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零售大戰”該怎麼玩?

對於行將結束的2018年,電商依然是一個重量級的候選對象,甚至可以說是以“新零售”為代表的電商元年。

近日重構零售實驗室發佈《重構零售生態研究報告》,分享了新零售趨勢洞察,變化和動因。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讓顧客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近的距離,從無處不在的消費場景中,獲取到產品價值與全知全能的服務價值,實現以人為中心,所見即所得!

新零售尋路三年

馬雲十年前預言成真

2018年雙11當天,天貓以成交額2135億元的成績華麗落幕!較去年1682億元的記錄增長近27%。這也是“天貓雙十一”十週年來首次突破2000億大關。

馬雲曾對外說過:“我們很快會面臨10億個包裹。”在物流方面,雙11物流訂單超過10億,馬雲預言成真,零售賦能效益凸顯。


2019年“新零售大戰”該怎麼玩?


隨著新零售的逐漸深入人心,各大品牌乘新零售東風順勢“涅槃”,雙11中商派的客戶:New Balance 、Timberland 、lululemon、Lee、TheNorthFace、VANS等運動戶外品牌均取得優異戰績。

作為這些品牌背後的服務商,商派用服務和技術切實助力品牌向數字化零售轉型,並在2018雙11支持商家的全網交易總額達到448億元,總訂單量9767萬單。

線上企業在線下

全渠道佈局是趨勢

2019年“新零售大戰”該怎麼玩?


當“新零售”成為發展風口之後,一些品牌商們也意識到,必須要找到佈局的“全渠道”,才可以在紛繁雜亂的互聯網市場中奪得一席之地。

從當前的趨勢看,這一輪的新零售變革,將會是以線上巨頭企業推動、以技術驅動為主要特徵的零售變革。

隨著消費者購物習慣的變化,零售的渠道也相應發生變化。零售業經歷過單渠道、多渠道之後,進入到全渠道時代。本質上是應對消費者全渠道購買的策略組合。

例如,每日優鮮推出辦公室便利店項目“每日優鮮便利購”,目前便利購已經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10個城市完成了8000個點位拓展,2018年底將覆蓋多數一二線城市,完成1.5萬個點位覆蓋。

無獨有偶,唯品會團隊也在佈局生鮮門店,名為“品駿生活”,借鑑了唯品會的開放式物流-品駿物流,主要位於居民區周邊鋪,定位為“品駿社區鄰里中心”。藉助生鮮品類的擴充,唯品會物流或可擺脫單一的平臺自營業務的單量,提升效率。

唯品會通過商派的BBC商城系統幫助品駿生活快速構建專屬的全渠道營銷訂貨平臺,圍繞品牌企業及下游客戶的全渠道業務流程設計,以訂單處理為核心,實現在分銷管控、商品促銷、訂單處理、庫存採購、資金對賬、支付物流、決策分析等業務環節的全程電商業務。

社交電商崛起

拼多多從成立到上市用了34個月

“拼多多,拼多多,拼的多,省的多”,幾年前這段地鐵廣告裡的“洗腦神曲”,讓很多人對這款“一億人都在拼”的APP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9年“新零售大戰”該怎麼玩?


以社交電商起家的拼多多在資本市場譜寫了造富神話,儘管非議不斷,但成立三年就上市,值得我們去肯定,面對質疑,黃崢曾說過,淘寶經歷過的苦難,拼多多一個都不會少。

在多個利好條件的支持下,社交電商有著充滿紅利的未來。京東、淘寶等均已排兵佈陣,各大平臺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社交電商必將成為未來幾年內多家傳統電商平臺的發力點。

以商派為例,著名運動品牌TheNorthFace希望能通過社交來推廣和擴大品牌影響力,並且在社交渠道中比較容易形成新的話題,而微信生態的流量是當前社交流量的集中池。基於其用戶群體的特性,TheNorthFace通過商派推出了自己的小程序,以“秒殺”為切入點,針對限量版合作款等高端尖貨,最終不僅在銷售上取得了成功,更是在用戶激活和粘性方向的探索有了新的突破。

電商法將施行

代購行業或將重新“洗牌”

備受關注的《電子商務法》將於2019年1月1日起實施,掐指一算還有兩天。這次在電商法中,把微商和代購以電子商務經營者的身份納入到監管範圍。隨著實行日期的臨近,代購圈正上演著“絕地求生”,行業或將重新“洗牌”。


2019年“新零售大戰”該怎麼玩?


業內人士指出,在《電子商務法》出臺之前,個人賣家無須進行工商登記,一直處於監管外圍和“灰色地帶”。伴隨跨境電商發展,代購行業的規模也越來越龐大,並滋生了許多亂象,偷漏稅、假貨氾濫、個人信息遭洩露、售後推卸責任等問題層出不窮。同時,個人代購行為存在監管難的問題,尤其是在朋友圈。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指出,維權難的主要原因在於很多微商無實體店、無營業執照、無信用擔保、無第三方交易平臺以及進入門檻低,缺乏完善的交易系統。電商法的實施將結束微商代購行業之前的野蠻生長狀態。

當然,2018年,電商圈發生了太多“大事”,還有很多事件來不及為大家一一盤點。但是毫無疑問,2019年“新零售大戰”仍將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