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明明是資本主義國家,為什麼還和西方國家這麼僵?

djjdjdus


世界各國之間的合作與鬥爭,基礎多數情況下不是社會制度,而是利益。

完全按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劃分陣營,只在冷戰前期的20年左右有效。

在更早的時候,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法、德、俄、奧、意、日、美都是資本主義國家,卻劃分了同盟國和協約國量大陣營。

二戰中資本主義的英、美和社會主義的蘇聯並肩作戰。

二戰後,在第二次中東戰爭裡面,資本主義的英、法支持以色列,而資本主義的美國、社會主義的蘇聯和封建主義的沙特阿拉伯一起支持埃及。

因此,西方對於俄羅斯的敵視,並非完全由於社會制度因素。實際上,在蘇聯解體之後,葉利欽當權的近十年裡,俄羅斯竭力逢迎西方,換來的卻是西方變本加厲的宰割、削弱。

簡單說,西方,或者說美國,他們需要的不是一個友好的俄羅斯,也不是一個資本主義的俄羅斯,而是一個衰弱甚至衰亡的俄羅斯。

只有一個衰亡的俄羅斯才符合美國的利益。一個強大的資本主義俄羅斯,甚至一個強大而友好的資本主義俄羅斯,都不符合。因為這友好同樣會造成對他們的競爭,會阻礙他們的單極化夢想。

俄羅斯如果想要不和西方這麼僵,只有一種選擇,那就是面對西方的宰割,逆來順受,自己把自己瓦解,廢除核武器,像現在烏克蘭一樣,人均GPD弄得和越南一樣,那樣也許差不多。

但是俄羅斯人不可能選擇這條路。於是,雙方的對抗必將持續下去。

這種“僵”也就不可避免了。


巴山夜雨涮鍋


這個樸素的問題指向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國家性質是否能決定國家間關係?

首先要指出的是,歷史早已證明,資本主義國家間經常爆發戰爭。殖民時代的英法七年戰爭、克里米亞戰爭、20世紀的日俄戰爭、兩次世界大戰,哪一個不是資本主義大國之間的爭奪。所以,俄羅斯作為資本主義國家,陷入和西方國家的僵持關係,毫不奇怪。

但是,根據西方學術界流行的“民主和平論”,當一個國家成為民主國家之後,民主國家之間的戰爭就很難發生了。理由包括:第一,“民主國家”的老百姓能夠決定戰爭還是和平,而老百姓都是希望和平的,而“專制國家”的戰爭權取決於一個人活著幾個人,他們會為了個人私利,陷整個國家於戰爭之中;第二,“民主國家”因為習慣於做主,所以思維能力比較強,不會人云亦云,比較理性,不容易走極端,也不容易受到矇騙而陷入民族主義的狂熱之中,而專制國家,如舊的日本帝國,老百姓都被洗腦了,甚至願意“一億玉碎”。

“民主和平論”很多國家都受到挑戰,特別是對何為“民主”缺乏普遍認同的定義。這一點體現在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上。

在蘇聯解體初期,俄羅斯的親西方人士是比較相信民主和平論的,甚至有人主張直接俄羅斯加入北約。他們認為,俄羅斯在冷戰後建立起了西方人提倡的民主政治制度、市場經濟制度,應該就算標準的“民主國家”了,能夠融入西方的大家庭了。但是事實表明,西方人說一套做一套。他們一邊說俄羅斯是自己的夥伴,一邊又不斷地侵蝕俄羅斯的地緣戰略空間,事實上執行的是“贏者通吃”的叢林法則。

到了普京的第二個任期,俄羅斯愈發強硬起來,西方就直接不承認俄羅斯是民主國家了。這個時候,什麼“民主和平論”自然也就沒有了基礎。俄羅斯和西方的對立就愈來愈嚴重。

總結起來就三個觀點:第一,資本主義是經濟制度,經濟制度無法決定國家間關係;第二,“民主”涉及政治制度,在西方有些人看來能夠影響國家間關係,但是民主和平論並非顛撲不破;第三,由於上述兩點,真正決定國家間關係的是國家利益,雖然同樣的意識形態、政治制度有利於增進兩國感情,但是一旦國家利益衝突,其他的都要靠邊站。


