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枚火炮集結,齊射上萬枚炮彈,美軍能在30分鐘之內清除嗎?

用戶59489519811


萬門火炮?題主指的是下圖這樣的麼?


像某個半島國家這種密集的火炮陣地,在號稱擁有全球第一“外科手術式”打擊能力的美軍面前,基本上就是活靶子,而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中,美軍就讓全世界知道了他們有能力在極短的時間內摧毀一箇中等國家的主要軍事目標,當時號稱世界第三強國的伊拉克就是很好的榜樣,所以,如果所謂的集群火炮(有沒有一萬門不重要了)真的像上圖那個樣子,那麼在炮擊開始的幾分鐘之內,絕對會遭到美軍的毀滅性火力反制!


▲咆哮著電子戰機

大家要知道,今天的戰爭完全就是信息化戰爭了,拼的就是各種高尖端武器,而在信息化戰爭中,最有發言權的就是美軍,不管是在經驗上還是裝備上,美軍是當之無愧的領頭羊,所以在制空權、網絡戰、電子戰等方面,某個國家跟美國之間有多大的差距相比不用說吧,戰爭伊始,F22踹門爭奪制空權,然後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進入戰場進行各種通信干擾,比如炮瞄雷達、指揮所之間的通信等將會被切斷,接著隨之而來的就是美軍的反制火力了!

▲集束炸彈

說到精確打擊,這個也是美國佬玩剩下的,除了大名鼎鼎的戰斧(美軍目前精確打擊的第一主角)會貢獻自己的力量以外,各種JDAM(聯合制導攻擊武器)彈藥也會在目標上空傾撒,如果裝藥換成子母彈頭的話,那麼攻擊效果將會更好,更不用說美國佬那些已經發展到第三代的空氣燃料炸彈了,比如GBU-43/B“炸彈之母”,在衛星制導下具有極高的精度,可以說是指哪打哪了,對集群火炮陣地的定點清除效果有多好就不用說了吧!

所以,所謂的萬門火炮在現代化戰爭面前生存效果是很差的,大國早就不怎麼玩固定炮兵陣地了,不然為什麼現在都講自行火炮?在中美俄這樣的大國面前,敢玩固定火炮的絕對是找死,哪怕你是自行火炮也很懸,畢竟只要你開炮了,在他們先進的炮偵雷達勉強,反制火力將會在十分鐘內把你的炮兵陣地化成一片火海!


哨兵ZH


也許這就是三八線的南北對峙局面的開戰之初的狀態吧,北方對南方來一次炮彈洗地,如果真出現這樣的局面,真沒什麼好辦法,30分鐘實現根本就是一個夢想!

由於是對峙局面,美國既便發現對方進行戰前準備也辦法搶先開火,這等於擔負發動戰爭的責任,不管對方在趕什麼,誰先開火,就是誰發動戰爭的!

當數以千記的炮彈打出來時,沒有什麼攔截辦法,主要是數量太多了,一次齊射1萬發炮彈,成功攔截100枚,與200枚有什麼區別嗎?

也許唯一的辦法,在最短的時間內,對炮兵陣地進行壓制,也許可以壓制得了,但是30分鐘絕不夠。對方可以集中上千門火炮,既使知道其炮位,也沒法保證在短時間內一一加以摧毀。不是沒有手段。而是沒有那麼高的效果。

摧毀火力陣地屬於精確打擊,命中要求極高,僅以炮兵火力壓制無效,每發射50到100發炮彈打戰一個目標就不錯了。雙方基本上對轟了,比炮兵的發射速度了,這方面在南邊沒機會。

如果從空中來,那麼問題也不小,主要是目標太多,又有相當的防空火力掩護。所以在戰爭初期,這場炮彈洗地真沒法避免了,也只能說,對這場炮擊沒什麼招了。以數量優勢壓倒了質量優勢。如果質量優勢想發揮出來,那也只能期待時間了,靠時間來逐步消化數量的優勢了!


