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板慄、燜仔雞,鄉音、香味和鄉愁一起襲來!

夏末初秋的天氣就像小孩的情緒,難以捉摸。這幾天涼風習習,我忽然意識到,又到了秋慄飄香的時節,每到這個時候,總會讓我想起我美麗的家鄉,還有家鄉的板栗。

打板慄、燜仔雞,鄉音、香味和鄉愁一起襲來!

我家住在霍山,它位於大別山腹地,是隸屬於六安的一個小縣城,那裡山清水秀,物產豐富,是全省有名的板栗之鄉。

在家鄉,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有板栗樹。這些板栗樹就像他們的的孩子,維持著他們的生存和希望。

打板慄、燜仔雞,鄉音、香味和鄉愁一起襲來!

記憶中,春天時,栗子花開,山上四處都瀰漫著沁人心脾的香氣;夏天,家鄉的樹上掛滿了“一個個綠色的小刺球”;秋天,板栗熟了,飽滿的板栗球裡都包著一個個板栗,隨著時間的推移,板栗殼顏色會越來越深,由白色變成褐色,油亮油亮的很好看!

打板慄、燜仔雞,鄉音、香味和鄉愁一起襲來!

板栗仁是最初是奶白色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色澤漸漸變的金黃。生的板栗吃起來脆脆的、甜甜的;熟的板栗可以燒雞、煲雞湯、煲排骨湯等等,味道鮮美獨特。吃起來軟軟的、綿綿的,非常好吃。

提到板栗,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要數打板慄的過程。相信應該有很多城市裡的孩子,從小到大,板栗吃了不少,卻從來沒見過板栗原本生長的樣子。

打板慄、燜仔雞,鄉音、香味和鄉愁一起襲來!

板栗是長在樹上成長的,不知道的人看到樹上那綠綠的小毛球,可能完全不會想象到它就是板栗。板栗樹雖然不是很高,但卻特別的茂盛。其中一個又一個板栗像綠色的小精靈一樣在枝葉間探頭探腦。

打板慄、燜仔雞,鄉音、香味和鄉愁一起襲來!

每到板栗成熟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出動,拿著長長的竹竿,去打板慄。因為板栗外面有一層像刺蝟一樣的外衣,沒辦法用手直接去摘,所以用打這個字來描述可謂是生動形象。

打板慄、燜仔雞,鄉音、香味和鄉愁一起襲來!

打板慄的時候,這個“打”字裡也有不小的學問時候也有學問在裡面,簡單來說,一下是一下,有節奏感,對準果子和枝條的交界處用力一揮,板栗就能應聲而落。說來簡單,實際操作起來,不熟練的人,可能會打的樹枝亂顫,光掉葉子不掉板栗。

打板慄、燜仔雞,鄉音、香味和鄉愁一起襲來!

把板栗打到地上以後,需要帶上手套去撿,我們撿的時候並不是直接把板栗帶殼直接撿走,而是拿個石頭把板栗殼的開口敲的更大,然後戴著手套把板栗倒出來。那像刺蝟一樣的板栗殼就直接扔在旁邊,當作下一季的肥料。

打板慄、燜仔雞,鄉音、香味和鄉愁一起襲來!

打完板栗以後,孩子們都跟著大人一起奔奔跳跳的回家,因為按照慣例,接下來肯定會有一頓大餐,也許是板栗燒雞,也許會用板栗煲排骨湯。我最喜歡的還是媽媽做的板栗燒雞。

打板慄、燜仔雞,鄉音、香味和鄉愁一起襲來!

親手從雞窩裡抓一隻正宗的土雞,平時和哪隻有仇就逮哪隻,抓住了就放血拔毛下鍋。家鄉里散養的土雞的味道,真的不僅僅是鮮美二字就可以簡單描述的,使用家鄉散養的土雞作為食材,甚至不需要放過多的調味料,只需要小火慢煮,就能整出一大鍋香噴噴的燒雞。

打板慄、燜仔雞,鄉音、香味和鄉愁一起襲來!

板栗不僅可以搭配土雞紅燜,煲雞湯,秋天喝板栗燉雞湯,正合秋季補腎的道理。

打板慄、燜仔雞,鄉音、香味和鄉愁一起襲來!

現在出門在外工作,回家有時候就不是那麼方便了。每逢板栗成熟的時節,都會讓家人捎來一些板栗。每當香甜的板栗沁入心脾時,都會想起故鄉——那個美麗的小城,想起小時候的玩伴、故鄉的淳樸的鄉親們,想起曾經那些美好的時光。

打板慄、燜仔雞,鄉音、香味和鄉愁一起襲來!

在這個容易產生秋思的季節,你有沒有回故鄉看看呢?縱然在外打拼,即便已經娶妻生子,也一定要記得常回家看看,看一看留下自己童年歡笑的地方,陪一陪伴我們長大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