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怎麼看廣西人?真的兩廣一家親嗎?

花兒會自已開


提到兩廣的話頭,必然會引起巨大爭議,爭議的兩方最主力人群就是兩廣人,事實上的反應是很 有趣,從東到西列舉。

1、粵東地區:應該是吧,可能是吧,瞭解不多,接觸較少。好似有些人的親戚是在廣西的。

2、廣州珠三角等地的很多人會認為:廣西人又來攀親了這個一定是廣西人提的問題,我們大廣東是不會提兩廣的。

3、粵西地區:是啊,是這樣的,感覺上兩廣沒有什麼差別,還有不少人在廣西有親戚往來。

4、桂東南地區:感覺上是啊,有許多人祖籍是廣東的,有些人還是有祖屋在,兩地還有親戚往來。風俗習慣語言上也沒有什麼大不同。

5、桂中南地區:哪來的兩廣,我們是廣西人,我們才不會高攀什麼廣東佬。省得整天以為我們好似好想高攀那樣。

6、桂西北地區:回想片刻,作恍然大悟狀,哦,是的,好似是有聽過這種講法。或是作答曰,應該是吧,不是太清楚。(非常無感)

但不管兩廣人如作答,在兩廣以外的地區的人眼裡,兩廣還是作為日常詞使用。這個是有極其深遠的歷史原因。

1、首先從地理上來說,兩廣(包括海南)是整體被五嶺山脈包圍與中國其它地區完全的橫斷開來,在地理上有極其明顯的分界線。所以古時稱為嶺南地區。

2、從水汶上來說,兩廣有整個獨立的水系,中國三大水系之一的珠江水系,而珠江水系最大最長主幹流的西江水橫貫東西,由廣西西端一直延伸到廣東東部。而其源頭分支脈絡偏布90%以上廣西地區和廣東約一半地域。從水系上將兩廣緊密連接在一起。

3、氣候和物產,整個嶺南地區的緯度相等,氣候相似,物產相類,換句話來說,廣西有的廣東也能生長,廣東產的廣西也有出產。而今天為什麼覺得廣西依然是產糖蔗大省,而廣東不是,是因為廣東很多地方都洗手上田連田地都變成了房地產,而不是廣東不產糖蔗。與其他部區最明顯的不同是,嶺南大部分地區都冬天不會下雪。

4、從行政上來說,南北朝以前,根本無兩廣,只有一個整體的行政區域嶺南。所以在很多古時寫下的小說中都寫嶺南某某人,而不是廣東廣西某某人。兩廣第一次分家,是漢末三國時代,三國爭嶺南地,東吳末能將交州(嶺南地區)的州治蒼梧收入囊中,只好將到手的地區在番禺另立州治命名為廣州。但這個區域並非今天意義上的廣東。後來統一後,自然也取消了兩廣的分家。兩廣的正式分家在於北宋,以當時的廣信為界分為東西兩道,從此才正式有了兩廣。但分割兩廣之後,歷朝歷代卻依然會在兩廣之上壓上一個統一的直屬中央的行政機構來管理兩廣,直到終清一朝兩廣總督府依然是九大封疆大史之一的朝廷重臣。同時之後歷朝歷代對兩廣的地界都有不同劃分,翻起歷史書看,簡直就是一筆誰也說不清的糊塗帳。最近一次變更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將建國後幾易其行政區域的欽州市由廣東湛江歸入廣西。最近最大一次變更是52年將欽州、防城、北海由東歸西同時將懷集由西歸東(海南省的那次是因為將海南島整個劃出成省,所以不計入此討論內容。而事實上海南未成省前,在歷史上不同時期都分別歸屬於廣東或是廣西過)直到今天,如果提起兩廣中間夾著的地區真正應該歸屬哪邊的這個問題,還會有很多爭論。爭論的雙方都能拿出足夠史料來證實論調,就比如拿懷集來舉例,有人會認為懷集是再一次由西劃到東,而有人會認為懷集根本上是回家。所以從行政上來說,兩廣長期處於一種要斷未斷藕斷絲連的狀態。

5、語言,事實上從大類別上來說,除桂西北部講桂柳話,粵東部講潮汕話和客家話外,中間的一大部分地區全部都是講白話的。包括壯族人,因為白話在廣西來說是作為一種承擔省內普通話角色的存在,所以很多壯族人本身同時也講白話。

