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中期評估|委員:研發投入指標2020年難以達標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姝)12月27日,本次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國務院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報告時,部分委員談到,到2020年,研發投入指標難以達標。

委員孫其信表示,十三五規劃25項規劃指標中,關於研發投入的規劃目標是到2020年達到2.5%,“前兩年實施只達到了2.13%,按照這樣一個增長趨勢,如果沒有特別的舉措,2020年完成研發投入2.5%的目標看來是難以實現。”

孫其信說,從目前執行的“十三五”部分重點研發計劃的立項和實施情況來看,“個人認為,不是十分理想。以我參與的一些十三五重點研發的農業項目來說,一方面實現了項目的整合和避免重複,這個目標看似實現了,但是現在的項目更多的是一種拼湊式的簡單整合,我認為這種項目組織方式反而不利於集中攻克一些核心技術。另一方面,從研發的平均投入強度,就是每個研發團隊實際上的平均研發投入強度,實際上不計物價的上漲因素,也在絕對下降。”

“前兩年做得不好的,就是科技創新”,委員謝經榮也表示,科技創新“是我們最短的板,如果我們再不補上,那我們永遠跟不上”,他建議加大研發投入,增加基礎研究的投入,“我國基礎研究佔研發比例5%左右,美、法等是在15%到25%。如果沒有研發投入的大幅度提高,就沒有現代產業技術,就很難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如果沒有基礎研發的大投入,可能就沒有未來。有關部門應該有責任制,不然的話,永遠落實不下去。”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委員王貽芳也表示,我國長期以來對基礎研究投入佔研發經費投入是5%,“大部分國家則在15%至25%,我們國家差了將近3倍。我國GDP與美國相比差了2倍,也就是說我國在基礎科學的投入方面,是美國的六分之一。在基礎研究方面,很多都是要爭所謂的‘第一’,不能是‘第二’。所以六分之一的投入實際上使得我們與他們的距離、差距不是僅僅6倍,而是差得更多。”

王貽芳談到,“十二五”期間的12項大科學裝置,到現在為止開工只有一半,“十三五”的大科學裝置到目前為止開工的可能不足五分之一。“所以這些大科學裝置總體的投入應該說速度非常慢,開工的完成情況也非常不好。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是科學院的,我們所裡有很多大科學裝置審批很慢,所有的裝置審批花掉很多時間。”

王貽芳提出,“我建議在未來5年左右,把我們的基礎研究投入從現在的5%提高到10%,就是每年1個點,每年約100億。我們國家發展到這個程度,每年對基礎科學研究增加100億的投入不算多。”

聲音:自然科學基金委不少幹部離職要引起重視

委員鄧秀新:“我接觸到一些情況希望有關部門高度重視。這幾年特別是科研體制改革以後把各種項目歸併了,歸併的想法非常好,但是目前立項時間太長,有些項目到現在還沒有實施。五年規劃都快過去了,這樣還怎麼追別人?對於改革後的立項機制、管理機制等政策要儘快進行中期評估,不行的儘快修改,否則投入完成不了,創新受影響。基礎研究的有些問題要引起重視。比如自然科學基金委不少幹部離職,對我們基礎研究是好是壞,我不敢評價,至少這個現象要引起重視。”

新京報記者 王姝 見習編輯 劉丹 校對 趙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