南國軍情


這個問題是比較單純,我還是認真回答一下。

首先糾正一下,火炮的單位是“門”,炮彈更常用的單位是“發”

其次,你的問題中,美軍要清除的是什麼沒搞清楚。如果萬發炮彈已經臨空,不要說美軍,星球大戰裡的武力才可能全部攔截,而且需要相當強的裝備,這也為什麼現在的反導系統向下延伸,開發反火箭彈、炮彈和迫擊炮彈時難度不小的原因。

不過,問題在於戰爭中為什麼要等到對方萬發炮彈打到頭上了才來想辦法呢?如果擁有強大的火力,任何軍隊都會爭取先開火,打掉對方的炮兵陣地,萬炮齊發就是個空話了。

即使因為各種原因未能先開火,也要考慮到,一萬發炮彈說起來可怕,但要看作用在一個什麼範圍內,在稍大的點的地理空間內,再考慮到地形地物、對方防禦工事的遮擋甚至炮彈過於密集爆炸時威力的相互抵消,這個強度的火力根本不可能徹底消滅對方。否則從二戰起,排山倒海的炮火準備後就應該是打掃戰場而不是步兵間的血戰才剛剛開始了。

基於你說的這種情況,很可能你是在描述朝鮮部署於三八線附近的龐大炮兵力量。從朝鮮很可能敢於先開火,以及其炮兵陣地長期經營,有較好防護考慮,他們的確可能在最初一輪火力突擊中暫得先手,但基於我們討論的情況,美韓一方通過防護、機動和增援,仍能集結相當強的海、陸、空、電子加網絡的立體反擊力量,朝軍得手後總要離開巢穴向南推進,那時就恐有滅頂之災。

所以,建議你不必先擔心美國能不能30分鐘擋住一萬發炮彈,而是學習戰爭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


吳戈


上萬門火炮的高密集度集結基本就是明顯的活靶子,對方還可以省下不少彈藥,一發彈藥下去可以牽連好幾門火炮。這種密集的火炮部署方式在現代戰爭中基本已經淘汰,特別是雙方實力懸殊的情況下。下圖為某國在海灘上集結的大量大口徑火炮先說下,這個題目有歧義,什麼是攔截上萬枚炮彈?攔截這麼多炮彈哪個國家也沒這個能力。我們專門來討論下清除上萬門火炮的問題。下面我們看一個例子:下面兩張圖為1991年海灣戰爭時科威特通往伊拉克的80號公路,美軍使用攻擊機攜帶MK20“石眼”集束炸彈對這條公路上撤退的伊拉克軍隊實施轟炸,將這條路變成了一條死亡之路。而每枚MK20“石眼”集束炸彈內含247顆子彈藥,在152米高度投放可以殺傷4800平方米範圍內的有生力量。

對於上圖某國海灘上那種高密度的火炮部署是最容易打擊,因為密集度高到連彈藥都可以節省很多,因為一發重磅航彈或集束炸彈下去能波及到好幾門甚至十幾門火炮,對於這種陣地使用精確制導彈藥反而是一種浪費。這種沒有隱蔽的炮兵陣地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就是給對方當靶子,只要動用足夠的攻擊機和轟炸機攜帶足夠的彈藥按次序沿火炮部署方向展開攻擊,對美國來說30分鐘清除應該問題不大。即便沒有絕對制空權,那麼先期派出電子戰飛機和戰鬥機對戰場進行壓制,以某國的制空能力應該頂不住。下圖為B52投放集束炸彈,可以看到炸彈在空中炸裂分散,這種集束炸彈還可帶反步兵彈藥,對人員進行密集殺傷。

所以這種在同一地域進行的高密度火炮部署的形式已經基本不用,所以一開始那張照片只是外交和宣傳上的需求而已。另外說點別的,對於某國的上萬門火炮,實際上能夠直接攻擊首爾的只有綽號“谷山大炮”的170毫米火炮和240毫米火箭炮,總數量只有千餘門。但是他們的性能實在不敢恭維。就拿谷山大炮來說,這種火炮射速為2.5分鐘1發,1000門火炮1小時投射量為2.4萬枚,而火箭炮填裝一次為15分鐘。