在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有一個大家一直以來誤會很深的誤區。就是事實上各地根本沒有統一口音的白話,所以根本不存在土不土白話這種東西,包括廣州、香港在內,各地口音千差萬別,只能說大體類似,大部分大體不影響交流。建國後,正是國家頭痛於這種十里音不同的現象所以推出以廣州音為白話的標準音,還推出廣州音白話字典。因為這樣大家才會誤會廣東話=白話=廣州話。其實真真正正能講廣州音的地理區域很小,就連廣州旁邊的東莞話也與廣州話有很大的差別。事實上桂東部地區有的地方口音比廣東大部分地區更接近廣州口音,而某些粵西地區的口音又跟桂東北口音差別不大。廣西南寧近年因一些原因那個白話被扭曲得不成樣子,但仍然部分口音與廣州旁邊的東莞類似(第一次在東莞聽到,也令我吃驚,不曾想到千公里間距居然有同一樣的說法與口音)。而本身廣州與香港的口音也略有不同,香港除了夾英文外,發音較為短圓有力,語速較快比起軟綿的廣州音更為接近順德音。

6、從風俗上來說,中間那一大片講白話的地區其大體上都非常相似,包括這個區域內的壯族人,有相同的忌諱和禁忌。過年包裹蒸粽、端午包灰水粽過7月十四、要過冬至(冬大過年)等。

在這裡要提一句大家對廣西誤會很深的印象。廣西雖然叫壯族自治區,其實漢族人口仍佔比超58%,壯族人口從戶口本的統計數字看30%左右,而事實上有水分,因為歸功於高考加分政策,又因為民族成分可隨父可隨母,所只要挖到奶奶或是外婆是壯族的自然而然全家都會變成壯族。另外壯族是一個不拒外族的民族,自古以來一直很樂意與其他民族通婚,尤其是有文化的漢人通婚,也因此是一個漢化程度非常高的民族,在語言上,壯族千差萬別,有些不同地區的壯語達到不能溝通的地步,只能小區域內流通,反而白話、桂柳話成了省內普通話一樣存在,所不會說壯話的壯族人也大有人在,所以很多壯族人除了身份證上的那個民族成分標著個壯字之外,跟別的當地漢人完全沒有任何區別。有沒有比較純粹的壯族地區,有的,在桂西部,大約是南寧以西以北,大約佔了三分之一個廣西那麼大的區域,特別是到山區有寨子的那種地方那裡,會體現得比較明顯一些。其他的地區表現得跟任何一個漢族省份地區沒有太大的差別。

7、從人口構成來說,因為兩廣地界自古以來的不明晰,自古以來兩地人員一直以來不斷地往來遷移於兩地之間,語言風俗的相似,往來的密切,兩廣人相互婚娶是很普遍的一種現象,兩地有姻親關係的直到今天還是非常多。三代以內的祖籍為廣東的廣西人還有不少,上數四代以上的會更多。

就連騙子也知道這一點。我曾接到過一個騙子電話,我接的時候並不知道他是騙子。電話(座機)一通“呵呵,你吃飯了沒有?”接著叭啦叭啦地講了半天,好象跟我很熟似的。

我沒反應過來,還很奇怪地問“哦,你找哪位啊?”

“我啊,你聽不出嗎?”

“真不好意思,你是哪位?我聽不出來。”

“我啊,聽不出來嗎?我啊,你廣東的親戚啊。”

“廣東親戚?誰啊?我沒有廣東的親戚啊。”電話馬上就掛掉了。

這就兩廣的歷史根源,至於親不親這個問題,那得看是各人的感覺了。有人認為親,有人認為不親。

但是桂西北部的人對這句一定非常無感,因為語言上的不同,他們說的省內普通話是桂柳話,更接近於湖南貴州的方言,他們的飲食習慣也與區內講白話的地區有較大差異,就連鬼節也與白話地區差了一天,他們過的是七月十五中元節,而白話地區過的是七月十四鬼節。而在氣侯上,這部分不講白話的地區冬天都會下雪,雖然一般不大,次數少,還是雨夾雪居多,但就是會下雪,飲食上也嗜辣,不愛煲湯事實上桂西北的人外流打工也很少選擇去廣東,他們的語言和習慣更接近湖南雲貴。

