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利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鄔晴霜


我會選1,10億元拿到手再說。

為什麼呢?

在2的計算中,多數人會認為複利的威力,這個沒什麼錯,每天都是前一天2倍的錢,到30天時,複利的結果已經是天文數字了。這是穩定的複利的作用,按理論計算出來的結果。這裡面有個問題:

能否保證每天都是前一天的翻倍?對這個持懷疑態度,越到最後,金額越大,對付款人的心理考驗越大,他還能否堅持原來的承諾不變?

反觀選擇1,10億元到手,那麼後面的30天裡,我也可以用這筆錢來做投資,也會產生複利,並不是說這10億元就放在那裡睡大覺,基數一個是10億,一個是1元,產生的複利作用效果肯定也大不相同。

綜上考慮,選擇1.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道題純粹是理論計算,從一個角度讓人瞭解複利的威力。現實生活中,也許只有富二代才能天降餡餅得到10億,至於選擇2,更是空中樓閣,沒有先例。


邱志強9981


在前一段熱映的電影《動物世界》中有這麼一個情節:鄭開司被朋友坑欠上了高利貸,不得不上了一條賊船開始了石頭剪刀布的賭博遊戲。在遊戲途中,鄭開司向莊家借款,按分鐘複利計算。片中角色多次提到:利息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我們在儲蓄時,經常聽說“單利”和“複利”兩個詞,簡單來說,單利就是在計算利息時只考慮初期借款額,而複利俗稱利滾利,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將本金和利息算作新的本金,計算下一期利息。那麼,複利真的有這麼厲害嘛?複利的多少到底和什麼因素有關呢?

為了瞭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研究一個簡單的模型:如果一個人從別人處借款100元,年利率12%,借款1年,1年後一次性付清本息,那麼最後到底有多少利息?

單利和複利

如果利息是單利,那麼情況非常簡單:每年的利息是100元×12%=12元,到期時一共還款112元。

如果利息是複利,那麼這個12%就是名義年利率。我們除了要知道名義年利率,還要知道複利的分期——即多長時間計算一次複利。

比如:每半年計算一次複利,那麼半年的名義利率就是12%÷2=6%。於是:

六個月末,將100元記作本金,計算半年利息,本息一共

一年末,將106元作為新的本金,計算半年利息,期末本息共

相比於單利,複利多了0.36元,看起來並沒有太誇張。這是因為,我們計算的每期複利時間比較長,複利期數較少。如果我們縮短計算複利間隔,情況又是如何呢?

如果每個月計算一次複利,那麼每個月的名義利率就是12%÷12=1%,同時我們要計算12次本息,因此每個月的本息和是:

十二個月後,本息一共是

相比於半年複利的112.36元,月複利的本息和又多了0.32元。

我們不妨來總結一個公式:假設複利的名義年利率是r,借款1年,分期數為n,那麼每一期的名義利率就是r/n。如果初期借款是P,那麼到期還款的本息F一共:

期數n越多,每一期的期限就越短,每一期的名義利率r/n就會越低,但是由於總期數多了,總體的利息會變得越高。如果按天覆利、按分鐘複利甚至按秒鐘複利,計算結果就會更大。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我們把期數n取做無窮大,每一期的計算複利時間無限短,就稱之為連續複利,連續複利到期的本息F到底是多少呢?利息會變成無窮大嗎?

為了計算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一個非常重要的常數:e

歐拉數e

e是一個無理數,稱為自然對數的底,人們最早研究e的目的是為了求解某些乘方和開方問題。後來,數學家歐拉對其進行了深刻的研究,並用字母e來表示它,恰巧歐拉的名字首字母也是E(Euler),所以人們也稱之為歐拉常數。

歐拉計算了這樣一個問題:

當n=1時,x=2

當n=2時,x=2.25

當n=3時,x=2.37037…

我們按照這個方法計算下去,可以得到一張圖

從這張圖我們會發現,當n增大時,x會趨近於一個固定值。歐拉從數學上嚴格證明了當n趨向於無窮大時,x會有一個極限值,並將這個值稱為e。

現在我們計算e一般是通過泰勒展開的方式,e可以展開為

其中n!稱為n的階乘,n!=1×2×3×... ×(n-1) ×n,並且0!=1.

