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WangYao祖國君


1.眾所周知曹操有頭風病。

但諸位還記得濮陽大戰時之事嗎?

“呂布迎頭趕上,曹操以手掩面。呂布用戟在他頭盔上一擊,問曹操在何處?操指道,前面騎黃馬者是他。”

不愧是溫侯,一暴擊給老曹留下了多年隱疾。

2.

再說一個不讓人察覺的點:劉備入川,勸說劉璋投降,鄧艾偷襲成都,勸阿斗投降,是同一個人,

譙周。

3.

三國演義裡誰出場跨度最大?不是曹操,不是諸葛,不是趙雲,

廖化,這個蜀中無大將,才讓人記起並嘲諷的傢伙。

廖化第一次出場。關羽帶在橋頭和人妻愛好者曹操告別,一轉頭,嫂子不見了!這時候廖化來了。

忽見山頭一人,高叫:“關將軍且住!”雲長舉目視之,只見一少年,黃巾錦衣,持槍跨馬,馬項下懸著首級一顆,引百餘步卒,飛奔前來。公問曰:“汝何人也?”少年棄槍下馬,拜伏於地。雲長恐是詐,勒馬持刀問曰:“壯士,願通姓名。”答曰:“吾本襄陽人,姓廖,名化,字元儉。……”

再次出現就是在第六十回——直關羽敗走麥城,化單騎出去要救兵被孟達彈掉,廖化“大罵出城,望成都而去”。

後來諸葛亮北伐,廖化做運糧左軍領兵使。這時候,他四十多了。

六次北伐,老一輩的武將陸續隕落,廖化跟小強一樣,堅持了下來。終於,在六出祁山時,木牛流馬一戰,追擊司馬,取得頭盔一個,得了頭功。

秋風五丈原,姜維上位,那時候廖化他六十歲左右,地位僅次於姜維夏侯霸。

“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

蜀漢滅亡後,稱病不朝,遷徙洛陽途中,逝世。

這個男人,生於黃巾起義,死於三國末期,他見證了整個時代的變遷。

4.

司馬懿是個真正文武雙全的怪物

魏延在谷口,只盼司馬懿到來;忽見一枝魏兵殺到,延縱馬向前視之,正是 司馬懿。延大喝曰:“司馬懿休走!”舞刀相迎。懿挺槍接戰。不上三合,延撥回馬便走,懿隨後趕來。

張郃死後,魏延已是當時三國第一猛將了。司馬懿居然挺槍去戰?還真打了幾個回合?如果司馬懿武力不濟,魏延早就一刀斬了,何必還詐敗,說明確實戰司馬懿不下啊!

魏延撥馬而走,司馬懿還敢追?要知道司馬懿比諸葛亮還謹慎小心,若對自己武力沒有十足的信心,可不敢啊。

5.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也是個真正文武雙全的怪物

朗遂引兵會合白虎,同陳兵于山陰之野。兩陣對圓,孫策出馬,謂王朗曰:“吾興仁義之兵,來安浙江,汝何故助賊?”朗罵曰:“汝童心不足!既得吳郡,而又強並吾界!今日特與嚴氏雪仇!”孫策大怒,正待交戰,太史慈早出。王朗拍馬舞刀,與慈戰不數合,朗將周聽,殺出助戰;孫策陣中黃蓋,飛馬接住周聽交鋒。兩下鼓聲大震,互相鏖戰。忽王朗陣後先亂,一彪軍從背後抄來。朗大驚,急回馬來迎:原來是周瑜與程普引軍刺斜殺來,前後夾攻,王朗寡不敵眾,與白虎、周聽殺條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橋,堅閉城門。孫策大軍乘勢趕到城下。分佈眾軍,四門攻打。

王朗,王司徒。

拍馬舞刀,大戰東吳三大猛將之一太史慈(另兩位是周泰和甘寧)。貨真價實的單挑。

而且還“互相鏖戰”,那是打了一會兒的。

周瑜與程普夾擊,王朗才寡不敵眾而去。可見勇猛如太史慈,也無法把王司徒怎麼地。

王司徒不止是經史精通、能生兒子(王肅)、善養孫女(王元姬),刀法也了得。跟太史慈打居然不敗,遊戲裡不給他80+的武力,不能夠啊!

三十年後祁山相見,如果不是出於禮貌,王司徒早就拍馬舞刀衝過去,活捉諸葛亮了!

6.

《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次日,諸葛均回,孔明囑付曰:“吾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於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

你以為只是一場出遊,天下事彈指可定,興盡便返,然而卻再無歸期……

7.