事實上高度相似的,相互走動來往遷居頻繁的大致上就是兩廣相連包括港澳在內的講白話的那一大片區域(夾雜客家話,在廣西,客家話地區是與白話地區交疊的),尤其是粵西與桂東南一帶,語音高度相似,與廣州音差別甚遠。而梧州與賀州一帶口音與廣州音的相似度遠高於廣州挨著邊的東莞等地,深圳就不說了,外來人口遠高於原當地人口的幾十倍以上,已經是普通話的天下,完全沒有可比性了。


用戶101550121599


一,廣西人主要分為三種,首先是桂柳人,說的是西南官話,他們是早期的中原移民,與廣東人關係不大,所以廣東人只能把他們看作普通人。

二,少數民族人,主要是河池市和百色市兩個地方的人,以壯族人為主,還有瑤族人,苗族人,等等,這些人與廣東人關係也不密切,普通人。

三,講白話的人,主要是漢族,包括原來的梧州市,玉林市,北海市和南寧市,他們與廣東人同宗同源,所以,廣東人對他們很認同,彼此之間有共同語言,互相尊重,互相幫助。

至於兩廣一家親這個話題,也有幾方面說法。

首先,在歷史地域上,廣東廣西原本就是一家,中原人來了之後才分家,廣南東路是廣東,廣南西路是廣西。

其次,在文化風俗上,兩廣人有許多共同之處,經過長期通婚,彼此之間來來往往走親戚,基本上不分你我。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無論歷史地域,還是文化風俗,兩廣一家親都是肯定的,但是,兩廣畢竟是兩廣,一個廣東,一個廣西,兩者之間還是存在許多差別的。

一般意義上,人與人之間也是平等的,但是,也是最關鍵的一點,人是有貧富之分的,現在就是廣東富廣西窮。有史以來,都是富人看不起窮人。哪怕是同一家兄弟之間,無不如此,更別說兩廣那麼大,那麼多人。

所以,總體來說,兩廣一家親,具體來說,有些富人就是看不起有些窮人。





hi123


我是廣西人,對於這個問題我有深刻體會。

1、特別廣東人的人情世故,顯得特別冷漠,我也有親戚朋友嫁珠三角地,廣東娶廣西女孩說白了就自己沒本事娶到本地的才娶廣西的。廣西女孩的爸爸,媽媽,兄弟姐妹到廣東男方家,他們很不熱情的,一直認為自己比廣西有錢,高高在上,也沒什麼話和你說,你問一句他答一句。特別那麼遠來親戚家,廣東人是不喜歡你住夜的,也不留你住夜。親戚只有去酒店住。我見過好多都是這樣,還一家親呢!

2、九幾年到廣東務工的人都知道,半夜三更治安隊去員工宿舍樓,出租房查暫住證,沒暫住證的統統進看守所,要拿錢來才可放出來,和搶劫沒多大區別。

3、暫住證現換個好聽的名字居住證,你外來工能有廣東本地人的待遇嗎?本地人剛出生就有社保,小孩入公辦學校免費。你沒入廠就買不了社保,小孩入個民辦上萬學費一期。

4、廣東人本地人有錢還不是改革開放徵用了他們的土地,獲得大量補償才富起來的,好多每年還有分紅,政府執關,街道辦好的工作都本地人優先,新聞經常播放廣東某市某鎮村國家徵收的土地補償幾百萬的大把。

還反正我覺得兩廣十分不親,還好,這些年農民工工資代遇好些,還有些廣西人經過十幾年的拼搏,在廣東開廠式經商,生活都好了,再不用看廣東人的臉色。


Sam天天快樂


本人是廣西北流人,在深圳打工時與一幫高州人潮州人聊天。高州人對潮州人講:“廣西那邊太窮了,還是我們廣東發達”。後來還說跟潮州人是老鄉之類的東東。廣西實在太落後了,高州人的說法我無言以對。其實廣西四千多萬人口當中,最少有一半以上從小就說白話(當然是土白話),相對其它省份,兩廣在語言上有太多的共同點。另外,包括民俗、節氣、嫁娶、喪葬等文化有很多相似之處,很多都是兩廣獨有的。不過,即便這樣,說兩廣一家親,個人認為不見得。怎解不見得呢?這麼多年來,兩廣各自為政的事例太多了,合作共贏的幾乎見不到。廣西早就將高速路修到合浦的山口,而廣東卻遲遲不開工;玉湛高速更顯得兩廣各自為政;那條已通車的南廣高鐵實際是國家行為。而在產業轉移,交通合作、能源供應方面,廣東與湖南、江西的合作會更多些。所以,說兩廣一家親有點牽強。