e是一個無理數,它的前幾位是2.718281828459045…,其實很好記,大家看,首先是2.71828,然後1828重複一次,再往後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45、90、45。這個常數在工程計算上的作用一點不比圓周率π小,大家都知道π≈3.1415926,那也應該知道e≈2.71828。

連續複利

現在我們可以利用歐拉數e計算連續複利了。回到最初的問題:初期借款為P,名義年利率r,借款1年,分期n期,那麼最終本息一共

如果n趨向於無窮大,我們可以將這個式子變形:

我們會發現:當n趨向於無窮大時,n/r也趨向於無窮大,因此

所以,我們得到最終的本息一共

這就是年利率為r的連續複利一年後本息的計算公式。

從公式我們可以看出:即便把複利分期時間取得無限短,複利依然是有上限的。我們代入P=100元,r=12%,可以得到連續複利時一年後本息一共

看起來也不比單利多多少嘛。

複利為什麼厲害?

複利會受到兩個因素的限制,其一是名義利率,其二是期限。名義利率越高,期限越長,複利的威力也會越大。我們剛剛計算的是借款1年,如果名義年利率為r,借款年限為k年,每過一年,還款額都要乘以e的r次冪。按照連續複利,最終的還款額為

假如借款100元,名義年利率12%,借款30年連續複利,30年後本息一共是3660元,是本金的36倍多。但是如果是單利,則只需要還款460元,兩者相差太多了。

在高利率、長時間借款的情況下,複利的確比單利威力大得多。股神巴菲特的公司每年財富的增長率為24%,看起來並不高,但是他連續保持了40年這樣的增長率,這也使得巴菲特的資產從100美元變成了160億美元。

在電影《動物世界》中,船上借款按分鐘複利,這已經與連續複利相差無幾。電影中並沒有說明具體利率是多少,但是由於在船上的時間很短,下船時利息並不會有多少。只要他們下船能儘快把錢還上,就不會積累成天文數字了。

小胖說這句話,原因不是不懂數學,就是故意說假話,騙李軍不去救鄭開思。聽說這部劇還有第二部,不知道第二部裡會不會告訴我們這個利率具體是多少呢?


李永樂老師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和田玉)選擇第二種,怎麼計算的且看盜圖,不過這還不足以體現複利的威力,且聽小編講個故事。(此圖來源於另一位小編--金投手)

話說凱撒大帝曾借給一位貴族1羅馬便士的錢,這位貴族一直沒有歸還,2000年後的某天,凱撒大帝的後人遇到貴族的後人說:請把1便士按10%的利率連本帶利還給我。貴族的後人嗤之以鼻,直接扔給了凱撒後人500美元準備離開,結果凱撒後人拖住他說錢不夠。。。

貴族後人說,我不僅都還給你了還多付了你299美元,不要得寸進尺,凱撒後人笑著說,你算錯了,我要的是你按照10%的複利來歸還而不是按單利算出來的201美元;貴族後人聽完後瞬間倒地!為什麼呢,因為按照複利,他需要還的是1*(1+10%)的兩千次方,算出來估計是能買下整個銀河系的數,貴族後人也算腦子很靈光,不裝死就要破產永無翻身之日了~~

這就是複利滾雪球的威力,你GET到了嗎?

謹記,以後借錢一定約定好單利還款!


首席投資官


一、歷史中的複利


其實複利不止其它回答中提到的被愛因斯坦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在我們中國歷史上也有很多智者提出過類似的理念。

《孫子兵法》有云:

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也就是現代人常說的“先勝後戰”。

《孫子兵法》還說:

善戰者,不立赫赫之功。

曾國藩對付太平天國的方法就是這樣,通過“結硬寨”來保證自己先處於不敗之地,然後靠耐心,靠防守,靠一次次小勝利“打呆仗”,最後把太平天國熬死了。

曾國藩的“結硬寨”能夠實現“制人而不制於人”的目的。他通過“結硬寨”的方法,把本來要完成的“進攻”任務轉變成了“防守”行動。

所謂的“打呆仗”是建立在“結硬寨”的基礎之上的。

曾國藩的方法看起來很笨,卻非常有效。湘軍常常以少勝多,數千之兵就可以打破敵方數萬之眾。湘軍與太平軍纏鬥了13年,除了攻打武昌等少數幾次戰役有超過3000人的傷亡,其他時候,幾乎都是以極小的傷亡,獲得了戰爭的勝利。