關羽最後一次見曹操,以及曹操最後一次見關羽,曹操都說了一句相同的話。

建安十三年。一代梟雄曹操赤壁大敗,只得於烏林蘆葦叢中奔脫,葫蘆口上突圍,於華容道遇關羽。這兩位先後威震天下又分屬於不同政治集團的豪傑,關羽和曹操最後一次相會於斯。

操曰:“既到此處,只得決死一戰!”眾將曰:“人縱然不怯,馬力已乏,安能復戰?”程昱曰:“某素知雲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丞相舊日有恩於彼,今只親自告之,可脫此難。”

操從其言,即縱馬向前,欠身謂雲長曰:“將軍別來無恙!”

將軍別來無恙!

將軍別來無恙!

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

關羽既歿,孫權遣使以木匣盛關羽首級送與曹操。

年邁的魏王班師回洛陽,曹操和關羽最後一次相會於斯。

操遂召吳使入。呈上木匣,操開匣視之,見關公面如平日。操笑曰:“雲長公別來無恙!”

雲長公別來無恙!

雲長公別來無恙!

8. 曹操還愛關羽

曹操對關羽一如往昔,有幾處可以窺見。

卻說孫夫人回吳,孫權曰:“今吾妹已歸,與彼不親!”喚集文武,商議起軍攻取荊州。正商議調兵,忽報曹操起軍四十萬來報赤壁之仇。孫權大驚,且按下荊州,商議拒敵曹操。

雲長單刀赴會,自回荊州。魯肅即時使人申報孫權。權聞之大怒,商議起傾國之兵,來取荊州。忽報:“曹操又起三十萬大軍來也!”權大驚,且教魯肅休惹荊州之兵,移兵向合肥,以拒曹操。

你若有難我誓佑你。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思想感情?

9. 老段子

曹操抓了關羽,對其很好。

關羽帶劉備老婆去曹營。

曹操放了關羽,並讓其帶劉老婆一起走。

趙雲救阿斗時,曹操不讓人放箭。

劉備見了阿斗就想摔死他。

魏軍攻到成都,阿斗開門投降,安渡晚年。

曹操好人妻。

10. 哈哈哈哈哈

看過水滸的都知道,西門大官人假裝把筷子掉地上,為的是抓潘金蓮的腳,和她調情。

於是看到曹操跟劉備吃飯,聊起天下英雄的時候,劉備把筷子掉地上。。。


萱妹劇樂部


一;三國時期的毛玠是曹操的幕僚長,那麼多名氣很大的謀士都歸他管,曹操最重要的戰略思想【奉天子以討不臣,修耕植以畜軍資】就是毛玠提出的。雖然在戰術上表現不多,但在大戰略上,很有見地。毛玠主要貢獻是為曹操選拔人才,毛玠與崔琰主持選舉,所舉用的都是清廉正直之士。而毛玠為人廉潔,激起天下廉潔之風,一改朝中奢華風氣。曹操大為讚賞,曹丕也親自去拜訪他。毛玠並不是三國演義裡那樣,是個可有可無的醬油客。

二;蔡瑁是諸葛亮的妻舅,黃月英的老媽是蔡瑁的親姐姐。劉表的老婆蔡夫人和諸葛亮的岳母是親姐妹。劉表是黃月英的二姨夫。周瑜設計殺蔡瑁,諸葛亮早就看在眼裡假裝不知道,不知道回去怎麼跟老婆和岳母交代。

三;早年行俠仗義,好結交天下義士《三國志》董卓傳記載【少好俠,嘗遊羌中,盡與諸豪帥相結。後歸耕於野,而豪帥有來從之者,卓與俱還,殺耕牛與相宴樂。】古代殺耕牛是犯法的,董卓為了招待這些人,竟然殺了自己耕牛。另外還有記載稱【從中郎將張奐徵幷州有功,拜郎中,賜縑九千匹,卓悉以分與吏士。】得到犒賞全分給手下官吏士卒,這樣的人怎麼會看不起解救自己於亂軍中的劉關張兄弟?此外,董卓有武藝,力大無雙,擅長佩戴兩副箭囊,騎馬飛馳時左右射擊。年輕時就曾經帶領部隊大破匈奴,斬獲千記。永康元年(167年)冬,叛亂的羌人進犯三輔,張奐派軍司馬董卓、尹端大破之,斬其首領,俘虜萬餘人。涼州叛亂中,張溫派出有六路人馬,其中五路人馬都以失敗告終,唯獨董卓的軍隊全員班師,屯兵於右扶風。朝廷因功封董卓為斄鄉侯,封邑一千戶。