雲凌絕頂我為峰


本人廣西,在深圳。對於兩廣一家親這個觀點,只能說是大部分認同,關鍵還是要看個人。因為喜歡廣東的廣西人自然認為兩廣一家親,喜歡廣西的廣東人自然也認為兩廣一家親。我們沒法叫一個在廣東受了委屈的廣西人大喊兩廣一家親,也沒辦法讓一個在廣西玩的不開心的廣東人高舉兩廣一親。我們只能說兩廣歷史淵源相似,文化相類,地理相近。所以應該才會有本論題的"兩廣一親"說法。

但是我很不同意一些觀點,比如廣東老大哥經濟比廣西強很多!

第一,廣東老大哥!這是誰家的老大哥在廣東麼?1、從將嶺南納入中華範籌的秦始皇算起,象郡、桂林郡大部在現在的廣西,而現在的廣東只有南海郡及桂林郡小部分。三國吳國才將廣州從交州分出,到唐朝,兩廣才第一次分開從來沒有誰先誰後;2、嶺南的政治中心,從來都不僅是廣州;梧州是嶺南的第一個政治經濟中心,清朝時更是兩廣總督府所在地;合浦自漢代開始,便是重要的商阜,古代的沿海才是相對落後的,沿江及陸地上的交通樞紐才更發達,所以自珠江桂江自柳江灕江才更發達⋯3、自宋代把交趾丟了以後,廣西就是中國的南大門,在中國歷史上,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自秦以來,對於反壓迫和反侵略……兩廣都發揮著自己的歷史使命;但是,清末的太平天國運動、中法戰爭以及抗日戰爭,似乎廣西的表現更加的輝煌燦爛。4、為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廣西雲南和越南打了十多年,從79年到93年,拖垮了越南,同時也拖窮了廣西雲南⋯而廣東卻是改革開放試範區,一省三特區。廣西抵抗外敵,給其他省市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而廣東發展了珠三角,卻沒能發展好自己的粵北粵西,最後連最開始發展的不錯的潮汕也發展的不怎麼滴了,所以更別說帶動廣西的什麼發展了。我們抵禦外敵給你發展,你們發展好了,卻惠及不到我們半點⋯那麼哪裡來的老大哥之說!反倒是我們廣西,苦了自己,為了給你發展;所以廣東不是大哥是絕對的,而廣西才更像大哥的樣子,義不容辭地為你擋風遮雨⋯

第二,廣西經濟比廣東差太遠!嗯,確實是那樣!1、可是能有幾個省和廣東省比差的不遠的!北邊的福建,江西,湖南,廣東不比哪個多幾倍⋯更別說南邊的海南,東邊的臺灣了。為什麼一定要廣西來和廣東比經濟,然後貶低廣西呢?如果經濟比不上,才叫的老大哥,那上海是不是廣東的乾兒子,北京是不是廣東的孫子!2、眾所周知的是,廣東除了珠三角⋯其他地方⋯⋯還真不敢恭維!將珠三角的經濟劃給西藏,西藏經濟一樣可以吊打其他省市。說白點就是,珠三角是國家的珠三角,是國家發展戰略部署的正確領導,廣東省自己還真沒那麼大的能耐,這就和某沿海地區的一堆國企和國家政策傾斜是分不開的。3、綜上所述,珠三角我有,經濟暴走,廣東有珠三角才能在34個省市自治區裡稱霸,假若是廣西擁有珠三角的經濟,那麼說不定廣西可以在全國35個省市自治區裡稱霸(包括交趾省哦)。4、所以你若不是富翁,也不是富二代⋯就算你是廣東土著的,你又拿什麼看不起廣西!對廣西經濟還沒那麼好而說三道四!廣西經濟無法和珠三角比,更別說珠三角加廣東省的了。你要是覺得你們省牛,你拿你們省來比呀!

