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團重組:中小股東感覺身體被掏空


文 | 公子豹資本圈

深交所罕見的“31問”,TCL集團用了212頁來回復,李東生依然陷在無法自圓其說的漩渦。

眾多中小股東,感覺身體被掏空。

李東生曾以《鷹的重生》為題,一口氣寫了5篇文章。但這一次重組,卻飽受質疑,股吧裡呼籲投反對票的聲音,不絕於耳。

TCL集團重組:中小股東感覺身體被掏空

如此對立的情緒,好久不見了。TCL到底發生了什麼?

① 重組方案3大不解

12月7日,TCL集團拋出了一份重大資產出售草案。公告表示,TCL集團擬合計以47.6億元,向TCL控股出售9家公司的相關股權,出售消費電子、家電等智能終端業務以及相關配套業務。交易完成之後,TCL集團將聚焦以華星光電為核心的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

全市場都驚呆了!疑點有三。

① 賣掉持續產出穩定現金流的業務,all in波動性比較大的半導體業務,增大了業績的波動性,邏輯是什麼?

② 根據2018中國品牌價值100強研究報告,TCL入圍榜單以879.88億的品牌價值位列第8,持續13年居電視機制造業榜首。品牌價值主要體現在終端業務上,TCL集團將這些業務剝離出去,價格不到50億元。合理性在哪裡?

③ 交易的買方是TCL控股,第一大股東為礪達致輝(有限合夥),主要是李東生和TCL管理層成員,佔股30%。蘇寧易購持有TCL控股25%股權。

如果對這塊終端業務不看好了,李東生接手情有可原,可以理解為他想挽救上市公司的困局。但是,作為外人的蘇寧易購,為何也掏了15億現金入股,是來做雷鋒,還是認為有利可圖?

② 業務剝離理由:增收不增利?

仔細來看方案,此次擬出售的資產是:TCL實業100%股權、惠州家電100%股權、合肥家電100%股權、客音商務100%股權、酷友科技56.50%股權、TCL產業園100%股權、簡單匯75%股權、格創東智36%股權。

總的來看,標的公司主要從事消費電子、家電等智能終端業務以及相關配套業務。

簡單說,我們所熟知的TCL,主要就是這些終端業務,他們的品牌價值相當高。財報顯示,在營收上,終端業務佔據了TCL集團的半壁江山。

為什麼要將這些業務剝離?TCL的理由是,增收不增利。

這些業務從2016年開始業績下滑,虧損了4.4億元,2017年虧損了15億元。

TCL集團希望“聚焦”的華星光電,2015-2017年,實現淨利潤20.7億、23.30億和48.62億,佔TCL集團淨利潤比重分別達64%、109%和137%。

可以說,TCL目前的利潤主要是由華星光電在支撐,其他業務是負貢獻,拖後腿。

③ 面板行業迎來“供過於求”

不過,面板的週期性很強,價格波動很大。2018半年報曾披露:主要尺寸面板均價顯著低於去年同期,華星光電收入同比下降。

中信建投指出,2019年全球大尺寸面板產能增速約11.19%,未來三年面板產能複合增速超10%,2019年電視面板供過於求的風險仍在。

TCL集團重組:中小股東感覺身體被掏空

面板是典型的重資產項目,高投入、高折舊、高技術含量。對政府補助有很強的依賴性。

根據公告信息,前三季度TCL集團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8.96億元

京東方也是如此,在科目“其他收益”當中,前三季度達到了22.6億元,同比增長近4倍,“主要是報告期內政府補助增加所致”。

2017年,面板行業經歷了“盈利提升”環節,2018年進入“供給端擴產”環節,2018年下半年及2019年將迎來“供過於求”及“盈利下降”環節。

由於面板行業供過於求,下游需求也沒有顯著好轉,京東方甚至謀轉型,建生命科技產業基地。

重組方案稱,受國內資本市場規則限制,華星光電無法獨立上市,作為非上市公司的融資渠道和能力受到制約。重組後,半導體顯示及材料將成為TCL集團的核心主業,可通過上市公司平臺滿足新項目的資本開支需求。

可供類比的是京東方A,再融資的金額高達數百億元,但大舉燒錢的背後,是股本的快速擴張,卻沒給中小股民帶來多少回報。除了去年一波上漲之後,股價一直低迷,最新收盤價2.63元,回到了歷史底部區間。

TCL集團重組:中小股東感覺身體被掏空

那麼,華星光電打算未來如何回報中小股東?