四;劉虞;這個是差點當了皇帝的正牌劉氏宗親,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東海恭王劉強之後。這個是劉備所不能比擬的,劉虞鎮守幽州,為政寬仁,安撫百姓,深得人心。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當地的遊牧民族,在當時,劉虞的聲望極高,為避黃巾之亂,相鄰青州、徐州等地的士族和百姓,慕名投奔的前前後後竟有一百餘萬人。當初董卓挾持漢獻帝,韓馥和袁紹等人就想立聲明遠播的劉虞帝,被劉虞拒絕了。因為公孫瓚只注重自己的部隊強大,放任部曲侵擾百姓,而劉虞注重仁政,很關愛百姓,於是與公孫瓚之間逐漸出現了矛盾。最後公孫瓚殺掉了劉虞,可惜,這個寧死不當皇帝的人氣王就這樣早早在三國這場大戲中謝幕了。

五;劉巴,很少人熟悉這個人,但在三國時代,劉備得到他比請諸葛亮還難,他在三國時期的影響可非同一般,劉表就曾經數次請他,他都不為所動,劉備入川,大部分人都歸服了劉備,他沒有歸附,反而投了曹操,也是該著,被劉備抓到,劉巴又遠逃交趾,輾轉入益州,劉備取益州,又把他抓到,法正死後,他接替中書令之職,劉巴博學多才,為劉備解決入蜀後的財政困難問題,又與諸葛亮等共制蜀漢的法律文件《蜀科》。為人簡樸清高,退無私交,曹魏大臣陳群甚敬重之。所著錄於《劉令君集》。劉備能在入川立足,他最離不開的幾個人是,諸葛亮、劉巴、李嚴、法正。其他人都要向後排。


山野論史


一.編寫《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的父親是馬謖的手下,當時馬謖被諸葛亮斬首的時候,陳壽父親受牽連,加上後來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瞧不上陳壽,所以陳壽在《三國志》有意貶低了諸葛亮。

二.樂進的兒子樂綝見風使舵做了司馬昭的走狗,被忠心於曹魏的諸葛誕追上二樓殺掉了;許褚的兒子許儀被鍾會派去修路,結果路過大橋時橋上破了個洞,就被鍾會斬了。

三.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為了拍孫權馬屁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於當兒子捲入了孫權的子嗣之爭的時候,為了向孫權證明自己的忠心,親手毒死了自己的兒子。

四.陸遜的孫子陸機所作的《平復帖》是中國歷史上現存的最早的字帖。

五.甘寧作為孫吳第一大將,因為跟孫權的戰略不一致,導致不被孫重用,最後甘寧沒被封侯,死後都沒有,兒子還因為犯了罪被髮配會稽,不久就病死了。

六.周瑜與劉備一起攻打曹仁所守的南郡將近一年,曹仁周邊的將軍卻沒有一個來救援的,周邊將領有誰呢?樂進、徐晃、滿寵、文聘還有李通。那麼他們在幹啥呢?他們被一個關羽拖著...

七.郭淮與諸葛亮在演義裡面對陣甚少,但是歷史上郭淮把諸葛亮打得到處跑...


黑口說


一、三國有兩個孔明

一個孔明是大家熟知的諸葛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僅僅54歲就操勞過度去世了;

另一個孔明叫做胡昭,字孔明,是三國時期著名的隱士和書法家。這個孔明一心追求隱居山林,袁紹想請他出山沒請動;曹操也想請他出山也沒請動;於是胡昭胡孔明先生快快樂樂的活到了89歲才去世。

真是兩個孔明,兩種命運啊。

二、張遼威震逍遙津時不認識孫權

孫權親自率領大軍攻打張遼等人駐守的合肥,結果戰事不利打算撤退。被張遼抓住機會率領八百人殺了個措手不及。

當時孫權自己託大,帥軍親自斷後。結果被氣勢正旺的張遼殺得勢如破竹,要不是淩統拼死攔住,後面的親衛拼命抽打孫權的戰馬,孫權才越過被曹軍破壞的橋樑跑掉,後面的人全部被曹軍抓了俘虜,只有淩統偷偷潛渡跑掉了。