最後,我就在深圳打工的廣西人,女朋友是廣東大湛江。我的朋友、同事都有不少廣東人,他們也在深圳打工。廣東人看不看得起廣西不要緊,是不是兩廣一家親各有個的看法,我心裡有我廣西就行!

用家鄉人的一句話:"我們不和別人比,我們在忙著砍甘蔗"。


默罕默德梁少少


我是廣西人,我老婆是佛山的,岳父他們說去我家都是說上廣西,回廣東叫落廣東,其實我覺得不對,因為我家在廣西沿海地區,按照地理位置經緯度來看,顯然我家在更南方,佛山在上,我們在下才對。不過無所謂了,雖然以前我們家的戶口都是廣東的,但我們離廣州太遠,而離南寧近,去南寧的幾率比較多,祖輩們去南寧或者去原來屬廣西其他地方的話都習慣說上南寧或者上廣西,連我們自己都叫上廣西,那我岳父也叫上廣西也就不足奇了。

要說認同感的話,其實沿海地區劃到廣西才幾十年,現在很多老一輩還在世,像我爺爺的戶籍廣東廣西地就反覆來回修改了幾次。遠的不說,起碼近幾百年來歸廣東管轄的緣故,風俗飲食各個方面都接近,所以我們家那一帶的人很少看廣西電視臺,一般都看廣東臺多,我老爸二十多年沒到過廣東了,但每晚電視新聞就看廣東新聞,從不看廣西新聞。而現實生活裡,大家對廣東的熟悉程度比廣西本土多得多,對廣西其他地方很陌生,比如百色,桂林,柳州,來賓,他們的生活、飲食、風俗、語言等等好像和我們沒有什麼相關,文化低一點的人甚至都不知這些地方的存在,比如看電視,電視裡所播放的關於他們那邊的人、事、節日,大家都沒什麼興趣看,不是為什麼,而是看不懂、聽不懂、也不理解;對廣東各個地方卻能如數家珍,看七十二房客、外來媳婦本地郎、粵曲……卻非常喜歡,因為本來幾百年來都是深受粵府文化影響,而我本身從小也是一樣,比如我自小就接觸粵曲,也喜歡粵曲,從讀書學前班、小學、初中、高中,學校上每一門課都是用白話,街上、村裡都是講白話。

雖然我們年青一代都知道現在戶籍是廣西,但老一輩對我們去廣東地區,還是習慣說回廣東,比如,如果我在老家,我爸媽爺爺奶奶他們想知道我什麼時候走時,都習慣性地問我幾時回廣東,而我也能明白是在問我什麼時候去佛山的意思,可見一個“”回”字裡所包含的深意,是那麼的意味深長。他們常年在老家不去廣東的,根本沒有抱廣東大腿的嫌疑吧,都是一些老實的莊稼人。而是他們牢牢記著自己的根,從他們的角度來看,從他們這一輩往前算,幾百年來祖祖輩輩都是廣東戶籍,只是到他們這一輩改成了廣西戶籍(其實沒必要去鑽牛角尖,再說往前沿海都是廣西了吧,因為那時可能祖先還在中原地區還沒遷移南下呢)。

如今我老婆是佛山人,如今兩家人都不分什麼廣東廣西,無論交流溝通還是飲食風俗都沒有問題。兩家人彼此坦誠尊敬,和睦共處。而我作為年輕一輩,從出生就是廣西戶籍,除了鄙視這些年廣西對我們幾個地區不搞經濟發展有意見的歷史因素外,我完全認同我是廣西人。我認為,不同地方只能比較風俗飲食環境,而不能比較人。


我才是真正的喬峰


兩廣唇齒相依,血脈相連,無論地域、語言、文化、飲食都是相似和相近的,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讓廣東一人獨大,勝似大哥,而廣西雖經濟差如人意,卻有美麗的山青水秀,淳樸的鄉土民風,這讓廣東對廣西刮目相看。廣東人愛走親戚,但能說上廣西老鄉,也只有廣東對廣西的特親切地暱稱,兩廣無論是東和西,但這東西依然共屬兩廣,隨著北部灣的大開發及東盟會的選址,廣東對廣西更是另眼相望,大有大哥不幫小弟還有誰幫的氣勢,兩廣一家親由來已久,親兄弟攜手未來將是國人未來關注的又一焦點。


