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證監會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研究2019年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穩定工作。會議對明年的工作進行了研究,明確了下一步要做好的幾個方面重點工作。其中,科創板儘快落地被列為首要工作。
“科創板”被置頂
在證監會列出的2019年九大重點工作中,確保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儘快落地被“置頂”,要求統籌推進發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基礎制度改革,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對此,上交所回應稱,希望通過科創板及註冊制試點,能夠提高資本市場對科創企業的包容度和服務水平;令投融資雙方形成比較明確的上市標準和時間預期;強化市場機制從發行到退市環節的約束力,落實中介機構責任;加大基於信息披露的執法和監管力度,顯著提高違法成本,健全投資者保護救濟機制;引導境內外長線資金入市,使資本市場真實反映國民經濟的正向發展;為全面推進註冊制改革積累經驗、創造條件。
“設立科創板,是新時代國內資本市場發展的一件大事、要事。”億信偉業首席顧問江明德在接受《上海金融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通過完善科創板的制度設計,可吸引更多的科創型企業(包括海外企業)落地國內資本市場,進一步完善國內資本市場多層次結構,增強國內資本市場國際競爭力。”在江明德看來,科創板的制度安排和實施經驗,必然會對現有市場各個板塊產生影響。“科創板首次引入註冊制,大幅降低科創企業入市門檻,不僅可壓縮主板市場‘殼資源’的炒作空間,規範資本市場發展環境,也可以提高企業上市效率。”江明德表示,“同時,這也符合金融創新‘試點先行’的審慎原則,有利於通過試點取得經驗,在國內資本市場全面複製推廣。”
“短期看,註冊制落地對現有IPO制度將產生一定影響,但程度相對有限。”江明德進一步指出,“不過,科創板設立後,或將成為資金追逐的熱點,進而導致市場資金分流。在當前存量市場中,資金分流意味著交易萎縮和板塊功能弱化,創業板受到的影響或最大,市場分化在所難免。”
“軟”措施仍待完善
除確保“科創板”儘快落地外,證監會2019年的其他8項重點工作任務還包括: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重點做好股票質押、債券違約、私募基金等重點領域風險防範處置;支持企業拓展直接融資渠道,深化創業板和新三板改革,加快發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發展和完善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推動債券品種創新;優化再融資制度,深化市場化併購重組改革,不斷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鼓勵保險資金、全國社保基金等擴大入市規模,完善QFII、RQFII制度,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投資公募基金試點;完善交易制度,優化交易監管,豐富期貨及衍生品工具;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水平,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投資銀行,優化滬深港通機制,有序擴大期貨特定品種開放範圍;加快市場法治建設,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努力打造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資本市場監管幹部隊伍等。
“從微觀層面看,監管層明年要做的工作無疑是市場關注的核心,包括監管政策、制度推進的穩定性、長效性和‘三公’性。”江明德表示,如退市企業如何重新上市、股權質押如何處理等問題。
“在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制度框架過程中,除了落地‘硬’舉措外,促進市場穩健發展的‘軟’措施同樣不可或缺,如監管能力如何與時俱進?市場輿論如何兼容幷蓄?”對此,江明德建議,首先應細化現有各層次資本市場定位、功能,實行差異化投、融資制度,以平衡“進出”場制度等。如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組成部分,B股市場當前似乎被“遺忘”,解決B股市場的定位和發展問題應提上日程。
“其次,應大力發展衍生品市場。目前,國內期貨市場特別是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不僅落後於實體經濟發展需要,遠遠不能滿足國內企業對大宗商品國際‘定價權’的渴望,更落後於各類市場主體對防範和化解風險需要。”江明德指出,“就金融期貨而言,建議儘快恢復股指期貨的常態化管理;儘快推進銀行參與國債期貨交易的制度安排;抓緊利率期貨的上市準備工作。與此同時,應儘快推出股指期貨期權產品等,豐富金融期貨產品。當然,商品期貨的發展重‘量’更要重“質”,即上市品種要與國計民生緊密相關。應加強場內外市場的聯動,以及銀行、企業、期貨公司等的合作,採取有效措施推進實體企業參與期貨市場,提升防範生產、經營風險的管理能力。”
此外,江明德還表示,未來應加強“預期”管理。“預期是引發資本市場波動的重要誘因,國內資本市場建設應加強對影響‘預期’因素的預判,特別是相關利益方要充分認識自身言行對市場預期的影響。”
記者 李思
閱讀更多 上海金融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