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個月是孩子獨立吃飯的黃金期,媽媽可以這樣培養!

萌主看過太多,媽媽喂小孩,但小孩就是不吃的場景了。

每一次吃飯,都猶如一場大人與小孩的“追逐戰”亦或者“持久戰“。

孩子不吃,跑!媽媽、奶奶追呀追,結果對孩子消化不好;

米飯在嘴裡就是不嚥下去?媽媽強迫喂,引誘著喂:“好好吃完,就有糖吃。”結果,孩子為了糖,連牙齒都吃壞了。

哎,總結一句就是:喂孩子真難啊!

如果你羨慕那些孩子能夠自己好好吃飯的家庭們,那你就要注意培養小孩獨立吃飯的意識了!如果錯過培養寶寶獨立吃飯的黃金時期,那就等著一口一口喂吧~~

12~18個月是孩子獨立吃飯的黃金期,媽媽可以這樣培養!

一、什麼時候是培養寶寶獨立吃飯的黃金時期?

培養寶寶自己獨立吃飯並不是越早越好,媽媽應當根據自己孩子的發育情況選擇個性化的餵養時機。

要培養寶寶獨立吃飯,需要媽媽仔細觀察和耐心。

所謂黃金時期,其實是沒有一個準確時間的,而是要家長耐心、仔細觀察,根據孩子的生長情況而定的。

因為每一個寶寶都是獨立的個體,發育情況也有早有晚,所以家長切不可偷懶照搬“別人家”。

12~18個月是孩子獨立吃飯的黃金期,媽媽可以這樣培養!

1、萌芽期

即寶寶開始對餐具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參考時間:8-10個月)

寶寶總想自己動手,喜歡擺弄餐具,而且每次餵飯他都喜歡來搶奪你手中的餐具,這正是訓練寶寶自己進餐的好時機。

對食物的自主選擇和自己進餐,是寶寶早期個性形成的一個標誌,而且對鍛鍊協調能力和自立性很有幫助。

12~18個月是孩子獨立吃飯的黃金期,媽媽可以這樣培養!

媽媽可以這樣做:

  • 媽媽可以準備兩把湯匙,一把給寶寶,另一把自己拿著,讓他/她既可以練習用湯匙或者比劃比劃,又不耽誤大人把他/她餵飽。

  • 如果寶寶總喜歡搶著拿匙的話,這時的寶寶一般不會來挖碗裡的食物,而是拿著餐具高興地敲敲打打,對吃飯也更加有了興趣;

  • 教寶寶用拇指和食指拿東西;

  • 給寶寶做一些能夠用手拿著吃的東西或一些切成條和片的蔬菜,以便他/她能夠感受到自己吃飯是怎麼回事。

12~18個月是孩子獨立吃飯的黃金期,媽媽可以這樣培養!

2、黃金期

寶寶滿週歲後,就是讓孩子自食其飯的實際誘導期(參考時間:12-18個月)

這個時期,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迅速發展,若給予適當的誘導,則會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因為這樣那樣的顧慮和擔憂而扼殺了寶寶自主自立學吃飯的小突破。放手讓寶寶自己嘗試吧,尤其是出現以下跡象時,家長就可以著手教寶寶學習吃飯了。

如:

寶寶吃飯的時候喜歡手裡抓著飯;

已經會用杯子喝水了;

當勺子裡的飯快掉下來的時候,寶寶會主動去舔勺子。

媽媽可以這樣做

  • 1歲寶寶吃飯時往往喜歡用手抓,家長不要過於糾正這樣“沒規矩”的動作。

  • 因為寶寶用手拿、用手抓,就可以掌握食物的形狀和特性。

  • 通過這樣反覆“親手”接觸,寶寶對食物才會越來越熟悉,將來就不太可能挑食;

  • 家長不要因為怕寶寶“搗亂”而剝奪了寶寶自己吃飯的權利,可以用一個小碟盛上適合寶寶吃的各種飯菜,讓他/她盡情地用手或用勺喂自己,即使吃得一塌糊塗也無所謂。

12~18個月是孩子獨立吃飯的黃金期,媽媽可以這樣培養!