蘇哥靚



以前對廣西的印象是山多,十萬大山,風景美。說有很多廣東人覺得廣西人窮,落後,湛江人的感覺不算太大。(或許湛江本身落後,我們沒資格說啥?)特別是北海、欽州、防城港廣西沿海一帶,歷史上曾經多次跟湛江一個行政區域,就像湛江的小兄弟一樣,民俗文化、飲食習慣類似,語言也相似,有講土白的,也有講黎的。或許他們自己認為自己是廣東人多點?

廣西有很多少數民族,如壯族、侗族、黎族等,這些少數民族,彷彿離我們很遠,但現在我才瞭解到,他們居然有部分是粵西地區過去的,這些少數民族跟我們的祖先或戰鬥過,或聯姻過,已無法追溯了。據史料記載,古時吳川人與當地少數民族通婚較多,語言受少數民族影響,不知是不是真的。湛江的很多村名也源自少數民族發音。

雖然我的親戚朋友中,廣西人很少,但是我對廣西人印象很不錯。廣西人聰明,能吃苦,當兵打仗,保家衛國,能征善戰。廣西人接受新生事物快,三農自媒體做得很好,像巧婦9妹、桂平光哥、小六搞野等,佩服。從我身邊來說,飛鳥哥的老婆是廣西人,是一名中學教師,一口流利白話,知書達禮,似乎比身邊的湛江女人還優秀。所以,人沒有地域之分,只有良莠之分。廣西的兄弟姐妹們,兩廣是一家,加油!


湛江縱橫哥


不一定,看是哪裡的吧!以貴港為界,廣西西北地區其實就不能算是兩廣文化地區了!桂南桂西有一部分壯族縣鎮會講白話與壯話;也有一些壯族縣鎮鄉文化與兩廣文化很不同!去過廣西的廣東人會比較認同廣西的南寧、梧州、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因為這幾個市都講白話!賀州、百色就見仁見智,崇左、憑祥是客家人與壯人聚居地級市。北海、欽州、防城港以前是屬廣東地區;梧州、賀州是廣府文化、語言起源地區之一;玉林、南寧生活傳統與廣東相近,文化差別不算大。其他的來賓、柳州、桂林、河池就怎麼都不算兩廣文化地區,感覺更像雲貴、兩湖的文化!


啊哈108326861


經常打仗,廣西佬佔廣東四年,舊桂軍在廣東壞事幹盡,陸榮廷主政兩廣,舊桂軍欺男霸女,廉江至雷州,眾多匪患害人,沿路沒有一間房屋田地,陸榮廷不聞不問,舊桂軍強姦廣州妹殺害老百姓,後來陸榮廷被孫中山驅逐,陳炯明打入廣西,打得陸榮廷逃到越南直接下野,林虎、李宗仁直接投靠孫中山,之後還積極幫孫中山北伐,舊桂系對廣東干的壞事,粵軍照舊還給廣西,殺害廣西百姓,強姦少數民族婦女,惹得廣西百姓紛紛憤怒,粵軍魏邦平所部在平南時,曾因細故燒燬村落數十之多,慘不忍聞。又如粵軍在桂濫發鈔票,強迫商民十足通用,這種鈔票限用於廣西境內,一旦粵軍離境,即成廢紙。故此次粵軍入桂後,桂人對一切客軍都深惡痛絕,一聞粵軍離桂消息,即紛紛成立“自治軍”,陸在武鳴閒談之中,大為抱怨粵軍的焚殺。他說他治粵時,待粵人不薄。胡展堂(漢民)等常來武鳴訪問陸,渠均盛意招待。陸榮廷對胡展堂說:“我對廣東這一批人都不壞呀,但是他們此次入境,競將我寧武莊住宅全行燒燬。你看,我現在住的是以前當差們住的;粵軍燒剩下的……”言下無限憤怒。我是愛好和平的,但歷史,大家也應該瞭解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