張遼等人抓住俘虜後審問,剛才有一個大將紫色鬍鬚、上身長腿短、善於騎射,這人是誰?俘虜說就是孫權。

張遼與樂進知道後大為後悔,早知道無論如何也要抓住孫權啊。曹軍知道後皆大為嘆恨。

三、曹丕是武林高手

曹丕在典論中自述三歲學箭、五歲騎馬,八歲能騎射。十歲的時候因為會騎馬,早早在張繡叛變的時候就提前跑掉了,沒跑掉的曹昂和曹安民、典韋都死在了宛城。

曹丕還給荀彧吹噓自己能騎在馬上仰射、俯射,箭術高超;

另外曹丕的劍術師傅是史阿,史阿是王越的大弟子,王越是東漢第一劍術高手;所以說曹丕可以說是王越一脈的嫡傳弟子;有一次曹丕和一起喝酒的人吹牛,有一個著名的將領說:我可以空手入白刃。曹丕說:咱倆試試?

於是曹丕拿甘蔗當劍,對方準備空手入白刃。結果三個回合都被曹丕戳中胳膊。

四、有重要人物被挾持咋辦?不管人質,把劫匪全部殺光!

曹操麾下著名大將夏侯惇有一次竟然被假裝投降的小兵給挾持了,曹軍失去了主帥,軍心大亂,打算劫匪要啥給啥,先把夏侯惇的命保住再說。

這時候夏侯惇的副將韓浩聽見這事,立刻出頭穩住軍心,帶領大軍包圍了匪徒;

對著匪徒說:逆賊!居然敢挾持大將軍?我身負曹操任命的討賊重任,你們劫持了大將軍我也不會放跑你們!

然後對著夏侯惇哭著說:將軍,國有國法,軍有軍規。不是我不救你,國家面前無個人!

最後對著戰士說:事情我來負責,大家跟我衝。

這些詐降的小兵沒想到韓浩不按常規出牌,不談判直接就殺進來了。於是韓浩有驚無險的救出了夏侯惇,殺光了叛賊。

這事情被曹操知道後,重賞了韓浩,下令以後遇上劫持人質的事情就按照韓浩的做法,不用顧忌人質,衝進去把劫匪全殺光。

後來大家覺得這樣下去劫持曹軍的人和直接戰場相見沒啥區別,於是劫持這樣的事情就少了很多。

五、孫權特別迷信

孫權特別講究迷信,東吳各地也是上有所好,下必盛焉。沒幾天就上報祥瑞,全是什麼今天田裡長了一穗特大的麥穗啦;

今天哪裡發現鳳凰啦;

今天哪裡發現麒麟啦;

今天哪裡發現黃龍啦;

今天哪裡的白虎不吃人啦;

東吳也經常跟著祥瑞更改年號,有一次大臣說:前幾天下面上報說看到了麒麟,今年我們就改年號叫麒麟吧;

孫權說:麒麟真的假的都不知道,前幾天我親眼看見一群紅色的大鳥從我宮殿門口飛過去,這才是真正的祥瑞,年號叫啥麒麟,叫赤烏!

於是年號就叫赤烏了。

孫權年老的時候,有個地方上報說發現了一個活神仙,這個神仙是個隱身的,能看見拿起東西吃喝,就是看不見人。

孫權聽到後就把這個“神仙”接到建鄴,偶爾乾點祈福、算卦的事情,還是挺準的。結果孫權有一次出去祭祀,感染了風寒,病情很嚴重,醫生怎麼看都不好。於是孫權打算找神仙祈福,發現這個神仙提前得到消息,早跑沒影了。

孫權於是終於病死了。


我是以史為鑑墨上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三國時期的割席斷義不只是一例。

《世說新語》記載了華歆和管寧割席斷義的故事,說華歆和管寧同席讀書,有華麗的官員乘車路過,管寧不在乎,讀書如故,華歆卻跑出去觀看。管寧割席分坐,告訴華歆他們不在是朋友。

這個故事真實性暫且不論,但是廣為流傳。但是這種割席的故事,在三國曆史中,還真就不是孤例。

根據《北海耆舊傳》記載:公沙孚與荀爽約定,不事權貴。可是後來荀爽應徵董卓,從一介布衣不足百日便位至三公之一的司空。後來公沙孚和荀爽相見,認為荀爽違約,便割席而坐。

孫權還挖過別人的棺材

趙達是孫吳的一個方士,(可以簡單粗暴地理解為算命跳大神的,這樣理解其實點不對),孫權聽說趙達有書,想要卻一直得不到。結果孫權把趙達棺材挖了,開館趙書,結果還是沒找到。。。