後來我黨的“農村包圍城市”、“打持久戰”等理念,也是一樣的道理。攻打大城市,打贏了固然可喜,但是一旦打輸了就會面臨很大的損失。而先攻打有把握的農村,每打下一個農村,就建立起一個根據地,然後把城市包圍起來,最終取得勝利。而《論持久戰》中反駁“亡國論”的樂觀、反駁“速勝論”的理性,從某種意義上說,也都是“穩定複利”在戰略和戰術上的體現,很值得我們投資人學習。


二、棋盤上的複利


真理總是共通的,圍棋界也有人在追求穩定複利。

李昌鎬是世界圍棋界的傳奇人物。他16歲就奪得了世界冠軍,並開創了一個時代。但縱觀他整個圍棋生涯,卻很少發現妙手。

有個記者曾經就問過他這個問題。木訥的他,半天憋出一句話說:“我從來不追求妙手。”

記者說:“為什麼呢?妙手是最高效率的棋啊!”

李昌鎬回答說:“每手棋,我只求51%的效率。我從不想一舉擊潰對手。”

每手棋只追求51%的效率,卻做到了世界第一。背後的原因,依然是“結硬寨,打呆仗”。

雖然用100%的力量進攻,甚至一招斃命,會更有效果。但人在勝欲最強的時候,往往最不冷靜,這時候最容易犯錯。所以,李昌鎬每步棋都只是用51%的力量進攻,另外49%的思路放在防守。這使他的棋極其穩健、冷靜,極少出錯,而Alpha Go的基於“勝率”,而不是追求“最優”的算法也頗有此意。


三、投資中的複利


再回到我們的投資中,大家最熟悉的例子就是巴菲特。

有人發現,巴菲特99%的財富是在50歲後賺到的。他個人財富的積累曲線就是對穩定複利的完美詮釋: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你也一定很熟悉了,比如“安全邊際”,“護城河”等等。

他還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

你發現沒有,所謂的“安全邊際”不就是“結硬寨”嗎?而“穩定複利”不就是“打呆仗”嗎?

儘管巴菲特每年的收益率都很普通,平均起來也不過20%左右,極少成為年度投資冠軍,但長期來看,收益率卻超越了所有人。

其實,在投資行業也存在一個神奇的“冠軍魔咒”:一個人在如果今年成為了冠軍,第二年的投資收益往往不盡人意。比如,我的一個朋友就是2016年的私募冠軍,2017年的產品卻幾乎要被清盤。

歷史上,最突出的要數利弗莫爾了。他曾經在1929年做空美股,一舉成為全球最有錢的十個人之一。但是,後來還是在窮困潦倒中飲彈自殺了。

這不就印證了《孫子兵法》的“善戰者,不立赫赫之功”嗎?一個人取得高收益,往往是以冒著高風險為前提的。所以,在投資界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一年五倍的人很多,而五年一倍的人非常少。

我們大多數的投資者,並不是不夠聰明,不夠努力,而是太聰明,太勤奮了。因為,他們太想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了。

正如中國的投資高手裘國根所說:“投資成功的第一要義是避免大虧,平庸和精彩交替的結果是驚人的複合收益率。”


所以複利不止數額上威力大,更在於在實際投資中,沒有人會一天給你十億元,而不讓你承擔巨大的風險的。也就是說,複利不僅在長期收益上贏了,在規避風險上也贏了。

這才是複利完整的威力。


投行大師兄


一般說到投資,所有人都會說到複利,包括我自己也是,但是當聊起復利的時候,我們又要給他帶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前綴,我們應該是追求“穩定的複利。”所以在上面1和2的選擇當中,我選擇1,因為誰知道接下來每天你都可以保證給我前一天兩倍的錢,諸如那個國王和學者打賭的例子,雖然數據上可以看出國王已經輸了,但是國王完全可以賴賬,甚至迫害那個戲弄自己的學者。

所以所見便是所得,拿不到的永遠拿不到,當我們要在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之間選擇的時候,我們選擇確定性。複利就是這麼一個東西,時間仍然具有成本,這裡面有機會成本,也有風險給予的成本,諸如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當一個人獲得投資收益的時候,風險和未來預期的收益一般是對等的。

