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聽過格薩爾王的傳說,就會想走近這群青藏高原上的遊吟詩人

“你或許聽說過‘格薩爾王’,但也只是聽說而已,再也沒有了解更多。”紀錄片《格薩爾的英雄草原》總導演、總撰稿李濤說,“這樣一個屬於中華民族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應該讓自己熟悉,讓世界知道。”

上海文化支援青海的舉措之一,兩地聯手精心打造出的第一部全面展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格薩爾”的大型紀錄片《格薩爾的英雄草原》,將於明天開播。


如果你聽過格薩爾王的傳說,就會想走近這群青藏高原上的遊吟詩人


圖說:《格薩爾的英雄草原》劇照 官方圖

“高冷”團隊 打造精品


紀錄片《格薩爾的英雄草原》拍攝了仍活躍在青藏高原上的“遊吟詩人”們。從平均年齡不到十歲的格薩爾童聲合唱團,到“寫不完格薩爾故事”的藝人格日尖參,到德爾文史詩村,再到格薩爾馬背藏戲團,每一個藏族人口中都有一部《格薩爾王傳》。

進藏拍攝,對年輕的紀錄片團隊來說,是個巨大的考驗。兩年間,5路攝製組先後十多次來到藏區,足跡遍及青海、西藏、四川、甘肅等地的雪山、草原、牧區、峽谷、江河等,長時間奔波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區域。導演張豔芬冒著大雪,開車十幾個小時進入海拔4000多米的果洛,山路上車輪不停打滑,只為拍一場傳統的藏族婚禮。導演史嘉年在高原一呆就是兩個月,拍攝期間,一次路面塌方,車上沒水沒糧,在攝氏零下十幾度的草原搭簡易帳篷和衣而睡……青海同行戲稱他們是一支“高冷”的團隊。上海紀錄片團隊踏實嚴謹的作風,追求卓越的敬業精神也得到了青海各界的充分肯定,稱“上海年輕的團隊為古老的史詩帶來新鮮的解讀。”


如果你聽過格薩爾王的傳說,就會想走近這群青藏高原上的遊吟詩人


圖說:劇組在拍攝中 官方圖

2000萬字 化繁為精


《格薩爾》是中國三大民族史詩之一,是藏族民間文藝中的精品,也是世界上最長的英雄史詩。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格薩爾》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國際上,《格薩爾》研究已經成為一門專門的學問。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搶救和保護格薩爾說唱藝人刻不容緩,越來越多的格薩爾史詩研究者,通過錄音、錄像等手段,保存了一批老藝人的說唱版本並整理成文。不過,《格薩爾》史詩有120多部、100多萬詩行、2000多萬字,僅從篇幅來看,已遠遠超過了世界幾大著名史詩的總和。

紀錄片《格薩爾的英雄草原》化繁複為精要,使普通觀眾對史詩的脈絡也能夠清晰瞭解,既有場面的震撼,又有情感上的溫暖。如此全面、綜合、系統地對格薩爾史詩進行電視化的描述,還是第一次。大家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對得起“第一部關於格薩爾史詩的大型紀錄片”這個稱號。


如果你聽過格薩爾王的傳說,就會想走近這群青藏高原上的遊吟詩人


圖說:劇組在拍攝中 官方圖

在黃河源頭,廣闊的草原上,千萬條細流在草叢中肆意流淌,它們脆弱而自由,時斷時續卻又生生不息。《格薩爾》史詩正如這些涓涓細流,被高原的莊嚴、雪山的冷峻磨礪,被虔誠的信仰、質樸的生活浸潤,在一代代藏族人的口耳相傳中匯聚成奔騰洶湧的大河,穿越千年歷史煙塵和我們相遇。有了這樣的中國故事,使紀錄片有了獨特的文化底蘊,底氣十足,自信滿滿。

《格薩爾的英雄草原》將在上海紀實頻道、青海都市頻道、愛奇藝播出。目前團隊已開始進行英語版、藏語版的製作,爭取把這部紀錄片推向遠方。(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


如果你聽過格薩爾王的傳說,就會想走近這群青藏高原上的遊吟詩人


圖說:劇組在拍攝中 官方圖

馬上評|珍愛民族的文化瑰寶


提起《格薩爾》史詩,不得不提兩個人。一位是中國人——著名藏學家任乃強,是他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在深入藏區進行考察的過程中,接觸到了《格薩爾》史詩,翻譯整理了歷史上第一篇史詩《格薩爾王傳》的漢譯本;還有一位法國人——藏學家亞歷山大·大衛·妮爾,幾乎和任乃強同時,為格薩爾的故事所傾倒,寫成了《嶺·格薩爾超人的一生》一書,並被翻譯成英語、西班牙語等多國語言,使格薩爾的影響擴大到國際範圍。

這一次,雪域高原上優秀的格薩爾文化資源與上海強大的電視紀錄片團隊相結合,是一次珠聯璧合、不可多得的文化合作,將進一步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促進各族人民對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值得驕傲的是,就在這部紀錄片開拍前,國外的團隊也已經有計劃籌拍這個題材,最終這個第一還是中國人自己完成了。

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格薩爾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也是中華民族貢獻給世界文明的華彩篇章。中華民族的文化寶藏取之不盡,我們自己要珍愛,要保護!(吳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