天飛鶴


一、鄧艾是個結巴,成語“期期艾艾”中的艾艾源自鄧艾說話不利索,總說自己艾艾艾艾什麼的。

二、孫權曾派衛溫和諸葛直帶了一萬人去臺灣島,但他們在臺灣待了一年後只帶著一千人回來,結果兩人被孫權砍了。他還派人去了菲律賓和越南南部。為啥沒去越南北部呢?因為那是漢朝的領土,流放犯人之地。

三、割據遼東的公孫度多次擊敗高句麗,曾在朝鮮半島設置帶方郡,直接管理平壤地區。

四、曹丕喜歡喝葡萄酒,自己釀酒的手藝也不錯。

五、華佗被曹操殺死不是因為他要給曹操開顱,而是因為他給曹操看病看一半跑了,躲著不給曹操看病。

六、曹操設有特務機構,和明朝的錦衣衛類似,叫“校事”。校事暗中監察百官,直接向曹操彙報,製造了不少冤案。曹丕和曹叡沿用。

七、西天取經的八戒卻有其人,不過不是豬八戒,而是叫朱士行,他的法號是八戒。他生於203年,逝世於282年,是第一個受戒的漢族和尚,也是西行取經第一人,不過他取經的地方在西域的于闐國,最後死在了那裡。

八、程昱不受曹操重用是因為他在籌措的軍糧裡夾雜了人肉乾。

九、張飛的兒子張紹是勸說劉禪投降的堅定支持者。

十、諸葛亮直到46歲才生下獨生子諸葛瞻,諸葛亮死的時候,諸葛瞻只有8歲。不過諸葛瞻32歲就做到了平尚書事,官二代真厲害。

十一、大書法家鍾繇74歲的時候生下了鍾會(真厲害)。鍾會聰明伶俐,書法也不錯,還善於模仿筆跡。不過他卻因為造反,險些讓鍾家滅門。

十二、費禕被刺客刺殺,有推論說刺客是姜維指使的。

十三、孫策把基業留給了孫權,但孫策的後代卻被孫權的後代殺光。

十四、孫權有兩個女兒,一個叫孫魯班,字大虎,一個叫孫魯育,字小虎。孫權的愛好是射虎……

十五、皇甫嵩剿滅黃巾起義,曾在下曲陽斬殺十萬人,還用十萬顆人頭築成了京觀塔。這一招司馬懿學過,鄧艾也用過。

十六、因董卓發行劣質銅錢,使全國經濟崩潰,貨幣信用喪失。直到曹魏建國後,中原地區一直是以物易物。蜀錦一度成為硬通貨。

暫時就這些吧,大家可以補充補充。





石頭說歷史


歡迎來到熊二讀史,一起來讀三國那些事兒。(本文約500字,閱讀需時2分)

三國時期,群雄爭霸,風起雲湧的崢嶸歲月,為我們留下了無樹歷史的大餐。

但是有不少我們熟知的歷史典故,其實和真正的歷史都是有些距離的。

試看另一面的三國。

一、關羽溫酒斬華雄。

三國演義》中,劉備集團第一次在諸英雄前露臉,就是關羽的溫酒斬華雄情節,依靠關羽之威猛,劉氏集團得以在討逆諸軍中佔有一席之地。

而歷史上真正斬華雄的,不是關羽,而是號稱江東猛虎的孫堅。

華雄此人原是董卓麾下大將胡軫的一員將領,在孫堅進攻洛陽的途中,被趁亂斬殺。華雄本也不是什麼武藝高強的人物,三國演義》為了突出關羽的神勇,特編寫了溫酒斬華雄這一情節。

二、關羽刮骨療傷

關羽刮骨療傷的情節也是三國一個經典情節,將戰神關羽的為將之淡定描寫的淋漓盡致。

但是根據正史的記載,華佗在公元208年之前,就被曹操殺害,而關羽在公元219年北伐,也就是說,關羽根本無緣見到華佗。並且關羽所受之箭傷,並不在胳臂上,而是在額頭。

由此可知,刮骨療毒這出戏,純粹是為了突出關羽的英雄形象而加的戲份啊。

三、諸葛亮與漢獻帝劉協同年生同年死

網上有不少傳言,說諸葛亮其實就是漢獻帝。這種無稽之談,都起源於諸葛亮和漢獻帝的生卒時間。

這兩個人,出生時間都是公元181年,去世也是在同一年,孔明卒於公元234年的10月8日,而漢獻帝劉協崩於這一年的4月21日。

這也難怪網上有人要扯諸葛亮和漢獻帝的各種子虛烏有的關係。

更多三國曆史類原創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熊二讀史。


歷史寶藏


1.曹操的父親叫曹嵩,曹嵩是曹騰的養子,花錢買了一個三公之一的太尉,曹騰是一名太監,因功被封為費城亭侯,一直傳給了曹操,據世說新語和曹瞞傳的記載,曹操的本家是夏侯家,曹嵩原來是夏侯敦的叔叔,因此夏侯與曹家都為曹魏的宗室。

