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來,美團37億美元收購摩拜,是給自己買了個“包袱”

最近ofo事件讓人唏噓不已,曾經的創業明星戴威被限制消費,喊著“跪著都在活下去”。曾經的獨角獸淪落到被1200多萬人逼著退押金。

於是很多網友都在講,還是摩拜的團隊聰明,當時早早的以合計37億美元(27億美元價格,10億債務)的價格賣身給了美團,是多麼的明智,否則很有可能到今天,也會像ofo一樣。

現在看來,美團37億美元收購摩拜,是給自己買了個“包袱”

美團當初為什麼要收購摩拜?美團認為共享單車作為高頻定位服務,能夠對美團現有的服務形成補充,可創造消費者需求接觸點並提高用戶粘性。一句話來講,就是可以為美團導流,提高粘性,同時創新更多的消費機會。

但現在看來,摩拜賣給身美團是賺大了,但美團收購摩拜,可能是給自己買回了一個大大的“包袱”。粘性未必有提高,消費場景未必真的創造了,但虧損卻真的持續產生了,拖累了美團的整體業績。

現在看來,美團37億美元收購摩拜,是給自己買了個“包袱”

我們知道根據美團上半年的數據,營收為263.5 億元,同比增長 91.2%,上半年虧損 287.81 億元,同比擴大 131.42%,主要成本來自摩拜收購交易。如果剔除摩拜業務,整體業務毛利潤水平符合預期,堪稱完美。

而再根據3季度的數據,美團營收三季度營收191億 同比增長97.2%,淨虧損24億,上年同期淨虧損9.6億,虧損比例繼續加大,但美團也表示,摩拜的虧損收窄

雖然不知道其中摩拜虧損佔了多少(因為美團不再單列了),但根據之前的歷史數據猜測,摩拜每個月營收在1-2億之間,虧損在3-4億間,即便將這個季度的摩拜數據剔除,對美團營收不會造成影響,但對利潤可能就有大影響,起碼少虧一半。

現在看來,美團37億美元收購摩拜,是給自己買了個“包袱”

綜上可見,如果美團今年沒有收購摩拜,數據表現可以說是比較好看的,不管是營收,還是利潤都符合大家的預期,只是加入了摩拜之後,虧損值就一直居高不下了,從這一方面來講,摩真是美團買回來的“包袱”。

至於美團期望的,希望摩拜能夠促進美團的交易,這一點來看,暫時未見成效,可能還有待時間的驗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