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未來五年不會有大變化!制度設計為未來改革奠定基礎

實施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製度是新高考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的制度設計已經為未來實施真正“兩依據”奠定了基礎。

高中學業水平考作為廣大考生和家長關注的焦點,有怎樣的新動向呢?

新高考模式未來五年不會有大變化!制度設計為未來改革奠定基礎

圖 / 上海招考熱線網站

新高考模式未來五年不會有大變化

今年10月公佈的《上海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透露,這一《辦法》“自2018年10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引發社會關注,也被認為這意味著“新高考模式未來五年不會有大變化。”

從2017年起,上海實施新高考方案,為增強高考與高中學習的關聯度,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成績組成。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由此一來,學業考成為考生和家長新的關注重點。

考試院專家介紹,此次公佈的實施辦法,僅在考試安排上略有調整,顯得更為合理與開放。

比如,將原來安排在4月中下旬舉行的合格性考試(專門針對上一年度未取得合格成績的考生)調整到了高三第一學期結束的時段,有利於這部分考生參與春考招生錄取;

還有信息科技(信息技術)科目的合格性考試原來只是面向普通高中在籍學生,新文件規定也接受年滿18週歲的社會人員,取得初中畢業或結業證書的社會人員申請報考等。

在今年4月市政府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深化本市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基於前期的實踐,文件著重提出了健全選學選考機制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完善育人模式的任務,這也是需要長期穩定建設的工作。這意味著,上海的高考綜合改革試點進入了縱深發展的新階段。

高中學業水平制度

有效推動高中教學水平

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副院長章波從學業水平考試的定位、已建立的評價機制以及 2018年學業水平考成績分析進行了分享。

她介紹,上海圍繞內容領域和能力目標兩個維度對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進行評價,以此建立了學生個人成績報告和學校、區域成績分析報告。她還結合上海近兩年的高中學業水平成績數據進行了比較。

新高考模式未來五年不會有大變化!制度設計為未來改革奠定基礎

圖 / 上海招考熱線網站

“通過比較2018年與2017年的數據發現,學校或區域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變化,絕大多數處於‘基本穩定’。”她說。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學校或區域的某些科目的學業考成績,有“明顯提升”,比如香山中學的歷史合格考、閔行三中的地理合格考、青浦區2018年的高中地理合格考成績等,相比上一年有明顯提升。

為什麼會出現在這一現象?章波分析,成績提升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市教育考試院去年開始提供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分析報告,無疑給區域和學校有的放矢地改進教學,提供了指向性的參考意義。

“上海四年的實踐情況表明,高中學業水平制度有效推動了高中教學組織模式的變革,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機會,也促使學校轉變培養觀念,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教學水平。”


新高考模式未來五年不會有大變化!制度設計為未來改革奠定基礎

圖 / 上海招考熱線網站

新高考模式未來五年不會有大變化!制度設計為未來改革奠定基礎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設計

文 / 上海市教育考試院院長 鄭方賢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製度是高考綜合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浙江的試點表明,學業水平考試製度有效推動高中教學組織模式的深度變革,選課走班成為常態,每個學生獲得了更多的選擇機會,也促使學校轉變培養觀念,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辦學水平。

實施學業水平考試更為重要的意義還在於規範了普通高中的學習科目,確定了所有高中學生應該學習與掌握的學科知識與實踐能力,並以統一考試方式進行檢驗與評價,考試成績作為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依據,有利於促進學生完成國家規定的各門課程的學習,一改以往較為普遍的只重視高考科目學習的現象。

新高考模式未來五年不會有大變化!制度設計為未來改革奠定基礎

學業水平考試的定位主要是衡量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的程度”,而這規定的學習要求來自於國家發佈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所以這是一個基於標準的教、學及考試評價的過程。但從上海和浙江的實踐中,發現明顯存在對於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教學和評價標準認識的缺陷,如普遍沒有對國家課程標準的研究和宣傳,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更是缺少標準意識。

新高考模式未來五年不會有大變化!制度設計為未來改革奠定基礎

有一種觀點認為這是目前實施的等級考賦分機制所決定的。目前的賦分辦法是依據考生在該科目考試成績所處的百分位確定相應等第,這就形成同一個選考科目群體內部的競爭,考生必須名列前茅才能得到較高的等第,因此教與學的難度難以控制。但另一方面,這樣的賦分辦法很好地均衡了不同學科在價值取向上的差異,尤其是上海,實施多年的“3+1”高考科目設置已經使政、史、地、理、化、生六門科目的選科群體相當固化,顯然不利於所關聯學科或專業的發展及人才培養。

新高考模式未來五年不會有大變化!制度設計為未來改革奠定基礎

學業水平考試製度實施後,激發了學生的選擇熱情及對選科科目的關注,基於自身特點的選擇一下子顛覆了原有的課程資源和師資配置結構,這使得相當多的學校與教師難以適應,引發了對學生選擇行為、制度設計的眾多議論,但不得不承認是等級考賦分辦法迅速推動了固有課程制度的變革,且對業已僵化的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效果極為顯著。

新高考模式未來五年不會有大變化!制度設計為未來改革奠定基礎

還有一種觀點是目前高考招生依然是基於總分的錄取機制,這促使學生們追求高分無止境。新高考的總分由考生參加的統一高考語文、數學、外語三科成績加上自主選擇的三門學業水平等級考成績合成,這樣的設計把原來已經分離的統一高考科目與學業水平等級考科目又進行了合併,形成唯一的總分作為錄取依據,弱化了改革價值。比較理想的是以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三科成績作為學校投檔的依據,而考生自主選擇的三門學業水平等級考成績作為進入院校專業的依據,這樣既強調統一與公平,也充分兼顧個性與效率,是真正意義上的兩依據。考慮到社會發展現實,只能做出分數抉擇以確保公平也情有可原,但目前的制度設計已經為未來實施真正兩依據奠定了基礎。

新高考模式未來五年不會有大變化!制度設計為未來改革奠定基礎

放眼世界,發現除去基於社會意義的制度、程序討論,也有很好的技術解決方案,那就是科學地衡量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的程度”。

新高考模式未來五年不會有大變化!制度設計為未來改革奠定基礎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是強化對於國家課程標準的充分研讀與理解,並化為描述性的語言表達,使得學習、教學、評價的標準相一致,在這方面最值得參照的樣板就是教育部頒佈的《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而目前有些機構將國家標準束之高閣,另起爐灶粗製濫造所謂地方性、有特色的教學標準嚴重誤導了一線教學。其次,要應用科學評價理論,將標準的描述化成具體可測量的試題載體,並綜合運用計算機考試、紙筆考試或面試等,以準確獲取學生的能力水平,當然這需要相當的學術支撐。這樣不僅學生的能力水平可以被科學測定,且能達成不同學科評價的一致性,應該是學業水平考試設計的方向。

注:內容來源上海招考熱線網站等,出自“上海升學”微信(ID:shanghaishengxue)。

昊霖親子

親子教育,智慧培訓,建設良好親子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