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竿短線傳統釣,常見的三種漂相

長竿短線傳統釣現在在線組上跟臺釣並沒有多大區別,無非是主線比較短,子線比較短,其他基本一樣,使用的竿子更長,短節方便收杆上餌和下魚。臺釣和傳統釣到底哪個更好更先進,在這裡我們不必去深究,只說一些對手竿傳統釣法提竿時機如何把握的一點點淺見。

長竿短線傳統釣,常見的三種漂相

1、浮標輕微抖動之後上浮

這種標象在釣鯽魚時尤為明顯和常見。通過實踐和觀察發現,這種標象是魚兒低頭吃鉤後抬頭上游扯動鉛墜造成的,出現這種標象時,我們應把握在動態中提竿,也就是在浮標上升到一定的程度,還在上升時就提竿,這時的中魚率最高,而且魚鉤基本上都是掛在魚的上嘴唇,千萬不要等到浮標停止上升了或平躺在水面上再提竿,那時已經偏晚,雖然也能釣上魚來,但中魚率會大大下降,而且魚鉤會經常掛在魚的薄嘴唇上,造成老是脫鉤跑魚的現象。

長竿短線傳統釣,常見的三種漂相

2、浮標輕微抖動之後下沉

這種標象任何魚種都能出現,但以鯉魚和鯰魚等最為多見。針對這種標象我們要掌握一個寧晚勿早的方針,一定要等到浮標完全沉入水下之後再提竿。這是因為,這種標象大多都是魚兒吸餌邊向前遊走邊吞嚥造成的,如提竿過早,餌鉤還未進入魚的口腔深處,極容易造成提竿無魚或釣到後又脫鉤,所以必須晚一點,等到餌鉤進入魚的口腔深處後再提竿,從而提高中魚率。

長竿短線傳統釣,常見的三種漂相

3、浮標急速移位或上下跳動

浮標急速移位或上下跳動的現象大多數都是小白條等小魚鬧鉤造成的,也有時是黑魚或翹嘴鰱子等掠食性魚類所為。遇到這種情況,不管什麼魚都應馬上提竿,大魚中之,小魚則避其鬧鉤吃餌,否則極易餌去鉤空乾等,特別是在水底有雜物的水域,非常容易掛鉤斷線,這一點釣友們應切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