所以你追求的複利是什麼?是簡單的數學給予的獲得感嗎?不是的,複利之所以強勁,不在於複利的數學魅力,而在於穩定的魅力,可預期的魅力,這個和現實中我們看到的景象大不相同,很多人覺得穩定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所以在計算未來投資收益的時候,喜歡錨定著去看,也就是用今年的淨利潤來猜測明年的淨利潤,而把眼下的增長看成是永遠的增長,在現實中這是非常困難的,從一個公司的長期來看,每一個公司都存在生命週期,從導入,成長,成熟直到衰退,公司的生長週而復始。有些公司通過轉型獲得了新的生機,但是新公司已然不是過去的狀態,我們如果靜態的盯著公司,很容易掉入複利陷阱。

投資人最終需要看清的是穩定性,即使是10%的複利,在世界上也是很優秀的投資者,然而,穩定複利很難,需要克服現實的問題,更要克服自己人性中的弱點。


凱恩斯


給你兩個選擇,1.今天一次性給你10億元;2.今天給你1元,接下來連續30天每天都給你前一天2倍的錢。你選哪個?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能夠直接看出來複利的威力,選擇第一個的人會比較多,但是也就只有10億而已,但是第二個算下來最後能獲得20個億以上,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告訴你複利的威力有多大了。

當我問我的朋友這個例子的時候我的朋友還是會選擇第一個,馬上拿到十億元,然後做投資,賺的錢或許比20億元還要多,想一想也不是不可以。

總之有複利就可以。

重要的是當你開始重視複利帶來的收益之後你的理財觀念就會加強很多,並且為了能夠得到更多的複利開始嘗試做投資或者學習更多的金融知識。對於你來說錢就像是母雞一樣能夠持續不斷地給你生雞蛋、孵化小雞、小雞成長繼續生蛋,雞和蛋都會越來越多,這就是複利的好處。

當然複利也要追求效益,有些複利高的項目就要比複利低的項目收益好,末位淘汰就可以了,投資複利高一點的項目,然後持續定期投資,這樣會獲得一個不錯的收益,就像是養雞場給雞喂的食物是不是能讓雞生更好的蛋,金蛋還是銀蛋對吧?

複利概念一旦建立之後你的思考模式將會是富人的思考模式,富人和窮人的區別也在於此,富人追求資金能有更多的回報,讓錢為自己工作,而窮人是為了錢而工作,這是本質的卻別,當你重視福利的時候就會開始有更多超過工資的收入,開始不再關注工資的收入,開始有創業的資本,只有資本到一定的階段才能把握更多的機會。


變革家


給你兩個選擇,1.今天一次性給你10億元;2.今天給你1元,接下來連續30天每天都給你前一天2倍的錢。你選哪個?

首先說下,複利。這是個神奇財富故事。先說一個故事

傳說西塔發明了國際象棋而使國王十分高興,他決定要重賞西塔。西塔說:“我不要你的重賞,陛下,只要你在我的棋盤上賞一些麥子就行了。在棋盤的第1個格子裡放1粒,在第2個格子裡放2粒,在第3個格子裡放4粒,在第4個格子裡放8粒,依此類推,以後每一個格子裡放的麥粒數都是前一個格子裡放的麥粒數的2倍,直到放滿第64個格子就行了。”區區幾粒麥子,這有何難?“來人!”國王令人如數付給西塔。

計數麥粒的工作開始了,第一格內放1粒、第二格內放2粒、第三格內放2*2粒,…還沒有到第二十格,一袋麥子已經空了;一袋又一袋的麥子被扛到國王面前來,但是,麥粒數一格接一格飛快增長著,國王很快就看出,即便拿出全國的糧食,也兌現不了他對西塔的諾言。

原來,所需麥粒總數為:2+2^2+2^3+……+2^64=18446744073709551615

那麼。今天給你1元,第二天2元,第三天4元,30天后是多少錢呢?excl表格裡面拉一下就行,第30天是10.737億,30天的和值是21.47億元。

好了,現在我們感覺這個複利遊戲帶來的財富很多了,達到21億元。接下來,我們要計算下一次性給10億元,那麼,30天裡會獲得多少利息呢?