另外,現在的炮位偵測技術已經很完善,甚至炮彈還沒落地,炮兵陣地就已經被鎖定了,然後就是利用精確制導炸彈或導彈進行反擊。以當年中國引進的“辛柏林”炮位偵查雷達為例,該雷達可以在30秒之內反向測算出對方炮兵陣地位置。而駐韓美軍和韓國軍隊都部署有AN/TPQ-37遠程炮位偵察雷達,這種雷達對152加榴炮探測距離達到27公里,捕捉率達到95%,測定誤差達到60米以內。所以,單憑這些火炮想要摧毀一個城市不太可能,可能他們還沒打幾炮就已經被美韓方面的精確彈命中。所以這些火炮更多的是作為雙方斡旋的籌碼。


雛菊西瓜Peterpan


在現代信息化戰場上,想要做到萬門火炮集結而不被對方發現,即便敵方軍事實力很差,這個難度也不是一般的大。如果面對的是美、俄這樣的世界軍事強國,那就是難比登天——美國也無法做到萬門火炮集結而不被其它軍事強國發現。


在美軍面前,這萬門火炮恐怕是還沒等集結完成,大部分就會變成廢鐵,絕不會出現“萬門火炮齊射”的場景——這麼大的場面,除非是瞎子才會不知道。在戰場上,敵人絕不會給你充分部署的時間,更不會等你排兵部陣結束後才動手——這就是一個偽命題。假設出現這種萬門火炮集結的情況,美軍能在30分鐘之內清除所有火炮嗎?答案只有一個:不能。即便是這萬門火炮全都擺在那不動,讓美軍挨個摧毀,美軍也無法在半小時之內完成。

如果題主指的是已經發射出來的萬枚炮彈,別說是美軍,就是把世界軍事排名前十的國家加在一起,也根本防不住。萬門火炮,齊射萬枚炮彈,這是什麼概念?雖然美軍有能力在極短的時間內摧毀一箇中等國家的主要軍事設施、目標,但這麼大規模的火炮陣地,想要在半小時內全部摧毀,那也是無法完成的任務。美國的集束炸彈、巡航導彈、反坦克導彈等,那也是需要時間才能發射出去的,需要一個過程。

在現代信息化戰場上,出現這種大規模集群火炮射擊的概率越來越低,已經不適合現代戰場——隨著反炮兵定位偵測雷達的出現,可在極短的時間內測出火炮位置,並組織火力予以反擊。最快可在10秒內定位敵方火炮位置,並對其發起攻擊。簡單點說,這種集群火炮射擊的作戰樣式已經逐漸被戰場淘汰。朝方號稱“萬門火炮瞄準首爾”,那實際上就是一種宣傳。



朝方能夠攻擊到首爾的火炮只有兩種,加在一起也不過就是1000多門,它們是170毫米火炮、240毫米火箭炮。這1000多門炮的規模也不小了,如果一旦發生戰爭,這些將成為首爾最大的威脅——每小時可以發射30萬枚以上的炮彈,前提是別被對方打掉。在精確打擊能力快速提高的今天,如二戰時期那種固定炮兵陣地已經是徹底成為了歷史,根本無法適應現代戰場,取而代之的是自行火炮系統,如朝方那1100門的M-1978/1989自行火炮。


固定目標已經成為了靶子,戰時就是敵方最先打擊的目標,這是毫無疑問的。萬門火炮,是三八線南北對峙局面的一個寫照,但那不過就是宣傳出來的東西,或者說是政治需要,沒有實際的軍事意義——南北對峙可以,一旦發生戰爭,又有多大用處?儒道之主認為,儘管南北仍處於“敵對狀態”,但軍事對峙與戰爭卻差的太遠,不能把軍事對峙當做戰爭來看,這萬門火炮就是一個談判的重要籌碼。