深交所還問了一個尖銳的問題:“請說明僅獲得對價的30%是否滿足資產過戶的條件”?

潛臺詞是,TCL控股先支付14.28億元,就能獲得上述資產。過戶後,可以把資產質押,套現的錢再支付後續70%。

④ 全產業鏈優勢自廢武功?

國內家電企業成千上萬,大家都在承受激烈的競爭,誰的日子也不好過,但無論是創維、海信、康佳和長虹,都沒有出賣公司的主要資產,大家都在想辦法在技術研發、產品質量和整合等方面做文章。

TCL集團除了通訊這塊有過巨大虧損之外,其他家電產品市場(智能電視,冰洗、空調等)起碼從目前來看,在全國來至於全球都算做的還不錯。

比如說,2017年,TCL空調年產銷突破1000萬套,在國內的排名從10名之外升至第5,外銷也進入了行業前3。2018年上半年,TCL在全球平板電視出貨量排行中位列第3位,僅次於三星、LG。

TCL集團與京東方、深天馬等面板廠商最大的不同和亮點,在於全產業鏈,產業協同作用真實存在。如今只剩面板業務,未來業績不確定性增大了。

⑤ TCL品牌不值錢了嗎?

重組方案稱:本次重組後,華星光電與TCL品牌終端產品的區格更加清晰。

剝離了終端業務後,實際上TCL這個品牌對於華星光電並無價值,相當於將TCL這一品牌也進行了剝離。

這樣一來,“TCL集團”這塊牌子恐怕就名不副實,因為裡面已經沒有“TCL產品”了。那麼,僅剩下華星光電的上市公司,會不會更名為“華星光電”?

價值巨大的“TCL”品牌,就這樣與中小股東無緣了。正如黑莓手機一樣,完全變成了依靠商標授權收點錢。

TCL集團重組:中小股東感覺身體被掏空

重組方案稱:本次交易不涉及TCL集團商標的權屬轉移及變更,TCL集團商標仍然歸TCL集團所有,TCL控股需要承擔平均每年不低於4億元的品牌維護費用。這是TCL集團此前對TCL商標投入總體費用的水平。

這裡有點繞,把商標的價值無形中等同了每年的商標推廣和維護成本,是讓很多投資者不能接受的。

比如,你把奔馳車賣給我,但我不付你錢,只是承諾未來車子的保養費和加油費,由我自己出。你會同意嗎?

按理說,TCL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早在2016年,黑莓和TCL達成授權協議,將把安全軟件、服務套裝、黑莓名稱、Logo和品牌資產全都交付TCL。這可不是免費的。

但到了TCL集團這裡,為何就沒有這筆授權費?

TCL集團重組:中小股東感覺身體被掏空

深交所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要求TCL集團說明,TCL 控股的企業名稱使用“TCL”字號是否符合相關規定,是否為 TCL 控股及標的公司(包括其下屬子公司)可以在其企業名稱裡繼續使用“TCL”字樣的安排單獨設定了對價,是否有利於保護上市公司利益。

⑥ 持有2家上市公司股權,TCL實業為何成了負資產?

