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瀘沽湖:荒蕪蕭瑟,還是候鳥天堂


冬日瀘沽湖:荒蕪蕭瑟,還是候鳥天堂


冬日瀘沽湖:荒蕪蕭瑟,還是候鳥天堂


在納西摩梭族和蒙古摩梭人語系裡,“瀘”為山溝、“沽”為旮旯裡,“瀘沽湖”也即山溝裡的湖泊。在元蒙後期與納西東巴時期,瀘沽湖有許多怪異的名字,諸如“勒得海”、“魯枯湖”、“左所海”,頗有宗教寓意和政治色彩。

瀘沽湖地勢複雜,由西北東南走向的斷層與東西走向的斷層共生,是典型的高原斷層溶蝕陷落湖泊。在地理水文視角,瀘沽湖屬長江上游支流金沙江的分支雅礱江之理塘河水系,是中國第三大深水湖泊,最大水深達105.3米。

因地處四川省鹽源縣與雲南省寧蒗縣共轄區,古時是納西東巴王國與木裡王國的交錯“國界”地帶,成績卓著、人品一般的植物學家、地理探險家約瑟夫·洛克曾幾度往返於此(後來也成就了詹姆斯·希爾頓《消失的地平線》和香格里拉)。周邊世代居住著納西族、蒙古族、彝族、普米族和摩梭人,歷史交錯、地域雜居,具有走婚特色的母系部落摩梭人也漸漸衍生出納西摩梭人和蒙古族摩梭人,分別居住在寧蒗縣域和鹽源、木裡屋角鄉一帶。


冬日瀘沽湖:荒蕪蕭瑟,還是候鳥天堂


冬日瀘沽湖:荒蕪蕭瑟,還是候鳥天堂


幾經波折,雲南麗江備受網絡人言人語。

有一半“境域”在麗江寧蒗縣境內的瀘沽湖也因此遭受不一般的非議(當然,雲南麗江境內的瀘沽湖本身也“緋聞”四起,以至於多數國人誤以為瀘沽湖就是雲南的),近年來遊客漸漸零散、稀少。與此同時,瀘沽湖本身迎來了本有的藍天白雲、透明度達12米的清澈湖水,一進入冬天候鳥雲集,那些個野鴨子那些個紅嘴鷗,睡在這裡的人幾乎每天都是被它們歡快的叫聲鬧醒的。

因瀘沽湖水面清澈,靠近湖畔的遊人幾乎可以肉眼看到很深處的沙石和高原日照光線在水裡波紋起動的光影,一眼斑駁陸離,一眼浮動迷人,一眼恍如隔世。這是麗江慢時光的再現,也是冬日煦暖的愜意,多少人在冷清中感受溫暖!?


冬日瀘沽湖:荒蕪蕭瑟,還是候鳥天堂


冬日瀘沽湖:荒蕪蕭瑟,還是候鳥天堂


冬日瀘沽湖:荒蕪蕭瑟,還是候鳥天堂


不過,不可否認,這裡的冬天太冷了!

特別是夜裡或清晨,那蕭瑟的風如蕭瑟的枯樹枝,刺骨清寒。如果說這樣的景緻富有詩意,那只是片刻的幻想,瞬間的迷戀,很快你就會跑回屋內,隔著玻璃欣賞這冬日的景象。

中午,趁著煦暖的日照,你逐一走過那些門扉半開半掩的客棧、餐飲酒吧,涼意十足的餐具桌椅都變得別有格調。

那些第一次來瀘沽湖的遊人,想必賭著只來一次的念頭,穿上漂亮的群紗,光著腳丫子在湖邊、在公路上、在山坳石頭之間,拍了好一會兒。雖然美麗凍人,但她們始終看著都是快樂的,如同那些個候鳥。


冬日瀘沽湖:荒蕪蕭瑟,還是候鳥天堂


冬日瀘沽湖:荒蕪蕭瑟,還是候鳥天堂


當然,如果你是一位痴迷的攝影師,想必會喜歡這般蕭條。興許是見多了春夏的嫩綠蔥鬱和秋色的紅豔,冬日枯容的走婚橋和清一蕭瑟色的沼澤草甸也是別有雅緻的。(攝影:松吉此裡及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