儒道之主


說的是這個吧

首先朝鮮m-1978/1989 自行火炮數量沒有一萬門,目前估算最大數量是1100門。

其次1100門炮也是不容小看的力量 如果部署得當那麼每小時可以向漢城方向發射大約30-50萬枚炮彈。

對集團炮兵的最好反擊方法是計算彈道後進行炮火反擊。


目前的反炮兵定位偵測雷達可以在10秒以內定位敵方火炮位置並組織己方火炮予以打擊。

但對於朝鮮數量如此巨大的火炮群目前在30分鐘內無法全部清除。

這也是朝鮮在對外外交的一個特別重要的籌碼而去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削弱的


軍武數據庫


分析的有道理。美國是強大,但是,他與任何國家打仗都會付出代價的!如果單憑韓國部署薩德系統是無法攔截萬炮齊發的,除非美國大規模發射巡航導彈,配合大規模飛機轟炸,即便如此,美國也需要時間的,這個時間內,朝鮮每個炮打一發炮彈還是可以的,所以,韓國必須遭受一輪鋪天蓋地的火炮齊射。如果中俄參與,壓制美國攻擊的話,那韓國的薩德反導系統就變成了一片火海。

現代戰爭並沒有完全淘汰火炮坦克。比如,近期北約大量坦克向俄羅斯集結,俄羅斯坦克在烏克蘭打仗,在一定條件下,火炮還是有作用。當然,火炮打不過導彈的,長時間戰爭,火炮最終是要被導彈消滅的,但是在飛機導彈的掩護下,火炮在近距離接觸戰爭中還是可以的,敘利亞現在就是火炮戰爭。


Pzdh


萬枚火炮齊發,你說飽和攻擊。

火炮射程比較短,在現代戰場上很難生存。不過,可以攻擊靜止目標,長期瞄準,忽然出手,所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戰場嘛,詭道也,奇正之數,無窮其變。


如果說美軍,他可以移動,半個小時早在射程之外了,基本打不著。而且他不會去清除,為什麼,在他看來,殺傷力有限(基本上傷不到自身),可以合理存在,花那個錢幹嘛。美軍雖然軍費世界第一,但地主家也沒有餘糧A……

如果真打了,嘿嘿,正中美軍下懷,你的火炮打光了之後……


蛙塞哈哈


愛國者導彈是在1960年代孕育,由1976年起為反飛機用途發展,並於1984年成軍。1988年,它被改良成愛國者增強型,適用於作戰強度更為嚴峻的反彈道導彈用途。愛國者系統包括八具二合為一的運輸-發射器,裝備了32枚導彈 (全部部署愛國者進階型(PAC)-3型為128枚)。

這些導彈以四枚一組裝載在M-901容器之內,由M-860半拖車運載。伴隨著導彈的是由一輛拖車獨立運載的MSQ-104作戰指揮站。\n\nPAC-2和之前的導彈使用導彈跟蹤與指揮導引作為中途導引方式。終端則是半主動雷達導引。PAC-3則是以中途慣性導引加上終端主動雷達導引。\n\n導彈本身長約5.3米,重900公斤(PAC-2)或是312公斤(PAC-3),由一具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推進,能加速至5馬赫。PAC-2和之前的導彈裝\n\t\t\t\t\t\t\t\t\t\t\t\t備了91公斤高爆破片彈頭及近接引信,PAC-3則改用73公斤高爆/破片彈頭與近接引信配合直接碰撞擊殺載具。 導彈的有效作戰距離約為70(PAC-1)/160(PAC-2)/15(PAC-3)公里。\n\n在載赫藍的失敗\n1991年2月25日,一杖伊拉克飛毛腿導彈擊中了沙特阿拉伯載赫藍的一個軍營,殺死了美國陸軍第十四軍需分隊的28名士兵。\n\n政府調查指出該次失敗歸咎於導彈系統時鐘內的一個軟件錯誤。在此之前,愛國者導彈連在載赫藍已經連續工作了100小時。

至此,導彈的時鐘已經偏差了三分之一秒,相等於600米的距離誤差。由於這個時間誤差,縱使雷達系統偵察到飛毛腿導彈並且預計了它的彈道,系統卻找不到實際上來襲的導彈。在這情況下,起初的目標發現被視為一次假警報,偵測到的目標也從系統中刪除。