研究剝離資產的估值,有兩項資產的估值是負的,TCL實業100%股權評估值為-7.98億,格創東智100%股評估值為-2.18萬。

報告書顯示,中聯評估對TCL 實業、簡單匯及格創東智均只採用了資產基礎法進行了評估,沒有采用收益法進行評估。

深交所很警覺,要求TCL集團說明,只用一種評估方法進行評估的原因、評估結果的合理性。

TCL實業是上市公司的老家底,作為一個持股平臺,最核心子公司包括主營液晶電視業務的TCL電子、主營手機的TCL通訊、主營視聽產品ODM業務的通力電子。

TCL電子和通力電子是港股上市公司。TCL實業持有TCL電子52.46%、通力電子48.73%的股權,就算按照TCL集團選用的收益法測算,TCL實業持有兩者的總市值,超過35億元。

這跟TCL實業本身的負值評估價,形成了強烈反差。

媒體援引分析師的分析稱:“華星光電今年淨利潤明顯大幅度下跌,但TCL電視的銷售額卻明顯上漲了。TCL電子上半年營收創下同期歷史新高,也取得了歷史上最好的利潤,這都是TCL電視整機業務的功勞。”

不少家電業分析師都強調,TCL集團的終端業務是非常有價值的資產。

難怪深交所對此也高度質疑,在問詢函中稱:“詳細說明本次交易作價中TCL實業相關股權是否仍以負值作價,如是,請說明原因及其合理性,是否符合一般商業邏輯,是否有利於維護上市公司利益。”

⑦ 剝離的資產值錢嗎?

這次剝離的,包括價值879億的品牌、大量的專利、工業園等大量不動產……

工業園的土地,價值不菲,懂行的人都知道。而且,在基準日後8-10月,TCL產業園旗下TCL科技產業園(武漢)有限公司,合計16.63億元競得位於東湖新技術開發區3個地塊,這一資產該如何評估?

交易草案中明確表示,因發生在評估基準日後,本次評估未考慮該期後事項的影響。

同時,擁有廣州TCL大廈這塊價值不菲地塊的廣州科技發展,也是在10月才從上市公司劃轉至TCL產業園,成為TCL產業園子公司,進而打包為待售資產的。

此外,TCL惠州家電持有晶晨半導體11.29%股權。9月17日,該公司和國泰君安簽署了上市輔導協議。隨著這次剝離,這項未來收益也轉移出去了。

TCL集團的說法卻是,儘管標的公司整體在 2018 年上半年取得了一定改善,但經營前景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⑧ 長期存在的關聯交易

剝離資產後,關聯交易將長期存在:

其一,華星光電出產的面板,供應給TCL控股。這個對未來華星光電存在很大的利潤轉移風險,尤其是雙方的核心管理層重疊,這種風險顯著增加。

其二,TCL控股將使用TCL集團的商標,承擔平均每年不低於4億元的品牌維護費用。

前面我們說過,TCL 控股實際享受了價值800多億的“TCL”品牌價值,沒有對其使用“TCL”商標單獨設置交易對價,這是混淆了商標授權費和品牌推廣費的概念。

⑨ 股東大會能安全過關嗎?

TCL集團此次資產出售,在董事會層面決議時就面臨意見不統一。董事會審議《關於公司重大資產出售暨關聯交易方案的議案》相關事項中,董事賀錦雷投下了棄權票。

賀錦雷的棄權理由是,他在董事會召開兩天前才收到重組方案,且本次重組方案複雜,給予他及其所在單位論證分析該重組方案的時間較短,難以形成準確意見,因此選擇棄權。

董事會之後是股東大會。

2019年1月7日,股東大會將在深圳市南山區高新南一路TCL大廈召開。公司股東可以現場投票或網絡投票。

李東生解釋,交易要得到股東大會批准,作為關聯方是沒有投票權的,重組交易需要通過法定程序和證監會交易所相關規定,由TCL集團非關聯股東進行投票決定。

據TCL集團2018年前三季度報告,單一持股最大的股東長江合志持股僅有7.82%。李東生、新疆九天聯成、新疆東興華瑞因為簽署一致行動協議,為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11.07%。

TCL集團重組:中小股東感覺身體被掏空

由於此次重組不涉及發行股份,不需要監管層審核,如果最終股東大會通過了,那事情就塵埃落定了。輿論歸輿論,最後還是由TCL集團的股東決定。

廣大中小股東的意見,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重組方案的成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