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期,真實的廟會場景

來源:樂亭文化研究會《讀樂亭》雜誌/樂亭故鄉人網站(www.guxiangren.com)專版

題圖來自網絡,僅為配圖,和本文無關

建國初期,真實的廟會場景

建國初期,真實的廟會場景

建國初期,真實的廟會場景

建國初期,真實的廟會場景

我家樂亭城南八家子村,距離閻各莊鎮約十幾里路。離開故鄉樂亭已近半個世紀,許多童年往事在歲月流逝中淡忘了,唯有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八日閻各莊廟會的盛況至今仍在腦際縈迴。

農曆四月二十八那天,來自全縣各地以及許多外地人趕來逛會場,閻各莊人山人海,非常熱鬧。廟會不知始自何時,聽長輩們說,他們小時候就有,是傳統廟會。我盼廟會比盼過年更心切,一是家裡給做新衣新鞋,二是給零花錢,最重要的是廟會熱鬧,見世面開心。這對於一個未出過遠門的農村孩子來說,甭提多高興了。所以頭天一夜睡不好覺,天剛亮就起來,穿上新衣新鞋。省吃儉用的母親拿出5000元錢(舊人民幣,相當於新幣5角)給我零花,可不算少,平時難得一見,高興得什麼似的。

吃過早飯,父親帶我同村人一起出發去閻各莊。那時人們出行主要是步行,交通工具就是馬車、牛車、騎毛驢等,極少見自行車,更沒有汽車。鄉間路上,人流車馬絡繹不絕,帶著歡聲笑語,從四面八方趕赴目的地。春末夏初的田野,清清的河水靜靜地流淌,草木蔥綠,路旁野花盛開,空中百鳥飛鳴,微風掠過,一望無邊的金黃麥浪此起彼伏,興奮得心早就飛到廟會上。坐馬車嫌不自由,所以連走帶跑,不時跑到前面等著大人們趕到再一齊走。就這樣,約一個多小時的行程,遠遠望見了廟會現場,只見高杆上彩旗飄揚,各種顏色的蓆棚、布棚和黑壓壓的人群一眼望不到邊,人聲鼎沸,鑼鼓聲陣陣。走到近前,只見到處是人,到處是做生意的,鎮內街道上遠遠容納不了,在東南方的開闊地上遍地搭建起蓆棚和扯起的布棚,白的、黃的、藍的、灰的各色各樣,一望無邊。男女老少,摩肩接踵而過。人群中農民打扮的居多,但也不乏穿著時髦的青年男女。父親緊緊拉著我的手怕我擠丟,並約好一旦走失,就到豎有高杆(表演上刀山用的)的馬戲團大棚入口處等著,目標大好找(廟會上丟孩子的很多,很不好找)。我們先去了三官廟,那裡的許多彩塑神像高大威嚴,令人望而生畏,廟內香客盈門,擠進擠出。然後去鎮藥房、食品店、油房等處,只見街上和店鋪內到處是人,好奇的我第一次看到機器榨油,第一次看到旋制木器和加工玉器。接著去搭滿蓆棚的供銷社售貨區,只見門口彩旗招展,裡面各種傢俱、日用品、生活必需品、布匹、土產等擺得滿滿的,場面很大。又去參觀了近旁的蘇聯集體農莊圖片展覽、祖國建設新貌和抗美援朝新聞圖片展覽,還有“掃盲”和衛生防病宣傳圖文等等。再轉到開闊地的攤位區,這裡的人多攤位也多,非常熱鬧。南面與北面的大廟遙遙相對的戲樓上正在演戲,因距離遠、人多擠不進去、只見比比劃劃、進進出出,看不清也看不懂,只好作罷。在攤位區裡轉的時間較長,只見賣吃的、用的、玩的應有盡有。拉洋片的、變戲法的、耍猴耍狗熊的、練氣功的、吞劍的、打把式獻藝的一攤接一攤。黑布棚內,還有放電影的、唱皮影的、說評書的唱大鼓的,讓人眼花繚亂,看也看不過來。然而拉洋片(家鄉稱西湖景)是必看的,而且一個接一個地看不夠,每看一次花2分錢,既便宜又開心。來自本縣和外地做生意的各行各業,大大小小,在我看來,樣樣都新奇。飯鋪和冷飲攤點連成一片,叫賣聲不絕於耳。食品、飯菜香味撲鼻,而且都很便宜,水產品則更是便宜,記得那時切糕8分錢一斤,油炸糕、肉包子2分一個,麵條5分一碗,熟螃蟹5分一斤,鮮蛤蜊5角一筐(約有20斤),大碗茶、綠豆湯1分1碗,刨冰(礤涼冰)2分一碗。那時的天然冰絕無汙染,冬天最冷的時候把河裡的冰用鑹子開鑿成大冰塊,儲藏在冰窖裡,以備夏天降溫或做冷飲用。廟會上最好吃的冷飲要屬冰糕了,1角錢一勺,很貴。那是用一種手搖冰糕機做的,機器外觀像個木桶,搖動手柄,通過齒輪帶動內膽轉動,內膽和桶之間放上冰塊和食鹽,內膽中的水和原料均勻地凍成半固體,然後打開蓋子,用帶有彈簧的長柄圓勺從膽內把水 出,彈到盤子裡就可用小勺吃了。這種東西過去在天津和瀋陽見過,外國的電影裡也見過,但至今不曾在其他地方見過,不知樂亭現在還有沒有,可能早就過時淘汰了。因為那種冰糕很好吃,所以至今難忘。

廟會大體上逛得差不多了,看的、吃的、玩的,樣樣都很開心。大約在下午3時許,父親帶我回家。只見三五成群的人們帶著從廟會上買的東西,笑逐顏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在廟會上喜歡買玩具,如小喇叭、泥人兒、彈弓、卜噔噔(一種葫蘆狀的玻璃玩具,有的地方叫玻璃唄兒,現已不見),一路上邊走邊玩,在不知不覺中到了何新莊村西的葦塘邊,父親和我走進葦塘,打了一些比較寬的葦子葉,帶回家去準備端午節包粽子用。一年一度的廟會就這樣逛完了。雖然廟會直到五月初五才結束,但以後的日子就沒去過。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廟會就是家鄉農村的一種大型物資交易會,儘管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很低,手中也無多少錢,但物價低而穩,負擔少,交易公平,社會風氣正,是新中國建立不久,家鄉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的真實寫照。

以後走出樂亭,到了外面更為寬廣的世界。但無論外面的世界多麼繽紛多彩、高貴奢華,都好比過眼雲煙消散殆盡,唯有閻各莊廟會至今未忘,有些細節尚能憶起,可見鄉情有多深了。

嗚呼!何時再現那樣的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