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限售股市值達2.66萬億元 三因素影響解禁股表現

2018年即將過去。這一年A股市場限售股共解禁上市了2959億股,市值約2.9萬億元,雖然佔A股總股本和總市值的比例均在一成左右,但A股在這一年依舊錶現不好,滬指全年下跌了24.59%。在個股身上,不同類型的股份上市對股價影響不一,主要有三大因素將影響限售股解禁期的表現。在即將到來的2019年,1月份解禁數量最多,不少解禁股佔總股本比例較大的公司需注意風險。

解禁規模不大但A股深跌

數據顯示,從2009年至2018年十年間,A股限售股數量從1316億股至6802億股不等,2000億股左右的解禁年份較多,解禁市值也從1.2萬億元至5.2萬億元不等。從每年解禁佔A股總股本和總市值的比例來看,這十年總體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股本佔比從2009年47.53%降至2018年的11.36%,市值佔比也由2009年的38.39%降至2018年的10.33%。

雖然佔比下降,但A股表現卻不因此更好。2018年,滬指下跌了24.59%,深成指下跌了34.42%。而解禁佔A股總量最高的2009年,滬指上漲了79.98%,深成指上漲了111.24%。

“限售股解禁只是影響A股漲跌的一個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今年A股市場變化較大,主要還是因為中美貿易摩擦、各方監管趨嚴、黑天鵝事件頻發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道,對於個股而言,解禁的影響會更大一些,一方面限售股持有人在解禁後可能會減持,對股價形成拋壓;另一方面,市場會基於此信息提前反應,從而影響股價。

三因素影響解禁股表現

在2018年解禁的2341家上市公司中,限售股上市前10日股價下跌的有1318家,佔比56%;在上市日後2個月股價下跌的有1552家,佔比達66.3%。不同股份類型的解禁,影響也不同。

據中金公司量化研究發現,首發原始股東限售股在解禁日前10個交易日跑輸基準,在解禁日後60個交易日持續反彈。相比於首發原股東,參與定向增發的投資者在解禁日後有更強減持動機,因此定增股解禁負收益更顯著。定向增發限售股在解禁日前後60個交易日均跑輸基準,在解禁日前5個交易日負收益尤為明顯。而股權分置限售股解禁的事件效應持續性較短,僅在公告日前10個交易日跑輸基準,在公告日後10個交易日小幅跑贏基準,其他時間段影響不大。

數據顯示,*ST長生(002680)、恆康醫療(002219)、興源環境(300266)、康盛股份(002418)、皇庭國際(000056)等個股在今年解禁後2個月內股價跌去一半以上,另有67只個股跌幅超過30%。影響限售股解禁期表現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中金公司梳理發現有三點:一是解禁股本佔總股本比例佔比越高,負收益越顯著;二是基金股東解禁比例,有基金參與的一組在解禁前就已經開始跑輸無基金參與的一組,在解禁後這一現象更為明顯;三是盈虧比,盈利越高的個股在解禁日前表現越差,而虧損個股組合反而有所上漲。

2019年1月解禁數量最多

對於接下來的2019年,限售股解禁規模如何,又有哪些個股需要警惕呢?

數據顯示,2019年A股共有2563.8億股,以2018年12月28日收盤價計算,市值約2.66萬億元,均比2018年有所下降,但全年流通僅有1253家次,比2018年的2341家次減少不少。分月份來看,1月解禁數量最多,有396.47億股,6月、8月、11月、12月限售股上市均超過200億股以上;而解禁市值最多的是6月份達2795.57億元,其次是1月份的2753.58億元、4月份的2530億元。

定增股及首發原始股依舊是2019年解禁主力,另外還有部分股權激勵限售股、追加承諾限售股等。即將到來的1月份,解禁壓力不小,限售股數量超10億股上市的就有七家公司,分別是分眾傳媒(002027)、渤海租賃(000415)、協鑫集成(002506)、申萬宏源、中信銀行、成都銀行(601838)、湖北能源(000883)等。除成都銀行是首發股外,其餘均是定增股,這其中分眾傳媒有基金、創投、投資公司等眾多解禁股東,投資者需注意其拋壓風險。

從解禁股佔總股本比例來看,1月份有13家公司佔比超過50%,最高的是南華儀器(300417)的61.27%,其次是康躍科技(300391)的59.66%,這兩家公司均在1月23日解禁,而即將在下週解禁的延安必康(002411)、久遠銀海(002777)、華源控股(002787)、乾景園林(603778)、鵬鷂環保(300664)、分眾傳媒、大晟文化(600892)、井神股份(603299)、盛天網絡(300494)等公司解禁股佔總股本比例均超過50%。

記者陳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