萊蒙夫人


因為“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名詞體系,西方國家不用這一套名詞體系他們用來區分好人壞人的,是“民主”和“專制”。在西方看來,“真正的民主”國家是朋友,“專制國家”是敵人,而“假冒的民主國家”則是更加險惡的敵人。而俄羅斯在西方人眼中,就是一個“假冒的民主國家”。

西方人臆造的“民主國家大家庭”


西方國家認為,“民主國家”之間是永遠不會打仗的,他們之間即使有矛盾和分歧,也會用和平談判來解決。另一方面,戰爭往往是發生在“民主國”和“專制國家”之間,“民主國家”和“半民主”“假民主”的國家之間的戰爭概率尤其高。因此,如果全世界的國家都變成了“真正的民主國家”,那就是世界永久和平,人類大同了。

這種理論,起源於德意志哲學家康德,在80年代的美國被髮揚光大,被稱作“民主和平論”,並且立即成為美國對外政策的基本思維方式。

當然,在外交實踐之中,美國人實際上是不折不扣的“雙標狗”,玩弄雙重標準,並不把“民主”、“專制”、“民主和平論”當回事。一個國家就算有民主制,只要是跟美國關係不好,就會被隨便亂貼標籤,被罵是“假民主”,甚至被武力干涉。一個國家就算是徹頭徹尾的世襲獨裁製,像沙特和新加坡;或者是軍政府和寡頭制,像埃及和泰國,只要乖乖跟著美國混,就安然無恙。


萊茵的黃金


美國的總統任期只有兩屆八年。而俄羅斯大家都看到了,普京為了個人權力,或者一己私利也好,個人理想也好,變著法兒更換名稱,一會總統,一會總理,獨攬大權。

而且並沒有收手的意思。從某種意義來說,跟獨裁也沒什麼區別。

一個獨裁政權是會招到西方國家堅決反對的。


阿斌205195149


俄羅斯明明是資本主義國家,為什麼還和西方國家這麼僵?因為本來俄羅斯和西方國家關係不好就不是因為社會制度,社會制度只是西方國家當時為了遏制蘇聯找的一個理由而已,所以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的關係也不會因為社會制度的改變而得到改善。


俄羅斯和西方矛盾的歷史

其實從很早開始,甚至可以說從有了俄羅斯這個國家開始,歐洲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就從來沒有順暢過。比如在莫斯科沙皇國時期,和其接壤的波蘭-立陶宛聯邦就曾經和其發生戰爭,並曾經佔領其首都莫斯科。

而俄羅斯國家建立之後,又反推波蘭-立陶宛聯邦,並從瑞典手中奪取了大量領土,而且最終還肢解了波蘭立陶宛聯邦。所以可以說俄羅斯的崛起就是伴隨著和歐洲國家的衝突。到後來俄羅斯擊敗拿破崙,中止了拿破崙統一歐洲的努力,之後又因為克里米亞的歸屬和英國、法國、意大利撒丁王國以及奧斯曼帝國大打出手。

十九世紀俄羅斯和英國在中亞“大博弈”的形勢


特別是俄羅斯和英國之間,可以說整個19世紀都在中亞進行著爭霸,所以在英國在19世紀就長期瀰漫著一種“恐俄症”。不過在19世紀末普魯士統一德國之後,以德國和奧地利為代表的德意志民族稱霸歐洲大陸的態勢顯現,而這對俄羅斯和英法等其它國家都是更為現實的威脅,所以在一戰期間,俄羅斯和英法等國才短暫地捐棄前嫌,共同對德國和奧匈帝國作戰,但這種短暫的盟友關係也隨著俄羅斯退出一戰而告終。所以其實歐洲國家和俄羅斯之間的矛盾有著深厚歷史傳統。

雙方矛盾的實質是什麼?

