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輕微黴變飼料的處理及再利用,降低損失!

教你輕微黴變飼料的處理及再利用,降低損失!

海南瓊海:災後自救忙

在梅雨到來之際,雨水頻繁導致空氣溼度大再加上養殖戶對飼料的管理方法錯誤,難免會遇到飼料黴變的問題,對於養殖戶來說是一筆損失,那麼如何經過處理後使用那些輕微黴變飼料,對降低損失至關重要。

1.輻射或暴曬法。對輕微黴變的原料用輻射或暴曬的辦法處理,可破壞其中50%-90%的黃麴黴毒素。

2.酶解法。利用酶的專一親和性,高效催化、降解黃麴黴毒素為無毒化合物。酶降解去除黴菌毒素效果好、實用性強,但酶易被高溫或酸度所破壞且分解後的產物還可能有毒,因此需要注意。

3. 營養解毒法一是添加抗氧化物質。如添加VA、VC、VE和硒等都會緩解黴菌毒素對細胞的作用。二是添加蛋氨酸。肝臟解毒的基礎是谷胱甘肽,蛋氨酸是谷胱甘肽的主要成分。營養解毒法可起到一定的解毒效果,但能造成營養的不均衡

4.吸附法。常用的吸附劑有沸石、活性炭等,這類吸附劑添加量大,有的有副作用,有的還吸附養分和抗生素。另一類是酵母細胞壁類產品,如酶可吸、酶消安等對黃麴黴毒素有很好的作用,同時具有保肝解毒功效。

5.物理化學法。利用中草藥燻蒸法,氧化劑法,乳酸菌和醋酸菌等微生物法,或補充硒等營養元素可降低黃麴黴毒素毒性,也可用百奧明等脫毒劑脫毒。由於處理後仍有毒素殘留,應限量投餵,並添加黃菌黴毒素吸附劑。

6.添加活力酶法活力酶不同於黴菌毒素吸附劑或處理劑,更不同於一般防黴劑。防黴劑只能抑制黴菌的生長,無法清除飼料中已產生的黴菌毒素。而飼料中添加黴菌毒素吸附劑或處理劑,只能對輕度汙染黴菌毒素的飼料有效,嚴重和中度發黴的飼料起不到作用,只能廢棄,禁止飼餵。活力酶中含葡萄糖氧化酶,屬一種氧化還原酶,可直接抑制黃麴黴、黑根黴、青黴等多種黴菌,促進肝臟內的氧化還原反應,協助肝臟代謝毒素,對黃麴黴毒素中毒症造成的危害,可很好地解除。

7.不同種類的水生動物對黴變飼料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如虹鱒、因大馬哈魚對黃麴黴毒素最為敏感,而溪紅點鮭則不大敏感,有實驗證明飼餵含有2mg/kg黃麴黴毒素B的飼料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因此也可以靈活選擇不同品種投餵。但國家飼料標準規定水生動物飼料中黃麴黴毒素B1不得超過0.01mg/kg。

友情提示:儘管對於對輕微黴變飼料的處理可以用到以上幾種方法,但凡是發生黴變的飼料都有輕重不同區域的毒素集聚,因此如果要再利用的話也要格外的謹慎,否則就會存在很大的風險成本,建議以預防為主,黴變處理起來成本不小,而且效果也難以達到預期,儘量避免使用黴變的飼料為宜,保證安全生產,質量至上。

出處:盱眙縣水產站 (作者:徐秀明 王曉鵬 鄧陳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