2.史料記載,劉備有四個兒子,其中一個是養子,也就是劉封,原來叫寇封,有些人根據劉封與劉禪的封禪來說明劉備早有稱帝之心,這個是不對的,因為劉備此時還在荊州劉表下,不可能這麼明目張膽的,至少劉表這一關就過不去。

另外,劉禪的禪有繼承的意思,就像他的字叫公嗣,而劉封的本名就是寇封,只是有人附會將封禪連在一起,但其實這個並不合理。

劉備另外兩個兒子,都是庶出,分別是劉永與劉理,其實劉禪也是庶出,其生母是甘夫人,在之前劉備有幾個嫡妻,之後又有孫夫人,還有吳皇后,但因為吳皇后也無子,所以劉禪是以庶長子繼位的。

3.劉備生劉禪的時候是四十七歲,而諸葛亮生諸葛瞻的時候,也是四十七歲,諸葛瞻出生的那一年,諸葛亮就在漢中準備北伐了,第二年第一次北伐,諸葛亮病逝的時候,諸葛瞻只有八歲。

4.諸葛亮的妻子是黃承彥之女黃月英,但因為黃月英不能生育,所以才從大哥諸葛瑾過繼了次子諸葛喬(諸葛恪的弟弟)過來,後來才由諸葛亮的小妾生下了諸葛瞻,所以諸葛瞻並不是黃月英的兒子。

5.大喬和小喬都不是孫策與周瑜的夫人,都是小妾,而且是攻破宛城後強搶的,孫策的兒子孫紹,周瑜的兒子周循和周胤也都不是小喬的兒子。

6.鍾會是鍾繇的幼子,鍾繇還有一個長子叫鍾毓,鍾繇生於公元151年,而鍾會生於公元225年,也就是說鍾會是鍾繇在七十五歲的時候生的,這個有點厲害了。

7.因為滅蜀之功,鄧艾被封兩萬戶,是曹魏將領中裡面封邑最高的,鍾會被封一萬戶。


歷史簡單說


大家對三國的歷史估計不敢說是倒背如流,但是也滾瓜爛熟了,但是對於是誰見證了三國整個時代的變遷,又是哪位許下了一個沒有實現的預言?曹操是否一直愛著關羽?漢獻帝劉協究竟是怎麼死的?張飛和夏侯家原來是親戚!種種三國的冷知識,一次讓你看個夠!

一、首先張飛的字也不是“翼德”,而是“益德”。張飛年輕時在路上,偶遇一個砍柴的靚妹。然後就變成了張飛的正妻。其實她是夏侯淵的侄女。這也就是三後後期夏侯霸(夏侯淵的兒子)政治避難到蜀國,一來就被任命為車騎將軍的高職,就也是有仗著張飛正妻是夏侯霸堂妹的這層關係吧。

二、“忽見山頭一人,“關將軍且住!雲長舉目視之,見一少年,黃衣黃巾,手持長槍。......雲長恐有詐, 勒馬提刀問道:來將何人?少年答道:我本襄陽人,姓廖,名化,字元儉。”這是廖化的第一次出場,是在黃巾起義時。再次見他時,在六十回中:關羽敗走麥城求救兵。廖化出城找孟達求救兵,被孟達所拒。廖化大罵出城,向成都而云。

再後來,諸葛亮六次北伐,廖化始終堅持了下來。五丈原諸葛七星燈滅人亡後,姜維上位,廖化此時的地位,僅次於姜維夏侯霸兩人。蜀漢被滅後,託病不出。後在被遷洛陽途中,病逝。廖化,生於亂世黃巾之亂,死於三國之末。可以說是貫穿了三國整個時期。“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可嘆可惜可悲!

三、曹洪可以說是三國的名將,可是晚年讓曹丕因一點小事就被廢為庶人。直到曹睿上臺後才緩了口氣。為什麼呢?因為曹洪家裡有錢,有次曹丕因事向曹洪借錢,而被曹洪拒絕了。曹丕懷恨在心。等上位後藉著一件小事,要砍掉曹洪以洩私憤。後因有人求情,才被廢為庶人。可憐的曹洪!小心眼的曹丕!