我們按照銀行給予高淨值客戶年收益率6個點來算的話,一年是6000萬利息,一個月只有500萬利息。這個21.47億元相比確實太低了。

最後,說下選擇的問題,一次性給我10個人,還是按著複利的說法,一天給一些,30天給21.47億元。我想,這是一道人性選擇題,主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一次性與30天的等待期,等待期具有極強的不確定性,是接受確定的事情,還是考驗信任?

2、眼前的既得利益,還是長遠的佈局。如果,在10億元和複利面前,有兩個人在選擇,選擇既得利益的會佔據先手,從而對佈局者產生威脅,佈局者會存在更大的危險。

3、我們要換位思考,給予者是怎樣的心態。現實中,當然不存在這樣的人,但對於每個用工企業來說,他在給員工薪酬的時候,往往會出現這樣的遊戲。是一次性發放年終獎,還是把年終獎分配到每個月?逐月提高。我相信,用工企業一定是一次性給予年終獎,這樣科技節省成本,大多數人也選擇一次性拿年終獎,這樣容易獲得一次性財富增值,避免平時消費過度。不過,在國外,很多人選擇拿時薪、週薪,因為,考慮到的是既得利益,避免後期變化。所以,這道題最後考驗的是人性。


財經無忌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其威力比原子彈更大。”

這句話足以說明,複利的真正威力。

原子是元素能夠存在的最小單位,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但原子核裂變足以產生毀滅世界的威力。而微小數字幾何式增長所爆發的威力,同樣也能夠帶來改變世界的力量。

第一次給1元,接下來連續30天每天都給前一天2倍的錢,30天之後就是十億七千萬還多。31天就是21億多了。39天,就成為中國首富:4032億元。這一元是以人民幣為單位,如果以美元為單位,只需要38天,你,就是世界首富:2016億美元。

好吧,即使是人民幣,也只需要40天,你就是世界首富:8064億元人民幣,大概是8064/6.3=1280億美元。

最新的世界首富是亞馬遜傑夫·貝佐斯,財富是1257億美元。這還是市值,不是現金。

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計算,10萬元現在很多人都能拿得出來,如果你手中有10萬元,每年30%的速度增長,那麼50年後就是500億元。

從10萬變為500億元,就是這麼簡單:只有0.3的年增長率,只需要50年。

好吧,我們再回到題目本身。

給我兩個選擇,1.今天一次性給我10億元;2.今天給我1元,接下來連續30天每天都給我前一天2倍的錢。

兄弟,先說一聲謝謝啊!你直接給我10億就好,那30天后多出來的七千萬就當零花錢,你可以隨便零花,不用客氣。

這又涉及另外一個問題,投資還是要落袋為安。

我上個月買一隻股票,盈利10萬,沒賣。結果跌下來了,現在竟然虧損1萬。如果當時賣掉,現在抄底,然後再漲上去,就賺多了。

複利的超常力量告訴我們,在數字化時代,懂一點數字知識是多麼的重要!


波士財經


一張打印紙的厚度是0.2到0.4毫米,取最低的0.2毫米,對摺26次之後可以達到13000多米,超過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8848米。這就是複利的效果。當然這隻存在於理論之中,一張打印紙無法對摺這麼多次。複利的利率也達不到2倍之多。

複利或者說是利滾利的方式,銀行的利率也有複利的方式,但是利率太小了,再加上時間也不夠長,本金也不大,導致儲戶幾乎感覺不到複利的存在。換一種方式就好理解的多,民間的借貸,也就是所謂的合法“高利貸”。法律規定民間個人借貸利率由借貸雙方協商確定,但雙方協商的利率不得超過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金融機構同期、同檔次貸款利率(不含浮動)的4倍,超過的部分不受法律途徑的保護。

眾所周知,銀行的貸款利率是遠高於存款利率的,民間借貸則在4倍利率以下受法律保護,其一年利率最高可以達到20%左右。如果還是沒有一個直觀印象的話,那麼真正的高利貸了解一下嘛,9進13出,比如你借一萬,拿到手9000,到時還13000,一般一個月還,過時利息一萬三的30%即16900或者更高,再過時16900的1.3倍,21970元,滾上幾個月你就知道什麼是複利了。當然高利貸你的債權是不受法律保護的,討債方式嘛任君想象,此處不提。

