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NBA21世紀的西強東弱,何以形成“西強東弱”

我們比較球隊,會比較他們的球星質量、配角能力、陣容深度、教練和制服組、老闆和管理層,這無可厚非。然而如果把這些因素拿來闡釋“西強東弱”的形成,就實在不合適了——畢竟,這些因素雖然直接影響著各個球隊的戰績,然而它們都是建立在個體基礎之上的,放到全聯盟/分區的分析中並不合適;同時,這些因素多在短期內發生作用,長時間段下這些因素本身能否延續都是個巨大的問題!所以,總而言之,以這些微觀層面的東西解釋聯盟西強東弱的大勢,未免方法不對——最簡單的道理,現在西部的強隊,跟十年前還一樣麼!?

淺析NBA21世紀的西強東弱,何以形成“西強東弱”

另一種方式是講球隊背後的球迷基礎和城市基礎,比如,說西部強是因為大城市多經濟發達。這顯然是個極其想當然的說法,首先,西部城市縱使發達,然而,西區強隊並不一定處在這些城市,比如聖安東尼奧;其次,東部一樣有許多大城市,然而,它們的球隊未必強,比如大蘋果城的尼克斯;最後,這種說法的本質邏輯是:大城市有大市場,大市場吸引大球星,大球星才有好成績,然而,當你看看18年來的總冠軍們,有多少球星並不是因為城市和市場來到那支球隊的?他們的配角們到底是看中了城市還是球星和教練,抑或單純為了生存而履行一紙合同?其實,這個說法明顯有著社會經濟決定論的色彩,實在紙上談兵,並不符合事實。

淺析NBA21世紀的西強東弱,何以形成“西強東弱”

我覺得,“西強東弱”的出現完全是NBA偶然事件導致的結構性趨勢,也就是說,在21世紀相當成熟的聯盟賽制、選秀機制、勞資合同的框架下,偶然事件導致了目前長期的“西強東弱”格局,還好,最近的環境改變了,不久之後,我們應該會看到相對均衡的東西部局勢。

隨著公牛王朝的散場,21世紀初,東部短期內強隊的數量的確不如西部,但是因為聯盟體制的調節,東部開始逐漸與西部走向均勢,主要的表現就是頂級強隊的相繼出現,同時受惠於選秀,東部的爛隊逐漸翻身,並因為季後賽門檻較低,容易接受有質量的經驗,季後賽球隊的實力也會不斷提升。

淺析NBA21世紀的西強東弱,何以形成“西強東弱”

OK組合和雙塔時代之後,底特律活塞令人驚訝的獲得了2004年的NBA總冠軍,然而,以後世之鑑看那個賽季,活塞奪冠並不能算多大的冷門,諸位不妨查下當年的數據,活塞的淨效率其實相當的高。同時,也就是下一個賽季,小奧尼爾愈見成型,步行者也集合了一眾好手(你們想象一下奧尼爾-阿泰-船長傑克遜-米勒-汀斯利的陣容),始終領跑全聯盟,不過因為奧本山宮殿事件,兩隊紛紛受罰,步行者後來更是被拆解,阿泰斯特離隊,加之小奧的傷病,使得一支當年本該聯盟前三的球隊直接隕落。要不是鯊魚東遊,東部絕對會是活塞一支獨秀,即便如此也要知道,小奧可比大奧、雙華萊士年輕多了,步行者的奪冠時間表會比活塞、熱火更充裕、更持久(當然這裡沒有考慮傷病因素,然而也忽視了當時球星級別不俗的阿泰斯特)。

淺析NBA21世紀的西強東弱,何以形成“西強東弱”

無論怎樣,2005賽季之後,東部由本可以三支“年齡層合理”的頂級強隊,變成了兩支年齡層偏老的頂級強隊,所幸的是,熱火於2006賽季逆轉奪冠,不幸的是,東部的第二梯隊則是三劍客奇才、詹姆斯騎士、殘血步行者、三外線籃網這種隊伍,而在西部則是豪強林立,有興趣的,可以比較下歷年東西部的52勝以上球隊。

淺析NBA21世紀的西強東弱,何以形成“西強東弱”

奧本宮事件導致東部頂級強隊散的散老的老,不過,這也使得詹姆斯、霍華德很快站到舞臺中央,不過在此之前,和鯊魚的東遊一樣,幫助東部奪冠的還是西邊來的“神仙”。我不是否認皮爾斯的能力,而是想說凱爾特人奪冠時的關鍵還是在加內特多一點,何況雷阿倫也來自西部,於是,有一支以西部核心在東部奪冠的球隊產生了,而在同期(2004-2008),西部悄然進行著換血——頂級球隊有太陽、小牛、湖人崛起,次一級也有爵士、火箭、掘金等等,而在東部能拿得出手的並不多,而且多是走下坡路的球隊(活塞、凱爾特人),真正掌握未來的,不過是騎士和魔術。

淺析NBA21世紀的西強東弱,何以形成“西強東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