四、現在人都喜歡給孩子起個外國名,一來時尚,二來新潮。可是三國時就有一個人起了個外國名,這你估計就不是太清楚了吧!

有一個人,不僅起了個梵文名,還要將梵文名翻成漢語,來個梵文漢語名。他就是“華陀”。後人懂梵文的一看這個華陀這個名字,“我去!華陀不就是梵文“藥”的意思嗎?”

五、話說關羽降曹操後,曹操對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假帝之名,封漢壽亭候。後關羽掛印封金,護嫂嫂尋劉備而去。曹操依然送金贈袍,儘管關羽不領情,過五關斬六將。曹操對其依然是有愛。

後孫權圖荊州。關羽單刀赴會,魯肅將要荊州失敗的事奏報了孫權,孫權大怒,要起全國之兵要回荊州。這時,又有探馬來報:曹操又起三十萬大軍來了。孫權大驚,忙告誡魯肅,休得惹荊州。“你若有難,我誓佑你!”沒有感情,何來這些呢?

六、咱們再說說纂漢。司馬家一臉昂然地、義無反顧地纂了漢朝的政權。可是,劉家的報復才剛剛拉開帷幕。

司馬炎搞出晉朝,讓劉聰給滅了。

司馬睿說:你們劉家歷害,我惹不過我躲還行嗎?跑到南方搞晉朝去了。沒想到又讓劉裕給滅掉了。

後來有個石敬唐不信邪,“我偏偏再搞個晉朝看看”,並且還拉來契丹人做幫手。沒想到還是讓劉知遠取而代之了。

劉備、諸葛亮如果地下有知,知道歷史會是這個樣子。估計在九泉之下也會安然長眠了。

七、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次日,諸葛均回。諸葛亮吩咐道:”汝可躬耕於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

可憐的諸葛均,一直盼諸葛亮回家一道躬耕田畝,只是歸期無日。諸葛亮星碎五丈原。

八、三國也有地域黑的存在。這不,名士陳群和名士孔融就各自的士族地域也打過一次文明的口水仗。祥情見《藝文類聚》二十二,《御覽》四百四十七。《汝潁優劣論》。

融以汝南士勝潁川士。陳長文難曰:「頗有蕪菁,唐突人參也」。


九、曹操應該是一個嚴重的人妻控狂。不信你來看:除了想霸佔張繡叔母,被張繡差點砍死,沒有得逞外,他的環夫人,杜夫人,尹夫人都是結過婚有丈夫的。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杜夫人,杜夫人原是呂布手下秦宜祿的老婆,據傳當年關羽也向曹操請求,擊敗呂布後要娶杜夫人為妻,可是結果是:老曹自己將杜夫人收編了。

十、陳登因獻計助曹操消滅呂布有功,而被封廣陵太守,加伏波將軍。可是他只活了三十九年,就一命嗚呼了。你能想到陳登是怎麼死的嗎?答案會讓你大吃一驚:陳登同志酷愛生魚片。最後是寄生蟲至死。也是無語了。

這是最好的時代,還是最壞的時代?"恆實說"與您一同追尋歷史的真相。您的閱讀是對恆實的讚許!您的關注是對恆實的支持!


恆實說


比起眾多“三國迷”們津津樂道的,那些帝王將相們的趣事掌故與重大戰役,下面這些三國曆史上的經濟科技文化趣事,同樣生動且重要。

一:吳蜀貨幣比坑爹

魏蜀吳三足鼎立,哪家治國表現最好?三家老百姓手裡用的錢,很有發言權。

先說蜀漢劉備,這位“仁義”皇叔入主蜀地時,剛上任就打開官倉撒錢,沒幾天就把蜀地府庫的錢糧打賞個精光。可就在蜀地官民歡天喜地時,劉備的賺錢大招就火熱來襲——犍為五銖錢。這種特殊大錢,一枚可以兌換百枚普通銅錢,等於變相貨幣貶值。而且越是到重大戰事時,蜀漢的“犍為五銖錢”就越鑄越輕,最輕時一枚只有零點五克。等於是花點小錢,就把蜀地百姓財富收入腰包。