至於問題所說的10億元和1元三十天的2倍利滾利選哪一個。理論上後者可以達到21億元。實際上選哪個都一樣,反正你都給不起。


簡族


這其實是一道很經典的關於“複利”的問題,計算下來的結果很驚人。

1塊錢,30天后變為21.47億元的奇蹟

先說一下題主的答案:

今天給你1元,接下來每天給你前一天2倍的錢,持續30天下來,答案是

2,147,483,647元,即21.47億元。

我用最“傻乎乎”的計算方式來展示,為的是讓大家更為直觀的看到,掉在街上都沒人撿的1塊錢,是如何通過複利的方式,在短短30天之後,魔術般的演變成21.47億元的。

“價值投資並不需要什麼高智商,而人們總是想得很複雜,其實這只是複利的倍增而已。”——沃倫·巴菲特(證券投資教父,前世界首富)

說到複利,總會提到巴菲特。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排名第三的他,目前擁有的資產大約是805億美元,相當於5313億人民幣。

5313億元,挺起來有點抽象,具體是個什麼概念?

一千億有11個0。一個普通的辦公桌計算器,屏幕打滿才可以敲下這筆鉅款,吶,大家感受一下。

萬一巴老爺子哪天不小心又翻了倍,我們手裡這計算器就不夠用了啊!

複利令財富呈“幾何級”增長

巴菲特是典型的價值投資者,在60年的投資生涯中,對於複利的理解越來越深刻,而複利對他的回報,也越來越巨大。

巴菲特在他30歲時,賺到第一個一百萬美元;

37歲時,賺到一千萬美元 ;

47歲以後,他的財富突破常規,開始了幾何級增長;此後10年,他的所有投資一共賺了518倍。

就好像上面計算1塊錢那個例子,從中途的15天以後,數字量級開始變得不一樣了。

可口可樂、華盛頓郵報、喜詩糖果、富國銀行、吉列、好時巧克力......這都是巴菲特的經典案例,至少十年的長期持有,為他及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創造了驚人的收益。當然,如何選擇投資標的很重要,但這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話題,我們強調的是“複利”的威力。


可能小夥伴們覺得,那些身價動輒上百億的富豪離自己太遠,那麼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在理財中,複利能給我們帶來的好處,究竟有多大呢?

前內地首富李嘉誠,在聊到普通人如何獲得財富時,曾舉過一個例子:“一個人從現在開始,每年投資1.4萬元,如果每年能獲得平均20%的投資回報率,40年後,資產會變成為1億零281萬元。”

這個結果沒問題,有人驗證過。


普通人能通過複利獲取什麼?

當然,這個例子中,20%的回報率有些過高了,都快趕上巴菲特的年複合收益率了,大多非專業數投資者很難做到。甚至你會覺得這有些脫離實際。

的確,小金我也這麼認為,誰能長期保持20%收益呀?太難了~

所以,我決定用一個更為“接地氣”的例子,來算算普通人做理財,堅持複利+長期的原則,20年後能積累多少財富。

首先,我們設定一個更加理性化、更為容易達到的年收益率:8%。堅持指數基金定投、靠譜的債權投資、手頭錢多也可以做信託,都能比較輕鬆的達到。

同時,40年的投資期太長了~雖說價值投資歷久彌香,但現實中只有極少數人能堅持投40年。我們打個對摺:20年

一個準中產家庭,每年拿出10萬元用於理財

,還是可以的,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

即:每年投資10萬元,次年利息復投,堅持投20年,至第21年,資產將增長至494.22萬元。

詳細計算結果如下:

通過上表的計算,實際上,第1年的10萬塊,在第10年的時候已經翻了1倍,在第15年的時候翻了2倍,在第19年的時候翻了3.3倍——可以看到,複利的時間越久,越能讓你的資產呈現幾何級的增長。如果畫出曲線,大致是下面這個樣子:

所以說,即便收益率不太高,只要堅持下來,長此以往,結果依然驚人。

這也就是為什麼,愛因斯坦將複利稱為世界第八奇蹟的同時,更強調了時間的重要性,因為複利完美擴張了時間的價值空間。

相信我,把複利的玫瑰培植在時間的土壤裡,財富終將綻放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