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工人以後每天只要工作5.6小時了!

你每週工作多長時間?每天8小時,還是10小時?或者更多?

來看下德國每天的工作時長。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當地時間2018年2月,在經過六輪談判、24小時罷工之後,德國金屬業工會與西南金屬電氣僱主協會達成協議,雙方同意4月起加薪4.3%,同時將工作周從標準的35小時,縮短至28小時。也就是說,德國覆蓋金屬和電氣行業的90萬名工人,每天只需工作5.6小時!如果按我們一天8小時的工時計算,他們一週僅工作三天半——還是在獲得漲薪的情況下。


德國工人以後每天只要工作5.6小時了!


這次達成的協議結果將在德國西南部的50多萬名僱員中進行,其中包括戴姆勒僱員。之後再協商推廣到其他地區。


一起來算算德國工人的工作時長

在德國,除每週5天工作制所帶來的全年104天週末休假之外,根據德國《聯邦休假法》規定,每人每年還享有至少24個工作日的帶薪休假(一般在30天以上),其中不包括雙休日和節日。加上法定節假日,如新年、五一勞動節、德國統一日和聖誕節、復活節、昇天節、降靈節等,假日總和超過150天。


德國工人以後每天只要工作5.6小時了!



按照每天5.6個小時工作制,再按最低的休假標準來算,德國人年工作時長約1204個小時。

在如此的高福利制度下,德國還能創造出如此的經濟奇蹟,以及2300多個世界品牌,憑的是什麼?

一、不盲目追求高速度

儘管德國的高速公路從不限速,但卻頻繁可見提醒你開慢點的醒目標語;一個產品需要8個小時做好的,德國人一定要工作8個小時才出產品,中國人則是1個小時就能同樣完成工作,但是質量卻天差地別。然而這種不追求速度的行為,在中國人看來就是“磨洋工”。

德國的建築設計師,設計圖紙都是精心構思,沒有重複的,所以建築都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因為一樣的圖紙抄襲會被同行看不起,在行業內很難混下去。但在中國類似的建築卻比比皆是。

二、不依靠房地產

相對於英法兩國,滯後發展的資本主義國家德國,100年來從不把房地產做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幾乎變態般的限制房地產行業,限制房屋出租行業。德國將房地產作為具有福利性質的服務型產業,而非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機械製造、汽車、電子設備、化工製造才是德國經濟的四大支柱。

德國刑法規定,購買第三套房即視為炒房,是犯罪行為,這也是中國人不敢在德國肆意炒房的原因。德國政府制定的法律和政策,都在“切實有效”地保障民眾的住房權利,即使中國土豪財力再雄厚,也無法在德國通過炒房的手段牟利,因為那極有可能繳納高稅額,並且觸犯刑法。

三、不依靠旅遊業

德國的旅遊資源之多,甚至比法國更豐富,但旅遊業的發展遠遠低於歐洲各國,這正是德國人重視實業的發展,不喜歡文化上的吹噓,務實的精神。


德國工人以後每天只要工作5.6小時了!



德國的古堡數量更是歐洲最多的,甚至連傳統的工業區北威州也有數量眾多的水上城堡,僅僅慕尼黑所在的巴伐利亞州就有很多處華麗的宮殿,比如慕尼黑的王宮,其華麗程度一點也不遜色於巴黎的凡爾賽宮。

四、不玩金融泡沫

戰後德國共經歷了6次經濟衰退,包括兩次石油危機和美國次貸危機,但每次衰退的時間均不超過1年,尤其是在歐債危機中“一枝獨秀”,率先復甦,顯示出極強的抵禦危機能力。相比之下,美國戰後共經歷7次衰退,且在20世紀七十年代石油危機和次貸危機中恢復了較長時間。

這一切主要歸功於德國不玩金融泡沫,德國的金融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在西方發達經濟體中,金融處於不發達的地位。

而且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德國人對工作非常的盡職盡責,但是同樣對於生活他們也非常的認真,區分的很開,這也與我們國家的文化有很大的區別,加班在德國人的眼中並不是你多麼的努力,認真,相反的是你工作效率低,所以德國人非常討厭加班。

你認為德國經濟發展良好的原因是什麼呢?歡迎你留言與我們分享!

聲明:本文系網絡轉載或改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請聯繫刪。該文觀點僅作分享,不代表黑湖研習社立場。

PS/

我們雖然沒有德國這樣的高福利,不過和1990年代父輩們一週只能休息一天相比,現在的工作狀況已經改善不少啦。

什麼?還不滿足,那就摸摸自己的錢包吧,然後大聲告訴自己,明天還是一個需要努力工作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