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昕姐”回國安,要乾的事不小

退役前,他是球迷們口中的“昕姐”,他是隊內低調的“老資格”;退役後,他先是被借調國青隊擔任訓練員,如今又回到國安擔任青訓網點管理經理。他,就是35歲的張辛昕,一個標準的北京足球人。

关注/“昕姐”回国安,要干的事不小

今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在中赫國安俱樂部專訪了已經正式上班的張辛昕,他說,多年的球員生涯讓他難捨對於足球的這份感情,而對於北京足球的熱愛,讓他選擇繼續為國安貢獻自己的力量,“回家做事”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從球員到教練(訓練員)再到從事青訓梯隊工作,張辛昕的2018年完成了不止一次角色轉換。出身自人大附中三高俱樂部的他更是深諳青訓對於職業足球的重要性。

去國青“實習”已知教練難當

北京青年報(以下簡稱北青報):年初退役之後,為何選擇了當教練這條路?

張辛昕:畢竟踢了這麼多年球,這是我最擅長也是最專業的事情,雖然我已經不能再作為職業球員踢球了,但還想繼續做和足球相關的事情。退役之後,我去考取了相應的教練員資格,為以後當教練做好準備。

北青報:退役之後你第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是以國青隊教練的身份,當時的情況是什麼樣的?

張辛昕:當時正好中國足協在組建U19集訓隊,也希望給一些剛退役的或者年輕教練員鍛鍊的機會,我就是這樣被臨時徵調去的國青。不過當時我的教練員資格的級別還有限,所以只能擔任訓練員的角色,主要的工作是輔助其他教練完成日常的訓練和比賽。

北青報:如何看待從運動員到教練員的轉變?

張辛昕:當了教練之後我才意識到,做球員真的太幸福了,因為踢球的時候你只需要在球場上完成好任務就可以了,但作為教練,需要考慮的事情更加全面,除了球場上的技戰術之外,還有場下的生活等等方面,這確實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體驗。

关注/“昕姐”回国安,要干的事不小

“回家做事”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北青報:除了足球的因素之外,在國安工作也能兼顧家庭生活?

張辛昕:沒錯,我踢球這麼多年,基本都顧不上家人,現在回到國安工作了,雖然日常也會比較繁忙,但是陪伴夫人和女兒的時間肯定會比之前更長了,這也算是對於她們的一種回饋。

北青報:迴歸國安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機緣巧合?

張辛昕:因為年初去國青隊做教練算是臨時借調,所以並不存在迴歸的問題,我一直都是國安的一員。就像剛才說的,我最擅長的就是踢球,也希望為北京足球做一些事情,我覺得去哪兒做事都不如回家,因為“回家做事”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北青報:為什麼會選擇到青訓擔任網點管理經理?這是你自己的選擇嗎?

張辛昕

:是的,這和我之前在國青隊的經歷還有些關係,當時我接觸那些來自不同俱樂部的U19球員後,更加認識到一個問題的重要性——一個地區的足球要想有長遠的發展,就必須從青少年抓起,建立起完備的體系,讓孩子們心無雜念地踢球。現在中赫國安又非常重視青訓,所以我希望能夠利用我的一些經驗來為北京足球做些貢獻。

為北京足球留住更多人才

北青報:搞青訓你認為自己最大的優勢在哪裡?

張辛昕:還是專業吧。畢竟我踢過那麼多年的職業聯賽,在這條路上積累了不少經驗,這些都會成為寶貴的財富,也會為將來那些想要踢球的孩子們提供一些建議。

北青報:大家都知道你出自北京三高俱樂部,如何看待他們的模式,是否有可借鑑的地方

張辛昕:三高一直以來走的體教結合的路,在我們當時踢球的時候並不多見,畢竟那時大多數人一旦選擇了踢球就基本意味著放棄了學業。但三高抓訓練質量的同時也要保證我們學習成績,這也成為了現在很多職業俱樂部在發展青訓的趨勢。國安現在的各個梯隊就非常重視這一點,最大程度保證小球員的學業不受影響,希望這些孩子們能“兩條腿”走路,這些都是可取的經驗。

关注/“昕姐”回国安,要干的事不小

北青報:在你看來,目前國安網店校的覆蓋面是否會有利於國安的選材?

張辛昕:作為一家職業俱樂部,國安梯隊需要不同區域的網點校來幫助擴大選材範圍,輻射面更廣,從中選到好苗子的可能性才會更大。現在相比之前幾年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北京踢球的孩子比原來多了,機構和網點校的數量也大幅度增加,這對於足球的發展來說肯定是件好事。

北青報:新的一年給自己定下了什麼目標?

張辛昕:還是一步步來,首先我需要儘快熟悉手頭的工作,把已經和俱樂部有合作的網點校的具體情況瞭解清楚,並且根據政策搭建一個體系讓孩子安心踢球,大家都清楚有天賦的孩子並不多見,所以各傢俱樂部其實都在“搶”人才。作為北京人,我最希望能做到的,就是為北京足球,為國安留住更多的人才。

关注/“昕姐”回国安,要干的事不小

北京青年報體育部榮譽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