既然幾百年來俄羅斯都和歐洲國家關係不好,那麼雙方關係惡化的本質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其實雙方爭執的核心主要就是兩點,一是世界歷史永遠的主流,即資源的爭奪,二是雙方國家形態的差異。

俄羅斯在世界的上體量,僅僅其歐洲地區就和其它所有歐洲國家的總和相當,歐洲國家當然不願意看到它始終維持如此之大的領土

資源的爭奪在世界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最主要的表現方式始終是領土和人口的爭奪,因為在古代,領土和人口就是最大的資源。通常情況下,有了更多領土,就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而有了更多的人口,就可以為這個國家提供更多的士兵,那麼這個國家相對來說受到外敵入侵的可能性就小一些,國家的安全性就高一些。而到了近代之後,儘管工業和其它礦物資源的重要性越來越高,但工業的發展和石油等重要戰略資源的獲取其實也跟領土的大小有著直接關係。所以俄羅斯(蘇聯)和西方國家最主要的矛盾其實還是對資源的爭奪,這個矛盾並不會因為俄羅斯社會制度的改變而改變,無論俄羅斯的社會制度如何轉變對此都不會有根本性的影響。

有些朋友可能會說西方國家之間怎麼沒有資源的爭奪?為什麼能夠結盟?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西方國家之間能夠結盟跟俄羅斯的存在也有直接的關係。因為無論是蘇聯時期還是俄羅斯時期,美國單憑自己的力量始終沒有對蘇俄取得優勢,所以與歐洲的結盟其實也是為了在與俄羅斯的對抗中佔據上風,所以美歐結盟是美歐在與俄羅斯的競爭中能夠實現利益最大化的方式,這樣雙方能夠獲得最多的資源,所以雙方才能夠結盟。而在近年來俄羅斯國力衰落之後,美歐之間的矛盾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趨勢,可以說如果沒有俄羅斯的存在,美歐之間也會越來越多的顯示出競爭態勢,甚至也可能成為公開的對手。但目前因為有俄羅斯的存在,雙方還是利益大於競爭利益,因此其盟友關係還可以得到維持。


而另一個具體到俄羅斯和西方的差異就是雙方國家形態的不同。俄羅斯因為其地理因素和歷史因素,從公元15世紀誕生時起就是個多民族國家,其不同民族之間的交匯程度比歐洲國家要深入的多,因此俄羅斯始終沒法像西方國家那樣建立起民族國家。

俄羅斯的民族構成,其國內也有相當大區域少數民族佔據多數

而西方在一戰之後,將奧匈帝國這個多民族國家肢解,此後歐洲大陸幾乎除了俄羅斯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多民族國家,曾經希特勒也想在歐洲再建立多民族國家,但很快就被擊敗。而美國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有很多民族,但美國的民族基本都是移民,並不存在其它民族有體系的社會結構,其主體民族是由歐洲各國後裔所融合形成的美利堅人,在現代其實美利堅人的民族性早就已經非常固定了,而包括黑人、西班牙裔和亞洲裔在內的少數民族在其整體人口比例裡並不算特別高,而且被美利堅人同化的程度也很高,所以從這個角度,美國其實也是個民族國家。

如果把俄羅斯人除去之後的俄羅斯各地民族構成,可以看出複雜性也非常高

但俄羅斯卻沒法很快完成這樣的轉變,俄羅斯境內的眾多民族很多是世居民族,其社會結構和文化習俗都一脈相承,俄羅斯將其完全同化的難度極大,而讓其全部獨立又不可能,因為那樣俄羅斯的經濟體系就會崩潰,國家也將無法維持。所以俄羅斯只能維持多民族國家的形態。但這一點是美歐很難接受的,因為俄羅斯維持多民族國家的形態,就意味著俄羅斯維持龐大的體量,這樣就始終能對美歐造成很大威脅,所以除非俄羅斯再次解體,分裂成10到20個小國家,對美歐完全喪失威脅能力,可能西方和俄羅斯分裂所形成的小國家之間的矛盾才能基本緩解。


但到時的情況基本可以肯定,會是分裂之後的某個一、兩個小國因為其經濟的某些特點被美歐納入其經濟體系,迅速發達,但其它10幾甚至20個小國則會陷入赤貧,長期很難得到發展。而這是俄羅斯肯定無法接受的,所以俄羅斯人也不會輕易放棄維護國家的統一。因此雙方的矛盾還會持續,在可預見的未來恐怕都不會改變。


桃花石雜談


這個一點都不奇怪,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的關係這麼僵,和社會制度沒有關係,與俄羅斯是民主或者獨裁也沒有關係。要不然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我們中國為什麼和俄羅斯關係這麼好?真正影響俄羅斯和西方國家關係的,其實是它們各自的利益訴求。