以色列方面發現了這個問題並於1991年2月11日知會了美國陸軍及愛國者計劃辦公室(軟件製造商)。以色列方面建議重新啟動愛國者系統的電腦作為暫時解決方案,可是美國陸軍方面卻不明白需要每間隔多少時間就需要重新啟動系統一次。1991年2月16日,製造商向美國陸軍提供了更新軟件。這個軟件最終在飛毛腿導彈擊中軍營後的一天才運抵部隊。\n\n 成功率與準確度\n\n\n1992年4月7日,麻省理工學院Theodore Postol和特拉維夫大學的Reuven Pedatzur在美國眾議院委員會上作證時表示,根據他們的獨立分析,愛國者系統的成功率低於10%,甚至可能只有0%的成功率。\n\n同一天,哈佛大學 肯尼迪政府學院Charles A. Zraket,以及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的Peter D. Zimmerman為愛國者導彈系統在以色列及沙特阿拉伯的成功率作證時指出很多在Postol報告中的結果及分析方法有不妥之處。\n\n成功率 - 飛毛腿導彈被摧毀或被擊中後偏離至無人地區的百分比 \n準確度 - 命中次數相對於所有已發射的愛國者導彈數目的百分比 \n這兩個數字的差異對於分析愛國者系統在戰爭中的表現是尤其重要的。\n\n據Zimmerman的論述,標準接戰準則是以平均四枚愛國者導彈以攔截一枚飛毛腿導彈; 在沙特阿拉伯則平均發射三枚導彈。

如果所有的飛毛腿導彈都被擊落了或被偏離至無人地區,則成功率為100%,但是準確度只會分別是25%及33%。\n\n這兩個作證同樣把愛國者的問題歸咎於愛國者的原始設計-愛國者原本是作為一套反飛機系統。根據這設計,系統發射了採用近接引信的導彈。導彈接近目標爆炸,以摧毀或使目標失效。

由於導彈瞄準了目標的質量中心,在對付飛機的時候毫無問題,但在對付高速飛行的飛毛腿導彈時,愛國者通常只能擊中其尾部,而不是它的彈頭。\n\n除此之外,伊拉克對飛毛腿導彈的重新設計也在愛國者的準確度問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伊拉克把蘇聯設計的飛毛腿導彈重新設計飛得更快,結果是這些改動弱化了導彈彈體本身,令導彈更有可能在重返大氣層時碎裂。

這對愛國者構成了大量的目標,卻無法知道彈頭是那一個。\n\n根據Zimmerman的分析,要實際上計算“擊殺率”變得很困難。一次成功擊殺是等於命中彈頭還是命中導彈? 如果彈頭被愛國者擊中而跌落到沙漠中,這算不算一次成功? 但如果彈頭墜落在人煙較少的郊區,又或者四枚愛國者全部失準而飛毛腿導彈解體以至彈頭墜落,這些情況下又怎樣計算成功率?\n\nZraket的作證指出愛國者系統缺乏高分辨率的攝影裝置以記錄攔截目標的過程。

因此,愛國者的操作人員以錄像帶記錄每次導彈發射,而損害評估單位則記錄散落地面的飛毛腿導彈碎片的位置。彈坑分析被用於判斷彈頭在醉片著地前是否已被摧毀。除此之外,相較起在以色列的情況,愛國者在沙特阿拉伯的有30%的成功率,部分原因是因為愛國者只需把來襲導彈推離軍事目標,使其墜落沙漠之中以避免死傷。

相對之下,射向以色列的導彈都是直接瞄準了城市和平民。沙特阿拉伯政府也嚴格把關當地媒體任何有關飛雲毛腿彈導致損害的報導,而以色列政府則沒有實施此類審查。此外,愛國者在以色列的成功率是由以色列軍方檢驗的。他們沒有任何政治原因去高估愛國者的成功率,反而有原因去低估其成功率。

