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熊孩子”,都是你教育出來的,別說不是!

家有”熊孩子”,都是你教育出來的,別說不是!

啥是”熊孩子”?首先我們來看網上對”熊孩子”的定義。經常用來形容比較調皮的小孩子。因為他們歲數比較小,不懂事,並且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注意這裡的重點,小孩子調皮沒有關係,這是他的天性,但是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家長你的錯了。”熊孩子”稱呼來源於北方,是對孩子的一種暱稱,但是泛指一些惹人討厭的孩子。在網友們認為主要是那些亂翻東西,搞破壞,不守規矩的孩子。

家有”熊孩子”,都是你教育出來的,別說不是!

過年過節的時候,網友們經常調侃,家裡要遭殃了。我家的表弟表妹這幫”熊孩子”又來禍害我了。他會刪掉你的文檔,摔壞你的模型,把你家搞得一團糟。甚至臨走時還要死皮賴臉的搶走你的玩具,漫畫書,遊戲機等。他們會在飯館中大喊大叫,會在地鐵車廂裡來回跑動。很多成年人面對屢教不改,調皮搗蛋的孩子也只能無奈的說一句,”熊孩子”。但是大多數成年人對”熊孩子”還是很包容的,小孩子嘛調皮不要緊,這是他的天性。但是任性,胡攪蠻纏,損害他人利益,就是父母的教育過失了。家長們應該要格外注意了。

家有”熊孩子”,都是你教育出來的,別說不是!

孩子調皮是天性,如果損害了別人的利益,對別人造成傷害時,家長朋友們就該認真反思一下自己了。如果從小就縱容,包庇孩子的這種不良的行為,將來也許會造成更壞的影響。甚至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因為在他們潛意識裡,我犯了錯不用怕,還有父母替我兜著,父母會給我處理好的。家長朋友們一定要重視。下面看看網友們遇見的一些”熊孩子”,以及家長的處理方法。

家有”熊孩子”,都是你教育出來的,別說不是!

2 月 26 日一早,衢州市一書店店員開門營業時,發現門縫裡塞了一張紙條和 40 元錢,上面寫:"我教子無方,兒子在你店裡偷了四本畫書。本應帶兒子來道歉,沒開門,對不起。

家有”熊孩子”,都是你教育出來的,別說不是!

中國有句古話,好漢做事好漢當。每位家長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負責任,有擔當,特別是做了損害別人利益的事,能夠自己取得別人的原諒。但是生活中卻恰恰相反,很多家長會感嘆,現在的”熊孩子”真是不會負責任。很多孩子吃完飯就隨手一扔,或者是做錯了事情也不敢承認,甚至連自己的作業都不能做好,問題出在哪?是孩子的原因嗎?

家有”熊孩子”,都是你教育出來的,別說不是!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孩子做了錯事,有些家長就會認為孩子這麼小,孩子懂什麼?非要道歉不可的話,一般家長就替孩子道歉。但是這種做法就大錯特錯了,家長以為替孩子認錯,道歉的用心是出於疼愛孩子。這其實是在偏袒孩子的過錯,讓孩子不能獲得應有的教訓,也不能樹立起對自己言行的責任感。如果總是這樣放縱,替孩子袒護。那麼在以後的生活中,孩子仍然不知謹慎自己的言行,很有可能會犯更重的錯誤。

家有”熊孩子”,都是你教育出來的,別說不是!

所以家長朋友們當孩子做了損害別人利益的事情是一定要讓他自己去道歉,賠償損失,以取得別人的原諒。讓他自己切身體會到自己的責任,並且對自己的言行負責。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應當從各種小事做起。對他進行一種責任上的訓練,從穿衣吃飯開始。如果一味的這些小事都代替孩子去做,認為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這樣的結果就會給孩子心理上的一種暗示。沒事兒,什麼都有父母替我去擺平,責任可以由父母來承擔。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無數的這種細節最終會構成孩子一種不負責任的品格。

家有”熊孩子”,都是你教育出來的,別說不是!

我們還會遇到一些”熊孩子”,會說髒話。當一些家長髮現孩子變得不聽話時,通常會採取粗暴的手段去教訓。但是過後,孩子們的逆反表現會變得更加明顯,不僅不知道悔改,而且更加嚴重。”熊孩子”說髒話,是一種表面現象。我們應當考慮的是,孩子內心力量慢慢的強大,但是他的表達能力有限。如果家長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論,沒看到他們的真實需求時,他就只能哭鬧,用說髒話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家長朋友們應該順著這種力量去引導,去了解孩子的狀態。

家有”熊孩子”,都是你教育出來的,別說不是!

家長朋友們,我們應該著重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只有孩子知道該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任時,他的行為才會謹慎。現在很多家長面臨了一些困難和問題,比如說從小就養成了和孩子陪讀的壞習慣,家長不看著寫作業,作業就寫不完,或者是寫得一團糟。這樣其實形成了一種不良的責任互動,孩子不能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家長就不敢放手,家長越不放手,孩子就越不能負責。家長們應該有計劃的,逐步放手一點一點的進行訓練。我們家長自己就要克服自己的焦慮感和無能感。在實際過程中多想想辦法,一定能找到合適自己孩子的教育策略。

家有”熊孩子”,都是你教育出來的,別說不是!

歸根結底,家長朋友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對孩子的教育中,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教育他們好漢做事好漢當,承擔起自己應有的責任。做了錯事,讓他們自己去道歉。讓他們自己深刻的體會到這個寶貴的教訓。這是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的一個過程。家長朋友們也應該放開手。相信他們自己的潛力。這樣帶給家長的可能不僅僅是驚喜了。

關注我們,分享科學的育兒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