在新中國的建立和發展過程中,社會主義老大哥蘇聯給予我們很大的幫助。我們和蘇聯當時同屬於社會主義陣營,為了保護社會主義建設成果,鞏固發展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我們和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陣營與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長期對峙。

可是後來由於國內外形勢發生變化,利益訴求發生變化,我們與蘇聯逐漸分道揚鑣。開始和美日等資本主義國家搞好關係。蘇聯解體之後又因為利益訴求的影響,我們和俄羅斯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密切。

一個強大的中國和俄羅斯,是西方國家不願意看到的。因為這個利益訴求,美國和歐洲這些西方國家,對中國和俄羅斯進行了這各種封鎖和打壓。中國和俄羅斯因為是鄰國,又同時受到西方國家的打壓和敵視。為了謀求自身的發展,於是中國和俄羅斯開始建立起緊密的聯繫。共同面對西方國家的打壓和敵視。

其實不只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也是受到利益訴求影響的。當然,這個利益訴求不只是指對物質財富的訴求,“利益”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利益可以是物質財富,可以是生存空間,可以是一項權利,可以是一個機會,可以是一種需求,甚至可以是一種小小的滿足感。


江哥眼中的世界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要分析清楚,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忌憚。從歐洲近代歷史來看,就是一部沙俄的崛起歷史,沙俄崛起後,300年時間,領土暴漲400倍,這是經歷多少次嗜血的戰爭才換來的?光是跟英法等就大戰了好幾次。而英法等歐洲強國是很忌憚俄羅斯的。因此,即使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成為資本主義國家,這種骨子裡的忌憚是無法消失的,因此,對於列強來說,打壓俄羅斯那是必須的。



第二,民族。在歐洲的民族歷史中,東斯拉夫人也就是俄羅斯人,是被看做低等民族的代表的。是低賤,奴隸的意思。那個時候,俄羅斯人是被到處販賣,尤其是當時克里米亞王國,更是幾百年以俘虜俄羅斯人,然後出賣牟利為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因此,在西歐看來,俄羅斯民族本來就矮一頭,是不可能平等的。



第三,體制。雖然俄羅斯建立後,確立了資本主義的制度,但是,從葉利欽到現在,俄羅斯可以說比以前更集權,更獨裁腐敗。沒有西方資本主義制度核心,民主政治的構建。所以,雖然俄羅斯是資本主義,那也不被西方國家承認。即使俄羅斯真的成了像英國等一樣的民主國家,英法等也不一定見得跟俄羅斯親近。



第四,太強勢。即使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依然是非常強勢,非常強硬。而且處處與西方利益衝突,如入侵格魯吉亞,吞併克里米亞,幫助敘利亞等等。這些都動了西方的利益,而西方要接受俄羅斯,那也是一個聽話,跟隨西方步調的俄羅斯,而不是一個強勢的俄羅斯。而且,西方趁蘇聯解體,不斷的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本身就使得矛盾不可調和。



第五,睡不安穩。俄羅斯擁有比美國還要多的核武器,這是美國無論如何都不能容忍的,所謂臥榻之側豈能容他人酣睡。因此,將俄羅斯肢解,或者徹底將其廢掉武功,成為西方的跟班,這才是最終目的。而這樣才有了北約東擴,不斷的打擊俄羅斯生存空間,對其制裁等。因此,只要有龐大,強大的俄羅斯在,西方就不會真正接納俄羅斯。



歷史真相背後


文明國家與流氓國家格格不入!


文虎162169323


現在影響國家間關係的因素,是國家利益大於意識形態;而在二戰剛結束時,卻是意識形態絕對地決定了你國是屬於哪個集團的。

二戰結束時,被蘇聯佔領或叫解放的諸多東歐國家,都隨蘇聯一起成為了社會主義國家。當然,前南斯拉夫是鐵托領導的共產黨自己解放了國家,朝鮮是斯大林與羅斯福劃了條三八線劃出來的社會主義。

當時,世界上形成了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兩大陣營,意識形態上的劃分十分分明;社會主義國家必是一個陣營,這一點上更有過去共產國際的影子。以意識形態劃分,形成了兩個大致的軍事集團,一個以美、英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組成的軍事集團,叫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一個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組成的軍事集團,叫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當然,並不是所有資本主義國家都加入了北約,也不是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都加入了華約,比如前南斯拉夫並不在華約國家之列。兩大軍事集團北約和華約,從此開始了幾十年之久的冷戰,一度讓地球的上空陰雲密佈,好幾次都有爆發世界大戰的危險。

