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文化,知時事,演戲劇,建國初期,農村掀起了文化熱潮


河北省定縣翟城村經過1947年的土地改革,社員群眾在政治上、經濟上都得以翻身。他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1951年時,村裡翟城小學校有約400名學生,約佔全村490名學齡兒童的80%。他們除了課內、外學習,還在村裡開展寫黑板報等其它宣傳工作。

1951年,翟城村民校開辦已有三年,全村約430餘人參加了學習。農閒時,婦女們吃完午飯就去民校上課,晚上是青、壯年的讀書時間。農忙時,大家是一面生產、一面學習。這是民校學習小組在晚上學習。

自翟城村民校成立三年來,村裡已有254人脫盲。經過學習,他們不僅識字,還能寫信、看文件。青年婦女趙金亭從前不識字,參加三年民校學習後,趙金亭進步很快,當上了民校的教員。這是她正在翻看參考書,認真備課。

民校不僅消除了一些文盲,更消滅了許多農民的封建意識。比如民校講解婚姻法,學員們不但要領會法律內容,還要向父母解釋清楚。當年翟城村民兵中隊長秦文祥和青年團員張小俊是一對自由戀愛結婚的新夫婦,他們婚後生活愉快,一起參加勞動生產、一起參加民校學習。

1950年冬,翟城村建立了圖書室。每天只要一開門,借書、看報的社員群眾立刻擠滿了屋子。尤其晚上,燈光一亮,這裡便成了全村學習的中心。

翟城村成立了5個街頭讀報組,他們利用午休時間向群眾講解時事。當年,全村訂閱了人民日報、工人日報和中國青年報,郵遞員每兩天到翟城村送書報一次。

為了把宣傳工作做得更好,翟城村還組織了小型劇團、宣傳隊等。劇團有團員43人,它不僅是一個宣傳團體,更是一個青壯年的學習團體。每次節目內容都是根據當時的中心工作來確定的。當年,劇團已排演 “好軍屬” “光榮榜” “一個女兒的親事”等5個節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