3、持續訓練期

寶寶滿1歲半後,基本可以很好的自己吃飯了,但仍需持續訓練,達到熟練(參考時間18~24個月)

寶寶能很好的自己吃飯了,並且還時不時和小夥伴來場吃飯速度的比賽,對食物的喜好也能很明確表達自己的觀點,

邊吃邊玩的特性是他們的標誌,給個鼓勵能很好地自己吃飯,偶爾也會來場撒嬌,讓父母來喂。

這是寶寶自認為小有成績的一個階段,並且很在意父母及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
媽媽可以這樣做:

  • 獨立吃飯的動作能較好地完成了,但控制能力、協調性還需要不斷把握,比如寶寶吃飯邊吃邊玩時,可以用獎勵誘導,讓寶寶專注吃飯;

  • 比如寶寶吃飯情緒異常興奮而導致勺子、碗東倒西歪,可以給寶寶換個安靜氛圍,對寶寶每次乖乖吃飯給與鼓勵、小紅花的獎勵,或是效仿遊戲升級的模式來加以引導。

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讓寶寶對吃飯這件事產生一種成就感,也能有助於孩子自信心的培養。

12~18個月是孩子獨立吃飯的黃金期,媽媽可以這樣培養!

4、鞏固期

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餐習慣(參考時間:2-3歲)

寶寶自己吃飯不再是個事兒,除了撒嬌外,這個時候,寶寶的認知能力及語言表達、情緒控制等開始有一些變化,討好、撒謊、察言觀色,

寶寶們可都看在眼裡,別小看他們哦!自我意識的加強讓寶寶更在乎自我的感受。

媽媽可以這樣做

  • 每次吃飯和父母一個餐桌,給寶寶一個獨立的餐椅,讓他和家人一起享受吃飯的樂趣。

  • 寶寶會因為自己不愛吃的菜而拒絕吃飯,這時關注的不僅僅是孩子溫飽問題,而應該顧及他的情緒變化了。

  • 偶爾會因為撒嬌而拒絕自己吃飯,需要得到父母的關注或是疼愛,這時,父母不能一味拒絕,得清楚孩子的真實需求,適當喂孩子並不會抹殺孩子自己吃飯的能力。

每個寶寶都是獨特的天使,他們成長的過程當然不能一概而論,作為父母的我們,最好的方式是發掘他們的成長因子,引導寶寶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長。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只有一次,錯過將不在,而每個孩子獨立吃飯的黃金階段也不相同;錯過孩子獨立吃飯的父母們也不必自責、擔憂;

只要付出雙倍的努力,把握住孩子成長階段中的重要時刻,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是作為父母的我們最值得關注的。

12~18個月是孩子獨立吃飯的黃金期,媽媽可以這樣培養!

二、2-3歲的寶寶不會自己吃飯怎麼辦?

1.父母要告訴寶寶,吃飯就是吃飯,要規規矩矩地坐在飯桌前,定時定量,不要讓孩子養成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或玩玩具的習慣。

2.正確認識寶寶吃飯的問題,既不要批評打罵,也不必過於心急。

3.就餐氣氛要輕鬆愉悅,吃飯時父母可以和寶寶談論哪些食物好吃,哪些有營養,喚起寶寶對吃飯的興趣。

4.不要強迫寶寶吃飯。如果寶寶一時不想吃,過了吃飯時間可以先把飯菜撤下去,等寶寶餓了,有了迫切想吃的慾望時,再熱熱給他/她吃。

這樣幾次過後,寶寶就建立了一種新認識:不好好吃飯就意味著捱餓,自然就會按時吃飯了。

這個方法聽著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因為父母首先要硬下心來,不能總擔心寶寶餓,給他/她零食吃,那就適得其反了。

12~18個月是孩子獨立吃飯的黃金期,媽媽可以這樣培養!

5.飯桌上的教育只是一部分,父母平時也要有意識地多給寶寶灌輸“好好吃飯,長得更快,變得更聰明”之類的觀點。

6.如果寶寶成功地自己吃了飯,飯後父母可以陪寶寶玩一會兒作為獎勵,讓他/她產生關於吃飯的快樂記憶,以後對吃飯就不會排斥了。

其實,多數寶寶從1歲左右開始就有想拿勺子吃飯的願望,如果父母能把握住這個關鍵時機,充分給予孩子練習的機會,

許多寶寶到了2-3歲就能完全憑自己的能力吃飯了。


我是萌主在家,想要獲取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點擊屏幕右上方的【關注】按鈕,我們會持續為您推送更多實用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