個建議讓你的獎勵有效100倍

你“會”獎勵孩子嗎?

很多爸爸媽媽都覺得這不就是句廢話嗎,誰不會獎勵孩子啊。如果孩子在某段時間做得好,或者是有進步的話,肯定是會獎勵的。這有什麼問題嗎?

還別說,真的有。

前幾天就有粉絲媽媽在頭條後臺私信開心爸爸。這位粉絲媽媽和上面說的一樣,很注重對孩子的獎勵。一方面對孩子的努力給予肯定,另一方面也是給孩子下一次的進步留下鋪墊一一做得好的話媽媽是可以看得到的,是會獎勵寶寶的。

你真的會“獎勵”孩子嗎?心理專家:3個建議讓你的獎勵有效100倍

按理說,這位粉絲媽媽的做法也沒什麼不妥之處。孩子有進步給予獎勵,為了獎勵孩子也應該是越來越好越來越懂事。現實卻是,這位粉絲媽媽的獎勵越來越不奏效了。原本不用說孩子就做了的事情,現在必須有獎勵才去做;原來孩子做的很好的事情,現在也懶得去做了。問起來的時候,孩子還振振有詞“又沒獎勵,我才不去做呢”。

類似的事情也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

你真的會“獎勵”孩子嗎?心理專家:3個建議讓你的獎勵有效100倍

吃飯的時候,孩子跑來跑去的,說什麼都不好好坐下來吃。爸爸媽媽威逼不行,只能是利誘了“乖乖的吃完飯就獎勵你看動畫片”。於是孩子養成了吃飯必須要求看動畫片的習慣。

睡覺的時候,孩子扭來扭去就是不睡,爸爸媽媽的故事講了一遍一遍又一遍,實在是沒辦法了,只能是祭出終極大招“好好睡覺明天獎勵你棒棒糖”。於是孩子睡覺前必須討價還價的要棒棒糖,要不說什麼都不睡。

為什麼我們對孩子行為的獎勵,最後卻變成了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阻力呢?

02

你真的會“獎勵”孩子嗎?心理專家:3個建議讓你的獎勵有效100倍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明白兩個名詞“內在動機”“外在動機”

所謂的內在動機其實就是對某些行為發自內心的感興趣,自覺自願的去做。而外在動機正好與之相反,是靠著外在因素的刺激,才能夠持續做某些事情。當外在刺激沒有了,做事情的積極性就會直線下降。從概念上我們就能夠看出來,內在動機是自己認可的,可以輕鬆堅持下去的;而外在動機則是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很難持久的堅持下去。

你真的會“獎勵”孩子嗎?心理專家:3個建議讓你的獎勵有效100倍

對於同一件事情來說,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是可以轉變的。如果爸爸媽媽的獎勵不恰當的話,原本積極的內在動機就有可能轉變為外在動機。

回到最開始的那個問題。對於孩子來說,表現好,努力學習,爭取進步這原本是他自己內心認可的,而且也願意為這件事情去努力,這時候孩子的動機就是“出於自己內心的滿足”。但是通過媽媽的獎勵,孩子的進步動機慢慢的變成了“獲得媽媽的獎勵”。

你真的會“獎勵”孩子嗎?心理專家:3個建議讓你的獎勵有效100倍

不知不覺中,孩子對於進步,對於表現,對於學習的行為由內在動機轉換成了外在動機。由自發的行為變成了期待媽媽的獎勵。而且獎勵這件事情,一次兩次的還算有期待。時間長了外在動機就失去效用了。畢竟對於孩子來說,想要的東西就那麼多,而且媽媽能夠給予的也是很有限的。

03

所以,對於爸爸媽媽來說,確認獎勵對於孩子是內在動機還是外在動機很重要。

在這裡開心爸爸有3個建議給大家。

你真的會“獎勵”孩子嗎?心理專家:3個建議讓你的獎勵有效100倍

不是所有的行為都需要獎勵

對於爸爸媽媽來說,孩子好的行為給予適當的獎勵是毫無問題的。而且孩子小的時候,為了鼓勵他們自己動手,學習技能,適當的鼓勵是很有必要的。可是孩子大了,有些獎勵就值得商榷了。比如小時候會自己穿衣服穿鞋是值得鼓勵的,但是長大以後,這些都屬於應該掌握的自理能力,再給獎勵就明顯不合適了。

你真的會“獎勵”孩子嗎?心理專家:3個建議讓你的獎勵有效100倍

如果爸爸媽媽事無鉅細的都要給予獎勵,太沒原則太隨意的話,只能迅速讓孩子的內在動機變成外在動機。而且孩子會變得越來越“不聽話”,比如沒有獎勵就不自己穿衣服,沒有獎勵就不自己穿鞋等等。獎勵太多,會干擾到孩子自己對於事情的判斷,他們會分不清什麼事情自己應該做,對所有的事情都是等待著來自爸爸媽媽的獎勵。

你真的會“獎勵”孩子嗎?心理專家:3個建議讓你的獎勵有效100倍

另外在培養孩子某一個習慣之前,爸爸媽媽可以選擇給與一定的獎勵,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中度過最困難的開始階段。但是等到孩子慢慢適應之後,就需要慢慢的減少獎勵了。慢慢的讓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我們應該去做的,和有沒有獎勵是沒關係的。

不是物質獎勵越多越好

很多爸爸媽媽在用獎勵這個方式的時候,經常會陷入一個誤區:總覺的想讓孩子更加聽話,更加好,就需要更多的獎勵。這就是一個無解的循環,獎勵總有給完的一天,到時候孩子表現好了還能拿什麼來鼓勵呢?

你真的會“獎勵”孩子嗎?心理專家:3個建議讓你的獎勵有效100倍

用獎勵來鼓勵孩子本身有一個臨界值,沒超過這個值的時候,獎勵的多少和孩子堅持下去的動力是成正比的,就像是爸爸媽媽認為的那樣,給的獎勵越多,孩子的動力就越足,表現就越好。但是當超過這個值的時候,獎勵還在增加,但是孩子的動力就不會隨之增加了。相反,當孩子的內在動機變成了外在動機的時候,動力還會減少。

所以說物質獎勵不是越多越好,偶爾的精神獎勵可能會更有效。

你真的會“獎勵”孩子嗎?心理專家:3個建議讓你的獎勵有效100倍

把外在動機變成內在動機更重要

獎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孩子的積極性,能讓他們更加的積極。但同時又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幹這件事情只是為了獎勵的思想。只有把孩子的行為變成自己的內在動機,才能夠堅持的更久。

至於如何轉變,開心爸爸覺得,應該讓孩子在實現這種行為的時候得到樂趣,精神上面獲得滿足,最好是能夠取得一定的成就,這樣就能夠很有效的激發起孩子的內在動機,從而讓孩子真正的實現自我成長。

04

你真的會“獎勵”孩子嗎?心理專家:3個建議讓你的獎勵有效100倍

每個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能夠積極向上,能夠努力前進,在這個過程中,適當的獎勵是必須的。但卻不是主要的,對於孩子來說,一個習慣,一個行為的養成來源於自我肯定,來源於實現過程中所獲得的滿足。這才是激勵孩子不斷進步的內在動機,與之相比,一味地獎勵或許只能算是外在動機了。

所以,大家應該都明白為什麼那位粉絲媽媽的獎勵變得不奏效了吧?

你真的會“獎勵”孩子嗎?心理專家:3個建議讓你的獎勵有效100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