1953年,斯大林去世,社會主義陣營發生分化,前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等也不跟蘇聯走,還發生了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大辯論。1991年蘇聯解體,其主體國俄羅斯也改社會主義制度為資本主義制度,同年華約解散,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陣營分崩離析,紛紛改制成資本主義。

當年蘇聯解體時,有人還擔心俄羅斯跑到資本主義的陣營裡,從而對剩下的社會主義國家造成不利,這說明以意識形態劃分國家陣營的思想是多麼地更深蒂固。不過,人們的擔心是多餘的,俄羅斯開始也是存在幻想,想著我與你們資本主義這回制度都是一樣的了,我們不要再彼此做對了,帶我一起玩吧,甚至還想著要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然而,俄羅斯及其原蘇聯的諸加盟共和國,在改變了政治制度,又採取合作的態度,削減了軍力以後才發現,以美、英為首的資本主義集團,並不想帶著俄羅斯等國玩,人們意識到俄羅斯在其成國並不斷擴張的幾百年間,與傳統的西方集團國家之間的積怨是何等之深。他們在宗教、種族、文化等方面的差別是相當之大,俄羅斯這麼大體量的一個國家,始終是西方那些“小國”的忌憚,更不可能納俄羅斯為北約成員。況且冷戰時期雙方過節太多,保持一種冷戰思維對北約集團也總是具有一種警醒作用,北約不解散對其各個成員國大有好處。西方國家的各項利益,也不可能與俄羅斯有多大的重合,既然做不成朋友,那就只能是潛在的對手,甚至是敵人,那我就要壓縮你的戰略空間,不斷蠶食你的利益。如此這般,西方國家與俄羅斯的關係,豈能用一個“僵”字而能涵蓋?


空杯子


現階段國際上的社會制度有點分不清楚了,有些資本主義國家有左轉的傾向,而有些非資本主義國家卻好像比資本主義國家還資本主義。在還有很多人為生存而焦慮的情況下,就有了要急急忙忙“劃分”和“固化”階層的衝動了!其實沒必要這樣急不可待,因為未來的走向尚難預料。而俄羅斯恰恰是反方向的。俄羅斯是前蘇聯的主體繼承國,而前蘇聯是正統的社會主義國家,在蘇聯存在的幾十年間,以意識形態禁錮人民的思想、以一種聲音封殺人們的言論自由,以殘酷手段侵犯人們的基本人權。終致被人民所“拋棄”,落得個一夜之間解體的命運。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主體國際地位,在葉利欽的領導下,政體制度也由社會主義“轉化”成了資本主義。俄羅斯和西方國家也曾一度進入了“蜜月期”,可好景不長,葉利欽很快就發現西方國家仍然不把俄羅斯當作“自家人”,仍然對俄羅斯進行打壓。萬般無奈之際,心力交瘁的葉利欽只好將這個棘手問題交給了普京。隨著普京地位的逐漸穩定,聲望的逐漸提高,目前的普京在俄羅斯已經是“一句頂一萬句”了!可民主制度卻也逐漸形同虛設,專制和獨裁已經在事實層面上形成,實際上也與“登基”沒有太大的區別了。試想,一向仇視專制的西方國家還能不與俄羅斯鬧僵嗎?制度是其一,最關鍵的是俄羅斯的所作所為更使西方國家無法容忍。比如攻打格魯吉亞,收回克里米亞,出兵支持獨裁的阿薩德等。其實,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之所以與俄羅斯鬧僵,最根本的原因不是俄羅斯的制度問題,而是俄羅斯敢於在世界上頂撞它,且威脅了他們的根本利益。這也是像沙特這一類專制國家不被西方國家反對和制裁的原因,因為像沙特這些專制國家要麼是以美國馬首是瞻,要麼就是雖然有能力,卻不敢像俄羅斯那樣堅持自己的觀點,換句話來說,其實就是沒有立場,所以西方國家能夠容忍他們。至於俄羅斯和西方國家誰對誰錯的問題,那就是見仁見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