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身邊的“紅色大廚”,廠長和縣長都不當,最後選擇糧站工作

毛主席最喜歡吃的食物有兩樣,一樣是辣椒,而另一樣,就是遠近聞名的紅燒肉了。說到毛主席的飲食愛好,那不得不說曾經為毛主席煮過飯的這個人,他就是李開文,他被稱作是毛主席身邊的“紅色大廚”。

李開文,安徽省金寨縣人,1927年參加農民起義,1932年參加紅軍,長征中任擔架隊長、炊事班長。1937年被選調到中央任炊事班長、特灶班長,在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身邊工作了11年。


毛主席身邊的“紅色大廚”,廠長和縣長都不當,最後選擇糧站工作

1949年7月,李開文從幹部學校畢業了,他高高興興地回到中央群工部,要求給自己分配工作。 群工部部長李維漢和李開文是老熟人了,他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李開文同志,組織上考慮你過去吃了太多的苦,現在就給你安排一個‘甜’的工作。決定派你去天津,當糖廠副廠長。" 李開文一聽,嚇了一跳,忙問:"天津糖廠的幹部群眾很多吧?"李維漢說:"不會少於一千人吧!" 李開文直搖手:"不行,不行!這麼多人,夠得上一個團的編制了。這麼大個廠啊,我哪有本事管好這麼大的一個攤子呀!不行,不行!"他接著要求:"李部長,我不想去天津,也當不了那個副廠長,你還是讓我回大別山老家吧!"

"回老家?"李維漢有些意外。 李開文沒有拐彎抹角,直率地說:"解放大軍打到江南了,我的家鄉早解放了,我要回去工作;再說,老婆兒子還在家裡等著我呢!" 李維漢知道李開文為人老實,不講假話,但脾氣倔。既然他決心已下,自己也不便再勸,就安排工作人員把李開文的組織關係先轉到華東軍區,再請他們把他的檔案轉到安徽。 不當縣長當站長 李開文的組織關係從華東軍區轉到了安徽,安徽有關部門領導試探著問:"李開文同志,您想從事什麼樣工作呀?"

毛主席身邊的“紅色大廚”,廠長和縣長都不當,最後選擇糧站工作

李開文說:"服從分配,幹什麼工作都行。" "那您就回金寨縣去當個副縣長,怎麼樣呀?" 李開文一聽,又是吃驚不小。心想:叫我去天津糖廠當副廠長,我已經感到一千多人太多,現在讓我回家鄉當副縣長,一個縣少說也有二、三十萬人,我哪有這個本事去領導呀? 於是,他的手像蒲扇般地搖起來,說:"不行,不行,這當官的事我幹不了……" 領導見李開文態度堅決,不像開玩笑,十分為難,說道:"您先住下來,再想想,考慮一下,過兩天我們再落實這件事?"

最後,李開文決定哪兒也不去,就在家鄉附近的響山寺糧站工作。縣委也不得不依了他。李開文接受了金寨縣委給他的"響山寺糧站站長"的頭銜。 響山寺糧站是一箇中心糧站,下面還管著古碑、雙河、南溪和帽頂山四個糧庫,方圓上百里的地盤。為管理好這些糧庫,通往這些糧庫的山間小道上的每一塊石頭差不多都被他踩過。 他像糧站的一個長工。別人不願鑽進去的、黑漆漆的倉板底下,他鑽進去了,把所有的老鼠洞一個一個地堵起來;別人不願爬上的高高的屋頂,他爬上去了,將黃鼠狼開的"天窗"一塊一塊地補好;別人想不到的一些小事,他也會當成大事來辦。

糧庫最大的消耗品就是掃帚。為了減少開支,他扛著扁擔、帶上柴刀,自己上山砍原料、做掃帚。沒出幾天,響山寺糧站的大院裡便冒出了一座芭茅花的小山,站長室變成了掃帚加工廠。 大家覺得難以理解,糧站再缺錢也不在乎一點買掃把的錢吧,為啥還要這樣摳門、找累? 李開文的理由是:街上賣的掃把也是用手做出來的,咱自己也有一雙手,幹嘛啥都要用錢買呢? 他常常掛在嘴邊的是:毛主席告訴我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長出這雙手就是要勞動的。

毛主席身邊的“紅色大廚”,廠長和縣長都不當,最後選擇糧站工作

就這樣,他回到了生他養他的土地——革命老區金寨縣,到響山鄉當了一個糧倉主任。在這平凡的崗位上,他又幹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事業,1956年被評為了全國勞動模範,到北京見了毛主席,會後,毛主席請李開文到家裡吃飯,自然也再次吃到了李開文做的“老班長紅燒肉”,並讚不絕口。

毛主席身邊的“紅色大廚”,廠長和縣長都不當,最後選擇糧站工作

1992年,李開文老人離世,後人將他安葬在響山寺的後山上。他艱苦樸素自尊自立的人生信念、腳踏實地在平凡崗位上出彩出色的進取精神和樸實溫良敦厚的人品,激勵著老區一代又一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