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長期吃素的話,會不會降低血脂呢?有何依據?

用戶72784531131


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不只是老年人,在很多長年吃素的中青年人中,體檢發現血脂高的大有人在,不吃肉為什麼也會血脂高?吃素與血脂到底是啥關係?

血脂是血液中各種脂肪含量的總稱,最常見的血脂檢查包括四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它們真的都來來自於食物嗎?當然不是,事實上它們很少直接由食物中攝取而來,大部分都是自己的身體生產出來的。

比如低密度脂蛋白,它主要是由肝臟合成的一種脂肪,是把從食物中攝取的脂肪酸等經過一系列複雜的轉化而來,其水平的高低主要取決於肝臟的合成作用,當肝臟功能異常時合成增多,導致了其水平升高。

再比如甘油三酯,食物中並不含有甘油三酯,它也是由肝臟中將脂肪酸與葡萄糖的分解產物合成而來,而葡萄糖的來源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米麵等主食又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所以大量進食米麵等素食的人很容易升高甘油三脂水平。

由此可見,要想控制血脂,不在於吃了什麼,而在於所吃的東西中各種營養素的比例是否合適以及吃了多少,更關鍵的在於肝臟的功能是否正常。合成膽固醇的原料越多,血脂越容易升高,肝臟的功能越差,膽固醇的合成越容易紊亂,這才是造成血脂高的主要原因。

對於老年人來說,由於身體各項機能的下降,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減弱,往往會造成營養素攝入不均衡,甚至造成營養不良的發生,這些都會進一步加重肝臟合成功能的異常,導致血脂代謝更加紊亂而引起高血脂。

所以,老年人更應當注意食物的多樣化,只吃素往往會造成動物性脂肪、蛋白等攝入的不足,況且吃是人的一大享受,沒必要人到老年而限制剝奪吃喝的權力。事實證明:每天吃一二兩的瘦肉甚至五花肉,每天吃一顆雞蛋對血脂幾乎不會有任何影響,所以學會科學合理的飲食搭配才能更有效的調控血脂,真正做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壽。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歡迎點擊關注並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天天聽健康


營養師小糖來回答這個問題。很多人覺得,高血脂就是常吃大魚大肉造成的,只要不吃肉就能把血脂降下來。吃素的確有利於改善血脂異常,因為素食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膳食纖維,能夠調節人體膽固醇水平,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但是:

1.吃素的人也有可能得高血脂。如果素食結構不合理,比如米飯等主食吃得太多,也會導致能量攝入過剩,進一步轉化為脂肪存儲起來,引起血脂紊亂。所以說,並不是吃素的人就不會得高血脂了。

2.高血脂的人光吃素不一定能降血脂。我們體內的膽固醇大部分是自身合成的,只有30%是來源於食物。所以說對於存在胰島素抵抗、脂肪代謝紊亂的人來說,即便堅持吃素食,也有可能出現高血脂。

3.吃素的人不一定脂肪就吃得少。有些素食本身就富含脂肪,如花生、瓜子、大豆等堅果,吃多了會導致脂肪量超標。還有些素食,本身脂肪含量少,如土豆、紅薯等,但經過煎炸等方式烹飪後,油脂含量會大大升高。

血脂高怎麼吃?

1.少葷多素,每日攝入肉類不超過100克,食用油不超過25克。肉類以魚蝦、雞鴨等禽肉為主,食用油以植物油為主,可選擇茶籽油、亞麻籽油、葵花籽油等,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

2.適量吃五穀雜糧,雜糧如燕麥、黑豆等,能夠輔助控制血脂,但也不能大量吃,否則會引起腸胃不適,還會導致熱量超標。

3.多吃綠葉蔬菜,尤其是深色的如西藍花、紫甘藍、胡蘿蔔、南瓜等,營養更豐富,對血脂控制有益。

希望本回答能幫到大家,更多健康飲食知識,歡迎關注我們!


糖人健康網


我們總會有這樣一個觀念,一切肉類都是脂肪的“幫兇”,也正是由於這個觀念,才會覺得長期吃素可以降血脂。其實無論對於老人還是年輕人,長期吃素會延伸出不良的飲食結構,膳食結構的不平衡可能會導致某些營養素的缺乏,不利於機體的健康。

那麼,要想知道吃素和降低血脂的關係,首先先知道血脂是什麼?從哪裡來?受什麼影響?

血脂,指血液裡脂肪含量,通常包括膽固醇(Cholesterol)與三酸甘油酯(Triacylglycerol)。膽固醇又分為高密度、低密度、極低密度膽固醇和乳糜粒,它們是製造激素和維生素不可或缺的物質,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只有很少一部分來自食物,絕大部分由人體肝臟合成,受食物影響較少三酸甘油酯主要存在乳糜粒和極低密度脂蛋白內,扮演輸送和運輸角色,

容易受到食物影響

看到這裡,我們就知道,其實長期吃素與減低血脂沒有必然聯繫。相反,我們大部分人應該適量攝入肉類,維持合理的膳食結構,維持機體健康和肝臟的正常生理功能,可以讓血脂保持在正常水平。


高山話健康


這是利弊兼存的問題,攝入的食物純素,血脂血粘度不高。但身體不強壯。為了增強抗疾病的抵抗力,必須吃肉。人一生幾十年,吃素體弱會死,吃肉堵塞循環通道也會死。不可能永存。每人自選一種活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