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古有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華夏文明五千年的歷史,流傳下來的諺語也在今天繼續盛行,茶餘飯後,我們也總能聽到這樣那樣的諺語,比如“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其實這句話只是說了一半,還有另一半。前半句是“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合起來就是“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原話是來源於《魯班經》,是指木匠在做活時,這些器具的尺寸!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魯班紀念館

這句諺語是古代木工在做活中形成的規矩,在古代冷兵器時代,沒有現代工業基礎,更沒有現在發達的科技基礎,當時的木工活那可以大哥大,會一手木工手藝簡直是能工巧匠的典範。他們不僅考慮各種木材材質的實際用途,還結合具體的不同器具使用的不同場景,人們都向往美好的生活,凡事都圖個吉利。所以過去的農村老木匠在傳授技藝的時候經常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後面跟著的三五七八九就是這些器具的尺寸大小,大都是取自諧音,寓意吉利吉祥安寧。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凳不離三”中的凳就是咱們平時坐的凳子。就是製作凳子的長度的時候,後面一定要帶一個“三”數,如一尺三,三尺三等,三是取至“桃園三結義”的典故,“三”有忠義的象徵,寓意只要是坐在這條板凳上的都是兄弟和朋友。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門不離五”中的五寓意農村在做門的時候,無論大小寬窄,其尺寸末尾數都離不開“五”,象徵“五福臨門”之意。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床不離七”中七就是農村木匠在測量東西尺寸的時候,用的都是木匠尺,在丈量時都會在末尾留上七,“床不離七”的諧音是“床不離妻”,不僅是尺寸,在床的結構上也離不開七,穿樘是七根,床頭靠背也是七根,還有一種寓意是有了這多個七,就不用擔心找不到媳婦了。如果沒有七,怕找不到老婆。所以床板一般在二尺七寸,雙人的床也要四尺五寸七,有夫妻同床偕老之意。是不是當時的人們很有水平,和現在我們的想法也異曲同工呢。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棺不離八”中八指的是打棺材的時候,不管是給什麼人打棺材,個子高也好,矮也好,從來棺材的尺寸都只有八尺,不多不少。“八”同“發”諧音,有升官發財的寓意。棺材中的“棺”字與“官”中也同音,這樣“棺不離八”中也有發財,也有升官的意思。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桌不離九”中九的意思是飯桌,農村生活中俗稱大桌子,分為簡易的方桌和八仙桌子兩種。大桌子的邊長尺寸,不能離開“九”這個數字,如二尺九寸、三尺一寸九分或四尺八寸九分等,最後一個數字必為“九”。“九”與“酒”諧音,即吃飯不離酒,“桌上無酒難留客,心口不一難做人”。是不是很有意境,熱情好客是我們自古就有的傳統。飯桌離不了酒嘛,無酒不成席。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如果存在懷疑的態度,可以拿起尺子去量一量身邊桌椅的尺寸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