但跟“親妹夫”東吳孫權大帝比起來,劉備真算“仁義”。孫權發明了更強貨幣“大泉錢”,一枚可兌換銅錢五百枚。到了孫權晚年時,更演變成新品種“大泉五千”,也就是一枚“大泉錢”能兌換銅錢五千枚。簡直和明火執仗沒兩樣。以至於忍夠了的東吳百姓憤然罷市,嚇得孫權趕緊承認錯誤,咬牙把“大泉五千”大量回收,才算勉強平息了民怨。但直到吳國滅亡前,這宰人不見血的大泉錢依然流通,坑了東吳百姓五十多年。

反倒是篡漢自立後的曹魏,在貨幣問題上極講原則:曹丕轟走漢獻帝后,龍椅還沒坐熱,就趕上貨幣暴貶,曹魏百姓一度寧可拿著稻穀布帛換貨物,也絕不用政府的錢。但曹丕隨後下了狠手,一邊以嚴格標準重鑄五銖錢,一邊嚴打私鑄貨幣現象,不惜殺了一批功臣勳貴,終於“殺”出了曹魏五銖錢的良好信譽。之後的幾十年裡,曹魏政權多次折騰,但物價民心卻長期穩定,穩穩撐起強大國力。

三國的歷史走向,一枚小小銅錢,就已生動預言。

二:氣壞孫權的“穿越人”

東吳名士眾多,但一位孫權的“實在親戚”,卻叫當時東吳名士們排隊仰望:趙達。

趙達,河南洛陽人,東漢數學家單甫的高徒,妹妹是孫權的小妾。也因此被孫權發現,長期在他身邊做小吏。然後滿身數學才華噴薄而出:他可以瞬間就算清楚一把豆子的確切數目。至於天文地理星象,各類高深的測算,他也是轉轉眼珠就說出答案。如此強大心算能力,當時收盡東吳名士的膝蓋,闞澤殷禮公孫騰等三國風雲人物們,排著隊去他家磕頭求教,卻是啥都沒求來。

而比這計算能力更驚到孫權的,卻是這位趙達先生能掐會算的卜卦本事,各類軍國大事,甚至當時三國各大戰爭的戰略走向,他關上門一通測算,分分鐘就說出答案,全和接下來的歷史分毫不差。但怎麼算的?他依然守口如瓶,就連孫權對他軟硬兼施,硬是問不出一個字來。神奇應驗景象,儼然小說裡的“穿越人”。

最叫孫權震驚的是,趙達生前就早早算出了自己的去世時間,最後年月日也是完全吻合。但這一身強大測算本領,他卻臨死都沒吐露奧秘。惱怒的孫權把趙達的女兒下獄,又把趙達的棺材劈開,滿以為能找到什麼寶典,卻終於一無所獲。他為何算得如此精確?到底成了謎!

三:曹操的產業革命

公元208年,曹操兵不血刃平定荊州。雖然接下來的赤壁之戰裡,強大的曹操大軍慘遭大放血。但曹操在荊州意外發現的一位特殊人才,卻幫助後來的曹魏政權大補血——韓暨。

韓暨,漢初梟雄韓王信的後裔。東漢末年時,他就曾為了替父報仇,親手殺掉南陽豪強陳茂,其忠孝悍勇名聞天下。雖然後來只在荊州牧劉表麾下,做了個不起眼的縣長,但名氣早傳到曹操耳朵裡。曹操平定荊州後,立刻把他召來,做了身邊的幕僚。但不久後曹操就發現,這位錚錚鐵骨的韓暨,其實還有另一特殊才能:冶鐵。

出身名門的韓暨,從小就對冶煉興趣濃厚,投到曹操門下後,也被曹操量才使用,任命為監冶謁者,專門負責曹操大軍的冶鐵工作。大展拳腳的韓暨,隨後開始了一場空前技術革命:推廣水排。

水排,是東漢建國時,中國冶鐵業的一個重大發明:東漢初年的太守杜詩,將冶鐵時原先需要上百牲畜拉動的鼓風裝置“馬排”,變成水力驅動的水排,一舉提高冶煉效率。但當時的水排推廣有限,且大多隻能冶煉農具。韓暨卻獨出心裁繼續升級,先前的水力鼓風裝置,動力被韓暨改造得更為強大。然後新型的冶鐵水排大量推廣,專用冶煉軍用武器。效果也立刻震撼:計其利益,三倍於前。曹魏的兵器產量,輕鬆提高三倍。

於是,也就是在韓暨七年監冶謁者任上,曹操麾下的兵器生產,終於實現了更新換代,鐵甲鐵刀等重型武器的生產效率突飛猛進。曹魏大軍強大的裝備優勢,未來北方一統天下的最大資本,就憑這場冶鐵革命,成功確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