以色列軍方把任何在地面爆炸的飛毛腿導彈算為愛國者的失敗。與此同時,美國陸軍本身有很多原因去支持一個高成功率的愛國者導彈系統,而他們也直接負責檢驗該系統在沙特阿拉伯的表現。\n\n一輯加拿大廣播公司的紀錄片引述前以色列國防部長透露,指以色列政府曾經對愛國者系統反導彈的表現感到十分不滿,甚至曾準備無視美方反對,自行對伊拉克採取軍事報復。該項反應只是因為後來雙方停火而取消。

該系統的心理影響\n薩達姆曾誓言以導彈襲擊以色列,迫使她對伊拉克發動攻擊,以至令其他阿拉伯國家站在伊拉克的一方。以色列曾擔心在飛毛腿導彈上使用化學或生物武器的可能。愛國者在戰爭早期向以色列政府提供了一個安撫其國民的途徑。\n\n在衝突期間,在以色列有兩人死亡及七百多人受傷。\n\n\n 愛國者系統升級\n截2002年為止,以色列使用愛國者構建其兩層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以箭式導彈作為高高度攔截器,愛國者則作為點防禦。愛國者系統被佈置於以色列位於Dimona的核反應堆及核武器裝配地。

愛國者二型, 或稱為愛國者增強-二型,正如其前一代(也稱為愛國者一型),也是使用近接引信,在目標附近爆炸。在射程上比愛國者一型高。\n\nGEM是愛國者二型的另外一個改良版,容許導彈在飛行中有自我修正飛行路徑的能力。

在此之前,所有修正訊號必須由地面控制中心傳送到導彈上。\n\n愛國者三型比二型體積更小且更準確。這因為它在設計上是瞄準撞擊來襲的導彈彈頭。導彈彈頭上沒有任何炸藥,導彈是利用它的動能去引爆目標。由於體積縮小, 一輛發射運輸車得以攜帶16枚愛國者三型導彈(四具發射器當中,每個發射器配備四枚導彈)。相比之下,愛國者一型或二型導彈只有四枚導彈(每車四個發射器,每個發射器一枚導彈)。愛國者三型不但更準確, 而且可以發射更多的導彈攔截每個目標,增加成功攔截的機率。\n\n大部分的改良集中在愛國者的軟件上。雷神公司撰寫一套只需要藉由軟件升級,便可以讓愛國者一型彈攔來襲的多管火箭。這是針對北朝鮮大量部署多管火箭的威脅。其次,該升級套件讓美國軍方和雷神公司得以向韓國推銷自1991年到2003年防部署在沙特阿拉伯及科威特,與以防禦伊拉克的庫存愛國者一型。\n\n\n 2003年入侵伊拉克戰事中的戰果\n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愛國者導彈部隊成功地擊落數枚伊拉克發射的彈道導彈,但是也把一架回航的皇家空軍龍捲風GR4型戰機誤認為伊拉克導彈而擊落,兩名機員陣亡。緊接在該事件後,美國軍方聲稱事發時該架皇家空軍的戰機沒有把敵友識別系統打開。但是一名隨同愛國者導彈連採訪的美國隨軍記者表示“陸軍的愛國者導彈把友軍戰機誤認作敵軍戰術彈道導彈”。\n\n第43防空炮兵團下屬第2營的E連第一次成功的在戰區以PAC-3迎戰。除了攔截飛毛腿導彈以外,愛國者也攔截了數枚瞄準沙特阿拉伯及科威特的其他類型導彈,包括海鷹反艦導彈。相較於會進入平流層的飛毛腿導彈,這些導彈在低高度飛行(50米),令防空系統只有十分少的時間去瞄準及攔截。一些導彈成功穿透了防空網,不過達到的殺傷效果卻很有限。


花臘魯


我認為世界排名前十的軍事大國是有能短時間內清除的。萬炮陣地得有炮彈吧,所以說就是一個露天的軍火庫。幾十發導彈就解決了。更別說還有核武器。理論上是這樣,但是事實不一定是。實戰時不可能給你萬炮集結的時間。即使偷摸集結了,也沒啥實戰意義,紙老虎。恐嚇成分居多。因為即是炮,那射程都差不多,毀壞也就是在一定範圍內,一個點落一發炮彈,和落一千發炮彈,從毀壞程度上,沒啥質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