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般的爱

今天小区里放露天电影,战狼2。想起小时候,我们会成群结伴,走很长一段路,去相邻的村去看电影,甚至跟着电影挨个村庄走遍,哪怕都是放一样的电影,看起来也津津有味。

电影放映员很吃香,到那个村子里,都要拿出一只鸡和酒来招待,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吃鸡是过年才有的美食。

如果电影放映中间,有卡壳的现象,看电影的人都会说,这个村子里的人不会来事,没有招待好放映员。

如果那时候有产品,把广告投放到这个渠道,一定会火,那时候是看广告都看的很认真的年代。

记得刚买来黑白电视,我自己在家打开的时候,突然没影了,吓得我一下午坐立不安,还以为我弄坏了,大人们回来,才知道是正好没电了。

从黑白电视到了固定电话,最早的固定电话不能往外市打,还带着锁。我从初中开始住校,那时整个学校,绝大部分人,还是以咸菜、煎饼为主,到高中后生活条件慢慢好多了,我姐姐经常 会带肉包子给我们吃,真香。

迄今为止,生命中最美味的记忆都是一个一个片段,小时候爸爸去外地,每次回来都会给我带5毛钱一包的面包(一包四个),松松软软,舍不得一次吃完,揪一点,放到嘴里,等待她慢慢融化。

在老家,窄窄的巷子,坐在门前的石头上,盼望着父亲今天能够回来。

有一次,家里煎的香喷喷的鲅鱼,我还没捞着吃,就要去上学,竟然委屈的哭了。

生病时候吃的罐头,妈妈做的糊涂,熬得面疙瘩汤。

还有分家后,有次我大学回来,奶奶过来看我,给我带了几根油条。

有时候,我们觉得很普通的,其实,这已经是亲人能够拿出的最好的爱。

姐姐结婚时,我还在读高三,没钱也不知道该买什么好,记得当时买了表,还有一些小礼品给姐姐当礼物。

自己大学毕业能够赚钱之后,给家里添置了石英钟表,那时候在农村很流行。还有手机,给老爸老妈一人买了一个手机,也是他们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手机,给他们办的是情侣号,老爸的尾号是531,老妈是532。

慢慢的添置,后来就是电动车、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等,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是比以前好多了。

如果不给孩子在城市里买房,没有重大疾病的话,一般农村家庭的生活都还说的过去。

上大学的时候看过一篇文章,“我奋斗了18年,就是为了能有资格和你一起喝咖啡."

农村和城市差距大不大?

还是相当大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差距,在医疗、教育、生活质量、行为习惯上的差距更大。

拿我举例,虽然在城市生活很多年,像早晚刷牙这样的卫生习惯,我都没有完全养成,其他的更不用说。

“寒门再难出贵子”?几率上,寒门出贵子的几率要低很多,背后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差距,更是教育水平,特别是家庭教育质量上的差别。

“仓廪实而知礼节”,农村的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儿童何谈家庭教育?没有父母的爱和温暖,人格健全都成问题,又何谈自信自立自尊的贵族精神?

绝大多数人,成年之后的选择、纠结、痛苦、挣扎,抑或幸福快乐,都不过是在重复儿时的经历和体验。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中国的老话里都有大智慧。

盛世蝼蚁,空前焦虑,也许一辈子都没法在城市里安家,南坊的房子很少有低于1万一平的了,对于炒房团来说太便宜了,对于绝大多数像我这样城市的谋生者,已然是天价。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不仅仅是指合理合法,而更应该符合大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

否则,会出问题的。

我们翻开历史,读读就知道了,不宜多说。

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某个阶层也不能独立活在这是世界,最重要的是和谐,而不是高下立分,而不是财富多寡。

城门失火,必会殃及池鱼。正所谓,凡夫畏果,菩萨畏因。

阿弥陀佛。

有朋友建议我把自己整的高大上一些,毕竟现在我也开始讲课了,口碑还不错,我心里知道,朋友是真心关心我,希望看到我更大的成长。

但是,我真的是做不到,关键是不喜欢,顺其自然吧,我还是喜欢做真实的自己。

是一个很特别也很普通的人。

吃喝拉撒睡,爱恨情仇,七情六欲,我一样不少。我就是我,越来越真实的我。

有人想拜我为师,我都一一回绝。我还年轻,喜欢自由,只想把有价值的东西做做分享,不愿意受约束,更不愿意去主导另一个生命。

在我心中,你才是最宝贵的,成为你自己,其他万事万物,包括我,只不过是你的陪衬,你的绿叶,抑或仅仅是一个过客。

听说陈安之收个徒弟都要20万?有用?

对陈安之是有用的,多赚了20万。

我不爱钱?

错了,我很喜欢钱,也在努力赚钱,可是我更喜欢“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比钱重要一万倍的,永远是每个人绽放的笑容,我们彼此相遇,哪怕仅仅是擦肩而过,对生命的认可和尊重,对对方深深的理解。

爱,就是慈悲。

那年夏天,我们一起去看露天电影,回来的时候,一块高粱饴糖,每个人都轻轻的咬了一小口。

甜蜜,永在心间。

我相信我,可以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

爱如潮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